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素质教育改革中,教师在課堂中扮演的角色将不再只是负责讲课,而是维护学生在课堂中所发挥的主体作用,坚决摒弃传统教育中老师“一言堂”的现象。教师通过适当的方法增加师生互动交流和课堂趣味性,十分有利于学生素养的培养和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高中化学;学科素养;培养策略
前言:高中化学是一个十分关键的时期,九年级刚刚开设化学这门科目,学习时间并不长,但却是为以后理化科目的学习打基础的重要阶段。在现阶段的教育改革中高中化学教学也得到了普遍重视。然而学生普遍觉得高中化学比较抽象,知识点琐碎复杂,让不少学生望而生畏;但也有很多学生感受到了化学之美,沉醉于化学反应表现出的绚丽变化,渴望亲自动手参与实验操作,探索各种物质各种反应的本质。本文笔者将对于高中化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科素养的培养阐述自己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广大教育者们。
一、培养学科素养对于化学科目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素养”一词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所提及。何为学科素养?化学科目的学科素养,应当是一种多方面的,具有化学思维特色的综合能力,在面对问题时要能够应用化学思维去思考、去解决问题,并将之转化为自身的素质能力的一部分。基于学科素养下的高中化学课堂,应当是摒弃应试教育的弊端,将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品质和能力上的一种高效率的教育方式。注重学科素养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学习是有很大帮助的,它可以帮助学生不断地提高自己处理问题的效率,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等。因此,笔者认为提升学科素养对于化学科目来说是有着重要意义的[1]。
二、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实践策略
(一)进行师生角色的转变优化
在传统的高中化学课堂上,由于部分教师的教学观念尚未转变,仍然遵循着“填鸭”式的概念教学。只是将课本上的条条框框变成黑板上的概念知识再向学生讲述一遍,使学生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一方。课堂气氛沉闷,趣味性也很欠缺──化学应当是一门趣味性很强的科目。长此以往,会导致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能全身心投入学习,导致教学质量明显下降,所以笔者认为师生角色的转变非常重要。而在新中考形势下,教师是课堂的执行者,而学生要在化学课堂中起主导作用。教师必须发挥自己的纽带作用,在学生和化学概念知识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因此,教师必须结合教育目标,寻找有效的教学方法,评价和认可学生的良好表现,引导学生发挥产生疑问作用,并帮助学生做假设、设计和分析,最终得出结论。转变化学教师和学生的角色,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研究意识,提高学生的灵活思维能力,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唤醒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好奇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增强学生对基础概念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提升教学效果。笔者认为教师不应有“高高在上”的感觉。理想的师生关系应当是良师益友,有时候走下讲台,走向学生之中,反而更利于提升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
(二)采取适当策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叶圣陶老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若是能通过适当的策略激励学生,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对于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和提升是大有裨益的。何谓激励?一般来讲,激励指的是通过实行一定的制度来促进组织成员能够发挥出更大的工作效率。目前,激励制度在教育中被广泛应用,而在高中化学的教育教学中,一般通过合适的激励方法来推动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科学的激励方案对于高中化学教育教学的推动极为重要。因此,教师在进行激励策略的实施之前,必须先规划一个科学的激励方案,这份方案的科学之处要体现在根据现实教学情况实事求是地进行制定,且必须分析相应的激励结果──这是为了更好地调整激励策略是否有效,并加以调整,以达到对学生学科素养提升的帮助最大化的目的[2]。
三、在化学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
有研究表明,中学生有百分之七十九更倾向于思考性的学习,而不是书面作业。因此,在高中化学的概念教学中可以要求学生自行设计思维导图。思维导图的优势在于它的自由度和发散性很强。不拘泥于条条框框的化学知识有助于推动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思维导图的形式多样化,全凭学生自己制定,而化学概念本身的含义较固定,所以促进了发散思维的发展。学生甚至可以在完成思维导图的同时应用绘画技巧,让死板的化学概念活起来,提高趣味性的同时也加深了学生的记忆印象,将复杂繁琐的化学知识通过思维导图联系在一起,变成具象化的知识面,对于化学概念的记忆来说是有着很大的帮助的。
结束语:
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方法还有很多,比如,情景式教学、小组互动教学、应用高科技现代教学工具等,笔者文中所写是自己在实际教育工作中的一些反思和总结,希望能帮助到广大高中化学教师。
参考文献:
[1]毕淑娟. 基于发展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实践与思考[J]. 考试周刊,2018,87(5):151-151.
