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力日记

来源 :小学时代·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zh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习作教学中引入接力日记,换一种角度,换一种形式,不仅能带给学生别样的感觉、别样的心情,也能使学生在愉悦的学习心境中获取成就感、上进心。
  关键词 接力日记 兴趣 自由 真情
  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马斯洛曾说:“几乎任何一个孩子都能在没有事先计划的情况下即兴创作一支歌、一首诗、一段舞蹈、一幅画或一个剧本、一个游戏。”联想到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习作教学,不能不为之感到汗颜。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使这些天使般的孩子失去了飞翔的翅膀呢?笔者在教学中留心留意,发现只要我们用心用意,用爱用情是可以让天使重新飞翔起来的!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美国教育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只要有兴趣,再难再苦也无所畏惧,这在习作教学中同样适用。我在习作教学中引入了接力日记,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习作兴趣,使大家感到写作的过程就是一次生活情境再现的过程。
  具体操作如下:首先把全班学生按学习能力、写作基础分成大体均衡的1 O组。每组的五个同学就是一个齐心协力的共同体,组与组比一比、赛一赛。孩子们个个摩拳擦掌,显得信心十足。然后要求每个组给自己小组起个名字。一个个充满童趣、富有个性的名字出世了:“青青小草”“浪花朵朵”“有我必胜”……看着孩子们这么兴趣盎然,我趁热打铁,送给每组一个本子说:“这里是你们展示自我的舞台。这里是你们挥洒才情的空间。这里是你们书写理想的场所。希望你们好好珍惜!”孩子们迫不及待地到台前来拿去本子。当他们看到我在上面写着的一个个寄语,不禁轻声吟诵起来:“生活是船,灵动的笔是风帆!…用我们的笔记录生活的芬芳和斑斓!”……不同的话语,一样的期望。第三步是小组集体选个标志,给自己组选个吉祥物。日记得到了优秀,就把“蓝猫…‘米老鼠”等贴在封面上。成绩是外现的,进步是触手可及的,荣誉是一目了然的。为了小组的荣誉,为了集体的利益,日记不再是随意的敷衍、烦人的负累,而是倾吐的需要、真情的流露。
  二、自由是最好的方式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之不尽。”这句话鲜明地道出生活的重要。而在日常的写作中不少老师却忽略生活对写作的影响,一味地在写作方法上作指导,而接力日记就是有效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就是教育学生到生活中去寻找素材、积累素材。
  为此我们老师要鼓励学生关心社会,留意生活,观察自然,积极思考,大胆表述。只有学生学会了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耳朵听,用“自己”的头脑思考,用“自己”的心灵书写,一切的“世间物,眼中像,心上意”才能转化为学生的“笔下文”。因为学生真实地走进了生活,用心地触摸了生活,世间的万物生灵、一事一物、一人一景,泥土的芬芳、彩虹的绚丽,皑皑的白雪……都成了学生的笔下之情,都成了他们的胸中之意,学生的日记成了一首首情感自然流淌的诗。
  “沙沙沙,沙沙沙,云娃娃哭得好伤心呀!让我借风问问她:云娃娃,云娃娃,你为何这样悲伤?是谁弄脏了你的白衣裳?是谁抢走了你的小红花?云娃娃轻轻把话答:不是,不是,都不是!伊拉克战争我害怕,美好家园房屋倒塌,可怜的孩子没了爸妈!听了云娃娃的话,我要呼喊:把枪放下,给孩子一个温暖的家!”这就是学生的日记,读来令人感动。稚嫩的诗句还附有感人的图画,一切真真切切、实实在在。
  三、真情是最好的指导
  真情实感是写作的生命。在习作中只有倾吐了真情真意,这样的文章才能引人入胜,才不会无病呻吟。因此,在接力日记中我一再引导学生讲真话、写真情。果真,在学生的作文中我看到了真话、真事、真情和真我。
  一篇日记写道“昨天陆老师告诉我们,我们学校的一位非常优秀的教师要到我们班来上课,同学们都高兴地欢呼了起来。大家议论纷纷:这教师长什么样?有多大年纪?是男的还是女的?晚上,我把课文预习了一遍又一遍,不懂的地方还请教了隔壁读初三的姐姐。可是,今天我很失望,因为这位教师改变了主意,到五年级上课去了。唉,真是白费心思!怎么说变就变,老师怎么也不守信用呢?”这篇短文无论从内容还是从语句方面都可以说比较好,读了这篇短文谁还能怀疑孩子的写作潜力呢?是的,只要我们用心引导,用心培养,相信孩子们在写作的道路上一定会越走越远!
