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之我见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lancholy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农村中学初高中英语衔接教学存在着现实的困惑,如果能够及时地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帮助分析成因,分别从理论认知、策略导入以及方法指导等方面切入,帮助他们尽快适应高中的英语学习,将会全面提高高中英语学习质的飞跃。
  关键词 农村中学 初高中英语 衔接教学 策略
  
   众所周知,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发展都遵循着一个原理,即“从量变到质变”。学生接受知识也存在着量变到质变的这一变化过程。中学阶段学生接受的教育被人为地分为初中与高中两个阶段,但这两者之间虽有着相对的独立,又有着必然的联系。从英语学科的教学工作来讲,一方面,从教师自身来说,虽“明其理却不得其法”,这一衔接问题一直困扰着高中英语教师,尤其是新课改下农村中学的英语教学。另一方面,由于学生不清楚学习过程中质变的道理,在进入高中阶段的英语学习过程中,往往把原来行之有效的学习策略习惯性的套用于新的学习阶段中来。这种做法往往造成很多不良影响。因此,为了尽量减少负面情况,教师应该在高一新生刚入学的时候就在学习策略方面给予相应的指导,即所谓的 “衔接教学”。下面笔者根据近几年的教学实际,结合自己的认识与经验,就初高中英语在教与学方面的衔接谈谈看法。
   一、现状分析
   1. 初高中教材衔接的缺陷。新课改下初中教材具有其优越的一面,同时也存在着很大的缺陷。如,初中教材的知识点虽带有前瞻性和超前引入性。但教材容量大,对学生的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超过学生的接受能力。其次,初中教材注重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教材的对话与课文情景创设体现的思想性强,趣味性浓烈,更加贴近生活,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但课本例文与交际话题侧重于城市学生生活,与农村学生的活动空间和生活经验距离很大。同时,教师面对如此繁重的教学内容,不得不快马加鞭地赶进度,所以学习内容出现“夹生饭”,这与高中教学的衔接存在着极大的空洞。
   2.中考试题导向的单一。初中教材内容与学科检测的题目标准脱节,答案背离学生学习的课标与内容。同时,中考考查的是语言形式的记忆,而非语言运用能力;设计欠合理,语境缺乏真实性,也不利于考查语言运用能力。由此可见,学生在初中阶段时的学习难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程度。
   3.初中生的学习习惯。古人云,良好的习惯是成功的基石。但初中学生已习惯在老师的安排下被动地学习。他们没有自己的学习计划,尤其是初三学生,所谓的预习与复习就是提前做完练习,完成教学资料中的习题。如习惯了上课听写,所以课前背单词的机械模式。他们坚信“熟能生巧”,几乎没有任何的技能训练,更别谈去注重课外知识的积累了。
   二、策略实施:
   (一)理论认知。从知识的深度与广度认识初高中英语的教学。
   高中英语学习,从词汇识记、阅读速度与理解力、表达能力等都有一个质的变化。就拿词汇来分析,俗话说:得词汇者得天下。这里的天下指的是英语高分。一些学生以为高中英语的词汇就是比初中多,因此,只要攻下词汇关,英语成绩就肯定上得去。于是,当他们发现英语文章、故事不能理解时,就归因于词汇量不够。其实,阅读能力的提高并不是完全由词汇决定的,还有阅读速度和理解力的因素,同时还受到所采用的阅读策略与阅读方法的影响。那至于词汇的理解,初中学生主要停留在单一的语义,即汉译的水平上。如短语have a word with sb. “与某人说句话”,到了高中学习时遇到了 have words with sb.“与某人吵架”,但学生会很自然地忽略掉此短语的意思,自以为就是word的简单累加,所以自然而然就推理出是“与某人说很多话”之意了。由此可见,高中英语对词汇的要求并不是简单的加法运算,而是要求学生要能够具有举一反三的能力,不能孤立地学习。
   (二)目标意识导向
   1.理解初高中学习有不同的要求,高中阶段既要学知识更侧重于学技能。受中考的影响,学生把英语学习的要求降低到理解乃至了解的层次,忽视了运用与表达。针对这种现状,老师在衔接阶段的教学中就有责任向学生说明有关高中英语知识、技能之间的联系,特别是高中课标对词汇考查的基本要求,如解题时,有的单词只要懂得词义;有的单词不但要懂得词义,还要知道它的搭配;有的单词就得知道其形、义、搭配,还得考虑时态、语态、语气诸多问题,都要求会应用。让高一学生从一开始就清楚高中阶段英语的学习是既要学知识又要学技能,以便学生能准确把握,做到既不浪费精力与时间,又不因降低要求而影响学业。
   2.制定计划,主动学习,学做时间的主人。高一年级是高中阶段学习任务最重的年级,学习科目最多,文理科均得兼顾。如果不对学习任务制定个有效计划,很容易会先松后紧,产生急躁心理,最后影响学习结果。因此老师在衔接阶段的教学中就有必要帮助学生制定学习计划,留意学生计划的制定是否注意以下几个方面:计划是否有兼容性、有挑战性、有个性,是否有短期计划大于整体计划的导向,最后还要在计划中给自己留足余地,也就是说计划要有调整性,要能够适时地对计划进行总结和调整。同时,老师还需提醒学生应学会守时,因为计划的实现若没有守时及自律的保证是无法达到的。所以,提高情商,学会自律,主动学习是高一学生能够快速适应高中学习节奏,使初高中学习得以顺利衔接过渡的关键。
