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04-037
学习目标:
1.概括典型事件,发现文本联系,发展逻辑思维;
2.朗读质朴语言,感受人格魅力,提升形象思维能力;
3.调动生活体验,体会生命真谛,实践美的表达与创造。
教学流程:
一、设置情境,明确任务
教师导入:同学们好,提起杨绛,大家会想到我们学过的哪篇课文呢?没错,《老王》。我们从这一课中初识了杨绛,感受到了她的坚强与善良。学校为了让大家更好地认识杨绛、学习杨绛,决定成立线上杨绛纪念馆,由各位学生负责展馆设计工作。这节多文本阅读课我们将围绕走近人物,布置展区,绘制插画,寄语访客四个任务展开学习。(PPT2)
二、寻找“选择”,走近人物
设问:请同学们默读文本一《选择一种命运》,看看文中杨绛的选择有哪些?请用“面对___________,杨绛选择了_________________”的格式,一句话概括。(PPT3)
(教师评价:有请这位同学。概括得很准确,你给同学们做了很好的示范,非常好。请坐。我们来看。)
学生(预设):
1.面对出国深造的机会,杨绛选择了放弃出国,考取清华大学研究生。
2.面对在家养病的父亲,杨绛选择了替父亲处理未结的案件,完成父亲未尽的心愿。
3.面对委托方不菲的酬劳,杨绛选择了供弟弟上大学,减轻家庭负担。
教师过渡:其实,在杨绛的一生当中,她遇到过很多次的选择。
设问:请同学们走进文本二和文本三,寻找杨绛一生当中的不同选择。迅速浏览,圈出关键语句。
(教师评价:有同学已经举手了,你来说。还有吗?这位同学,请坐。)
教师:大家找得很全面,请看大屏幕,齐读杨绛的选择!开始!(PPT3)
学生(预设):
面对解放战争前满城谣言人心惶惶,杨绛選择留在上海,安心等解放。
面对中国社会科学院授予杨绛先生荣誉学部委员,她选择拒绝。
面对牛津大学艾克塞特学院荣誉院士的称号,杨绛选择两次回绝。
面对家中所藏的珍贵文物字画,杨绛选择全部捐赠给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
面对所收受的贵重的生日礼物,杨绛选择委托他人在她身后归还送礼的人。
面对死亡,杨绛选择坦然面对,视为与丈夫、女儿团聚。
三、梳理“选择”,布置展区
教师:相信大家在阅读中已经发现了,这三篇文本文体不同,文本一是他传,另外两篇都是回忆性散文。传记和回忆性散文的基本特点就是事件真实而典型,这三篇文章对应的,恰恰就是杨绛成长中三个典型阶段,分别是?
学生:青年、中年和晚年。
教师:如此一来,我们就把展馆分为了三个展区。(PPT4)我们需要给每个展区起一个四个字的名字,来概括每个时期杨绛的选择,你会想到哪些词呢?例如,青年选择,杨绛一心考取清华大学研究生,只为实现心中的文学梦,这个展区,我们可以命名为“逐梦文学”。(PPT4)
设问:请仿照例子,为另外两个展区命名,并说明理由。
教师:中年的选择我们怎么命名?你来说。心系国家,我们可以命名为家国情怀。晚年的选择呢?我们一起来说。没错,淡泊名利。看来,大家对文本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PPT4)
学生(预设):
青年选择——逐梦文学
中年选择——家国情怀
晚年选择——淡泊名利
四、体验“选择”,绘制插画
教师:展区分好了,我们还要绘制插画,来呈现杨绛不同人生节点的选择,那我们如何根据三个文本配图呢?你觉得文中那些场景适合绘制成插画呢?
