山水天籁 文化古坊

来源 :海峡摄影时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BGODWHBGO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街巷幽深藏玄机一赖坊街巷
  赖坊古村,背倚后龙山,前临文昌溪,只有一座象征性的城门楼,名叫镇安门。除此之外,村周围再没有其他的防御设施,然而,据村人介绍:赖坊立基近一千年来,却鲜有匪患骚扰的记录,这在历史上战乱频仍,匪盗猖獗的闽西地区简直就是一个奇迹。每当这时,村中老人会得意地告诉你:这是他们老祖宗赖五义的功劳,他老人家设计村落时,将村内街道按风水五行设计成了一个八卦迷魂阵,外人进来,只有死路,没有生路。带着这些疑惑,在村民的带领下,我们走进了这座千年古村的深处,几番穿梭下来,仍觉小巷幽长,庭院深深,在高墙逼仄的阴影下,望着似曾相识的转角和墙壁,方向感顿失,若不是老乡们带路,一定会迷失在古巷深处的某个角落。
  抛去传统风水学说虚无玄妙的成分,赖坊古街道的设计确有其科学和精到之处。
  首先,按传统风水学的理念,村庄生气宜藏不宜散。所以,赖坊村内的小巷如真武弄、井头弄、大坂头弄等,都是曲折幽长,在村庄内部盘桓数匝后才延伸至村口,一方面为藏风聚气,另一方面,外人进入村后极易失去方向感。在每个里弄的转角处,作为参照物的街角及其建筑物基本雷同,很难找到校正方向的物证。还有一点最容易被忽视的原因是:街巷与水网并行,“哗哗”的流水声一直伴着脚步声前行,始终如一的流水声,最容易使人的空间想象力停滞,造成人们时间与空间上的错乱。
  赖坊街巷这种迷宫般的设计,据说是赖坊七世祖赖五义参照江西赣州老城的街巷特点,再根据赖坊自身的山水地理形势而独创的,那就是“乾为生路、巽为聚口、离为切口、兑为煞位、五行相谐、五方相辅”。这种将传统风水观念与防盗御寇相结合的完美典范,是赖坊古村最独到的地方。而事实上,这种貌似不设防,实则罗城周密、气象森罗的村庄布局,确实保护了赖坊人近一千年的时间内,未受大的匪患的侵扰。历史上困扰闽西客家人的心腹大患,被这样一招轻轻化解,实在耐人寻味。
  祥光溢彩映华门——彩映庚
  赖安村西南的文昌溪畔,伫立着一座华美的客家祖屋。说他华美,不仅是指它那精致宏伟的门楼以及那美轮美奂的雕窗与构件,还因为它是房主倾毕生之心血而亲手雕琢描摹的画心之作,它的华美与精致是一个封建社会晚期的没落文人内心深处所绽放的理想之花,从中我们可以窥见一个社会的文化心理向度。
  清光绪二十四年,贡生赖其章的儿子赖昌周被恩授贡生,父子二人同膺“岁进士”即“明经进士”,这在一个偏僻的山村里实在是一件可光宗耀祖的大喜事,父子两人决定好好地庆祝一下。于是立旗杆,挂金匾等,面上的事情做完之后,顿觉房舍低矮,门户俭小,与高耸巍峨的旗杆和金碧辉煌的匾额不相适应,更有甚者,村中有人讥讽曰“父子明经堪可怜,矮屋萧索立旗杆”。原来,一向生活节俭的赖其章,虽家有田产,积蓄颇丰,却从不事张扬,房屋、用具及平时衣着,在外人眼中与一般人家无异。乍听此言,若在平时也就罢了,偏这话把读书人的最高荣誉拿来取笑,这让赖其章父子感到无法接受。是啊,常言道:好马配金鞍,华屋配旗杆。忿恨之余,赖其章决定,起架盖屋,重整门庭,造一座赖坊最好的房子。
  要盖房子,重要的是要解决好宅基的问题,这也是令父子两人最头痛的事情。因其故宅窄狭,无法起大屋,左邻虽有空地一块,刚好能补其缺,但两家素来不睦,或购买或置换商量过数次均无果。这次,当赖其章父子再次托中人与邻家相商时,邻家一口便回绝了,但中人与赖其章素来为好友,更何况受人之托,忠人之事。架不住中人的软磨硬泡,最后,邻居不耐烦了,便发下狠话说:明天我在空地上挖个三尺见方的坑,他赖其章若能用银子把坑填满,我便把地卖给他。第二天,在众人的监督下,邻居开始在空地上挖坑,眼看已挖了快三尺深,仍无停下的意思,赖其章父子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就在这时,只听“当”的一声,挖土的锄头碰到硬物,再挖,底下是平展展一块大石头,坚硬异常,锄头下去,一片火星四溅,邻居只好罢手。赖其章父子赶紧启开银窖,用箩筐将银子担起,一筐筐倒入士坑,仿佛是天意,银窖内的银子启完,刚好把土坑填满,邻居见状,也只好当场签字画押。
