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ndy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苏联著名教育家赞科夫经过多年的研究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看师生的关系如何?然而,教学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性;情境
  教学有效性就是指在有限时间和空间内,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在教学活动中教学的有效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质量也会相应提高,学生也就会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全过程,同时还能还学生一个轻松的童年,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那么,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提高有效性就必须思考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如何实现更多的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理念,我们认为,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可以采用以下几种策略:
  一、 以情引学,重视学习情感的有效性
  “亲其师,信其道”告诉我们:人的感情有迁移功能,小学生则更为强烈,学生如果对你有感情,就会喜欢你所教的课。从心理学角度看,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也是情感交流的过程。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不光要重视语言信息、行为信息的传递,更应重视情感信息的交流。这就需要营造一个民主、宽松的氛围,即创设对数学学习能起衬托、渲染、促进作用的一种底纹。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时刻注意情感的释放和启发,在举手投足之间都应充满对学生的爱意,以此缩短师生间的情感距离,让学生在互敬互爱的氛围中产生学习动力,愉快地进入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去。其次,教师要善于运用和蔼可亲、自然幽默的语言。的确,这种语言犹如一种润滑剂,恰当地使用可以缓释师生间的矛盾及尴尬的局面,又可以使学生在欢乐的气氛中获得知识。记得一次“解答平均数应用题”时,有位学生求出的敬老院里老爷爷,老奶奶的平均年龄为7岁多,当时我走到他跟前笑着说:“如果敬老院的老爷爷、老奶奶真能借你这只‘妙手’而长生不老,那该多好哇!”他摸摸头,在笑声中意识到了自己计算出错了,并予以改正。最后,教师还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享受到成功的乐趣。
  二、 以法导学,重视学习方式的有效性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动手实践、自主探求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实现有效学习。在具体的教学中,不能仅满足于了解一些数学知识,而应积极钻研一些问题,从而取得一定的兴趣效能。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采用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主动领悟课堂上学习的知识及其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因此,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学习方式,正确把握接受式学习和探究式学习,实现有效学习。
  (一)不排斥接受学习
  我们应该承认,数学作为一门基础性的科学,有其特有的结构性特点,有些知识是统一规定的,而不是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能轻易找到答案的。也就是说,这些知识的学习还应以接受学习为主,需要教师的讲解或教师指导下的学习获得,而无探究的必要。如:面積单位、体积单位的规定,四则运算顺序的规定,等。在这一学习过程中,我们要尽可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精心设计好讲授的内容、重点及讲授的方式,分清哪些是必须通过讲授让学生明白的,哪些是可以探究的。另外,讲授的方法也可以多种多样。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学生汲取更多的信息,达到更好的效果。
  (二)注重探究学习
  “探究”作为新课程强调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因其具有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体验、发现等优点,已逐渐为广大教师所接受并在教学中运用。在探究式学习为主的教学中,我们要运用多种形式帮助学生有序开展探究活动。在备课时,教师应对学生探究活动的重点、探究的问题、教师的指导重点、教师需要给学生提供的背景资料做好充分的准备。在学生探究活动时,教师要巡视,把握介入指导的时机,以帮助学生有序开展探究活动,完成探究任务。如在教学《长方形的周长》一课时,尝试先让学生说出已学过的有周长的平面图形,然后复习已学过的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接着认识长方形的特征,让他们探究计算长方形的方法,并提示学生能否找出一种最简单的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学生们在合作讨论中归纳出了“长+宽+长+宽”“长×2+宽×2”“(长+宽)×2”这三种方法,在不断地比较中不约而同地选择“(长+宽)×2”。由此,使我进一步认识到教师只有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亲身经历学习的过程,使学生自由地发展,才能充分挖掘出学生的探究潜能,促进学习的有效性。
