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环境创设作为幼儿教育的“隐形课程”,是一本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无声教科书。对3~6岁儿童来说,环境应该是充满植物、充满生机、富有游戏气息的。种植园地一直以来都是幼儿园在创设教育教学环境时不可少的一部分,种植园地里的各种生物都自然地向幼儿展示了具体形象的生命内容,提供了直观生动的科学材料,幼儿通过长期观察、操作,可以感知植物和动物的基本特征与生长过程,见识自然的丰富与多元,感受生长的喜悦与收获的快乐,这些经验都给了幼儿以亲近自然的吸引力,它是幼儿认识大自然的一个窗口。丰富的种植园地能为幼儿提供触摸、观察、管理和探索的机会,还可以丰富幼儿的知识,培养幼儿的情感。因此,种植园地应充分发挥其在幼儿园中的作用。
一、激活环境,强化互动
在幼儿园,一提种植园地,教师们就认为是指专门用来种植的地方,是可以让幼儿在此通过自己的劳动来收获成果的体验区。一般种植的都是农作物之类,很少会种植花草树木,而我则认为种植园地不受地形、面积的限制,在活动场地的边角、房前墙下,花池旁边,都可以垦出片片点点的地块,甚至于一个个废弃酒坛、破轮胎等都可以属于种植园地的范围。而植物的种类也可丰富多样,可以是农作物,也可以是花草类,关键是要让幼儿成为种植、管理、欣赏的主人。我们要让植物进入幼儿园的每个角落,让幼儿园的每一个空间都充满自然的生机,让幼儿园的环境会说话,使其真正成为花园和乐园。通过与种植园地的互动,让幼儿体验感知,获得更多观察、发现、管理的机会,注重幼儿的实际操作,发挥幼儿的自主性,为他们创造出一个充满生机的幼儿园环境。
二、促进发展,提高能力
“在劳力上劳心,是一切发明之母。事事在劳力上劳心,便可得事物之真理。”这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一句话。也就是说,只有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才能掌握事物的奥妙,才能有新的发现和提高。幼儿园的种植园地正是要求幼儿通过自己力所能及的一些劳动感受丰收的喜悦,从而使其在观察力、持久性、劳作能力等方面得到发展。
1.探究发现,培养能力。
首先,在种植园地中,幼儿可以获得一些种植经验,了解植物与人类生活、自然环境的关系,通过观察、操作和探究等方式,让幼儿在与环境的积极互动中,激发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和关爱大自然的情感,进而增强幼儿的科学意识和劳动观念,促进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在种植园地里,老师不要事事包办,必须让幼儿成为种植园地的主人,让他们真正参与种植与管理,这样既锻炼了幼儿的多种运动能力,也使他们获得了很多种植方面以及有关植物甚至动物的经验,如蝴蝶、蜜蜂会到菜花里来采蜜,蚯蚓松土对植物生长有好处等。在参与种植和管理的过程中,幼儿对很多植物的生长过程有了深入地了解,对植物的根、茎、叶、花、果等有了更清楚地认识,通过各种感官感知植物的特性,发展观察能力和比较能力。在植物播种、管理、收获过程中,可以让幼儿感受到味道、形状、色彩,感受到数量和重量,在此过程中,幼儿的审美能力、动手能力、合作能力、计划能力、数量概念、责任意识等都可以得到发展。其次,幼儿园的种植园地可以使幼儿的生活更加生动有趣、丰富多彩。同时,种植园地也是幼儿科学教育的重要场所,幼儿在种植活动中观察、操作,从中发现课上不容易引起注意的一些特征和变化,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从而激发幼儿对于自然和科学现象的兴趣,使幼儿认识得更加全面、深刻,掌握的知识也更丰富。因此,幼儿园的种植不是随意的行为,而是有计划的行为,幼儿园的种植不只是为了好看,而是对幼儿能力的培养,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发展。
2.体验感受,培养品质。
南京师范大学钱瑍琦教授经过长期研究后指出:如果不给今天的孩子进行普通劳动者的教育,艰苦奋斗教育,孩子既缺乏吃苦的经历,又缺乏遭受挫折的准备,他们是很难具备良好的素质的。
通过种植活动,能让幼儿接触大自然,学习简单的种植技能,体会劳动的艰辛,感悟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并由此产生尊重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积极情感,发展幼儿良好的个性品质。通过参与种植园地的劳动,在潜移默化中对幼儿进行早期劳动教育,随着季节的不断变化,种植园地也在不断的变化,幼儿每天都会到种植园地去劳作,他们为植物松土、挖坑、播种、浇水,除草、施肥,仔细地观察,认真地记录。幼儿在整个种植过程中体验到了劳动付出后得到回报的喜悦,培养了他们珍惜劳动成果的品质,懂得了有付出才会有回报的道理。幼儿参与了劳动,对劳动的辛苦有了切身体验,使他们对古诗《悯农》中“汗滴禾下土”的含义有了真正的理解,懂得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培养了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体会劳动创造世界的真实含义,从而促进良好个性、道德品质的发展。