教师:万事开头难,要想绘制插画,我们首先要找到典型语段,例如:描绘性的语段,给人想象空间的语段,还有很重要的一点,需要是描述或者描绘杨绛的语段;第二步,我们需要大声地、有感情地朗读语段,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朗读,我们可以更加深刻的理解内容;然后,我们就需要想象和描述画面了。
例如老师在阅读文本二的时候,就有一幅画面久久浮现在老师眼前,请同学们锁定文本二最后一段,我为同学们示范朗读并描述画面。
教师示范:“我们如要逃跑,不是无路可走。可是一个人在紧要关头,决定他何去何从的,也许总是他最基本的感情。我们从来不唱爱国调。非但不唱,还不爱听。但我们不愿逃跑,只是不愿去父母之邦,撇不开自家人。我国是国耻重重的弱国,跑出去仰人鼻息,做二等公民,我们不愿意。我们是文化人,爱祖国的文化,爱祖国的文学,爱祖国的语言。一句话,我们是倔强的中国老百姓,不愿做外国人。我们并不敢为自己乐观,可是我们安静地留在上海,等待解放。”
我想象的画面是:杨绛依偎着丈夫,头发梳得很整齐,眼睛注视着前方,嘴角微微上翘,眼睛里泛着一丝光亮,像是在等待什么好消息。就像这样。(PPT4)
教师(技法点拨):有些同学不太会描述画面,大家可以尝试先定格画面,聚焦放大,运用以描写为主的表达方式组织语言,表述中多用动词和具体性名词,少用抽象和概括性词汇。就像刚才,老师在描述的时候就定格了杨绛的神态、表情等,并把它放大进行具体刻画。
设问:现在,请同学们组内讨论,找到能够体现杨绛青年和晚年人生选择的语段,朗读语段,想象并描述画面。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展示分享。
(教师评价:大家讨论得很认真,这位同学,请你来说,嗯,你的朗读饱含情感,令老师动容。)
预设:
教师:大家来看文本一第25自然段,我们一起来朗读。 語段:“她拉开沉重的铜门,我跟她走入图书馆。地,是木头铺的,没有漆,因为是软木吧?我真想摸摸软木有多软,可是怕人笑话;捺下心伺得机会,乘人不见,蹲下去摸摸地板,轻轻用指甲掐掐,原来是掐不动的木头,不是做瓶塞的软木。”
画面:杨绛,走在清华图书馆的地上,环顾四周,俏皮地低下头,轻轻用指甲掐了一下地板,眼睛瞪得圆圆的,像是在说:“哦,原来不是做瓶塞的软木!”
教师:青年杨绛,她对图书馆的喜爱,对文学的热爱让我们记忆深刻。一位女子,一张木桌,一缕阳光,就像这样(PPT4),梦想终于成真。请大家在文本一最后一段批注:“坚守初心,逐梦文学”。
教师:那晚年的杨绛呢?
预设:
文段:“移交时,周晓红和我在场,杨先生指着起居室里挂着的字画条幅,笑说:‘这几幅虽然已登记在捐赠清单上,先留在这儿挂挂,等我去世以后再拿走,怎么样?免得四壁空荡荡的,不习惯也不好看。’”
画面:杨绛先生指着卧室墙上的字画,微笑,身边站着作者和周晓红。
教师:一位世纪老人,早已视物质名利如浮云,此刻,却希望将一些字画暂时保留,不是舍不得财富,而是难忘那半生的回忆与亲人。
文段:“大年初一,我去协和医院探视,跟先生聊聊家常。末了杨先生又交代几件后事。我心悲痛,不免戚戚;杨先生却幽幽地说,她走人,那是回家。”
画面:杨先生穿着病号服,虚弱地躺在病床上,作者在床边伤心拭泪,杨先生却微微摆手,无比释然。
教师:105岁的杨绛,看透生死,于她而言,死亡,是圆了她的梦,他们一家三口,终于可以团圆了。可以看出杨绛对死看得很淡,坦然的心态和体贴他人的精神。
文段:“杨绛先生表面看似理性、清冷,其实她是很多情的。她一向把读者当成朋友,把理解她作品的读者视为知己。她存有许多反应她作品的剪报。她拆阅每一封读者来信,重视他们的批评建议。她对中学语文教师对她作品的分析,发出会心的微笑。”
画面:杨先生坐在窗前,金色的阳光透过窗帘,映在桌上,杨先生手中握着一封拆开的信,她逐字阅读,不时圈画些什么。
教师:一位老人,一副花镜,一杆钢笔,就像这样。(PPT4)
(教师评价:一幅幅画面让我们如闻如见,你们描绘出了自己心中的杨绛,好样的。)
教师小结:鲜活的杨绛形象已然呈现在我们面前,无论是在哪个时期,杨绛都能坚守着文学创作的初心和热情,传承淡泊名利的传统美德,怀揣家国天下的爱国情怀。就如她本人在另一本回忆性散文集《将饮茶》中提到的那样,“走好选择的路,不选好走的路”。(PPT)
