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道德与法治课堂是培养初中学生道德和法治观念的主阵地,改变教学方式,注重情感教育,提高课堂教学时效性势在必行。
又是一年毕业季,看着孩子们自信的身影,作为道德与法治课老师倍感欣慰,回忆三年的教学过程却是喜忧参半。随着时代的日益变迁,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必须具备较高的道德素养,拥有基本的法律常识等。这些都要求学校继续加强对学生道德的教育,让其能够掌握基本的法律常识,并且能够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运用到生活当中去。道德与法治教学是有利于提高学生基本素养,是促进将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学科之一。但相比于其他学科来说,道德与法治教学比较容易被忽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不够重视这门学科。因此,教师能够结合新教材内容,尊重学生认知规律与水平,因才施教,不断创新教育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与策略,创设出符合学情的教学环节。真正点燃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的热情,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0)-25-373
一、亲近学生, 关注每一位学生成长
教师要想让学生爱上自己的一门学科,首先就要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初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地有了自己个性的思维,他们希望被人理解,被人关爱。教师要能发现班级当中的每一个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 没有爱的教育是没有价值和意义的,教育的本身就是爱。尊重是关爱的前提,教师只有首先懂得尊重学生,才能真正地关爱学生。教师要做好学生的表率与榜样,明白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起着巨大的影响。教师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对他们的关爱。要静下心来与学生进行交流,放下身段,走近学生,了解学生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特别是对于性格比较内向或者家庭比较特殊的学生,教师要更多地给予关注,要能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这些学生帮助,还要特别关注后进生。他们因为学习能力较弱,很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在班级当中也得不到教师和其他同学的尊重。 在教学中,可以借助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或设计一些情景剧,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当中增加凝聚力。让每个学生都能够体会到自己在班级当中的价值,让后进生感受到自己是被认可的。学生只有真正地融入班级这个大集体当中,他们才愿意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当中去。道德与法治教师既要做学生生活上的知心人,又要做学生学习上的引导者,要用自己的真实行动把学科知识融入到生活中,在潜移默化中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最终让学生能够乐学这门学科。
二、形式多样, 让课堂多一些色彩
在课堂教学中,始终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探索欲望。教师要懂得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针对学生在教学活动当中提出的一些问题,能够及时地给予正确的指导。“学贵有疑。”学生只有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善于发现问题,他们才能够主动地针对问题进行思考,并能够进行探索,最终解决问题。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培养学生善问、好问的学习习惯。 另外,教师要对自身的角色进行转化,不要让学生仅仅作为一个倾听者,而自己只顾着滔滔不绝地讲。教师要将教学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能够真正地为学生解决实际当中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教学内容与形式在情感上要与学生产生共鸣。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取辩论赛的形式,从而加强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比如,在教学有关网络对于现代化生活影响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地进行分组,并且陈述自己的观点。随着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日益渗透到我们日常的生活、学习当中去,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的便利。教师可以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实际出发,谈一谈网络出现的利弊关系。因为网络具有双刃性特征,它的出现既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的变化与便捷,同时也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因此,是一个非常有辩论性的论题。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辩论的过程中,重在指导学生阐明自己的观点,反驳他人观点时要有具体的例证说明。这样的教学形式不仅能够激起学生辩论的热情,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方式与途径为自己的观点找到强劲有力的证据,同时,培养同学们的思维能力 。
此外,针对道德与法治教学当中相对比较枯燥的法律部分,如果仅仅靠教师单一的讲解,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厌烦的心理,或者产生对知识的片面理解。教师可以利用视频、图片,以及结合具体的案例小故事进行讲解,比如,学习维权方式,可以表演情景剧,可以设置模拟法庭,可以组织亲社会实践活动。不仅可以让学生觉得道德与法治的生活化,拉近教材与生活之间的距离,也让学生们能够在生活当中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三、 关注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扬帆起航
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的引领下,能够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初中教学中,教学质量占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但是,教师不能把分数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教师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水平与能力,更重要的还要培养学生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要树立学生正确的是非观。让学生能够结合自身的生活实际以及具体的案例,清楚地意识到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行为是错误的。特别是在法律教育方面,更要让学生从小就树立强烈的法律意识,做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同时在生活当中能够灵活地运用法律,遇事沉着冷静,懂得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高尚的道德品质,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需要教师落实到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中通过自己的课堂,能够让学生清楚地意识到,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利于提升自身素养,更有利于自己未来的成长。
四、多渠道学习,提升教师教育素养
教师作为教学工作开展的主体,将会给教学质量带来直接影响。因此,教师自身素养和水平显得非常重要,这就需要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具备良好教育素养,在落实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应该确保教师专业素养可以融合教学需求,给教学工作的開展提供条件,采用科学的教学形式,把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意义上了解其价值。并且,在进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时,尽可能不采用体罚的教学方式,不把负面情绪带入到课堂中,给予每个学生充分注重,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起到因材施教的效果。
五、提升效率,从点滴做起
总而言之,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要求道德与法治教师能够善于抓住教材与学生生活当中的切入点,准确地进行定位,继续加强对学生法律、道德的教育。让学生能够将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能够将自己学到的相关知识运用到实际的生活当中去,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同时,学生在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当中,还需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识与水平,提高自身的道德品质以及综合素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做一名知法、懂法的学生,进而彰显出开展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育教学的价值。
参考文献
倪振英.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J].中外交流,2017(25).
