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体验

来源 :小学时代·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n65432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学习中,小学生最不愿意上的课莫过于作文课,最不愿意做的事莫过于写作文了。那么怎样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提高写作水平,让作文教学更有效?应从诱发体验开始。
  关键词 作文生活 独生子女 写作素材
  作文课上,怎样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怎样提高写作水平,是小学写作课一直探讨的重要问题。我认为,学生作文是一种体验,一篇好作文应是学生的一种独特体验。作文应写出作者的生活体验,这样才能“言为心声”,才会写出文、理、情并茂的文章。那么如何诱发学生的体验,让我们的作文教学更有效呢?
  一、借助媒体,营造情境诱发体验
  电教媒体对培养学生有序地观察事物的能力具有独特的优势。媒体可将任何事物按照教师的意愿从整体到部分、从上到下、从远到近、从外到内有层次地展示,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按一定顺序反复观察,使他们观之有法,察之有序,从而培养学生敏锐、细致的观察能力。
  我教学生写《美丽的花坛》时,先用电教媒体将花坛的全景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看后用一句话来夸夸学校美丽的花坛,引导学生整体感知画面,再按照从中间到四周的顺序将花坛的景物逐步展示在学生面前,指导学生观察花坛中的铜雕塑形状怎么样?像什么?包含什么寓意?花坛的四周又开着哪些花?让学生反复观察,边看边说。当生动的画面一幅幅展现在学生眼前,学生想象的闸门一下子被打开了,个个言之有序,言之有物,描写生动而想象丰富。又如,学生常会开展一些活动、游戏来丰富课余生活,同时为习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但由于学生的观察力相对较弱,往往只记得大概而遗忘了许多细节,写作时往往有困难。如果拍摄下活动的全过程,作文时,录像就能填补空白,再现游乐过程,学生写起来就得心应手了。
  因此,教师要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营造情境,为学生制造一种场合,一种氛围,从而唤起学生的写作冲动。
  二、开展活动,通过参与诱发体验
  儿童是天真活泼的,他们对生活充满了好奇,充满了遐想。而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更能把他们的那份天性表现得淋漓尽致。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可利用班会课、课外活动、双休日的时间,有目的地搞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如:放风筝、包饺子、野炊、郊游、联欢会等。活动过程中学生的激情往往比较高,而活动在他们脑中留下的印象也是难以磨灭的。活动结束后,让他们把活动的过程记录下来。这时,学生就觉得有话可说,有文可写了,而且所写的文章也非常富有生活气息。有学生在参加放风筝的班队活动之后,在文中这样写道:“我的风筝飞上了天空,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而此时的我仿佛也成了一只风筝,心中有着诉说不完的快乐。”
  三、学习技能,通过劳动诱发体验
  现在的小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里过的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大有呼风唤雨之势,劳动意识比较淡薄,对劳动的滋味没有真切的感受。因此,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让学生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体力劳动,并叫他们把劳动中的感受记录下来。这样做,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了解父母的辛劳,从小培养他们的劳动意识;另一方面也为学生积累了写作素材。由于学生亲自参加了劳动,所以写出来的文章也饱含着他们的真情实感,富有一定的感染力。
  我曾经在报纸上看到过这样一则报道:某学校为学生布置了一项特殊的家庭作业,每人回去帮自己的3L-~r洗一次脚,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在班内交流。结果,有许多学生真切地体会到:自己仅仅为父母洗了一次脚,却已使他们热泪盈眶;父母平时为自己付出了那么多,却从无怨言。父母所做的一切是那么平凡,却又是那么伟大。这么一次活动,使学生的心灵受到了震撼,很多学生在交流的时候忍不住淌下了热泪。这时,如果让学生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相信他们绝不会感到无话可说了。
  四、走进社会,通过实践诱发体验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它离不开生活。”社会生活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大世界。在这个大世界里,有不同性格的人,有千变万化的事物和现象。学生置身于这瞬息万变的大世界里才能有话可说,作文才言之有物。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在作文课堂上指导,只能是形式上、方法上的指导,因此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生活,体验生活,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指导他们把探索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下来,以此激发创作灵感。把学生带出校园,带进广阔的田野,带到各行各业、带到改革开放的大市场,使学生既接触生活,又熟悉生活,从而激发写作欲望,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心理特点让他们亲身参与体验,为学生营造宽松的氛围,激发习作兴趣,想方设法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展开想象的翅膀。当学生在活动中,在情境中,在生活中,形成了诸多体验,他们的文章内容就丰富了,写法也新颖了,文境也提高了。
