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分析新课程改革对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及教材使用等方面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高中美术欣赏模块的教学革新策略,以全面贯彻以美术教学为载体的新课程教学理念,充分发挥美术学科的优势,最终达到全面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高中美术;欣赏模块;艺术素养
在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背景下,高中美术教育正在经历着一场深入的变革,其中欣赏模块的革新尤为显著。新课程改革不仅学生的学习方式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且也对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新课程改革对高中美术欣赏模块教学的影响
(一)新课程理念下学习方式的变化
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是推进学生学习方式的革新,同时学习方式的革新也是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最为关键、最为核心的环节。由于学生学习方式不仅与教育质量息息相关,而且与师生之间和谐教学关系的构建密切联系。当前,在素质教育和新课程理念下,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等全新的、高效的学习方式才是被倡导的。师生互动、互教互学是新课程重点强调的内容。
以往,在高中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占据了绝对的主体地位,往往将自身对作品的欣赏观点灌输给学生。然而,美国著名作家、学者沃德(William Arthur Ward)认为:“伟大的教师激励学生学习知识,较好的教师为学生演示知识,一般的教师给学生解释知识,平庸的教师给学生传达知识。”所以,教师要想做到有效地激励学生学习知识,就必须让学生担任学习的主角,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这是与新课程改革理念十分一致的。学习实质上是一项参与性的活动,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对作品发表自己的看法才是有效的教学。以苏格拉底的教学原则来解释的话,即为向学生提问,鼓励学生讨论、交流和辩论,让学生主动地思考和推理,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体会失败、体验成功,进而总结、反思、进步。上述学生学习方式的实现是以教师对学生的信心为保障的。传统教学体制下,教师已经习惯了自身主导的教学方式,如何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情绪,在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以后如何维持课堂秩序以完成教学任务都是学生学习方式变革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问题。
(二)新课程理念下教学方式与手段的变化
(1) 课堂形式的多样化
依据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和高中美术学科的特点,高中美术欣赏模块教学必须对传统的教学方法加以革新,采用更加多样化的课堂形式来实现教学目标。高中美术欣赏模块能够选用的课堂形式众多,如动手探究式、自学辅导式、启发讨论式、探究讨论式等,教师可以选择其中的一种或者几种,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需要注意的是,课堂形式的选择应该与教学内容的特性、与学生个性特征相匹配,要根据教学实际做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以免弄巧成拙。此外,为了检验和巩固课堂教学效果,练习和思考是任何一种课堂形式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在以往教学中,大部分学生对纯粹的思考练习表示反感,为了改善这一现象,教师应该在广泛搜集相关资料基础上改变过去单一的练习方式,采取灵活多变的练习方式,如美术作品欣赏会、分组竞赛等方式,从而使学生掌握欣赏技巧、提升审美标准和审美能力。
(2)课堂内容的丰富化
高中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了解美术欣赏基本知识,而且要传授给学生欣赏美术作品的方法,引导其将美术知识融合至日常生活背景之中,从而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习兴趣。新课程改革以后的教材为学生提供了众多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学习内容,教师应该以此为线索引导学生搜集更多、更广泛的资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其划分不同的学习小组,然后小组分别汇报并互相交流心得体会。
(3)教学手段的形象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很大程度上有助于新课程改革目标的实现。高中美术欣赏模块的内容题材广泛,多媒体网络教学手段能够方便地将各种素材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例如截取电视相关资料、自制和展示教学课件、播放音频或者视频内容等等。多媒体网络教学手段实现了音、形、意的有效结合,不仅能够拓展教学思路,而且使得美术欣赏模块的教学更加直观、生动形象,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也随之大幅提升。
(三)新课程理念下教材使用的变化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更加科学、高效地使用教材。教师使用教材的过程同时也是对教学内容整合的过程,所以如何选用合适的、与教学目标直接相关的教学内容是教材使用的关键。教师应该集合每堂课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实际情况来定位教材使用的难以程度,遵循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的思路,精选文化内涵丰富且能够体现时代特色的教学内容。同时,还要注重传统艺术和现代艺术的结合、中国作品与外国作品的结合、本土文化与国外文化的结合,让教材发挥关键作用,让学生从中得到美的陶冶和熏陶,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有效地实现高中美术欣赏模块教学目标。