  三、 以境促学,重视学习情境的有效性
  现代教学论认为:数学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为学生设计学习的情境,提供全面、清晰的有关信息,引导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中,自己开动脑筋进行学习,掌握数学知识。新教材最大的特点和优点之一就是许多知识的引入和问题的提出、解决都是在一定的情景中展开的。因此,创设数学学习的良好情境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一项重要教学策略。
  (一)在情境中创设悬念,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如果说好奇是偶发的、暂时的,是短暂的呈不稳定状态的,那么我们应把好奇和求知结合起来,在求知欲的影响下,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精神振奋,记忆和思维都处于最佳状态。教学中,我们可以在情境中适时揭示矛盾,诱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教学“圆的认识”时,先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的圆形物体,让学生感知“圆”,再通过多媒体演示,几只猴子骑着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梯形、圆形等轮子的自行车赛跑的情境。开始前让学生猜测,谁跑得快,然后多媒体演示赛跑过程。结束时,问学生为什么骑圆形轮子的猴子跑第一,让学生弄清自行车的轮子为什么做成圆形的道理,让他们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自行产生一种探索兴趣,萌生强烈的求知欲,进而形成内在动机。
  (二)在情境中思考成败,确保学习的有效性   当学生对某一方面的求知欲望反复表现出来时,就形成一种爱好。这时学生的数学兴趣就由不稳定向稳定性发展,甚至能深刻地巩固下来,最终促使学生数学素质的提高。当学生获得成功时,教师要帮助他们树立“我能行”的信心;当学生遇到挫折时,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是艰巨的,可能会经历多次失败,需要长期实践、冷静对待、适时调节心理。同时,教师多讲一些科学家成功路上的坎坷故事,让学生学习科学家不畏艰难、勇于创新的精神,认识到数学知识总有一些枯燥的东西,不能只满足于浅层次的偶然兴趣,要反复思考、实践、刻苦钻研,形成一种爱好,从而确保学习的有效性。
  四、 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非常欣赏这句话,可能大家和我也有同感。小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绝大多数都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因此,特别是在小学低年级阶段,我们只有根据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去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才有可能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仅仅是一根教鞭、一本教科书,时间久了,学生就会感到厌烦,进而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导致教学的低效或无效。
  五、 充分利用合作学习,提高课堂效率
  教师应该正确把握什么样的问题需要合作完成,同时应该注重课堂上生成性问题的探讨与合作。在这一过程中,应该怎样去做呢?
  1. 对小组合作不清楚的问题及操作程序不明确的小组进行指导。
  2. 对小组合作偏离主题或遇到困难的小组进行引导和帮助。
  3. 对已经完成任务的小组进行检查,表扬与点拨。
  4. 对组内活动不协调的小组进行调控。
  六、 教师在课堂上要做到有效指导
  1. 适时。即要在恰当的时候进行引导,在学生最需要时指导,不失时机地给予指导,这样可以取得最大的效果。
  2. 适度。即突出主体,不包办代替,教师的指导不是完全告诉和给予。我们的教师往往缺少耐心,课堂经常使用“这题还不会做”“太笨了”等类语言,剥夺了学生尝试错误和从错误教训中学习的机会。
  3. 适当。教师在指导时,一定要解决学生想了解的内容,难以解决的问题才能给予指导,让学生体会解题的过程,这样教学目的才算达到了。同时指导学生时,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兴趣点。
  4. 适合。教师要从学习目标的确定到内容的选择,从教法手段的安排到教学语言的运用,都必须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做到“因材施教,区别对待”。
  5. 适应。“教学的艺术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所以,课堂上任何正确的反应,教师都应给予积极地肯定,点头、重复或阐述学生的正确答案;对于学生错误的回答,不应该忽视或者嘲笑,而应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同时认真听学生的回答,注重课堂语言、表情及动作的运用。
  七、 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提高教学效果
