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时代课程思政教育实施纲要》指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课程思政教育的主渠道。”以课程思政为指挥棒,将课程思政融入新工科高校的思政课教育还有很大的发挥空间,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提倡教学改革,转变教育观念,创新教学模式,积极采取多元化案例化等教育新途径对学生开展课程思政教育。充分利用好课堂,做到真正实现课程思政教育的渗透,培养学生成为具有民族精神和正确思想政治观念的人。
关键词:课程思政;高校教学改革;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前言:高校是培养高科技人才的摇篮,课程思政教学是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对祖国的深厚情感,是增强人对,国家和民族的归属感、认同感的教育。随着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学生受到各种影响的情况下对于国家和民族的意识逐渐模糊,出现崇洋媚外等情况。因此,新工科高校开展思政课教学活动过程中,注重对高校学生课程思政素养的提高,引导学生具备崇高的思想政治的理念。本文将针对新时代背景下新工科高校思政课程教育的开展进行简要解析。
一、新工科高校课程思政教育意义重大
在工科类高校开展思政课具有深远的意义。一方面课程思政能够提高学生对于道德品质、历史文化修养的提高。另一方面也是培养学生对新时代祖国的深厚情感,形成学生对于国家、民族和文化产生归属感,认同感和尊严感,荣誉感。新时代背景下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提出的“学史崇德”提出的要求包括具备崇尚对党忠诚的大德;崇尚造福人民的公德;崇尚严于律己的品德。可见,新工科背景下,高校开展课程思政教育,不仅仅是政治思想层面的教育,而是为学生树立优秀科研品质,把握将来方向的坚实基础与不懈动力[1]。只有提高学生的课程思政站位,才能进一步激发学生鉴定不懈的科研热情,成为具备“四个自信”的人才,为国家“三高四新”战略注入新的血液。
二、新工科高校课程思政教育实效性研究
(一)搭建多案例实践平台,丰富课程思政教育载体
在培养学生课程思政的过程中,加强案例化、思政元素实践教学能够使学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和实际串联联系起来,当个学生更好地树立“学史崇德、以史为鉴”的坚定信念和伟大情操。在专业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充分结合课程思政教育,将其融入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并通过积极开展各类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国情怀和课程思政热情。
例如:将一些实际案例与思政元素相结合在课堂中进行讲授。另一方面在环境专业课程涉及到的实践环节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入历史遗留环境问题进行广泛调研,让学生通过现场调研结合环境变迁历史,了解到英雄模范的爱国故事和风采。在实践活动结束后,引导学生撰写报告或自身感受,解析自己对工科实践课程的理解和自己看到的历史思政事件。通过对这些案例的解析,提高学生的思政水平,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思想政治站位。
(二)开展以培养爱国情怀为核心的高校课程思政教育改革
新工科高校的课程思政教育能够在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站位水平发挥重要作用[2]。在专业课程中开展“学史崇德”“爱国情怀”等元素掺入的课程思政教育,可以紧紧围绕“三高四新战略”与“绿水青山战略”等伟大目标和相关内容展开主题活动。将工科环境专业教学的感受和历史演变发展的实践相互结合起来,使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获得全方位的教学内容。全面了解到伟大的新时代新中国来之不易,唯有努力奋斗才可以报效祖国。
例如:新工科學校可以将历史相关元素融入专业课程,如借助辜鸿铭在北大演讲过的《中国人的精神》,通过《大国重器》、《新时代伟大征程》等信息元素的融入,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让学生了解到我们民族五千年深厚的文化底蕴。
(三)推崇案例化多元化信息化教学新模式,营造互动教学新氛围
随着时代信息化的高速发展,课程教学结合信息技术也得到新发展,为课程思政教学增添了新的方式[3]。在传统教育模式下,教师想要拓展学生知识面,就只能采取打印文章和图片等方式,或者为学生布置内容,让学生课后自行进行观看。然而当今时代,高校思政教师可以积极采取线上线下结合、MOOC、SPOC等多种信息化新教学方式,通过多元化的案例资源共享平台,通过CNKI、Science direct等资源平台,构建全方位的混合教学新模式,提升对学生对课程思政教育的多元化信息平台。
例如:传统教学模式中在进行专业课程教育过程中,信息量相对较窄,通过书本上的照片和文字很难让学生有代入感,较难实现当时的文化背景下思政教育信息的带入教学。新时代教学模式下拥有“学习通”等互联网师生教学平台,学生可以在在平台随时的实现作业的回答与老师之间的反馈。此外,学校购买的CNKI、SCI数据库等内部资源可以为学生提供非常多的正面的思政教育资料和专业前沿信息,通过这些信息的查阅与反馈,并将这些元素融入到课程,利用多元化教学平台与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动,将营造良性的教学新模式提高课程思政教学目的。
结论:综上所述,新工科高校课程思政教育的推广,能够较好的引导、强化和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水平和崇高理想信念,在培养学生良好品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多案例思政融入课程教育,丰富课程思政教育载体;推进培养爱国情怀为核心的高效课程思政教育改革,并且进一步结合新时代信息化工具为课程思政教学服务,营造多渠道的师生互动教学的氛围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专业素养和“四个自信”,切实提升新工科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和专业水平,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为我国“三高四新”新战略服务。
参考文献
[1]黄玮.新时代我国高校思政教育的发展与实践探究——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J].热带作物学报,2021,42(06):1828.
[2]陈帅.高校思政课爱国主义教学实效性研究——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堂教学为例[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1,5(14):41-44.
[3]成亚慧.“精准供给”视域下提升高校思政课实效性研究——以重大疫情下爱国主义教育为例[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37(04):78-83.