二、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美术欣赏模块教学的革新
(一)全面提升美术教师的艺术素养
作为美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所扮演的角色首先是文化传递者,其基础条件是“术业有专攻”、“闻道在先”。有学者发现,大部分高中美术教师在引导学生欣赏美术作品时,往往忽略了作品的文化背景,教师自身也缺乏对作品文化背景的认识,这就难免会造成欣赏观点的偏颇,因此作为一名高中美术教师,应该强化和提升自身的艺术素养,进而实现全面、科学地欣赏美术作品。高中美术教师艺术素养的提升可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首先,高中美术欣赏模块要求执教教师具备丰富的社会学、历史学、美学、美学基础、美术史等理论知识基础,并通过各学科之间的相通性来解决教学中的相关问题;其次,艺术是相通的,无论影视、戏剧、音乐还是美术都是通过视觉带来美的享受。美术欣赏模块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文化教育学科,不仅要求教师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而且还要具备文理学科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所以美术教师在平时的学习中应该大量阅读中外美术大师的生平和作品,博览群书,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再次,当前社会迅速发展,所以美术教师还必须与时俱进,广泛地了解和接纳不同艺术流派的、不同时代、不同社会的美术作品,形成一种建立于世界文化基础上的审美文化态度。
(二)将美术常识学习和作品欣赏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
美术欣赏模块的教学只注重直观感受分析作品,而忽略美术基础知识学习,缺少对作品形式元素的探究,其结果是导致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难以形成有效的欣赏方法,欣赏能力也难以形成。缺乏基础知识的美术欣赏只能停留在简单甚至是肤浅的层次上,高层次的美术欣赏不能缺少美术常识的支撑。在美术欣赏模块教学中,限于学生缺少美术欣赏方面的经验和方法,当面对一件作品时,学生会习惯性地利用已有经验来判断,长此以往,这种审美态度和审美习惯会导致学生进入美术欣赏的歧途。比如,在对荷兰画家蒙德里安的作品《百老汇爵士乐》的欣赏过程中,如果以“像不像”来评述这件作品,就是非常肤浅的;如果在点、线、面的纵横交错以及面积大小、色彩冷暖等形式要素方面来分析,并进一步从心理层面上感受百老汇、爵士乐特有的属性,就是高层次的欣赏,起码理解的角度是正确的。“美”是多样化的,具有复杂性和多元性,有内容之美、形式之美、崇高之美、悲壮之美、和谐之美等,很多“美感”是通过“非美”的形式来展现的。
(三)积极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启发式欣赏教学
经调查发现,当前高中美术欣赏方式主要包括欣赏启发式,理论阐述式。理论阐述式主要是教师就美术作品做理论阐述,学生跟随教师欣赏美术作品,此种方式往往忽略了学生参与课堂的主体性和主动性;欣赏启发式主要是指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教师作为引导者,通过组织讨论、参与分析、提示等方式来让学生自己来感受作品,对作品做出正确的评价和理解。启发式欣赏教学不仅能够体现了学生自身的感受,深入理解主体参与性,而且能够于欣赏之中掌握方法,寓教育理论于欣赏之中,最终实现提升学生审美标准的目标。
在学生观察作品之前,教师不给于任何形式的评价或者阐述,以免给学生造成思维定势的误导;接着,让学生去感受作品外部的形式美,继而引导学生从作品风格、机理、空间、色彩、明暗、造型、题材、体裁等方面来初步欣赏,进而实现由表及里地作品形式和思想内容欣赏,最终实现对作品艺术内涵和形象构成的正确解读,明白作者的创作意图,即参与分析。经过分析,学生可以再次感受作品,在整个欣赏过程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查阅作品涉及的相关历史、文化知识,不断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为审美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在发表看法之前,老师首先应该改变迷信课本的被动式学习观念,让学生形成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同时,教师对于学生的观点也不要求全责备,只要言之有理,就应该给予肯定和鼓励。
三、 结论
新课程改革是素质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步伐,而素质教育的目标就是塑造学生几近完美的人格。美术教师要充分利用自然的美、社会的美以及人类艺术精品来打动学生的感官,引导学生发现美的规律,进而培养学生完善的审美心理结构。新课程改革对高中美术欣赏模块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教学理念要革新,而且教学方式、教学手段也需要革新。美术欣赏教学发展至今,与时俱进地改革是必然的,而如何改革才是有效的、科学的,才是与时代发展相吻合的,仍然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限于不同原因,高中美术欣赏模块的改革仍处于积极地探索之中,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推行对其改革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欣赏美术作品的过程实质上是和艺术品作直接性交流、理解作品蕴含的信息、对作品进行理性分析最终把握作者创作意图的过程,整个过程是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结合。
【参考文献】
[1]米建丽,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美术欣赏模块教学实践与研究[J],新课程研究,2010,6):58-59.
[2]李俊堂,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美术欣赏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0,(8): 465-466.
[3]高冬梅.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美术欣赏教学中的思考[J],中国校外育,2008,(8): ,321-321.
[4]钱初熹,迎接视觉文化挑战的美术教育[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89-106.
[5]施永红,新课程改革下高中美术欣赏的思索[J],科学教育,2006,12(6):20-21.