3.合作分享,感受快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强调要培养幼儿“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合作能力,是幼儿未来发展、适应社会、立足社会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素质。幼儿在种植园里参与劳动的过程中,会产生尝试与人合作的欲望,让他们感觉到与人合作是一件有趣的事。例:在种植园地种植何种植物需要大家一起讨论,然后大家一起合作,进行分工,如谁带种子、谁浇水、谁记录等。幼儿知道这些事情一个人做很麻烦,要花很长时间,如果两个人、几个人一起合作完成,那就快得多,它提供给了幼儿一个合作的平台,幼儿经过教师适当指点,也会很快体验到合作的快乐,从而愿意与人合作,在无形中培养了幼儿的合作意识,为以后发展合作能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增进合作,体现价值
《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 幼儿的教育构建并不是独立的,它是在家长、教师、同伴等多种资源相互间共同作用的过程中构建而成的。家庭作为幼儿教育的一大合作伙伴,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们农村自然资源丰富,很多家长都是种植的好手,事实上,幼儿最初的生活经验都是来源于家庭当中。因此,我们要积极争取家长们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为我们种植园地的开发和利用出谋划策。
1.聘请家长助教,挖掘教育资源。
《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的发展是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良好的教育环境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环境育人是幼儿教育的特点。”我们幼儿园地处农村,大多数家庭还保持着在地里耕作的习惯,家长们朴实、勤劳,是田地里的好手,我们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把行家里手请到幼儿园担任种植顾问,请他们参与种植园的劳动,让他们指导幼儿种植农作物,增加了农作物的成活率和收获率。同时,由于家长的参与,不仅体现了家长角色的重要价值,还促进了幼儿的情感发展,提高了幼儿参与的热情,增强了幼儿劳动的积极性。
2.提供物质支持,丰富园地品种。
农村物质资源丰富,很多家庭都会在收获的同时,为来年的种植留下部分种子。我们只要跟家长沟通,告诉他们幼儿园需要哪些种植的种子,他们就会无偿提供一些菜籽、花籽、豆类、大蒜等好的种苗,因此,我们幼儿园的种植园地品种始终丰富多彩。同时,我们还可充分利用家庭资源,将种植活动延伸到幼儿家庭,请家长协助幼儿栽一盆花,督促幼儿每日记录,然后鼓励幼儿到幼儿园与同伴交流种植经验,感受分享的快乐。
众所周知,幼儿是在周围的环境中学习的,我们应该认识到大自然、大社会就是知识的宝库,是本活教材。为此,发挥幼儿园种植园地的有效性就尤为重要。小小的种植园地作为幼儿学习的大课堂,给了幼儿一个参与种植、观察与发现,付出与收获的自由空间,在这里幼儿分工、合作、交流、分享,投身到了大自然的怀抱。让幼儿在感知、探究的过程中开阔视野、增长知识,促进幼儿整体素质的发展,达到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一、激活环境,强化互动
在幼儿园,一提种植园地,教师们就认为是指专门用来种植的地方,是可以让幼儿在此通过自己的劳动来收获成果的体验区。一般种植的都是农作物之类,很少会种植花草树木,而我则认为种植园地不受地形、面积的限制,在活动场地的边角、房前墙下,花池旁边,都可以垦出片片点点的地块,甚至于一个个废弃酒坛、破轮胎等都可以属于种植园地的范围。而植物的种类也可丰富多样,可以是农作物,也可以是花草类,关键是要让幼儿成为种植、管理、欣赏的主人。我们要让植物进入幼儿园的每个角落,让幼儿园的每一个空间都充满自然的生机,让幼儿园的环境会说话,使其真正成为花园和乐园。通过与种植园地的互动,让幼儿体验感知,获得更多观察、发现、管理的机会,注重幼儿的实际操作,发挥幼儿的自主性,为他们创造出一个充满生机的幼儿园环境。
二、促进发展,提高能力
“在劳力上劳心,是一切发明之母。事事在劳力上劳心,便可得事物之真理。”这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一句话。也就是说,只有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才能掌握事物的奥妙,才能有新的发现和提高。幼儿园的种植园地正是要求幼儿通过自己力所能及的一些劳动感受丰收的喜悦,从而使其在观察力、持久性、劳作能力等方面得到发展。
1.探究发现,培养能力。
首先,在种植园地中,幼儿可以获得一些种植经验,了解植物与人类生活、自然环境的关系,通过观察、操作和探究等方式,让幼儿在与环境的积极互动中,激发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和关爱大自然的情感,进而增强幼儿的科学意识和劳动观念,促进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在种植园地里,老师不要事事包办,必须让幼儿成为种植园地的主人,让他们真正参与种植与管理,这样既锻炼了幼儿的多种运动能力,也使他们获得了很多种植方面以及有关植物甚至动物的经验,如蝴蝶、蜜蜂会到菜花里来采蜜,蚯蚓松土对植物生长有好处等。在参与种植和管理的过程中,幼儿对很多植物的生长过程有了深入地了解,对植物的根、茎、叶、花、果等有了更清楚地认识,通过各种感官感知植物的特性,发展观察能力和比较能力。在植物播种、管理、收获过程中,可以让幼儿感受到味道、形状、色彩,感受到数量和重量,在此过程中,幼儿的审美能力、动手能力、合作能力、计划能力、数量概念、责任意识等都可以得到发展。其次,幼儿园的种植园地可以使幼儿的生活更加生动有趣、丰富多彩。同时,种植园地也是幼儿科学教育的重要场所,幼儿在种植活动中观察、操作,从中发现课上不容易引起注意的一些特征和变化,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从而激发幼儿对于自然和科学现象的兴趣,使幼儿认识得更加全面、深刻,掌握的知识也更丰富。因此,幼儿园的种植不是随意的行为,而是有计划的行为,幼儿园的种植不只是为了好看,而是对幼儿能力的培养,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发展。
