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自然,向往童真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shouy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麦田里的守望者》是塞林格的代表作。本文拟从生态批评视角出发,探讨其回归自然、向往童真的生态哲学思想。
  关键词:生态批评 回归自然 回归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麦田里的守望者》是塞林格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1981年出版后迅速引起轰动。此后历经半个世纪的考验而长盛不衰,成为战后美国文学的一部经典之作。因此,社会上一直不乏有关它的评论,这些评论多从主人公心理、叙事特征、文化意蕴等角度进行分析,忽略了从自然的角度,站在自然和生态的立场对之进行研究。本文拟从生态批评视角来分析《麦田里的守望者》。
   塞林格在《麦田里的守望者》中没有直接描写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恶化,而是通过霍尔顿以“恶”抗恶的反抗思想和言行,反映他所处环境中成人世界的伪善无耻,进而表现战后美国社会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背后,却是精神文明的萎缩和衰退,并且通过对龌龊成人世界的鞭笞,寄托了作者对纯真童年和美好自然的向往之情,体现了一种追寻人与自然和谐之美的生态哲学思想。小说的主体魅力就在于通过少年儿童的真挚眼光,反映了美国社会成人与儿童乃至全人类的精神需求和审美呼唤——回归自然,向往童真。
   回归自然观是生态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回归自然是浪漫主义时代作家们叫得最响的口号,而第一个喊出这个口号的就是卢梭。卢梭认为,回归自然环境与回归人的自然天性,是人类健康生存的必需。他呼吁人们“带着滋味无穷的迷醉,消融在他自觉与之浑然一体的这个广袤而美丽的大自然中”。他打出“远离社会,回归自然”的旗帜,提出了“自然使人善良,社会使人邪恶;自然使人自由,社会使人奴役;自然使人幸福,社会使人痛苦”的主张。色彩斑斓的草地,清爽宜人的树林,碧波荡漾的湖水,繁星密布的夜空,成了他躲避现实社会的世外桃源。而在《麦田里的守望者》中,塞林格表现了一个涉世未深的青少年对自然的追求。
   小说以主人公霍尔顿在加州一家精神病院,以向心理分析医生自述的形式,回忆了他在圣诞节前离开母校潘西中学后,在纽约的三天流浪式生活。通过他在这三天里的所见所闻和所想,读者仿佛看到了一个桀骜不驯而又极其敏感苦闷的当代美国青年,在平庸、虚伪和丑恶的社会环境中处处失意、走投无路的狼狈相。
   他向往与憧憬着回归自然,自然既是指自然环境、地理地貌,也指人的自然本性、原始欲望、基本需求,更指事实的真相、事物的本质。他在他所经历的一切中,都只能清楚地看到两个字:虚伪。他憎恶虚伪,极力要摆脱它,却无法摆脱。
   生活被虚伪包围了,虚伪无处不在。他自述离开学校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我的周围都是伪君子。就是那么回事,到处是他妈的的伪君子”。在电影院,他看穿了邻座女人假惺惺的伤感,讥讽道:“她的心肠软得就跟他妈的狼差不离。”他也意识到许多套话的欺骗性,如“见到你很高兴”、“祝你好运”等。
   从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到,霍尔顿痛恨伪善的同时即伴随着对自然与纯真不懈的追求。那个潘西中学校长绥摩的女儿长得一点都不好看,“她的鼻子很大,指甲已剥落,像在流血似的”,但霍尔顿挺喜欢她,因为她“从来不瞎吹她父亲有多么伟大,也许她知道他是个假模假式的饭桶”。霍尔顿念念不忘的一位女琴友,留给他印象最深的是他们下棋时,她总是喜欢把那些“国王”们放在最后一排不肯动用,她的这个举动常使霍尔顿认为她也是个性情中人。
