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要求和建议

来源 :语数外学习·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lfcn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是人生成长中重要的一个阶段,加强这个阶段的德育教育,对初中生今后的成长与发展至关重要。初中语文新课改目标中,德育渗透是提高初中生道德素质的重要环节。本文即针对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的渗透性教学进行分析。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的重要性
  初中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弘扬我国优秀文化、吸收人类文化遗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初中语文教材中所涵盖的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很广,主要包括培养学生树立坚定的政治信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形成健康的人格与心理等。
  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主要是以教材中的文学作品为载体,学生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分析人物形象、感受情感表达,受到情感、意志的熏陶,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既能启迪学生智慧,陶冶学生情操,更能使他们在增长知识的同时培养良好个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以后的人生之路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应把握的几点要求
  1. 理清语文教学与德育渗透的关系
  首先,两者能够互相促进。无论是语文教学还是德育,都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是能够将德育有机渗透与语文教学中,达到两者的完美结合。初中语文教学是为青少年学生奠定良好的思想的最佳时机,在这一阶段进行德育渗透性教学,能够充分发挥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作用。一方面,在语文教学中,通过教师讲解与学生理解吸收,能够使学生逐渐形成较为成熟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为德育奠定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德育的渗透能够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生活态度和学习热情。
  其次,在进行德育渗透性教学时,要分清主次,不能本末倒置。教师在教学时必须要抓住关键,引导学生通过语文学习来感动自己,加深体会、产生共鸣,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得到道德教育,进而影响自己的道德情操。德育的渗透不能以牺牲语文教学效果为代价。不能喧宾夺主,流于形式,为了德育而德育。
  2. 把握初中学生的成长特点
  初中生多是12到15岁之间的青少年,正是身心逐渐成熟、形成自己价值观的重要时期。第二性征出现,身体快速成长,随之而来的就是学生心理上的变化与逐渐成熟,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开始成形却还不成熟定型。因此,必须要有正确的德育教育对他们进行引导,否则一旦出现偏差,将会影响他们一生的成长。因此,初中语文德育渗透教学中必须清楚的认识到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如性格普遍叛逆、好模仿、缺乏成熟的分析能力与辨析能力,但充满好奇心、更加活跃、更有交际需求等。
  3. 教师提高要提高自身素质
  要想在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做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教师必须要以身作则,不仅要具备专业的职业素养,更要将自己打造学生心目的的道德楷模。首先要注重自身外部形象,衣着得体,言行举止要为人师表,其次要强化自身的内在修养,使自己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只有内外兼修,才能做好学生行为规范的道德榜样,使学生发自内心地尊重和喜爱,让学生能够自觉为自己寻找成长的标尺,在模范指引下健康成长。
  4. 要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道德不是抽象的理论和空洞的说教,而是与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很好的理解文本深层次的感情,同时也要指导他们化为行动,用道德来指导生活、服务生活。需要注意的是,道德的是非判断是很简单的,但要将其真正落在实践生活中则很困难。初中生正处于青春发育的快速阶段,他们心理叛逆又活跃,对于新的知识具有很快的接受能力,但同时因叛逆的心理有很容易与教师形成对立。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容易接受,通过实例来说服引导学生,使其行为与道德相统一。
  三、具体实施建议
  1. 创设情境
  初中语文教材中,很多教材文本都具有强烈的德育教育功能。教师要运用多种方式和手段,通过图片、影音等全方位、多角度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他们产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选择那些高度代表性的课文,通过情境创设,将学生引入其中,让他们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在语文学习的同时,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样不仅会给语文课堂教学锦上添花,同时更能得到良好的德育渗透效果。
  2. 充分挖掘教材
  初中语文教材选材是在基于学生身心特点的基础上,集采百家之长,集中古今中外名篇而成就的。既有诗意盎然的古今诗词,也有情景交融、深情流淌的散文佳作,还有引人入胜的小说选段。这些文章中多蕴含着浓郁的情感道德因素,极具感染力。教师要充分地、深入地将教材中这些德育因素挖掘出来,并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融汇一体后将其“传道”给学生,让学生融会贯通,感受艺术的生命感染力,获得个人道德素质的升华。
  3. 加强课外渗透
  语文课外活动也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重要途径。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和道德的提升需要在实践活动中不断的训练。语文课外活动内容多种多样,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思想实际来开展课外活动。如教师主持开展演讲比赛、组织学生观影、组织公益活动,在这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中渗透进行德育教育。
其他文献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数学教学中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活动方式。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数学课堂中进行自主探索学习,激发自己内部的学习动机,针对不同教学内容寻找不同方式与方法来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预定目标,获取数学知识,形成技能。  一、明确自主探索的目标  前苏联教育家维果斯基的
初中数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教育在创新能力的培养上相对处于劣势,数学学科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非常欠缺。这也导致初中数学枯燥乏味,学生只是死板地记忆和套用公式,没有真正去理解。在当前这个竞争激励的社会环境下,创新能力的高低决定着竞争能力的高下。因此,要从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未来国民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  一、如何在教学中提升数学创新能力  新课改中强调学生在课堂
所谓的教学反思就是教师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对自己的教学行为、方法等进行及时的总结和分析,以便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所以,新课标下的英语教师不单单是课程教育的实施者,同时也是教学环节的反思者。  一、教学反思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意义  教学反思最大的意义在于“扬弃”。教学反思的过程就是教师要将自己作为教学研究的对象,对自己的教学行为、方式、观念、效果等进行全面而系统的研究,进而进行有效的反思,在反思的过
中考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其目的在于全面考查初中毕业生的各科学习能力,是学生求学过程中至关重要的考试。中考备考策略的优劣已成为中考是否取得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而作为重点科目的英语,其备考则显得尤为重要。  一、如何发挥《考试要求》在英语备考中的指导作用  《考试要求》是我们及时了解中考特点和发展走势,把握中考改革和命题方向的指南,其指导性将使我们的中考备考更具针对性。通过研读《考试要求》,我
随着语文课程以及语文教育教学方法的一系列改革,提问法作为一种重要的启发式教学形式也发生着一系列变化,在使用提问法的过程中,有些教师进入了误区,使得提问法发挥不了或者不能完全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教师应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地引导学生作答。真正达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使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友好对话,三者共同参与交流合作教学;沟通交往教学;民主平等教学;人人全面发展教学,从而达到师、生、文本三者情感上的共鸣,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词汇的教与学通常会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也还存在着较多的误区。教师在教授学生英语词汇的时候让学生明确英语词汇教学的目的和意义,同时注意教学中存在的误区,改善教学方式方法,才能让学生在学习词汇的过程中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英语词汇学习的有效性。  一、英语词汇教学的意义  词汇是构成语言的重要部分,是语言学习的基础。通过词与词的连接才能够形成完整的句子,任何语言都不
初中语文课堂中作文写作占有很大的比重,在考试中作文成绩的好坏决定着学生语文成绩的好坏,素有“得作文者得天下”的称谓,可见初中语文中作文写作是何等的重要。语文不仅仅是一门学科,它更是我们了解世界,培养个人综合素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所必须的。通过写作可以拓宽学生的眼界,培养学生独立分析事物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非常重视学生语文作文的写作训练。
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效率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所谓“教无定法”,但是有一点是一定要保证的,就是学生对于语文的兴趣。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注重严师的形象,教学上的互动单一化,这样不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新课改的深入开展,要求教师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所以教师一定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一、关于“自主学习”的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首先要彻底弄清自主学习的真正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