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顺应儿童的天性,张扬儿童的个性,善待异样的声音。作文教学必须让学生在作文中吐真意、发真情,放飞自己的心灵,展示多彩的童心世界。鼓励儿童用自己的语言写自己的真实生活,尊重儿童的表达习惯,肯定、欣赏他们的“童话”,把原汁原味的儿童话语写到作文中去。
关键词 教学尝试 尊重个性 创新作文
作文教学一直是困扰小学语文教学的一大难题。“命题式”作文和“虚构化”情节成了小学生作文教学的主流。学生在写作文的过程中只是任意编造故事、虚构情节或者套用作文选之类的现成的素材,去渲染自己内心一点儿也没有的“高尚情操”。这种把儿童捆起来齐步走的做法,泯灭了儿童的个性,扼杀了儿童的创造天赋,也违背了儿童的认知规律。因此,作文教学必须从成人霸权中走出来,让学生在作文中吐真意、发真情,放飞自己的心灵,展示多彩的童心世界。
一、天性使然——让作文充满童趣
儿童的世界是一个异想天开的世界。他们常常在现实世界和想象世界之间自由地转换,甚至模糊了幻想和现实的界线。童年是充满幻想的岁月,儿童并不像成年人那样现实,他们更多地生活在物我一体、精神现实不分的状态。他们是天生的“语言学家”和“浪漫主义作家”。因此,作文教学应该也必须顺应儿童的天性。
一位教师教学《春天》时,在课前折了一枝桃花带进课堂。师:“孩子们,花儿为什么会开?”生1:“她睡醒了,想看看太阳。”生2:“她一伸懒腰,就把花骨朵顶开了。”生3:“她想和小朋友比一比,看谁穿得最漂亮。”生4:“她也长耳朵,她想听小朋友们唱歌。”生5:“(突然发问):老师,您说呢?”老师(想了想):“花特别懂事,她知道小朋友都喜欢她,就仰起她的笑脸,笑了!”听到这儿,孩子们看着老师都笑了,那笑脸比花儿还好看。只有老师自己知道,她准备的标准答案是:“花开了,是因为春天来了,天气暖和了。”可是她没有抛出来,她被孩子们如同天籁的语言深深地打动了。激动之余,她说出了同样诗一般的话语。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儿童的表达习惯,肯定、欣赏他们的“童话”,鼓励儿童把原汁原味的儿童话语写到作文中去。我们的作文教学首先应该诉诸儿童的心灵和感觉,并由此“润物细无声”地培育他们对美的事物敏锐的感受力、奇异的想象力、独特的思维力和创造力。
二、尊重个性——让作文张扬色彩
余秋雨先生说过,作文是“生命与生命之间的表达与沟通”。而每一个生命都是独一无二、不能复制的个体,他们有着全然不同的先天禀赋和生命体验。因此,作为生命个体“反映生活、交流思想、表达情感”的形式——作文,应当具有个性,也就是说,个性化是作文的“精神”,是用自由之笔,写自我之境,抒自得之情,表自觉之意。
一位小学生在文章中这样写“雨”:“听着雨欢快地唱,便伸手抓雨,却什么也没有,扑了个空,我那只手可能是个特别的漏斗,过滤了心急的雨滴,留下了略带冰凉的小水渍和攀在手背上摇摇欲坠的小水滴。”这段文字可谓写得清新别致,富有鲜明的个性。其原因不仅在于她对雨的喜爱,更在于她以个性化的思维,运用联想,刻画了“如漏斗般的小手…心急的雨滴…调皮的小雨滴”三个形象。其中,一个“攀”字写出了小水珠欲滴犹留的情状,显得活泼可爱、俊俏灵动。若不是具有个性化的思维,这类的描写是很难写出来的。所以,我们要鼓励儿童用自己的语言写自己的真实生活,不要让生动的“童言”变成常见的成人话语的粗糙复制品。只有这样,儿童作文才能多姿多彩,才有活力,才有灵性。
三、独特体验——让作文童心盎然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三年级的学生写了一篇《春天》为题的文章,写“春天并不好”,春天是细菌繁殖旺盛;春天更易得流行性感冒;春天雨水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很烦人,像个爱哭的小姑娘总也止不住;春天冷热不均,忽冷忽热……然后受到老师家长的批评,显然是觉得立意不够高,写春天就应该写“春天和风细雨、花红柳绿”。人们觉得古往今来文人们都夸春天好,说春天不好是动错了脑筋。
这个“故事”经当地媒体报道后,展开了一场颇为热烈的讨论。这个学生对春天有独特的感受和看法,他说了实话。他究竟错在哪里呢?