2.体验感受,培养品质。
南京师范大学钱瑍琦教授经过长期研究后指出:如果不给今天的孩子进行普通劳动者的教育,艰苦奋斗教育,孩子既缺乏吃苦的经历,又缺乏遭受挫折的准备,他们是很难具备良好的素质的。
通过种植活动,能让幼儿接触大自然,学习简单的种植技能,体会劳动的艰辛,感悟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并由此产生尊重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积极情感,发展幼儿良好的个性品质。通过参与种植园地的劳动,在潜移默化中对幼儿进行早期劳动教育,随着季节的不断变化,种植园地也在不断的变化,幼儿每天都会到种植园地去劳作,他们为植物松土、挖坑、播种、浇水,除草、施肥,仔细地观察,认真地记录。幼儿在整个种植过程中体验到了劳动付出后得到回报的喜悦,培养了他们珍惜劳动成果的品质,懂得了有付出才会有回报的道理。幼儿参与了劳动,对劳动的辛苦有了切身体验,使他们对古诗《悯农》中“汗滴禾下土”的含义有了真正的理解,懂得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培养了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体会劳动创造世界的真实含义,从而促进良好个性、道德品质的发展。
3.合作分享,感受快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强调要培养幼儿“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合作能力,是幼儿未来发展、适应社会、立足社会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素质。幼儿在种植园里参与劳动的过程中,会产生尝试与人合作的欲望,让他们感觉到与人合作是一件有趣的事。例:在种植园地种植何种植物需要大家一起讨论,然后大家一起合作,进行分工,如谁带种子、谁浇水、谁记录等。幼儿知道这些事情一个人做很麻烦,要花很长时间,如果两个人、几个人一起合作完成,那就快得多,它提供给了幼儿一个合作的平台,幼儿经过教师适当指点,也会很快体验到合作的快乐,从而愿意与人合作,在无形中培养了幼儿的合作意识,为以后发展合作能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增进合作,体现价值
《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 幼儿的教育构建并不是独立的,它是在家长、教师、同伴等多种资源相互间共同作用的过程中构建而成的。家庭作为幼儿教育的一大合作伙伴,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们农村自然资源丰富,很多家长都是种植的好手,事实上,幼儿最初的生活经验都是来源于家庭当中。因此,我们要积极争取家长们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为我们种植园地的开发和利用出谋划策。
1.聘请家长助教,挖掘教育资源。
《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的发展是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良好的教育环境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环境育人是幼儿教育的特点。”我们幼儿园地处农村,大多数家庭还保持着在地里耕作的习惯,家长们朴实、勤劳,是田地里的好手,我们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把行家里手请到幼儿园担任种植顾问,请他们参与种植园的劳动,让他们指导幼儿种植农作物,增加了农作物的成活率和收获率。同时,由于家长的参与,不仅体现了家长角色的重要价值,还促进了幼儿的情感发展,提高了幼儿参与的热情,增强了幼儿劳动的积极性。
2.提供物质支持,丰富园地品种。
农村物质资源丰富,很多家庭都会在收获的同时,为来年的种植留下部分种子。我们只要跟家长沟通,告诉他们幼儿园需要哪些种植的种子,他们就会无偿提供一些菜籽、花籽、豆类、大蒜等好的种苗,因此,我们幼儿园的种植园地品种始终丰富多彩。同时,我们还可充分利用家庭资源,将种植活动延伸到幼儿家庭,请家长协助幼儿栽一盆花,督促幼儿每日记录,然后鼓励幼儿到幼儿园与同伴交流种植经验,感受分享的快乐。
众所周知,幼儿是在周围的环境中学习的,我们应该认识到大自然、大社会就是知识的宝库,是本活教材。为此,发挥幼儿园种植园地的有效性就尤为重要。小小的种植园地作为幼儿学习的大课堂,给了幼儿一个参与种植、观察与发现,付出与收获的自由空间,在这里幼儿分工、合作、交流、分享,投身到了大自然的怀抱。让幼儿在感知、探究的过程中开阔视野、增长知识,促进幼儿整体素质的发展,达到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