蒋德均.如何让学生青睐道德与法治新课改背景下教学反思[J].科研,2016(9):0041-004.
又是一年毕业季,看着孩子们自信的身影,作为道德与法治课老师倍感欣慰,回忆三年的教学过程却是喜忧参半。随着时代的日益变迁,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必须具备较高的道德素养,拥有基本的法律常识等。这些都要求学校继续加强对学生道德的教育,让其能够掌握基本的法律常识,并且能够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运用到生活当中去。道德与法治教学是有利于提高学生基本素养,是促进将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学科之一。但相比于其他学科来说,道德与法治教学比较容易被忽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不够重视这门学科。因此,教师能够结合新教材内容,尊重学生认知规律与水平,因才施教,不断创新教育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与策略,创设出符合学情的教学环节。真正点燃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的热情,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0)-25-373
一、亲近学生, 关注每一位学生成长
教师要想让学生爱上自己的一门学科,首先就要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初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地有了自己个性的思维,他们希望被人理解,被人关爱。教师要能发现班级当中的每一个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 没有爱的教育是没有价值和意义的,教育的本身就是爱。尊重是关爱的前提,教师只有首先懂得尊重学生,才能真正地关爱学生。教师要做好学生的表率与榜样,明白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起着巨大的影响。教师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对他们的关爱。要静下心来与学生进行交流,放下身段,走近学生,了解学生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特别是对于性格比较内向或者家庭比较特殊的学生,教师要更多地给予关注,要能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这些学生帮助,还要特别关注后进生。他们因为学习能力较弱,很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在班级当中也得不到教师和其他同学的尊重。 在教学中,可以借助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或设计一些情景剧,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当中增加凝聚力。让每个学生都能够体会到自己在班级当中的价值,让后进生感受到自己是被认可的。学生只有真正地融入班级这个大集体当中,他们才愿意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当中去。道德与法治教师既要做学生生活上的知心人,又要做学生学习上的引导者,要用自己的真实行动把学科知识融入到生活中,在潜移默化中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最终让学生能够乐学这门学科。
二、形式多样, 让课堂多一些色彩
在课堂教学中,始终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探索欲望。教师要懂得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针对学生在教学活动当中提出的一些问题,能够及时地给予正确的指导。“学贵有疑。”学生只有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善于发现问题,他们才能够主动地针对问题进行思考,并能够进行探索,最终解决问题。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培养学生善问、好问的学习习惯。 另外,教师要对自身的角色进行转化,不要让学生仅仅作为一个倾听者,而自己只顾着滔滔不绝地讲。教师要将教学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能够真正地为学生解决实际当中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教学内容与形式在情感上要与学生产生共鸣。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取辩论赛的形式,从而加强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比如,在教学有关网络对于现代化生活影响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地进行分组,并且陈述自己的观点。随着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日益渗透到我们日常的生活、学习当中去,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的便利。教师可以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实际出发,谈一谈网络出现的利弊关系。因为网络具有双刃性特征,它的出现既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的变化与便捷,同时也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因此,是一个非常有辩论性的论题。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辩论的过程中,重在指导学生阐明自己的观点,反驳他人观点时要有具体的例证说明。这样的教学形式不仅能够激起学生辩论的热情,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方式与途径为自己的观点找到强劲有力的证据,同时,培养同学们的思维能力 。
此外,针对道德与法治教学当中相对比较枯燥的法律部分,如果仅仅靠教师单一的讲解,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厌烦的心理,或者产生对知识的片面理解。教师可以利用视频、图片,以及结合具体的案例小故事进行讲解,比如,学习维权方式,可以表演情景剧,可以设置模拟法庭,可以组织亲社会实践活动。不仅可以让学生觉得道德与法治的生活化,拉近教材与生活之间的距离,也让学生们能够在生活当中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三、 关注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扬帆起航
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的引领下,能够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初中教学中,教学质量占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但是,教师不能把分数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教师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水平与能力,更重要的还要培养学生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要树立学生正确的是非观。让学生能够结合自身的生活实际以及具体的案例,清楚地意识到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行为是错误的。特别是在法律教育方面,更要让学生从小就树立强烈的法律意识,做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同时在生活当中能够灵活地运用法律,遇事沉着冷静,懂得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高尚的道德品质,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需要教师落实到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中通过自己的课堂,能够让学生清楚地意识到,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利于提升自身素养,更有利于自己未来的成长。
四、多渠道学习,提升教师教育素养
教师作为教学工作开展的主体,将会给教学质量带来直接影响。因此,教师自身素养和水平显得非常重要,这就需要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具备良好教育素养,在落实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应该确保教师专业素养可以融合教学需求,给教学工作的開展提供条件,采用科学的教学形式,把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意义上了解其价值。并且,在进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时,尽可能不采用体罚的教学方式,不把负面情绪带入到课堂中,给予每个学生充分注重,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起到因材施教的效果。
五、提升效率,从点滴做起
总而言之,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要求道德与法治教师能够善于抓住教材与学生生活当中的切入点,准确地进行定位,继续加强对学生法律、道德的教育。让学生能够将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能够将自己学到的相关知识运用到实际的生活当中去,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同时,学生在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当中,还需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识与水平,提高自身的道德品质以及综合素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做一名知法、懂法的学生,进而彰显出开展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育教学的价值。
参考文献
倪振英.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J].中外交流,2017(25).
蒋德均.如何让学生青睐道德与法治新课改背景下教学反思[J].科研,2016(9):004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