其他文献
摘要 从营造民主的教学环境、提供自主的学习空间、激发学生“做主”的潜能这几个方面出发,充分尊重学生的差异,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有效地促进各层次学生自主发展。  关键词 营造环境 自主意识 教学探索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学生个
期刊
摘要 巧妙创设语言情境,使学生心情愉快,饶有兴趣、主动地投入到说话训练中去。激发兴趣、激活思维、陶冶情操、锻炼意志,有自己的观察和独特的体验,累积丰富的生活素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及各种非智力因素,形成强大的写作动力。  关键词 写话兴趣 情境创设 激活思维 训练方法  兴趣是成功必不可少的一个内在起点和动力。培养学生写话的兴趣,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及各种非智力因素的参与,从而形成一种强大的动力,
期刊
摘要 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美术教学要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体现教育的本真,让美术教学充满趣味性、达到自主性、实现创造性、体现评价性,让美术教学行之有效。  关键词 低年级 美术教学 激发兴趣  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我们的教师可谓是煞费苦心,游戏、表演、奖励……动用了很多教学智慧,但这些对于教学是否真的有效?下面,我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来谈谈如何有效开展低年级美术教学的问题。  一、让美
期刊
摘要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只要我们做课程资源探索的有心人,周围的许多事物都可以开发成品德与社会课的课程资源。教师要善于“盘活”各种课程资源,发挥其在品德教学中的作用,丰富课程的内容和授课形式,提高课堂实效,实现课程开发的效能。  关键词 教学资源 品德课堂 开发利用  “盘活”是经济学常用到的词语,指的是采取一定有效的措施,使资产、资金等恢复运作,产生效益。细想我们的品德教学不是也非常需要“盘活”吗
期刊
好奇是儿童的天性。好奇心是创新的潜在力,是创新的萌芽。学生原本都有好奇心、求知欲和各种各样的想法,作为教师要保护和培养好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儿童的好奇心,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起点。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创造意识的培养,让学生乐于创造、敢于创造。  作为一名课改实验教师,我深切感受到,要想培养创新型的人才,教师的角色必须有更深层次的更新,要爱护、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独立学习。要让学生
期刊
摘要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而一节课的导入更是艺术中的艺术。如果说一节课是响鼓,那么导入则是重槌的第一槌,一定要浑厚激越,声声击到学生的心扉上,让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中产生智慧的火花,消除其他课程的延续思维或心理杂念的干扰,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来,饶有兴趣地投入到新的学习情境中去,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导入艺术  如何敲好课堂导入“第一锤”?笔者认为有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期刊
摘要 “审美”作为一种新鲜元素不断地进入教师的视线,也不断地融入到艺术类教育教学之中,为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发挥了极大作用。在音乐教学中,可以通过音乐活动,音乐赏析和音乐情境的组织和构建,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关键词 审美 音乐活动 音乐赏析 音乐情境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教师素养的不断提升,也随着西方文化的不断涌入,“审美”作为一种新鲜元素不断地进入教师们的视线,也不断地融入到艺术类教育
期刊
摘要 在习作教学中引入接力日记,换一种角度,换一种形式,不仅能带给学生别样的感觉、别样的心情,也能使学生在愉悦的学习心境中获取成就感、上进心。  关键词 接力日记 兴趣 自由 真情  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马斯洛曾说:“几乎任何一个孩子都能在没有事先计划的情况下即兴创作一支歌、一首诗、一段舞蹈、一幅画或一个剧本、一个游戏。”联想到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习作教学,不能不为之感到汗颜。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使
期刊
摘要 顺应儿童的天性,张扬儿童的个性,善待异样的声音。作文教学必须让学生在作文中吐真意、发真情,放飞自己的心灵,展示多彩的童心世界。鼓励儿童用自己的语言写自己的真实生活,尊重儿童的表达习惯,肯定、欣赏他们的“童话”,把原汁原味的儿童话语写到作文中去。  关键词 教学尝试 尊重个性 创新作文  作文教学一直是困扰小学语文教学的一大难题。“命题式”作文和“虚构化”情节成了小学生作文教学的主流。学生在写
期刊
案例背景:  两年前,红枫舞秋时,我正在教五年级语文。有一次,学生在上有着丰富感知、贴近生活的习作训练时,千人一面、乏善可陈的习作看得我如同嚼蜡。如今又是一季深秋,再度教学,我不禁开始了深度思考。  学生写作没有个性,老师教学也没劲!大家都是审美疲劳。如何解决?美国科学家贝尔说过这样一句话:“不要总走人人都走过的大路,有时需要另辟蹊径,前往云林深处,那里会令你发现从来没有出现过的东西和景物。”说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