[2]郭庆. 基于发展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教学实践与思考[J]. 新课程(中学),2017,23(10):56-57.
关键词:高中化学;学科素养;培养策略
前言:高中化学是一个十分关键的时期,九年级刚刚开设化学这门科目,学习时间并不长,但却是为以后理化科目的学习打基础的重要阶段。在现阶段的教育改革中高中化学教学也得到了普遍重视。然而学生普遍觉得高中化学比较抽象,知识点琐碎复杂,让不少学生望而生畏;但也有很多学生感受到了化学之美,沉醉于化学反应表现出的绚丽变化,渴望亲自动手参与实验操作,探索各种物质各种反应的本质。本文笔者将对于高中化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科素养的培养阐述自己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广大教育者们。
一、培养学科素养对于化学科目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素养”一词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所提及。何为学科素养?化学科目的学科素养,应当是一种多方面的,具有化学思维特色的综合能力,在面对问题时要能够应用化学思维去思考、去解决问题,并将之转化为自身的素质能力的一部分。基于学科素养下的高中化学课堂,应当是摒弃应试教育的弊端,将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品质和能力上的一种高效率的教育方式。注重学科素养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学习是有很大帮助的,它可以帮助学生不断地提高自己处理问题的效率,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等。因此,笔者认为提升学科素养对于化学科目来说是有着重要意义的[1]。
二、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实践策略
(一)进行师生角色的转变优化
在传统的高中化学课堂上,由于部分教师的教学观念尚未转变,仍然遵循着“填鸭”式的概念教学。只是将课本上的条条框框变成黑板上的概念知识再向学生讲述一遍,使学生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一方。课堂气氛沉闷,趣味性也很欠缺──化学应当是一门趣味性很强的科目。长此以往,会导致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能全身心投入学习,导致教学质量明显下降,所以笔者认为师生角色的转变非常重要。而在新中考形势下,教师是课堂的执行者,而学生要在化学课堂中起主导作用。教师必须发挥自己的纽带作用,在学生和化学概念知识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因此,教师必须结合教育目标,寻找有效的教学方法,评价和认可学生的良好表现,引导学生发挥产生疑问作用,并帮助学生做假设、设计和分析,最终得出结论。转变化学教师和学生的角色,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研究意识,提高学生的灵活思维能力,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唤醒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好奇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增强学生对基础概念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提升教学效果。笔者认为教师不应有“高高在上”的感觉。理想的师生关系应当是良师益友,有时候走下讲台,走向学生之中,反而更利于提升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
(二)采取适当策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叶圣陶老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若是能通过适当的策略激励学生,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对于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和提升是大有裨益的。何谓激励?一般来讲,激励指的是通过实行一定的制度来促进组织成员能够发挥出更大的工作效率。目前,激励制度在教育中被广泛应用,而在高中化学的教育教学中,一般通过合适的激励方法来推动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科学的激励方案对于高中化学教育教学的推动极为重要。因此,教师在进行激励策略的实施之前,必须先规划一个科学的激励方案,这份方案的科学之处要体现在根据现实教学情况实事求是地进行制定,且必须分析相应的激励结果──这是为了更好地调整激励策略是否有效,并加以调整,以达到对学生学科素养提升的帮助最大化的目的[2]。
三、在化学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
有研究表明,中学生有百分之七十九更倾向于思考性的学习,而不是书面作业。因此,在高中化学的概念教学中可以要求学生自行设计思维导图。思维导图的优势在于它的自由度和发散性很强。不拘泥于条条框框的化学知识有助于推动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思维导图的形式多样化,全凭学生自己制定,而化学概念本身的含义较固定,所以促进了发散思维的发展。学生甚至可以在完成思维导图的同时应用绘画技巧,让死板的化学概念活起来,提高趣味性的同时也加深了学生的记忆印象,将复杂繁琐的化学知识通过思维导图联系在一起,变成具象化的知识面,对于化学概念的记忆来说是有着很大的帮助的。
结束语:
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方法还有很多,比如,情景式教学、小组互动教学、应用高科技现代教学工具等,笔者文中所写是自己在实际教育工作中的一些反思和总结,希望能帮助到广大高中化学教师。
参考文献:
[1]毕淑娟. 基于发展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实践与思考[J]. 考试周刊,2018,87(5):151-151.
[2]郭庆. 基于发展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教学实践与思考[J]. 新课程(中学),2017,23(10):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