五、坚守“选择”,寄语访客
教师:保其天真,成其自然,潜心一志完成自己想做的事。这种品质和当今中国抗疫英雄的品质有着相通点,那便是不计名利,心系国家,坚守选择。当线上杨绛纪念馆建好之后,一定会迎来很多的访客,此时,相信大家也有了不少感悟。
设问:请写下自己的阅读感言,作为杨绛纪念馆的结语,给前来访问的游客以深情寄语,寄语访客,同时勉励自我。
教师:有请这位同学为我们分享她的感言。请坐。请你来说。
教师结语:同学们的结语,独到深刻,情感真挚。在这个喧嚣躁动的时代,杨绛的品质显得无比珍贵。希望同学们也能明确初心,把握当下,在未来的日子里,面对命运的波澜,也可以保持内心的淡定和从容,走好选择的路,成就人生中最曼妙的风景。下课!
板书:
教学反思:把项目式学习运用到多文本阅读中,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笔者带着好奇开始了大胆的尝试,因为学生刚结束部编版八上第二单元的学习,根据教材与学情,笔者选择了三篇课外文本,一篇为他传,两篇为回忆性散文。笔者设定了线上名人纪念馆的情境,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之初便明确了任务,以终为始;以“选择”为线串联,使整个课堂环环相扣,联系紧密;设计了一系列驱动型问题,不仅需要学生找到信息,还需要学生提出观点,进行分析,将语文要素与人文要素高度融合,随着任务的推进,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影响自然生成。当然,如何考量学生在类似的情境中是否产生了迁移,这就需要在学生课下的成果汇报及测评中加以体现。
(作者单位:河南省新乡市第一中学,河南 新乡 453000)
学习目标:
1.概括典型事件,发现文本联系,发展逻辑思维;
2.朗读质朴语言,感受人格魅力,提升形象思维能力;
3.调动生活体验,体会生命真谛,实践美的表达与创造。
教学流程:
一、设置情境,明确任务
教师导入:同学们好,提起杨绛,大家会想到我们学过的哪篇课文呢?没错,《老王》。我们从这一课中初识了杨绛,感受到了她的坚强与善良。学校为了让大家更好地认识杨绛、学习杨绛,决定成立线上杨绛纪念馆,由各位学生负责展馆设计工作。这节多文本阅读课我们将围绕走近人物,布置展区,绘制插画,寄语访客四个任务展开学习。(PPT2)
二、寻找“选择”,走近人物
设问:请同学们默读文本一《选择一种命运》,看看文中杨绛的选择有哪些?请用“面对___________,杨绛选择了_________________”的格式,一句话概括。(PPT3)
(教师评价:有请这位同学。概括得很准确,你给同学们做了很好的示范,非常好。请坐。我们来看。)
学生(预设):
1.面对出国深造的机会,杨绛选择了放弃出国,考取清华大学研究生。
2.面对在家养病的父亲,杨绛选择了替父亲处理未结的案件,完成父亲未尽的心愿。
3.面对委托方不菲的酬劳,杨绛选择了供弟弟上大学,减轻家庭负担。
教师过渡:其实,在杨绛的一生当中,她遇到过很多次的选择。
设问:请同学们走进文本二和文本三,寻找杨绛一生当中的不同选择。迅速浏览,圈出关键语句。
(教师评价:有同学已经举手了,你来说。还有吗?这位同学,请坐。)
教师:大家找得很全面,请看大屏幕,齐读杨绛的选择!开始!(PPT3)
学生(预设):
面对解放战争前满城谣言人心惶惶,杨绛選择留在上海,安心等解放。
面对中国社会科学院授予杨绛先生荣誉学部委员,她选择拒绝。
面对牛津大学艾克塞特学院荣誉院士的称号,杨绛选择两次回绝。
面对家中所藏的珍贵文物字画,杨绛选择全部捐赠给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
面对所收受的贵重的生日礼物,杨绛选择委托他人在她身后归还送礼的人。
面对死亡,杨绛选择坦然面对,视为与丈夫、女儿团聚。
三、梳理“选择”,布置展区
教师:相信大家在阅读中已经发现了,这三篇文本文体不同,文本一是他传,另外两篇都是回忆性散文。传记和回忆性散文的基本特点就是事件真实而典型,这三篇文章对应的,恰恰就是杨绛成长中三个典型阶段,分别是?