   小说中多次提到纽约中央公园浅水湖中的鸭子如何过冬的问题,“我在琢磨,到我回家的时候,湖里的水大概已经结冰了。要是结了冰,那些野鸭都到哪里去了呢?我一个劲地琢磨,湖水冻严以后,那些野鸭到底上哪去了呢。我在琢磨会不会有人开汽车来,捉住它们送到动物园里去。或者竟是它们自己飞走了?”不管鸭子终归何处,他所希望的是鸭子回到大自然的怀抱中。这也寄托了主人公向那远离现代文明都市的阳光明媚、山清水秀的世外桃源进军的愿望,我们可以说野鸭即是霍尔顿本人的隐射。霍尔顿对尘世逃避,在行为意义上,体现了他对恶的消极反抗,而在哲学根源上,则暗含了卢梭“回归自然”的思想。
   “回归自然”的别名就是“回归童年”、“向往童真”。讴歌自然者,便讴歌儿童。因为儿童是纯真无邪的。歌德、卢梭、威廉·布莱克、华兹华斯、马克·吐温等等,无不如此。如华兹华斯,在他看来,天真的孩子、襁褓中的婴儿由于没有受过“庄严思想”的熏染,更多地保有“神圣的灵性”,因此要比成年人、尊长者更易领悟宇宙间“不朽的信息”,更接近自然中“真实的生命”,他唱出了“儿童是成人之父”的著名诗句。
   然而生态批评理论认为,文人墨客潜心吟唱的“回归”,只是一种伤感的情绪,一种美好的憧憬,一些不无夸饰的言辞,虽说饱含着深刻的审美意义与批判意义,然而毕竟只是一片虚渺的幻影。要融入自然获取真谛并非易事,回归也只能成为霍尔顿美好的向往而已,经历了数天的漂泊和追寻后,他无奈地回到了他出发的地方,并被可笑的精神病医生治疗。
   如此说来,纯粹的“回归”是不可能了,但是现代社会中一些深入思索人类命运前途的智者,已经为“回归”赋予了新的含义。这种回归无疑是一种心灵的回归,是对被淹没于所谓现代文明之中的精神回归。“回归”实际上是端正人的生存态度,发掘人的生存智慧,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纠正人在天地间被错置的位置。
   塞林格在《麦田里的守望》中呼喊着对自然的回归,对童真的向往,追寻着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充分体现了他的生态哲学思想
  
   参考文献:
   [1] 王诺:《欧美生态文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
   [2] 鲁枢元:《生态文学》,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
   [3] J·D·塞林格,施咸荣译:《麦田里的守望者》,译林出版社,1999年。
  
   作者简介:刘丹,女,1981—,辽宁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英美文学,工作单位:渤海大学外语教研部。
其他文献
摘要 路翎在文本中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疯狂而扭曲的世界,他笔下的人物大多是病态的。本文试图从施虐与自虐、人物的歇斯底里和疯狂的报复心理等三方面探讨作家创作的深层动因。  关键词:施虐 自虐 歇斯底里 报复  中图分类号:I206.6 文献标识码:A    路翎小说对于疯狂和病态形象的描写,一直为研究者所关注,同时也是最有争议的问题。如何评价这一问题,关系到路翎创作的价值和意义。因此,研究路翎就不能不面
期刊
摘要 人们普遍认为《射雕英雄传》中的女主人公黄蓉非常聪明,很多学者从文学的角度对此进行了深入地探讨。从违反语用学中合作原则的角度来看,根据交际需要,黄蓉非常善于违反合作原则的各项准则,从而使话语产生言外之意。并且她能根据各种语境,准确地理解他人的言外之意,从而显示出她的聪明。  关键词:黄蓉 合作原则 言外之意 聪明  中图分类号:H313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从目前的研究状况来看,对《
期刊
摘要 德国作家托马斯·曼的成名作《布登勃洛克一家》,时至今日仍吸引着众多的读者和研究者,评论文字之丰富、多变,简直令人眼花缭乱,究其实,是读者在接受作品的过程中产生了不同的期望值。  关键词:《布登勃洛克一家》 读者 接受 期望值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布登勃洛克一家》是德国作家托马斯·曼的成名作,创作于1901年。小说讲述了19世纪30年代至70年代德国北部商业城市吕
