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管理既是科学又是艺术的观点已经为管理学者和管理实践者所接受。作为一门科学,管理学有其特定的研究对象和明确的研究方法,形成了一套自己的理论体系,有效地指导着管理的实践活动;作为一门艺术,则是强调管理的实践性特点,由于管理环境、对象、条件的不同,没有哪一种管理理论、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能够放之四海而皆准,而是要求管理者在管理理论的指导之下,从自己所面对的管理实践出发,创造性地开展管理活动,充分显现管理者的管理艺术,达到预期的管理目标。
管理学原理的教学必须紧紧抓住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并存的特性,既要注重基本理论的传授,又要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理论密切联系实际,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成为一个合格的职业经理人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的目标。基于这种考虑,笔者提出以下一些有关管理学原理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一、教学内容改革
合理安排和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是搞好课程教学改革的基础。教学活动的开展是根据预先安排的教学内容来进行的,因此,教学内容的安排合理与否将决定教学效果的优劣。总体而言,课程教学内容应符合:体系的完整性、主体的明确性、特点的鲜明性以及反映理论与实践发展趋势的及时性几个基本要求。
1.更新和完善教学内容
首先,要将近年来管理学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吸收到教学内容当中来,让学生能够了解管理理论的研究动态;其次,要将我国企业管理改革的成功经验吸收到教学内容当中来,让学生能够积极思考一些实际问题;第三,要在教材内容的每一章中增加与本章内容相关的案例,选择的案例要典型化,要有成功的,也要有失败的,要有中国的,也要有外国的,以便学生综合运用管理学知识进行分析。
2.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认为,在《管理学原理》教学过程中,应当从管理者出发,通过管理职能系统研究管理过程这样一个思路来安排课程体系结构与内容。
(1)管理学基本知识的讲授。主要介绍管理的概念、属性、管理者、管理对象与环境、管理机制与方法、管理基本职能、管理者的社会责任等,目的是让学生对管理学有一个最基本的认识。
(2)管理思想的讲授。主要是对管理思想的萌芽、古典管理理论、新古典管理理论、现代管理理论的讨论,目的在于向学生全面展示管理理论不同发展阶段的社会背景以及主要代表人物及其理论观点,使学生能够系统掌握管理理论的发展历史。
(3)管理职能的讲授。重点讲授计划与决策,组织,领导,控制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具体方法,同时要向学生交代清楚四大职能之间的相互关系,目的是培养学生作为职业管理者的基本管理技能。
上述三部分内容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管理基本知识和管理思想是学习管理学的基础,而四大职能则是管理学学习的核心。
二、教学组织形式改革
管理学原理的教学长期以来仅仅局限于课堂,这是不符合管理专业学生培养要求的,必须加以改革。
当然作为任何专业的学生课堂教学是必不可少的,管理专业的学生也不例外,然而作为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实践性教学环节显得尤为重要,可以考虑将全部教学时间的9/10用于课堂教学,其余的1/10时间以班级为单位或分小组进入企业学习,形式可以灵活多样,如在开课1~2周内组织学生到企业见习参观;学生有组织地带着老师布置的问题深入企业进行调研学习;有条件的学生还可以利用周末和节假日到企业挂职锻炼等。
三、教学方法改革
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改变以往教师单向“灌输”的教学方法,树立以教为导,以学为主的教学思想,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可以采用形式多样的方法进行教学,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
1.实施案例教学法,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案例教学法是把管理实践中的典型案例进行处理后引入课堂,让学生根据案例提供的背景资料分析案例,讨论案例,寻求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案例教学法给学生提供了一个逼真的练兵场,使学生身临其境般地经历一系列管理事件和问题,接触各种各样的组织场景,通过深入的研究与分析,加深了对所学理论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感觉能力和反应能力,提高了学生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管理学教学案例是根据管理实例加工而成,案例本身无疑是向学生提供和介绍管理工作人员的宝贵经验,学生在对案例进行讨论和探索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吸收了经验,接受了教训,掌握了运用所学到的理论和方法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技能,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实施案例教学法要结合教材内容,选好教学案例,拟定研讨目标。教师要根据教材章节,按教学需要,选择具有客观真实性、思考性、实效性、针对性和典型的案例,构思并拟定案例教学的组织方案。教师在教学中,结合教材有关章节的内容,通过直观、生动、典型的事例,运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来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开拓学生的知识领域,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引入双向互动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双向互动教学法改变了以往“填鸭式”教学,要求教师在授课时,不仅仅传授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还要思考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能否充分调动起来,直接关系到学生是否真正融入到知识的学习中。因此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习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一环。
(1)角色演练