   3.积极调整好心态,尊重循序渐进原则,逐步走出思维定势的误区。影响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的一大误区是学生的心态。如先入为主的认知,即初中所学的都是正确的。一旦进入高中阶段,发现所学的知识与原先的知识有出入时,立即对现在的新观点、新老师提出质疑,在心理上产生排斥心理,对高中的知识产生否定倾向。学生一旦产生这种疑问,又没能在短期内得以疏理,初高中的衔接适应期将被无限拖延,势必影响他们的学习信心。因此,若能及时帮助学生走出这个思维定势误区,从学习年龄和知识认知层次方面加以解释,向学生阐明学习必须尊重循序渐进原则的重要性,使学生能够尽快走出这个高原期。
   4.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认识合作学习的重要性。由上述方面可知,从初三到高一,学习内容与学习目标改变,同时改变的学习环境也对学习效益有着一定的影响。因此,教师若能及时帮助新同学尽快改变角色,使同学之间关系得以融洽,进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取长补短,互相提醒,开拓思维,避免重复劳动。如在英语预习环节中的查生词,如果学生能够采用愉悦地分工合作方式,就既省时又不费精力,而且效果显著又记忆深刻。同时在合作中学生又能够互相促进,因为合作小组自然会有优差生的存在。当某个学生对某个要点有更独特的见解时,那么势必会促使小组其它成员去进行更深层次地思考、研究其见解的可行性,长期以来,这一小组成员就分析、判断能力方面肯定有着质的不同。
   (三)阶段策略细化
   1.预习阶段。根据教材特点,高一新生对预习的要求应做出相应的变化。如词汇预习阶段,采用联想预习法。要求学生弄清楚课内单词、短语的横向、纵向联系。预习文章时,可要求学生能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找出难点;或预习课文内容与练习间的关系,揣测学习重、难点的方向,即读“疑问”。
   2.新课学习。带着预习中的问题听课。高中英语课文话题丰富,同时各种知识、技能内在联系密切,学习方法策略引导贯穿始终。因此新课学习过程中常常有回顾、联系、比照等片断穿插其中。其次,课堂互动时要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利用集体的智慧来帮助自己释疑。最后笔记要记全,这样方能方便课后整理、复习。因为笔记的目的是辅助记忆。
   3.课后复习。笔记整理为重中之重,最好采用分类式对笔记进行整理,即有条理地整理笔记。如果能长期坚持规范化地整理笔记,当一个完整课下来重难点将一目了然,甚至连难点的分解都一清二楚,这时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就非常有利。而且在整理笔记的过程中还会发现笔记中有很多东西是课本上没有的。因为有时为了说明课本上某个句型的用法,老师会举一反三地用课本外的句型来帮助学生理解。同时记笔记时,学生也会记下具体的要点和实例,无形中学生也将老师的思路记了下来,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方式受到了潜移默化,思维能力随之有着更快的提高。
   4.练习处理。正确认识教材中对应的practice,把英语学习层次从认知转到认知与应用并重的层面来。如课后读完一篇文章,不但要理解它的意思,还得去分析它的篇章结构。在读的过程中注意思考问题,把猜想和联想等学习策略运用到阅读中去,学会“跟作者对话”,用英语思维。如果在课后练习中没能处理好这个环节,学的深度就不够,那么考试中惧怕阅读理解的考查也就不足为奇了。
   作为高中英语老师,我们应清楚地认识到:加快高一新生衔接阶段学习适应期的步伐,也是高中英语新课标的要求:高中学生要在打好扎实的英语基础同时,还要注重拓宽人文学科知识和科技知识,注重培养获取知识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
  参考文献:
  黄远振《新课程英语教与学》福建教育出版社
  方元山《课堂教学改革研究》福建教育出版社
  胡郑辉《英语学习策略》 厦门大学出版社
  2011年福建省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说明
其他文献
“小组合作学习”,顾名思义,是一种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性”学习,充分发挥“小组”的作用,运用“合作”的手段,体现“小组合作”的实效性。  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我就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操作谈几点思考。  一、复习中培养情感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知识的获得是一种主动的认知活动,学习者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往往出现参与率比较低,兴趣也不浓的现象,对旧知与即将学习的新知之间的联系