期刊
摘要 曼斯菲尔德是一位具有独特写作风格的女作家。在短篇小说《苍蝇》中,透过简单平淡的故事情节,她创造性地把现实主义与象征主义结合起来,充分展示了其对细节描写、顿悟和象征等写作手法的巧妙运用,这足以使她成为英国文坛上的一颗璀璨明星。  关键词:曼斯菲尔德 《苍蝇》 写作特色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1888—1923)被看作是20世纪英国文学史上最优秀的短
期刊
摘要 英国作家劳伦斯在其代表作《儿子与情人》中,通过对保罗与三位女性关系的描写,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自然本性与机械文明之间的冲突导致的人性分裂,认为两性关系中只有做到精神与肉体的和谐统一,才能达到完美的境界。  关键词:人性分裂 和谐统一 完美境界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提起英国文学,就不能不谈到劳伦斯。作为20世纪英国杰出的小说家、诗人、散文家,他被称为英国文学史
期刊
摘要 美国浪漫主义时期,是美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时期,也是美国文学的繁荣时期,所以也被称为“美国的文艺复兴”,它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混乱。本文试图用心理分析的方法,从旅行主题出发探讨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以期更好理解这一文学时期。  关键词:美国浪漫主义文学 旅行 自我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美国浪漫主义时期,是美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时期,也是美国文学的繁荣时期,所以也被称为“美
期刊
摘要 “80后”写作已经成为重要的文学现象,它是文化产业借助80年代后期先锋文学的想象,密谋策划出的写作群体。这个群体已经形成自己的世界观及修辞方式:在抒情诗人和讽刺家两种写作欲望斗争中,显示出对世界的优雅的厌倦;“80后”写作群体追求自由,但获得的只能是一种喜剧性的自由.这意味着他们是一代虚无主义之子,在自由和虚无的纠缠中,他们提出一个需要重新理解的诗学命题:什么是文学真实性。  关键词:“80
期刊
摘要 苏格拉底式对话的显著特点,是以理性分析寻求事物的原因,以达到寻求事物的目的。在柏拉图的《欧梯佛洛》中,欧梯佛洛俨然是传统宗教伦理的代言人,而苏格拉底以“自知自己无知”出场,巧妙地运用“助产术”与欧梯佛洛谈论虔敬、天理和正义。在反讽、归纳、诱导和定义的过程中,苏格拉底分三层逐次阐明了自己的伦理观:神的好恶,不构成判断是非、善恶的依据;宗教伦理和世俗伦理二者之间相互依赖、相互补充,并存于一般伦理
期刊
摘要 《时间中的孩子》(1987)是英国作家伊恩·拉塞尔·麦克尤恩(Ian Russell McEwan 1948—)一部重要的作品。它主要讲述的是年轻作家斯蒂芬·路易斯,自他三岁的女儿凯特丢失之后的生活。作品涉及了很多主题,如家庭问题、两性关系、童年在人生中的重要性以及时间的意义等等。其中时间既是小说的主题之一,也是凸显作品主题的重要媒介和手段。它在这部作品中被赋予深刻的含义。本文探讨了小说中的
期刊
摘要 诗性的建构,是散文家王充闾散文的重要美学追求。文本体式上,他努力在诗性的艺术领地上开掘,在生活中发现诗情,在历史中筛选诗意;思想指向上,他始终在诗性的精神世界中寻觅,呼唤崇高,拒绝低俗,高扬传统人文精神;话语选择上,他坚持在诗性的语言空间里驰骋,叙述文字清澈如水,天成自然,具有古典美的韵味。  关键词:王充闾 散文创作 诗性建构 美学追求  中图分类号:I056 文献标识码:A    上个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