不少专家、教师和家长在关于这篇作文的讨论中发表了很好的意见。大家认为这个学生是位有创新精神、敢于突破传统观念的学生,他的思维方式是有个性化特点的。目前的教育体制,缺少的就是培养有这样思维方式的孩子。老师出道题,再指导按怎样的思路写,让全班同学依葫芦画瓢,千篇一律,千人一腔,既没有个性,更不敢创新,这绝不是一个怎样作文的问题,更关系到我们能不能造就在未来时代有竞争能力的创新一代的大问题。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儿童可以做成人的老师。因为儿童比成人更多地保留着纯洁的天性和可贵的灵性。因此,我们可以说,儿童的作文反映儿童的思想,用儿童自己的话表达,它应当受到成人的保护和宽容,真正成为儿童生命世界中的一方绿洲。让作文回归儿童,成为儿童表情达意、书写真“我”、爱不释手的生命活动。真正实现《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在作文中顺应儿童的天性,张扬儿童的个性,善待异样的声音。儿童的作文是倡导心口一致、情理一致的“新作文”。
关键词 教学尝试 尊重个性 创新作文
作文教学一直是困扰小学语文教学的一大难题。“命题式”作文和“虚构化”情节成了小学生作文教学的主流。学生在写作文的过程中只是任意编造故事、虚构情节或者套用作文选之类的现成的素材,去渲染自己内心一点儿也没有的“高尚情操”。这种把儿童捆起来齐步走的做法,泯灭了儿童的个性,扼杀了儿童的创造天赋,也违背了儿童的认知规律。因此,作文教学必须从成人霸权中走出来,让学生在作文中吐真意、发真情,放飞自己的心灵,展示多彩的童心世界。
一、天性使然——让作文充满童趣
儿童的世界是一个异想天开的世界。他们常常在现实世界和想象世界之间自由地转换,甚至模糊了幻想和现实的界线。童年是充满幻想的岁月,儿童并不像成年人那样现实,他们更多地生活在物我一体、精神现实不分的状态。他们是天生的“语言学家”和“浪漫主义作家”。因此,作文教学应该也必须顺应儿童的天性。
一位教师教学《春天》时,在课前折了一枝桃花带进课堂。师:“孩子们,花儿为什么会开?”生1:“她睡醒了,想看看太阳。”生2:“她一伸懒腰,就把花骨朵顶开了。”生3:“她想和小朋友比一比,看谁穿得最漂亮。”生4:“她也长耳朵,她想听小朋友们唱歌。”生5:“(突然发问):老师,您说呢?”老师(想了想):“花特别懂事,她知道小朋友都喜欢她,就仰起她的笑脸,笑了!”听到这儿,孩子们看着老师都笑了,那笑脸比花儿还好看。只有老师自己知道,她准备的标准答案是:“花开了,是因为春天来了,天气暖和了。”可是她没有抛出来,她被孩子们如同天籁的语言深深地打动了。激动之余,她说出了同样诗一般的话语。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儿童的表达习惯,肯定、欣赏他们的“童话”,鼓励儿童把原汁原味的儿童话语写到作文中去。我们的作文教学首先应该诉诸儿童的心灵和感觉,并由此“润物细无声”地培育他们对美的事物敏锐的感受力、奇异的想象力、独特的思维力和创造力。
二、尊重个性——让作文张扬色彩
余秋雨先生说过,作文是“生命与生命之间的表达与沟通”。而每一个生命都是独一无二、不能复制的个体,他们有着全然不同的先天禀赋和生命体验。因此,作为生命个体“反映生活、交流思想、表达情感”的形式——作文,应当具有个性,也就是说,个性化是作文的“精神”,是用自由之笔,写自我之境,抒自得之情,表自觉之意。
一位小学生在文章中这样写“雨”:“听着雨欢快地唱,便伸手抓雨,却什么也没有,扑了个空,我那只手可能是个特别的漏斗,过滤了心急的雨滴,留下了略带冰凉的小水渍和攀在手背上摇摇欲坠的小水滴。”这段文字可谓写得清新别致,富有鲜明的个性。其原因不仅在于她对雨的喜爱,更在于她以个性化的思维,运用联想,刻画了“如漏斗般的小手…心急的雨滴…调皮的小雨滴”三个形象。其中,一个“攀”字写出了小水珠欲滴犹留的情状,显得活泼可爱、俊俏灵动。若不是具有个性化的思维,这类的描写是很难写出来的。所以,我们要鼓励儿童用自己的语言写自己的真实生活,不要让生动的“童言”变成常见的成人话语的粗糙复制品。只有这样,儿童作文才能多姿多彩,才有活力,才有灵性。
三、独特体验——让作文童心盎然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三年级的学生写了一篇《春天》为题的文章,写“春天并不好”,春天是细菌繁殖旺盛;春天更易得流行性感冒;春天雨水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很烦人,像个爱哭的小姑娘总也止不住;春天冷热不均,忽冷忽热……然后受到老师家长的批评,显然是觉得立意不够高,写春天就应该写“春天和风细雨、花红柳绿”。人们觉得古往今来文人们都夸春天好,说春天不好是动错了脑筋。
这个“故事”经当地媒体报道后,展开了一场颇为热烈的讨论。这个学生对春天有独特的感受和看法,他说了实话。他究竟错在哪里呢?
不少专家、教师和家长在关于这篇作文的讨论中发表了很好的意见。大家认为这个学生是位有创新精神、敢于突破传统观念的学生,他的思维方式是有个性化特点的。目前的教育体制,缺少的就是培养有这样思维方式的孩子。老师出道题,再指导按怎样的思路写,让全班同学依葫芦画瓢,千篇一律,千人一腔,既没有个性,更不敢创新,这绝不是一个怎样作文的问题,更关系到我们能不能造就在未来时代有竞争能力的创新一代的大问题。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儿童可以做成人的老师。因为儿童比成人更多地保留着纯洁的天性和可贵的灵性。因此,我们可以说,儿童的作文反映儿童的思想,用儿童自己的话表达,它应当受到成人的保护和宽容,真正成为儿童生命世界中的一方绿洲。让作文回归儿童,成为儿童表情达意、书写真“我”、爱不释手的生命活动。真正实现《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在作文中顺应儿童的天性,张扬儿童的个性,善待异样的声音。儿童的作文是倡导心口一致、情理一致的“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