角色演练旨在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角色演练有两种做法:一是有计划有安排,在演练之前进行讲解、准备,在一种逼真的气氛和环境中,让学生开始实地角色演练。二是即兴的角色演练。学生没有事先准备,全凭一时的即兴发挥,做一件或几件事情。比如说,在电梯口遇见你的领导,在短短的20秒中,你如何给领导留下一个好印象。这种即兴的角色演练除了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外,还能检验他们的感觉和应变能力。角色演练既可以单人进行,也可以成组进行。演练的内容既可以是真实的也可以是全然假想的,不管是哪一种情况,都要求学生一定要进入角色。
(2)模拟练习和游戏练习
模拟练习方法是程度不等地模仿,再造出真实工作环境和工作任务,在这种环境中让学生学到知识和基本原理。这种方法的最大优点是可以缩短学用转化过程。此外,这种方法还可以向学生提供一个类似于在岗培训的最佳学习环境。游戏法不仅是一种娱乐活动,它还有极为重要的教育价值。在游戏中,游戏者全身心沉浸于游戏之中,人与人之间可以相互撇开,又相互接纳,从而不断实现领域融合和精神拓展。从形式上看游戏是假想和虚构的,但从实质上看,游戏者在游戏中获得的知识和体验都是真实的。
(3)敏感性训练
这种方法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能力。因而,这种培训方法强调的是涉入技巧。敏感训练可以培养受训者团队意识,改进涉足人事活动的质量。在训练中,教师仅仅是一个学习过程的促进者,而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师扮演的角色是参与、观察、反应、测试、咨询和鼓励。
3.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启发式教学法是指教师在课程的讲授过程中要善于提出问题,设置悬念,并提出种种观点、看法,鼓励学生放飞思维,形成自己的观点。这种教学法培养了学生想象力和创新思维习惯,提高了学生判断,分析和研究问题的能力。在管理学课程的教学中提倡讨论式教学法,在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下,学生缺乏兴趣和创新,学习效率很低,而讨论式的教学方法赋予了学生更多的主动权和自主权,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转为积极的参与,学习的兴趣和效率自然都会得到提高。为了深化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与把握,更好地反映认识的规律,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门,深入工厂企业调查参观、劳动;让管理者走进校门,走进课堂,讲授他们的实践经验,体会,这就是社会互动式教学。这种教学方法让学生走出“象牙塔”,体味真正的企业管理,起到了丰富感性认识,提高实践能力,增强团队精神与奉献精神的作用,从而增强学生的人格力量,达到育人的目的。
4.采用“讲座”和“报告”形式,让学生与成功人士面对面交流。
为了让学生及时了解管理学科前沿的最新成果和变化趋势,学院应当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鼓励教师从其它知名学府聘请专家、学者来我校举办各种形式的“讲座”及“报告”,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及管理学理论的动态变化。从知名企业或实习基地请来长期从事企业管理工作的成功人士,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例证,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增加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学生与专家学者面对面、近距离地交流,拉近学生与社会的距离。另外,也便于教师与社会各界进行适时沟通,掌握和了解更多的第一手资料,为以后授课积累大量的素材和信息。
5.引入商务演讲,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商务演讲是指学生就其在深入调查某一单位后针对该单位存在的管理问题所提出的解决方案所作的演讲。商务演讲的前期准备工作很多,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进入所选定的单位进行调研,收集相关资料;第二,本着“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原则,对所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加工整理;第三,对尚未搞清楚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调研;第四,组织讨论调研单位存在的主要管理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第五,将讨论的结果撰写成商务报告;第六,将商务报告制作成幻灯片,并进行预演。
通过商务报告的撰写与演讲,可以培养学生与人打交道的技能、调研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快速反应能力等,进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各种方法只是一些辅助性方法,所占比重一般控制在课堂教学总时数的30%左右为宜,而且在使用时将各种方法结合起来,效果更好。
四、考核方式改革
在进行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的同时,必须改进现行的考试考核办法,建立新型的教学评价体系。传统的考试、考核方法最大弊端就是导致学生为考而学,高分低能,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的、主动的创造能力。因此,必须对现行考试考核方法进行改进,具体思路是:
1.成绩评定总则
由于管理学既是一门基础性课程,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同时还考虑到本科低年级教学的重点是基础理论学习的特点,所以管理学课程考核既要了解学生对基本理论的掌握情况,又要考察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要兼顾学生平时学习表现。鉴于此,管理学原理的考核应当采用考查与考试相结合的方式,最终成绩由三个部分构成:出勤及参与程度占15%(如有中期考试,则平时占10%,中期考试占20%);商务报告与商务演讲占25%;期末闭卷考试占60%(如有中期考试,则期末闭卷考试占45%)。
2.平时成绩评定
平时成绩在综合考查学生的出勤情况、课堂讨论与案例分析的参与程度、作业完成情况等基础上,依据课堂记录评定分数。平时成绩的评定,关键是要做好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各项记录工作,并制定相应的评分标准,使平时成绩评定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3.期末考核评定