在新课程标准的精神指导下,学生的主体地位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教学过程不再被看作是一种纯粹的给予和接受的静态过程,而是教师和学生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的动态过程,“师生互动”因此而成为研究课堂教学过程的热点话题。“师生互動”是指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一切交互作用和影响,师生互动对教学方法改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复合互动观来改革教学方法,以完整心理活动为基础来改革教学方法,以充分开发和利用教学中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阵地,也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与时俱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现结合本人实践从以下几方面略作管述。  一、兴趣是人们进行创新发明的直接动力,也是进行创新思维的首决条件。   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好之”、“乐之
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为此,树立“以学生及其发展为本”的发展意识,搞好课堂教学设计,是抓好课程实施,实现课改目标的重要环节。所以,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努力优化教学设计,给学生创设主动发展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愉快地学习。在具体的语文课堂教学设计过程中,笔者认为课堂教学设计的真正优化要注意以下几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中的主要组成部分。阅读教学,必须重视指导阅读,注重讲究指导方法,才能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能力是在一般智力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特殊心理活动系统,它包括了阅读的认识、理解、记忆、速度、技能这五种因素。同时,阅读能力是自学能力的主要内容,是学生能自觉地、灵活地运用旧知识去探索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往往出现两种倾向:一是认为阅读课是讲读课的补充,便不
【摘 要】创新思维与团队合作是当代小学数学教育的重点课题,学校的教育工作除了教授小学生基本的数学知识外,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促使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小学生能够主动活泼学习亦是重点。本文拟通过对小学一年级学生数学思维及合作学习方法的探讨,阐述其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  【关键词】小学生 数学思维 合作学习  1、引言  数学创新教育的实质是培养和发展创造性思维,核心是在
由于时代的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不断的提高,而在我们传统的生物学教学中往往只把生物学科的基础知识,当作一堆现成的知识成果传授,片面注重了知识的传递,而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不自觉中排斥了学生思考和个性,这样一来剥夺了课堂上学生思考时间,以及充分思考的权力,于是便有了掌握知识,却不思考知识,不敢创新知识的“好学生”。因而使课堂气氛陷于沉闷,久而久之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失去了激情、兴趣。  
与以往《思想品德》课或《社会》课注重知识点的传授不同,将儿童生活作为课程的基础正是《品德与社会》课程的一个鲜明的亮点,他打破了思想品德,历史和地理等学科知识原有的科学逻辑。换句话说,它不再像语文,数学课那样,按照学科知识的逻辑,由浅入深的编排内容,而是将知识分散到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不追求知识的系统与全面,只追求与生活得连接,这与以往的德育课程有着显著的区别,如《我们都有发言权》、《我不耍赖》、
《数学课程标准》颁布和实施,掀起了一场新的教育教学改革浪潮,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课程研究和课程改革已成了广大教育工作者关注的话题。如何提高小学数学的教育教学质量,完成好教育教学任务呢?本人就近二十多年来教学工作研讨中所得的经验,浅谈一下个人的体会。    一、认真备课,吃透两头,钻研教材,上网查看相关教学内容的课件、教案等等。   二、课前准备好教具、学具。如:挂图、模
【摘 要】《机械制图》这门课程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它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一定的读图能力、空间想象和思维能力及画图的能力。  【关键词】机械制图;教学方法    《机械制图》课是一门既有理论又重实践的课程,它也是职校学生进校后接触专业知识的第一门技术基础课。但也是学生反映较为难学的一门课程,学生如果不能学好这门课程,就会给专业课学习和今后的工作造成极大的困难。那么如何来上好这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