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ckham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重视质疑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语文教学内容在创新教育中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教材中蕴藏着丰富的创造性因素,需要教师善于挖掘、设计。美国学者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怎样引导学生抓疑难点质疑问难呢?那么教师就应巧妙引导循序渐进,教给他们提问的方法,引导学生质疑,只有在消其忧,练其胆的宽松学习环境下,授其法才能让学生在乐学、善学、好学中掌握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
  1、向学生明确质疑的意义
  “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答一个问题更重要。”质疑问难是点燃思维的火花,是创造的种子,是一个人具有创造潜力的重要标志。例如,经常向学生介绍科学家勤奋好学,大胆质疑的故事,使学生明白质疑问难的重要意义。
  (1)对标题进行质疑。俗话说“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题好文一半”。经常推敲标题,有利于提高把握文章中心和结构能力。如教《我的叔叔于勒》,小说一开头写菲利普一家极力盼望于勒回来,那么于勒是谁?为什么会盼望他回来?最后有没有回来呢?
  (2)对重点词句进行质疑。在初读课文要求学生提出不理解的词句,而在精读课文时,则要求学生对重点词句进行质疑。在教《陋室铭》一文中,我要求学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找出重点语句“惟吾德馨”,然后理解重点词“德馨”的意思,为什么说陋室的主人“德馨”?在课堂中通过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进行质疑,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二、利用课文留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科学史上许多事例都证明了这一观点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想象力日益见得重要。中学语文教学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有着不可推卸的义务,并而有着更广的空间。
  1、利用语句的留白。由于作者感情的复杂,或由于环境不允许把话说明,或出于政治因素不能把话清楚明白地说出来,而有意把话嘎然而止,留下空白,这里的留白不是简单的省略,而是深具言外之意。在教学过程中,利用这些留白,让学生深究这些文章的语言环境和人物性格,深挖作者留白的原因,沿着作者的思路、人物感情,去填补空白。这不但可以让学生深入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当“我”从百草园转去三味书屋时,不禁发出了“idea┅┅”的感叹。“idea┅┅”凝聚了作者多少的感情?当然,变换了儿童两种不同的生活环境,这就是“我的乐园”百草园和“最严厉的书塾”三味书屋。“百草园”有无限的趣味:油蛉低唱,蟋蟀弹琴;捉蜈蚣,按斑蝥;拔何首乌摘覆盘子;还有美丽的神话传说;就连比较乏味的冬天同样很有趣味,令人神往。而与之相对的“三味书屋”则是:反复着令人讨厌的礼节;不高兴学生提问题,只要学生死读书的方法;枯燥无味、死气沉沉的生活。这样通过“百草园“的诗情画意与三味书屋的枯燥生活的强烈对比,就充分表现了文章的中心主题。
  2、利用情节创留白。有些文章只给读者一个结果,而没有将原因直接展示给读者,让读者去理解,去想想,留下空白。我们可根据结果、前后的关系、情节发展的细节,由结果去理解、想象有可能产生结果的原因。如《我的叔叔于勒》,小说只写菲利普在轮船上见到穷困潦倒、沦为在船上卖牡蛎的于勒,而没写于勒为什么有曾阔绰过一个时期而沦落到如此。这是一个情节的空白,填补这个空白,不但有利于丰富故事情节,丰富人物形象,同时也可以因势利导,进行思想渗透。我们让学生从字里行间,想象于勒由富而穷的原因、经过,大胆作合乎人物性格、合乎故事情节的想象。学生认为:①于勒本性难改,有了钱之后就糟蹋钱,挥金如土,到南美去旅行,坐吃山空。②认为于勒在南美旅行间碰到强盗,给洗劫一空。③认为于勒到南美后去赌博,血本无归。④认为于勒根本没富过,他所写的信只不过是骗人的,那船长也只是听说他曾阔绰过一个时期。这些想象当然有些不合理的成分,但对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理解人物性格,从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锻炼其创新能力,无疑是很有帮助的。
其他文献
孔子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传世不朽的名篇佳作大多文采斐然。如果说主题是一篇作品的灵魂,那么文采就是它的华丽外衣。那么如何才能提高语言的品质、品味,做到让自己的作文文采斐然呢?在这里,我谈一下自己的粗浅看法。  一、提高语言的深刻性、思辨性  对于高品质的语言来说,华丽的包装(比如华丽的辞藻,恰切的修辞、讲究的格式)是必不可少的,但这些都不能替代语言的深刻性、思辨性。如果一篇文章的语言,当剥去
期刊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大量富余劳动力纷纷转入城市,这样,就出现了另一个新问题,就是有越来越多的少年儿童留守家中,给学校的管理和教育带来新的挑战。留守儿童大多存在着缺乏亲情,心理健康堪忧;学习状况不容乐观;人身安全,隐患多多。我作为农村教育工作者,就如何管理留守学生这一问题,在实践中作了一些尝试,以供广大同行参考。  一、做留守学生的良师益友  留守学生之所以出现道德滑坡、严重厌学等情况,主要是远离