[6]王晓峰,围绕审美评价增进美术欣赏教学的效果[J],美术向导,2006,(1):72-73.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高中美术;欣赏模块;艺术素养
在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背景下,高中美术教育正在经历着一场深入的变革,其中欣赏模块的革新尤为显著。新课程改革不仅学生的学习方式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且也对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新课程改革对高中美术欣赏模块教学的影响
(一)新课程理念下学习方式的变化
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是推进学生学习方式的革新,同时学习方式的革新也是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最为关键、最为核心的环节。由于学生学习方式不仅与教育质量息息相关,而且与师生之间和谐教学关系的构建密切联系。当前,在素质教育和新课程理念下,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等全新的、高效的学习方式才是被倡导的。师生互动、互教互学是新课程重点强调的内容。
以往,在高中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占据了绝对的主体地位,往往将自身对作品的欣赏观点灌输给学生。然而,美国著名作家、学者沃德(William Arthur Ward)认为:“伟大的教师激励学生学习知识,较好的教师为学生演示知识,一般的教师给学生解释知识,平庸的教师给学生传达知识。”所以,教师要想做到有效地激励学生学习知识,就必须让学生担任学习的主角,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这是与新课程改革理念十分一致的。学习实质上是一项参与性的活动,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对作品发表自己的看法才是有效的教学。以苏格拉底的教学原则来解释的话,即为向学生提问,鼓励学生讨论、交流和辩论,让学生主动地思考和推理,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体会失败、体验成功,进而总结、反思、进步。上述学生学习方式的实现是以教师对学生的信心为保障的。传统教学体制下,教师已经习惯了自身主导的教学方式,如何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情绪,在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以后如何维持课堂秩序以完成教学任务都是学生学习方式变革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问题。
(二)新课程理念下教学方式与手段的变化
(1) 课堂形式的多样化
依据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和高中美术学科的特点,高中美术欣赏模块教学必须对传统的教学方法加以革新,采用更加多样化的课堂形式来实现教学目标。高中美术欣赏模块能够选用的课堂形式众多,如动手探究式、自学辅导式、启发讨论式、探究讨论式等,教师可以选择其中的一种或者几种,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需要注意的是,课堂形式的选择应该与教学内容的特性、与学生个性特征相匹配,要根据教学实际做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以免弄巧成拙。此外,为了检验和巩固课堂教学效果,练习和思考是任何一种课堂形式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在以往教学中,大部分学生对纯粹的思考练习表示反感,为了改善这一现象,教师应该在广泛搜集相关资料基础上改变过去单一的练习方式,采取灵活多变的练习方式,如美术作品欣赏会、分组竞赛等方式,从而使学生掌握欣赏技巧、提升审美标准和审美能力。
(2)课堂内容的丰富化
高中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了解美术欣赏基本知识,而且要传授给学生欣赏美术作品的方法,引导其将美术知识融合至日常生活背景之中,从而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习兴趣。新课程改革以后的教材为学生提供了众多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学习内容,教师应该以此为线索引导学生搜集更多、更广泛的资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其划分不同的学习小组,然后小组分别汇报并互相交流心得体会。
(3)教学手段的形象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很大程度上有助于新课程改革目标的实现。高中美术欣赏模块的内容题材广泛,多媒体网络教学手段能够方便地将各种素材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例如截取电视相关资料、自制和展示教学课件、播放音频或者视频内容等等。多媒体网络教学手段实现了音、形、意的有效结合,不仅能够拓展教学思路,而且使得美术欣赏模块的教学更加直观、生动形象,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也随之大幅提升。
(三)新课程理念下教材使用的变化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更加科学、高效地使用教材。教师使用教材的过程同时也是对教学内容整合的过程,所以如何选用合适的、与教学目标直接相关的教学内容是教材使用的关键。教师应该集合每堂课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实际情况来定位教材使用的难以程度,遵循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的思路,精选文化内涵丰富且能够体现时代特色的教学内容。同时,还要注重传统艺术和现代艺术的结合、中国作品与外国作品的结合、本土文化与国外文化的结合,让教材发挥关键作用,让学生从中得到美的陶冶和熏陶,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有效地实现高中美术欣赏模块教学目标。
二、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美术欣赏模块教学的革新
(一)全面提升美术教师的艺术素养