(支持项目:湖南省教育厅普通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研究项目,项目号:HNKCSZ-2020-0221 项目名称“互联网+案例化”特色思政融入专业课创新教学模式研究)
关键词:课程思政;高校教学改革;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前言:高校是培养高科技人才的摇篮,课程思政教学是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对祖国的深厚情感,是增强人对,国家和民族的归属感、认同感的教育。随着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学生受到各种影响的情况下对于国家和民族的意识逐渐模糊,出现崇洋媚外等情况。因此,新工科高校开展思政课教学活动过程中,注重对高校学生课程思政素养的提高,引导学生具备崇高的思想政治的理念。本文将针对新时代背景下新工科高校思政课程教育的开展进行简要解析。
一、新工科高校课程思政教育意义重大
在工科类高校开展思政课具有深远的意义。一方面课程思政能够提高学生对于道德品质、历史文化修养的提高。另一方面也是培养学生对新时代祖国的深厚情感,形成学生对于国家、民族和文化产生归属感,认同感和尊严感,荣誉感。新时代背景下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提出的“学史崇德”提出的要求包括具备崇尚对党忠诚的大德;崇尚造福人民的公德;崇尚严于律己的品德。可见,新工科背景下,高校开展课程思政教育,不仅仅是政治思想层面的教育,而是为学生树立优秀科研品质,把握将来方向的坚实基础与不懈动力[1]。只有提高学生的课程思政站位,才能进一步激发学生鉴定不懈的科研热情,成为具备“四个自信”的人才,为国家“三高四新”战略注入新的血液。
二、新工科高校课程思政教育实效性研究
(一)搭建多案例实践平台,丰富课程思政教育载体
在培养学生课程思政的过程中,加强案例化、思政元素实践教学能够使学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和实际串联联系起来,当个学生更好地树立“学史崇德、以史为鉴”的坚定信念和伟大情操。在专业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充分结合课程思政教育,将其融入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并通过积极开展各类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国情怀和课程思政热情。
例如:将一些实际案例与思政元素相结合在课堂中进行讲授。另一方面在环境专业课程涉及到的实践环节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入历史遗留环境问题进行广泛调研,让学生通过现场调研结合环境变迁历史,了解到英雄模范的爱国故事和风采。在实践活动结束后,引导学生撰写报告或自身感受,解析自己对工科实践课程的理解和自己看到的历史思政事件。通过对这些案例的解析,提高学生的思政水平,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思想政治站位。
(二)开展以培养爱国情怀为核心的高校课程思政教育改革
新工科高校的课程思政教育能够在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站位水平发挥重要作用[2]。在专业课程中开展“学史崇德”“爱国情怀”等元素掺入的课程思政教育,可以紧紧围绕“三高四新战略”与“绿水青山战略”等伟大目标和相关内容展开主题活动。将工科环境专业教学的感受和历史演变发展的实践相互结合起来,使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获得全方位的教学内容。全面了解到伟大的新时代新中国来之不易,唯有努力奋斗才可以报效祖国。
例如:新工科學校可以将历史相关元素融入专业课程,如借助辜鸿铭在北大演讲过的《中国人的精神》,通过《大国重器》、《新时代伟大征程》等信息元素的融入,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让学生了解到我们民族五千年深厚的文化底蕴。
(三)推崇案例化多元化信息化教学新模式,营造互动教学新氛围
随着时代信息化的高速发展,课程教学结合信息技术也得到新发展,为课程思政教学增添了新的方式[3]。在传统教育模式下,教师想要拓展学生知识面,就只能采取打印文章和图片等方式,或者为学生布置内容,让学生课后自行进行观看。然而当今时代,高校思政教师可以积极采取线上线下结合、MOOC、SPOC等多种信息化新教学方式,通过多元化的案例资源共享平台,通过CNKI、Science direct等资源平台,构建全方位的混合教学新模式,提升对学生对课程思政教育的多元化信息平台。
例如:传统教学模式中在进行专业课程教育过程中,信息量相对较窄,通过书本上的照片和文字很难让学生有代入感,较难实现当时的文化背景下思政教育信息的带入教学。新时代教学模式下拥有“学习通”等互联网师生教学平台,学生可以在在平台随时的实现作业的回答与老师之间的反馈。此外,学校购买的CNKI、SCI数据库等内部资源可以为学生提供非常多的正面的思政教育资料和专业前沿信息,通过这些信息的查阅与反馈,并将这些元素融入到课程,利用多元化教学平台与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动,将营造良性的教学新模式提高课程思政教学目的。
结论:综上所述,新工科高校课程思政教育的推广,能够较好的引导、强化和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水平和崇高理想信念,在培养学生良好品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多案例思政融入课程教育,丰富课程思政教育载体;推进培养爱国情怀为核心的高效课程思政教育改革,并且进一步结合新时代信息化工具为课程思政教学服务,营造多渠道的师生互动教学的氛围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专业素养和“四个自信”,切实提升新工科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和专业水平,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为我国“三高四新”新战略服务。
参考文献
[1]黄玮.新时代我国高校思政教育的发展与实践探究——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J].热带作物学报,2021,42(06):1828.
[2]陈帅.高校思政课爱国主义教学实效性研究——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堂教学为例[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1,5(14):41-44.
[3]成亚慧.“精准供给”视域下提升高校思政课实效性研究——以重大疫情下爱国主义教育为例[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37(04):78-83.
(支持项目:湖南省教育厅普通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研究项目,项目号:HNKCSZ-2020-0221 项目名称“互联网+案例化”特色思政融入专业课创新教学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