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鼓励学生发表看法,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探究精神。
关键词:质疑氛围 更新观念 分析地图 主体地位
在传统的教学课堂上,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传授、学生接受”的这种呆板局面的教学情景也许你我都非常的熟悉。在课堂学习中,老师指到哪,学生的思维就想到哪,乖乖跟着老师的教学思路,在一个个预设的问题中完成学习任务。自己做学生时觉得这样是理所当然的,当了老师后,也从不曾觉得有何不妥。然而,在新课程背景的冲击下,原先固有的,承接传统的一些教学模式开始动摇了。在湘教版的地理教材中原先的重难点和主要的知识都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幅幅的地图和设置的活动题,在最初的教学中,我始终秉承了原先的我的老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填鸭式”的授课,但是这种做法却与编者的想法产生了很大的不同。编著的专家从内容的编排上看十分注重对学生在活动中问题意识的培养,力图改变以往在教学中一味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努力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促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发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地理教学中地图的教学更需要引导学生去读图、培养学生析图的能力显得更为重要,仅靠老师的讲解显得苍白无力,这也是我们这一学科区别与别的学科的地方。同时青少年学生求知欲旺盛,好奇心重,可塑性强,普遍具有一定的问题意识的心理特点。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鼓励学生发表看法,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现代心理学认为,一切思维都是从问题开始的。问题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头脑中只有存在问题,才会主动去思考,才会有求知的愿望和要求,才会积极去学习知识,知识的获取对于他才有意义。地图是地理的灵魂,是学习地理的基础。地理中的地图教学就是要从根本上增强学生提出问题、探索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是我们每个地理教师课改实践的方向。下面结合我个人的教学工作实践谈谈这方面的体会。
一、营造宽松、民主的质疑氛围,让学生敢问,开放学生的提问空间。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罗杰斯认为,“促进学习的关键乃是教师和学生个人之间关系的某些态度和品质”,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他感觉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优表现和发展。因此,要激活问题意识,让学生敢问,必须改变学生的心理状态,清除学生的心理障碍,为学生的“问”营造氛围。学生求知欲旺盛,这正是问题意识培养的基础。为此教师要营造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鼓励学生去标新立异、异想天开。一句话,教师要为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营造宽松、民主的氛围,提供适宜探究的学习环境。
二、创设富于新意的教学形式,更新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教师要做引导,强化问题意识,让学生多问。要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自己首先应该具有明确的问题意识。如果教师自己不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不但不能激发学生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甚至还会扼杀学生原有的问题意识。所以,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问题意识,教师首先应该先起引导作用。
2、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都要富于变化。在教学形式上,可以采取多样化的形式,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等作为辅助手段进行教学,从感官上让学生看了一目了然,位置容易记住,注意力集中。在教学方法上,把“灌注”改为“启发引导”的互动式教学,课堂上教师不断的引导学生分析地图,从地图中获取信息,不断提取信息,把有用的信息变为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从而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的。
三、引导学生阅读地图、分析地图、运用地图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由于年龄、心理特征和知识水平所限,学生积累的生活经验少,要从学习中去及时发现问题就比较困难。这就要引导学生去读图、析图。从地图中获取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培养良好的读图习惯,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
读图是学生学习地理问题提出的首要因素。在初一学生刚升入初中以后,对于地理的知识知道的很少,并且平时缺乏积累没有生活经验,这就使得学生在刚接触这门课时,觉得非常的难,尤其是学生学习认识地球这一部分知识时,由于内容比较难,经纬线、经纬度的区分很难一次性学会。这就更需要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说过:“我既没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是在观察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其进行精细观察,我可在中人之上。” 可见,读图是问题提出的开始,没有读图,就不可能学会分析地图,也不存在运用地图了。
2、引导学生思考、联系以前的知识,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相互关联的,相互影响的。在学习完世界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时,再学习世界的气候类型及特点时,学生就可以自己总结归纳,对于学生的理解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与前面所学的知识相联系,做到融汇贯通。
四、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强化学生主体地位。
由于学生学习、生活经验都不足,仅靠胆量和兴趣还发现不了实质性的问题,不容易提出切中知识关键的问题。因此,教师必须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积极引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把学习知识的过程变成主动发现问题的过程,并在发现过程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1.让学生在尝试中发现问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精心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典型的、完整的感性材料,让学生自己在操作、实践、运用中去探索和發现规律,学会学习。
2.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问题。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永无止境的探究过程。探究赋予学习者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学习者通过独立、深入地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问题”雪球会越滚越大,使探索更广泛、更深入。从问题开始解决问题再到提出问题,再解决问题,使整个学习过程在探索中获得发展。
总之,激发学生问题意识的关键是要创设宽松、安全的环境和氛围,增进教学民主,消除学生在课堂上的紧张感、压抑感和焦虑感。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是传授知识的无声媒介,是开启智慧的无形钥匙,是陶冶情操的潜在力量。只有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师生平等对话,学生才能张扬个性,培育起探索未知的信念、意志和品质,释放出巨大的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