  现代社会由于学生的心理问题,导致自杀的现象越来越多。因为我们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学生个体存在差异,家庭存在差异,作为老师就要时刻关注孩子的微妙变化,多和孩子谈心,才会有相对应的措施来因材施教。不是每个学生都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所以能保证学生心理健康是我们教学的基础。那么对于心理健康程度不同的一班学生,老师又该如何来对待呢?苏霍姆林斯基的一段话给我极大的启示:“要关心学生生活健康,关心他们的利益和幸福,关心他们完美的精神生活。”以此激励自己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在学校生活中,学生之间难免出现一些矛盾和问题,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多了解、多沟通、多化解、多安慰、多引导,将矛盾消除在萌芽状态,要求学生在与别然相处的过程中做到:自尊和尊重他人是互为条件的,要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切忌自以为是,注意和防止因自尊心太强而出现的偏差,在尊重他人的过程中,学会包容,给人以理解。同时对于学生合作过程中的进步一定要及时鼓励,让学生朝着更好的方向前进。
  平时,我们要坦率地和家长交换意见,对于学习好的学生,提出要解放孩子,减少压力,因为他们成绩上已经都很优秀了,不要再继续盲目攀比分数。更应注意他们的心理健康,因为他们为了保持自己优胜的地位,往往承受着老师和家长更多的期盼,心理负担更重,所以要着重培养他们对学习内容的兴趣,指导他们把学习活动视为一种富有积极意义的探索,以获得知识和增长能力为乐,而不是只注重在学习成绩上与他人较量。我要求家长都要引导自己的孩子以平常心对待成绩,允许他人超越自己,和他人相互鼓励,共同进步。
  学生出现的明显的差异性,要求我们老师不仅仅是一个优秀的老师,也要是一个心理学家,要善于观察学生,时时刻刻关注学生的各种差异性,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八、 要做到创造性地开发和使用教材
  自从课程改革以来,我们小学数学课本上的插图变多了,文字内容相对少了许多,所以不少教师在传授知识时感觉无从下手。我想,最主要的原因是我们教师没有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体系不是很清楚,这就需要教师对教材进行整理,形成知识体系,整体把握教材内容。其次,教具、学具必须要做到充分准备,增加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从而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九、 利用多媒体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一)多媒体的使用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将信息技术应用到数学教学中,可以增加互动的频率,使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激发想象力,拓展思维空间。例如,在教学“行程问题”时,采用多媒体模拟“两个孩子在道路两端面对面同时出发”。动态地呈现使问题从抽象到具象,使学生能够轻松地理解和掌握行程问题。另外,利用信息技术的特点,可以开展一些数学思考题的学习,既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习能力,又可以及时、快速地进行教学反馈,节省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二)利用多媒体解决教学难点
  课堂多媒体数学学习可以有效地解决学习中的复杂问题。动态演示过程,让学生看到学习细节的变化,帮助他们理解学习内容,加深记忆,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圆的面积》的教学中,在大的多媒体显示屏上将圆分成多部分,然后通过操作组装成一个近似的矩形。将图像的动态变化过程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立即理解圆变方的变化过程。在课程安排演变发展之后,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圆与矩形的关系是什么”和“如何计算圆的面积”。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出“圆的半径决定圆的大小”的规律。这是解决本课学习困难的好方法。
  (三)利用多媒体优化学习过程
  多媒体教学的效果还体现在丰富教学内容上。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只使用教材中的插图来辅助教学。虽然插图内容丰富多样,但它们是静态的,只能反映变化和积极的状态。借助多媒体技术,将静态插图转化为动画,动态地呈现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它不仅色彩丰富,而且是动态的,有具体的活动,使原本抽象的插画充满了生命力和灵活性。例如,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在讲解《认识圆形》的内容时,会用粉笔在白板上画出圆形。在画画的时候,老师的身体会挡住一些学生的视线,形成盲点。在多媒体教学和绘画的帮助下,情況会完全不同。利用多媒体,可以在大屏幕上展示画圆的步骤和方法,让学生清晰直观地观察,然后老师在黑板上进一步阐明画圆的步骤,直到学生可以单独画圆。多媒体学习的运用不仅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且让他们非常认真地理解。
  十、 结语
  还是那句老话:“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如何才能更好地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作为一线教师,我们也正在摸着石头过河。因此,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更加有效地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依然将成为我们大家研究的焦点、热点。
  参考文献:
  [1]刘长兴.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论寻根[J].天津教育,2014(9):21-23.
  [2]刘艳平.小学数学个性化单元教学改革的个案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6.