期末考试依据试题评分标准或参考答案由任课教师集体对试卷进行评阅。期末考试成绩评定之后,任课教师还应对试卷做出分析,试卷分析的核心是对试题的难易程度及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全面总结,找出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发现教学薄弱环节,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改进思路。
管理学原理的教学必须紧紧抓住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并存的特性,既要注重基本理论的传授,又要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理论密切联系实际,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成为一个合格的职业经理人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的目标。基于这种考虑,笔者提出以下一些有关管理学原理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一、教学内容改革
合理安排和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是搞好课程教学改革的基础。教学活动的开展是根据预先安排的教学内容来进行的,因此,教学内容的安排合理与否将决定教学效果的优劣。总体而言,课程教学内容应符合:体系的完整性、主体的明确性、特点的鲜明性以及反映理论与实践发展趋势的及时性几个基本要求。
1.更新和完善教学内容
首先,要将近年来管理学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吸收到教学内容当中来,让学生能够了解管理理论的研究动态;其次,要将我国企业管理改革的成功经验吸收到教学内容当中来,让学生能够积极思考一些实际问题;第三,要在教材内容的每一章中增加与本章内容相关的案例,选择的案例要典型化,要有成功的,也要有失败的,要有中国的,也要有外国的,以便学生综合运用管理学知识进行分析。
2.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认为,在《管理学原理》教学过程中,应当从管理者出发,通过管理职能系统研究管理过程这样一个思路来安排课程体系结构与内容。
(1)管理学基本知识的讲授。主要介绍管理的概念、属性、管理者、管理对象与环境、管理机制与方法、管理基本职能、管理者的社会责任等,目的是让学生对管理学有一个最基本的认识。
(2)管理思想的讲授。主要是对管理思想的萌芽、古典管理理论、新古典管理理论、现代管理理论的讨论,目的在于向学生全面展示管理理论不同发展阶段的社会背景以及主要代表人物及其理论观点,使学生能够系统掌握管理理论的发展历史。
(3)管理职能的讲授。重点讲授计划与决策,组织,领导,控制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具体方法,同时要向学生交代清楚四大职能之间的相互关系,目的是培养学生作为职业管理者的基本管理技能。
上述三部分内容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管理基本知识和管理思想是学习管理学的基础,而四大职能则是管理学学习的核心。
二、教学组织形式改革
管理学原理的教学长期以来仅仅局限于课堂,这是不符合管理专业学生培养要求的,必须加以改革。
当然作为任何专业的学生课堂教学是必不可少的,管理专业的学生也不例外,然而作为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实践性教学环节显得尤为重要,可以考虑将全部教学时间的9/10用于课堂教学,其余的1/10时间以班级为单位或分小组进入企业学习,形式可以灵活多样,如在开课1~2周内组织学生到企业见习参观;学生有组织地带着老师布置的问题深入企业进行调研学习;有条件的学生还可以利用周末和节假日到企业挂职锻炼等。
三、教学方法改革
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改变以往教师单向“灌输”的教学方法,树立以教为导,以学为主的教学思想,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可以采用形式多样的方法进行教学,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
1.实施案例教学法,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案例教学法是把管理实践中的典型案例进行处理后引入课堂,让学生根据案例提供的背景资料分析案例,讨论案例,寻求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案例教学法给学生提供了一个逼真的练兵场,使学生身临其境般地经历一系列管理事件和问题,接触各种各样的组织场景,通过深入的研究与分析,加深了对所学理论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感觉能力和反应能力,提高了学生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管理学教学案例是根据管理实例加工而成,案例本身无疑是向学生提供和介绍管理工作人员的宝贵经验,学生在对案例进行讨论和探索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吸收了经验,接受了教训,掌握了运用所学到的理论和方法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技能,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实施案例教学法要结合教材内容,选好教学案例,拟定研讨目标。教师要根据教材章节,按教学需要,选择具有客观真实性、思考性、实效性、针对性和典型的案例,构思并拟定案例教学的组织方案。教师在教学中,结合教材有关章节的内容,通过直观、生动、典型的事例,运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来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开拓学生的知识领域,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引入双向互动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双向互动教学法改变了以往“填鸭式”教学,要求教师在授课时,不仅仅传授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还要思考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能否充分调动起来,直接关系到学生是否真正融入到知识的学习中。因此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习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一环。
(1)角色演练
角色演练旨在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角色演练有两种做法:一是有计划有安排,在演练之前进行讲解、准备,在一种逼真的气氛和环境中,让学生开始实地角色演练。二是即兴的角色演练。学生没有事先准备,全凭一时的即兴发挥,做一件或几件事情。比如说,在电梯口遇见你的领导,在短短的20秒中,你如何给领导留下一个好印象。这种即兴的角色演练除了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外,还能检验他们的感觉和应变能力。角色演练既可以单人进行,也可以成组进行。演练的内容既可以是真实的也可以是全然假想的,不管是哪一种情况,都要求学生一定要进入角色。