  当然,我也因学生的快乐而快乐,因学生的幸福而幸福。学生笔下少了东拼西凑、胡编乱造,多了我写我心、我抒我情。酸甜苦辣,喜怒哀乐,点点滴滴在心头。学生自然流露的情思,真实敞开的心扉,让我得以把握学生思想,走进学生心灵。
  接力日记只是换了一种角度,换了一种形式,却带给学生别样的感觉、别样的心情,在愉悦的学习心境中让孩子获得成就感、上进心,正如布鲁姆说的:“学习中经常取得成功可能会导致更大的学习兴趣,并改善学生学习的自我概念。”
其他文献
摘要 课堂是学习的主阵地。教师只有在语文教学中创设多维互动的教学情境,营造和谐、合作的学习氛围,构筑平等对话的平台,才能让语文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关键词 师生互动 自由对话 生本互动 体悟美感 生生互动 共享乐趣  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课堂教学的美就在于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预设、不可复制的生命历程,因此我们的课堂应该是互动的,它流淌着生命的活力。教师需要关键性的思维点拨和价值引导,让学生
期刊
摘要 一年级的儿童的学习特点和活动方式都有待发展,作为教师应该善于观察他们的言行举止,关注儿童身上的学习特点和细节,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来实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发挥教师的主导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功能,提高儿童学习音乐的适应力。  关键词 儿童 适应力 音乐学习  刚入一年级的学生要在学习活动中实现从幼儿到小学生的角色转变,而大多数学生难以实现这样的转变。就音乐这门学科的教学而言,需要我们能够根据
期刊
摘要 阐述表扬性评价在信息课堂中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作用,同时也挖掘出它的独特优势。表扬性评价在课堂实践中也存在诸多难点,从而引发对这个问题的深入思考。  关键词 表扬 优势 困惑 思考  现在的课堂强调和谐师生关系。表扬性评价在我们平时的教学活动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初步尝试到现在,我在教学过程实践中慢慢发现了表扬性评价的独特优势和带给我们的一些困惑。  一、表扬性评价的独特优势  1.从
期刊
摘要 从营造民主的教学环境、提供自主的学习空间、激发学生“做主”的潜能这几个方面出发,充分尊重学生的差异,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有效地促进各层次学生自主发展。  关键词 营造环境 自主意识 教学探索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学生个
期刊
摘要 巧妙创设语言情境,使学生心情愉快,饶有兴趣、主动地投入到说话训练中去。激发兴趣、激活思维、陶冶情操、锻炼意志,有自己的观察和独特的体验,累积丰富的生活素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及各种非智力因素,形成强大的写作动力。  关键词 写话兴趣 情境创设 激活思维 训练方法  兴趣是成功必不可少的一个内在起点和动力。培养学生写话的兴趣,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及各种非智力因素的参与,从而形成一种强大的动力,
期刊
摘要 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美术教学要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体现教育的本真,让美术教学充满趣味性、达到自主性、实现创造性、体现评价性,让美术教学行之有效。  关键词 低年级 美术教学 激发兴趣  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我们的教师可谓是煞费苦心,游戏、表演、奖励……动用了很多教学智慧,但这些对于教学是否真的有效?下面,我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来谈谈如何有效开展低年级美术教学的问题。  一、让美
期刊
摘要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只要我们做课程资源探索的有心人,周围的许多事物都可以开发成品德与社会课的课程资源。教师要善于“盘活”各种课程资源,发挥其在品德教学中的作用,丰富课程的内容和授课形式,提高课堂实效,实现课程开发的效能。  关键词 教学资源 品德课堂 开发利用  “盘活”是经济学常用到的词语,指的是采取一定有效的措施,使资产、资金等恢复运作,产生效益。细想我们的品德教学不是也非常需要“盘活”吗
期刊
好奇是儿童的天性。好奇心是创新的潜在力,是创新的萌芽。学生原本都有好奇心、求知欲和各种各样的想法,作为教师要保护和培养好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儿童的好奇心,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起点。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创造意识的培养,让学生乐于创造、敢于创造。  作为一名课改实验教师,我深切感受到,要想培养创新型的人才,教师的角色必须有更深层次的更新,要爱护、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独立学习。要让学生
期刊
摘要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而一节课的导入更是艺术中的艺术。如果说一节课是响鼓,那么导入则是重槌的第一槌,一定要浑厚激越,声声击到学生的心扉上,让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中产生智慧的火花,消除其他课程的延续思维或心理杂念的干扰,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来,饶有兴趣地投入到新的学习情境中去,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导入艺术  如何敲好课堂导入“第一锤”?笔者认为有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期刊
摘要 “审美”作为一种新鲜元素不断地进入教师的视线,也不断地融入到艺术类教育教学之中,为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发挥了极大作用。在音乐教学中,可以通过音乐活动,音乐赏析和音乐情境的组织和构建,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关键词 审美 音乐活动 音乐赏析 音乐情境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教师素养的不断提升,也随着西方文化的不断涌入,“审美”作为一种新鲜元素不断地进入教师们的视线,也不断地融入到艺术类教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