作为美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所扮演的角色首先是文化传递者,其基础条件是“术业有专攻”、“闻道在先”。有学者发现,大部分高中美术教师在引导学生欣赏美术作品时,往往忽略了作品的文化背景,教师自身也缺乏对作品文化背景的认识,这就难免会造成欣赏观点的偏颇,因此作为一名高中美术教师,应该强化和提升自身的艺术素养,进而实现全面、科学地欣赏美术作品。高中美术教师艺术素养的提升可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首先,高中美术欣赏模块要求执教教师具备丰富的社会学、历史学、美学、美学基础、美术史等理论知识基础,并通过各学科之间的相通性来解决教学中的相关问题;其次,艺术是相通的,无论影视、戏剧、音乐还是美术都是通过视觉带来美的享受。美术欣赏模块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文化教育学科,不仅要求教师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而且还要具备文理学科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所以美术教师在平时的学习中应该大量阅读中外美术大师的生平和作品,博览群书,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再次,当前社会迅速发展,所以美术教师还必须与时俱进,广泛地了解和接纳不同艺术流派的、不同时代、不同社会的美术作品,形成一种建立于世界文化基础上的审美文化态度。
(二)将美术常识学习和作品欣赏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
美术欣赏模块的教学只注重直观感受分析作品,而忽略美术基础知识学习,缺少对作品形式元素的探究,其结果是导致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难以形成有效的欣赏方法,欣赏能力也难以形成。缺乏基础知识的美术欣赏只能停留在简单甚至是肤浅的层次上,高层次的美术欣赏不能缺少美术常识的支撑。在美术欣赏模块教学中,限于学生缺少美术欣赏方面的经验和方法,当面对一件作品时,学生会习惯性地利用已有经验来判断,长此以往,这种审美态度和审美习惯会导致学生进入美术欣赏的歧途。比如,在对荷兰画家蒙德里安的作品《百老汇爵士乐》的欣赏过程中,如果以“像不像”来评述这件作品,就是非常肤浅的;如果在点、线、面的纵横交错以及面积大小、色彩冷暖等形式要素方面来分析,并进一步从心理层面上感受百老汇、爵士乐特有的属性,就是高层次的欣赏,起码理解的角度是正确的。“美”是多样化的,具有复杂性和多元性,有内容之美、形式之美、崇高之美、悲壮之美、和谐之美等,很多“美感”是通过“非美”的形式来展现的。
(三)积极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启发式欣赏教学
经调查发现,当前高中美术欣赏方式主要包括欣赏启发式,理论阐述式。理论阐述式主要是教师就美术作品做理论阐述,学生跟随教师欣赏美术作品,此种方式往往忽略了学生参与课堂的主体性和主动性;欣赏启发式主要是指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教师作为引导者,通过组织讨论、参与分析、提示等方式来让学生自己来感受作品,对作品做出正确的评价和理解。启发式欣赏教学不仅能够体现了学生自身的感受,深入理解主体参与性,而且能够于欣赏之中掌握方法,寓教育理论于欣赏之中,最终实现提升学生审美标准的目标。
在学生观察作品之前,教师不给于任何形式的评价或者阐述,以免给学生造成思维定势的误导;接着,让学生去感受作品外部的形式美,继而引导学生从作品风格、机理、空间、色彩、明暗、造型、题材、体裁等方面来初步欣赏,进而实现由表及里地作品形式和思想内容欣赏,最终实现对作品艺术内涵和形象构成的正确解读,明白作者的创作意图,即参与分析。经过分析,学生可以再次感受作品,在整个欣赏过程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查阅作品涉及的相关历史、文化知识,不断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为审美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在发表看法之前,老师首先应该改变迷信课本的被动式学习观念,让学生形成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同时,教师对于学生的观点也不要求全责备,只要言之有理,就应该给予肯定和鼓励。
三、 结论
新课程改革是素质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步伐,而素质教育的目标就是塑造学生几近完美的人格。美术教师要充分利用自然的美、社会的美以及人类艺术精品来打动学生的感官,引导学生发现美的规律,进而培养学生完善的审美心理结构。新课程改革对高中美术欣赏模块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教学理念要革新,而且教学方式、教学手段也需要革新。美术欣赏教学发展至今,与时俱进地改革是必然的,而如何改革才是有效的、科学的,才是与时代发展相吻合的,仍然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限于不同原因,高中美术欣赏模块的改革仍处于积极地探索之中,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推行对其改革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欣赏美术作品的过程实质上是和艺术品作直接性交流、理解作品蕴含的信息、对作品进行理性分析最终把握作者创作意图的过程,整个过程是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结合。
【参考文献】
[1]米建丽,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美术欣赏模块教学实践与研究[J],新课程研究,2010,6):58-59.
[2]李俊堂,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美术欣赏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0,(8): 465-466.
[3]高冬梅.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美术欣赏教学中的思考[J],中国校外育,2008,(8): ,321-321.
[4]钱初熹,迎接视觉文化挑战的美术教育[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89-106.
[5]施永红,新课程改革下高中美术欣赏的思索[J],科学教育,2006,12(6):20-21.
[6]王晓峰,围绕审美评价增进美术欣赏教学的效果[J],美术向导,2006,(1):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