学生:青年、中年和晚年。
教师:如此一来,我们就把展馆分为了三个展区。(PPT4)我们需要给每个展区起一个四个字的名字,来概括每个时期杨绛的选择,你会想到哪些词呢?例如,青年选择,杨绛一心考取清华大学研究生,只为实现心中的文学梦,这个展区,我们可以命名为“逐梦文学”。(PPT4)
设问:请仿照例子,为另外两个展区命名,并说明理由。
教师:中年的选择我们怎么命名?你来说。心系国家,我们可以命名为家国情怀。晚年的选择呢?我们一起来说。没错,淡泊名利。看来,大家对文本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PPT4)
学生(预设):
青年选择——逐梦文学
中年选择——家国情怀
晚年选择——淡泊名利
四、体验“选择”,绘制插画
教师:展区分好了,我们还要绘制插画,来呈现杨绛不同人生节点的选择,那我们如何根据三个文本配图呢?你觉得文中那些场景适合绘制成插画呢?
教师:万事开头难,要想绘制插画,我们首先要找到典型语段,例如:描绘性的语段,给人想象空间的语段,还有很重要的一点,需要是描述或者描绘杨绛的语段;第二步,我们需要大声地、有感情地朗读语段,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朗读,我们可以更加深刻的理解内容;然后,我们就需要想象和描述画面了。
例如老师在阅读文本二的时候,就有一幅画面久久浮现在老师眼前,请同学们锁定文本二最后一段,我为同学们示范朗读并描述画面。
教师示范:“我们如要逃跑,不是无路可走。可是一个人在紧要关头,决定他何去何从的,也许总是他最基本的感情。我们从来不唱爱国调。非但不唱,还不爱听。但我们不愿逃跑,只是不愿去父母之邦,撇不开自家人。我国是国耻重重的弱国,跑出去仰人鼻息,做二等公民,我们不愿意。我们是文化人,爱祖国的文化,爱祖国的文学,爱祖国的语言。一句话,我们是倔强的中国老百姓,不愿做外国人。我们并不敢为自己乐观,可是我们安静地留在上海,等待解放。”
我想象的画面是:杨绛依偎着丈夫,头发梳得很整齐,眼睛注视着前方,嘴角微微上翘,眼睛里泛着一丝光亮,像是在等待什么好消息。就像这样。(PPT4)
教师(技法点拨):有些同学不太会描述画面,大家可以尝试先定格画面,聚焦放大,运用以描写为主的表达方式组织语言,表述中多用动词和具体性名词,少用抽象和概括性词汇。就像刚才,老师在描述的时候就定格了杨绛的神态、表情等,并把它放大进行具体刻画。
设问:现在,请同学们组内讨论,找到能够体现杨绛青年和晚年人生选择的语段,朗读语段,想象并描述画面。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展示分享。
(教师评价:大家讨论得很认真,这位同学,请你来说,嗯,你的朗读饱含情感,令老师动容。)
预设:
教师:大家来看文本一第25自然段,我们一起来朗读。 語段:“她拉开沉重的铜门,我跟她走入图书馆。地,是木头铺的,没有漆,因为是软木吧?我真想摸摸软木有多软,可是怕人笑话;捺下心伺得机会,乘人不见,蹲下去摸摸地板,轻轻用指甲掐掐,原来是掐不动的木头,不是做瓶塞的软木。”
画面:杨绛,走在清华图书馆的地上,环顾四周,俏皮地低下头,轻轻用指甲掐了一下地板,眼睛瞪得圆圆的,像是在说:“哦,原来不是做瓶塞的软木!”