  赖其章倾其所有积蓄买到了这块宅地,为盖房只好又卖掉一片山场,经过三年的紧张施工,房架、屋顶、门楼、院落已基本完工,只剩下门扉、窗扇的雕花尚未开始做,别看这是一座房子的收尾工作,但却是整座房屋的点睛之笔,代表着房主的品味与层次,来不得半点马虎,赖其章父子考察了众多的房屋雕花样式,都觉不甚满意,决定自己设计花式,自己制作。好在赖其章年轻时学过绘画,有美术基础,儿子又略懂木工工艺。父子二人便一文一武,开始了漫长而又艰苦的装修工程。
  开始时,父子二人走了许多弯路,尤其是手工这一块,由于设计图案复杂,技艺繁多,包括减地、剔地、浮雕、高浮雕、透雕、圆雕等多种技术,工作难度极大,常常出现次品,如一块“百鸟朝凤”窗扇,90多只小鸟已雕刻完成,眼看要完工时,把一只鸟的嘴巴雕坏,只好返工重来。像这种事情经常发生,以至于堆积的废品塞满了整座阁楼。赖昌周不敢懈怠,夜以继日地钻研、琢磨,其雕工手艺由生疏而逐渐入门,并日趋精湛。又三年后,整座房屋的雕花工程终于完成。完工之日,全村及附近各乡村的村民争相一睹为快,他们看到那精雕细琢的门扉、窗扇、花拱等,一幅幅精美的图案令人拍案叫绝,“丹凤朝阳”、“三阳开泰”、“封侯拜相”、“灵鹿献瑞”、“松鹤延年”、香草龙、穿墙凤、垂带花柱等等,无不惟妙惟肖、生动鲜活。放眼四望,整座院落成了一座艺术长廊。听着满耳的溢美之词,赖其章并不答话,他颌笑着送走一批批客人,心中充溢着难以言状的幸福感。
  一年后,赖其章身染风寒,久治不愈,中秋节之夜,他让家人将其抬到院中。是夜,皓月经天,清风徐来,天光云影在天井屋宇间徘徊,宛如人间仙境。他从病榻上艰难地抬起头,环顾了一下正厅、边厢,目光在一扇扇精美的花窗间流连,最后说了一句“我去也”,便阖然长逝。
其他文献
一位诗人曾说:在机器的时代,我怀念那些古老的手艺;手艺是这个世界上所有力量的祖宗……如是,那么我们怀念岩茶手艺、关注岩茶手艺,则是怀念美、怀念历史、怀念民族的记忆。  武夷岩茶传统手工制做技艺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引起了世人的广泛关注。但是,至今还有些人不但对此“非遗”的内涵和价值认识不清,甚至有的人把武夷岩茶和当今的岩茶机器制做工艺也说成是“非遗”,搞乱了定义,混淆了视
期刊
光绪燕皮今安在  同利肉燕是福建福州一带的汉族传统名吃,属于闽菜系。同利肉燕魅力在于它独特的风味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在福州有“同利肉燕,百吃不厌”之说。燕子意味着家业兴旺、团圆,所以逢年过节和亲友、朋友聚会一定都会吃肉燕,因此,福州又有“无燕不成宴,无燕不成年”之说。肉燕还是思乡菜,福州人不管走到哪里只要能吃到肉燕就仿佛回到了故乡,所以肉燕在台湾等地特别受欢迎。  同利肉燕老铺创始于清光绪二年(公元
期刊
集市,是农村在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地点进行的一种传统贸易形式,起源于殷、周之际。在我国南方称墟或场,中原以北称集。它以农历计算,通常五天一集,是一种民俗现象。赶大集,在中国北方历经数千年不衰,随着小城镇化建设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乡村集市不断流转变迁,但赶年集仍是北方过年必不可少的一个重头戏。  彝乡赶集“嘉年华”  大凉山,一个彝族聚居的高寒山区。乡僻之地没有固定的市场和从事固定商贸的人员,因而在
期刊