(2)模拟练习和游戏练习
模拟练习方法是程度不等地模仿,再造出真实工作环境和工作任务,在这种环境中让学生学到知识和基本原理。这种方法的最大优点是可以缩短学用转化过程。此外,这种方法还可以向学生提供一个类似于在岗培训的最佳学习环境。游戏法不仅是一种娱乐活动,它还有极为重要的教育价值。在游戏中,游戏者全身心沉浸于游戏之中,人与人之间可以相互撇开,又相互接纳,从而不断实现领域融合和精神拓展。从形式上看游戏是假想和虚构的,但从实质上看,游戏者在游戏中获得的知识和体验都是真实的。
(3)敏感性训练
这种方法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能力。因而,这种培训方法强调的是涉入技巧。敏感训练可以培养受训者团队意识,改进涉足人事活动的质量。在训练中,教师仅仅是一个学习过程的促进者,而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师扮演的角色是参与、观察、反应、测试、咨询和鼓励。
3.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启发式教学法是指教师在课程的讲授过程中要善于提出问题,设置悬念,并提出种种观点、看法,鼓励学生放飞思维,形成自己的观点。这种教学法培养了学生想象力和创新思维习惯,提高了学生判断,分析和研究问题的能力。在管理学课程的教学中提倡讨论式教学法,在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下,学生缺乏兴趣和创新,学习效率很低,而讨论式的教学方法赋予了学生更多的主动权和自主权,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转为积极的参与,学习的兴趣和效率自然都会得到提高。为了深化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与把握,更好地反映认识的规律,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门,深入工厂企业调查参观、劳动;让管理者走进校门,走进课堂,讲授他们的实践经验,体会,这就是社会互动式教学。这种教学方法让学生走出“象牙塔”,体味真正的企业管理,起到了丰富感性认识,提高实践能力,增强团队精神与奉献精神的作用,从而增强学生的人格力量,达到育人的目的。
4.采用“讲座”和“报告”形式,让学生与成功人士面对面交流。
为了让学生及时了解管理学科前沿的最新成果和变化趋势,学院应当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鼓励教师从其它知名学府聘请专家、学者来我校举办各种形式的“讲座”及“报告”,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及管理学理论的动态变化。从知名企业或实习基地请来长期从事企业管理工作的成功人士,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例证,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增加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学生与专家学者面对面、近距离地交流,拉近学生与社会的距离。另外,也便于教师与社会各界进行适时沟通,掌握和了解更多的第一手资料,为以后授课积累大量的素材和信息。
5.引入商务演讲,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商务演讲是指学生就其在深入调查某一单位后针对该单位存在的管理问题所提出的解决方案所作的演讲。商务演讲的前期准备工作很多,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进入所选定的单位进行调研,收集相关资料;第二,本着“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原则,对所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加工整理;第三,对尚未搞清楚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调研;第四,组织讨论调研单位存在的主要管理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第五,将讨论的结果撰写成商务报告;第六,将商务报告制作成幻灯片,并进行预演。
通过商务报告的撰写与演讲,可以培养学生与人打交道的技能、调研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快速反应能力等,进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各种方法只是一些辅助性方法,所占比重一般控制在课堂教学总时数的30%左右为宜,而且在使用时将各种方法结合起来,效果更好。
四、考核方式改革
在进行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的同时,必须改进现行的考试考核办法,建立新型的教学评价体系。传统的考试、考核方法最大弊端就是导致学生为考而学,高分低能,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的、主动的创造能力。因此,必须对现行考试考核方法进行改进,具体思路是:
1.成绩评定总则
由于管理学既是一门基础性课程,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同时还考虑到本科低年级教学的重点是基础理论学习的特点,所以管理学课程考核既要了解学生对基本理论的掌握情况,又要考察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要兼顾学生平时学习表现。鉴于此,管理学原理的考核应当采用考查与考试相结合的方式,最终成绩由三个部分构成:出勤及参与程度占15%(如有中期考试,则平时占10%,中期考试占20%);商务报告与商务演讲占25%;期末闭卷考试占60%(如有中期考试,则期末闭卷考试占45%)。
2.平时成绩评定
平时成绩在综合考查学生的出勤情况、课堂讨论与案例分析的参与程度、作业完成情况等基础上,依据课堂记录评定分数。平时成绩的评定,关键是要做好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各项记录工作,并制定相应的评分标准,使平时成绩评定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3.期末考核评定
期末考试依据试题评分标准或参考答案由任课教师集体对试卷进行评阅。期末考试成绩评定之后,任课教师还应对试卷做出分析,试卷分析的核心是对试题的难易程度及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全面总结,找出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发现教学薄弱环节,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改进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