期刊
我是一名教龄二十年的中学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其中重要的一块。语文学习中,学生普遍最怕的就是作文,面对一个作文题目,他们常常感到没有东西可写,不知如何下笔,农村学生尤为突出。如何教好作文,我有自己的一些体会和思考:  第一、培养学生养成观察的习惯  善于观察,提高观察能力,是学生写作文有话可说的基础。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呢?首先,引导学生爱观察,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兴趣是
期刊
作文创作本是一种思想的升华,先得有思想,然后才能升华。思想是自己对这个世界的认识,鹦鹉学舌、人云亦云不是思想,生拼死凑、生搬硬套也不是思想,思想没有套子,只有创新。如何做到创新呢?就是立意与个人的思维方式紧密相连,要做到新意,就要有新的观念、新的见解、新的思考角度,要把自己对材料的独特体验、情感评价纳入到文中,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标新立异”。“标新立异”,实际上就是人们常说的求异思维的一种思考方法,
期刊
(一)本人在培养学生快速审题时,要求他们急中要有缓——审题要过细,临场作文不论是命题作文还是提供有关材料,条件的命题作文都是有一定要求的,有的要求就包括在题目里,有的要求则用题目外的“注意”或“要求”的字样标出。审题是作文的门槛,是写一篇文章的大前提,千万不能忽视,即使是快速作文在审题时也不能过快,而要把过细作为第一位要求。审题时马虎求快,其结果必然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如果把写作文比作砍柴,
期刊
多媒体能贮存大量的信息资料,快速呈现、快速练习、快速反馈,增大了语文教学容量,提高了语文教学效率,符合“充分利用教学设备.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优化课堂教学,实现素质教育”的核心目标。因此,它的介入对中学语文教学能够产生深远有益的影响,利用多媒体辅助手段授课俨然成为了一种“时尚”。  近年来,本人也听了不少这样的课。结合自己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感到其中很多地方是值得学习的,但也发现少数教师使用不当,
期刊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意思是说,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计划,有准备,这样成功的几率会大大提升。对于学习而言,这个道理一样有用。预习可以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做好学习的准备,对所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上课时才能跟上教师的节奏,提高学习效率。而初中生经过小学6年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具备了可以独立预习的能力。初中课业难度的增加,也向他们提出了预习的更高要求。初中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快速发展的重要
期刊
新课程改革已经实施多年,新课改所倡导的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也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所推崇,但我觉得目前的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仍存在着一些误区,影响着主体性合作学习目标的完成。其不足之处是:  1、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流于形式,不注重实效。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并不是形式上简单地让学生凑在一起。有的教师在下达了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指令后,全班学生只是按照小组划分围坐在了一起,可小组成员之间没有明确的分工,大家七嘴
期刊
语文作业分两块,课堂和课后作业,该如何布置,才能既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又避免了让学生陷入不必要的题海战?这需要费一些心思,还需要持之以恒地坚持。  一、语文作业生活化  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即教育。”的确,语文从根本上讲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不仅是课堂教学的外延,也应该是生活的外延。因此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  作为语文教师应积极利用报刊、电影、电视、网络、
期刊
作业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环节,是课堂教学的自然延续和补充,是巩固、掌握和深化课堂所学知识必不可少的手段,是教师了解教情与学情的重要途径。同时,合理的作业布置、科学的作业评价,更是能为作业插上高效的翅膀。  然而,在日常教学中,重复作业、应付作业、抄袭作业成了常见现象,低效甚至无效;教师用一把尺子衡量学生,缺乏长效的评价机制,学生的积极性下降,作业已经沦为“鸡肋”;教师的激励性评语不能因生而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