教师:青年杨绛,她对图书馆的喜爱,对文学的热爱让我们记忆深刻。一位女子,一张木桌,一缕阳光,就像这样(PPT4),梦想终于成真。请大家在文本一最后一段批注:“坚守初心,逐梦文学”。
教师:那晚年的杨绛呢?
预设:
文段:“移交时,周晓红和我在场,杨先生指着起居室里挂着的字画条幅,笑说:‘这几幅虽然已登记在捐赠清单上,先留在这儿挂挂,等我去世以后再拿走,怎么样?免得四壁空荡荡的,不习惯也不好看。’”
画面:杨绛先生指着卧室墙上的字画,微笑,身边站着作者和周晓红。
教师:一位世纪老人,早已视物质名利如浮云,此刻,却希望将一些字画暂时保留,不是舍不得财富,而是难忘那半生的回忆与亲人。
文段:“大年初一,我去协和医院探视,跟先生聊聊家常。末了杨先生又交代几件后事。我心悲痛,不免戚戚;杨先生却幽幽地说,她走人,那是回家。”
画面:杨先生穿着病号服,虚弱地躺在病床上,作者在床边伤心拭泪,杨先生却微微摆手,无比释然。
教师:105岁的杨绛,看透生死,于她而言,死亡,是圆了她的梦,他们一家三口,终于可以团圆了。可以看出杨绛对死看得很淡,坦然的心态和体贴他人的精神。
文段:“杨绛先生表面看似理性、清冷,其实她是很多情的。她一向把读者当成朋友,把理解她作品的读者视为知己。她存有许多反应她作品的剪报。她拆阅每一封读者来信,重视他们的批评建议。她对中学语文教师对她作品的分析,发出会心的微笑。”
画面:杨先生坐在窗前,金色的阳光透过窗帘,映在桌上,杨先生手中握着一封拆开的信,她逐字阅读,不时圈画些什么。
教师:一位老人,一副花镜,一杆钢笔,就像这样。(PPT4)
(教师评价:一幅幅画面让我们如闻如见,你们描绘出了自己心中的杨绛,好样的。)
教师小结:鲜活的杨绛形象已然呈现在我们面前,无论是在哪个时期,杨绛都能坚守着文学创作的初心和热情,传承淡泊名利的传统美德,怀揣家国天下的爱国情怀。就如她本人在另一本回忆性散文集《将饮茶》中提到的那样,“走好选择的路,不选好走的路”。(PPT)
五、坚守“选择”,寄语访客
教师:保其天真,成其自然,潜心一志完成自己想做的事。这种品质和当今中国抗疫英雄的品质有着相通点,那便是不计名利,心系国家,坚守选择。当线上杨绛纪念馆建好之后,一定会迎来很多的访客,此时,相信大家也有了不少感悟。
设问:请写下自己的阅读感言,作为杨绛纪念馆的结语,给前来访问的游客以深情寄语,寄语访客,同时勉励自我。
教师:有请这位同学为我们分享她的感言。请坐。请你来说。
教师结语:同学们的结语,独到深刻,情感真挚。在这个喧嚣躁动的时代,杨绛的品质显得无比珍贵。希望同学们也能明确初心,把握当下,在未来的日子里,面对命运的波澜,也可以保持内心的淡定和从容,走好选择的路,成就人生中最曼妙的风景。下课!
板书:
教学反思:把项目式学习运用到多文本阅读中,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笔者带着好奇开始了大胆的尝试,因为学生刚结束部编版八上第二单元的学习,根据教材与学情,笔者选择了三篇课外文本,一篇为他传,两篇为回忆性散文。笔者设定了线上名人纪念馆的情境,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之初便明确了任务,以终为始;以“选择”为线串联,使整个课堂环环相扣,联系紧密;设计了一系列驱动型问题,不仅需要学生找到信息,还需要学生提出观点,进行分析,将语文要素与人文要素高度融合,随着任务的推进,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影响自然生成。当然,如何考量学生在类似的情境中是否产生了迁移,这就需要在学生课下的成果汇报及测评中加以体现。
(作者单位:河南省新乡市第一中学,河南 新乡 45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