在中国传统竹编工艺中,“改良竹编”是一个极具代表性的、优秀的艺种。上世纪90年代后期,“改良竹编”创造性地编制出了高级兽类和人物的造型,进一步提高了泉州竹编的艺术品位。泉州竹编工艺的跨越式发展,不得不归功于泉州目前改良竹编工艺的传承人凌文彬,他在传统竹编简单编织的基础上,大胆地镶、编插各种新花型,把泉州竹编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高度。  泉州竹编历史由来已久,自晋代士族南迁以来,中原先进的竹编文化就跟着
期刊
国务院发布的对《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明确“支持福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赋予了福建全新的使命。借着“海丝”核心区建设的强劲东风,福建掀起以项目建设为引领的发展热潮,海洋产业乘风破浪逆势增长,成为推动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新一轮的“耕海牧渔”图景正徐徐展开。  13.6万平方公里的海域面积、3752公里海岸线、125个天然深水港湾、750种鱼类资源
期刊
“喝好茶,秋白露”  “寒露”前后四天是铁观音秋茶采制的最佳时机,福建泉州安溪县各个茶叶产区迎来各地茶商,有着中国茶叶第一镇之称的感德,更是热闹空前。  秋茶上市这几天感德镇一下子热闹起来,来自各地的茶商纷纷到感德设点收购茶叶,镇里的茶商还没出去,到感德镇收茶的车子就排起了长龙,每天上万名客商光顾。店铺不够用,许多茶商就在沿街租起了摊点,像这样一个摊点一天100元,还得提前预订。  茶市一开,在挤
期刊
宋代杰出的书画家、鉴赏家米芾,性极旷达,举止散淡不羁。此人富于收藏,宦游行止处,以船载书画自娱,大书“米家书画船”一旗于船头。虽说诗句中的米家船早已难觅踪迹,可就在福州南后街仍有这么一艘“米家船”历经百余年的风雨,满载三坊七巷的人文底蕴游曳于繁华市井之上。  “米家船”裱褙店的历史应上溯到清同治年间。1865年,福州近郊手艺人林金师慧眼相中今南后街32号这块宝地,不惜倾囊以购,开起一家裱褙店。林金
期刊
每到周末,福州于山公园门口被中老年人挤得水泄不通,路旁的行道树用铁丝牵了线,上面挂满了写着征婚信息的红纸条。不少人驻足翻阅,也有人三五成群地聊着天。十来个婚介摊位前人头攒动,就连“周易卜卦、算命抽签、摸手骨、青蛙精看姻缘”等摊位也都围满了人。每逢周三、周六、周日上午,福州于山公园浩然亭附近就有这样一场由市民自发组织的相亲会。  刚接近人群,记者就被婚介摊主以及大妈大叔们热情招呼,询问年龄、工作和电
期刊
宁化木活字  活字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2010年中国木活字印刷术被列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已发现的木活字印刷术仅存于浙江瑞安的东源村和福建宁化县。  活字印刷术始于隋朝的雕版印刷,经北宋毕昇发展、完善,产生了泥活字印刷。之后,元代初期农学家王祯于大德二年(公元1298年)创制木活字。“木活字”是用山梨木、荷树等雕成单字,因取材较方便,成本不高,制造起来又较简单迅速,所以成为中国
期刊
上下杭里的闽商往事  这里北接鼓楼,南临仓山,闽江穿流而过,是福州重要的交通枢纽,沉淀在历史长河的商业脉络,从古至今万商云集,千年繁华盛景,传承至今仍熠熠生辉。  “近市鱼盐干舸集,凌空楼阁万山低。”台江商圈,历来是福州商品批发的主要集散地,很有自己的风格和个性。在福州城的历史记载中,台江因为傍依水路交通发达的闽江,很早以前开始就成了闽江流域的货物集散地,明末清初,风光旖旎的台江码头商业繁荣,码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