  作者简介:
  于娇,陕西省宝鸡市,宝鸡高新小学。
其他文献
(A)  Tom usually _1_ at half past six. Ten minutes later, he has breakfast. He _2_ home at seven and goes to school by _3_. The bus ride often _4_ him about half an hour to get to school. Classes begi
期刊
摘 要:语文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中的重要学科,对提高学生文学素养以及道德品质有着重要的意义。语文知识中很多内容比较抽象及复杂,这便影响了学生的理解及吸收效果,所以新时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中应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来加强教育指导,进而满足其个性化学习需求。文章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分层教学模式的应用展开探讨,希望能够借此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语文成绩,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从而确保其身心健康发展。 
期刊
摘 要:近年来,社会物质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导致小学生身心发育速度逐渐加快。作为人生的启蒙阶段,小学生能够大量接受教师及父母的积极影响,迅速掌握大量知识理论,发展提升身心素质。在后期应试教育过程中,教育的目的从提高成绩逐渐转变为培养全方位综合发展的优秀人才,这就要求以思维能力培养为主导的小学数学探究性课堂教学工作在教育普及和发展中不断完善和落实。在素质教育要求下的小学数学探究性课堂教学工作,
期刊
摘 要:“将军饮马”问题主要利用构造对称图形解决求两条和差、三角形周长、四边形周长等一类最值问题,与直线、角、三角形、四边形、圆、抛物线等图形相结合,在近年的中考和数学竞赛中常以压轴题的形式出现。这类问题不仅考查学生综合实践、判断推理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抽象能力、直观想象能力和数学建模核心素养。  关键词:直观想象;数学抽象;模型思想;图形变换;数学本质  一、 引言  教育家张世钦认为,学生只
期刊
第一部分:听力部分(15分)  第一节:  听下面五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 B, 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5分)  1. What is the man doing?  A. Working in a hotel. B. Visiting his friends. C. Traveling around.  2. What is the man's favorite c
期刊
摘 要:对于小学生来讲,小学阶段不但是其身体生长的一个重要时期,同时也是小学生收获知识、树立良好思想品德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逐步培养小学生爱党、爱国以及爱人民等诸多情感和品质,促使小学生能够生成做社会主义的建设者以及接班人的美好愿望。因此,文章针对小学数学教学与思政教育的深入融合做出一些路径上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政教育;深度融合;路径研究  一、 前言
期刊
摘 要:在初中数学课堂的建设发展过程中,良好的教学评价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及对相关知识点的吸收,进而使得学生与教师之间能够产生良好的沟通与交流。因此,本课题主要研究初中数学实践教学评价课堂的具体开展策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初中数学质量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在这样的一个教育背景下,作为初中的数学老师,我们应该迎接新课程改革中的挑战,搞好相关的教学策略研究。文章主要分析了初中数学计算教学的
期刊
摘 要:本节课运用问题提出教学模式,循序渐进,层层设问,引导学生探究归纳出指数函数定义。运用几何画板动态效果,生动形象地绘制出指数函数的图像,让学生对知识函数的定义和性质体会更深。同时在学习指数函数的过程中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哲学思想的人。  关键词:指数函数;底数;指数;辩证唯物主义  一、 创设情境,引入实例  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玩过折纸吗?你相信一张纸能带你上月球吗?
期刊
摘 要:“学案导学”是一种引导学生自学、助力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尊重学生发展特点,真正将学习自主权交还到了学生手上,真正将学习的自由还给了学生,并推动着学生的有效学习。基于此,文章简述了“学案导学”,分析了“学案导学”在农村小学空间与图形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探究了设计导学案要注意的几点事项。文章最后探究了“学案导学”在农村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的运用策略,并对“学案导学
期刊
摘 要:现如今教育部提出了课改政策,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断创新,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为此,教师可以尝试采用提问的方式,为双方的正常沟通创设条件,改善课堂氛围。然而,早期部分教师由于采用的方法不够合理,导致提问的效果没有全部展现出来。为此,教师就要在方法层面予以深入研究,注重技巧使用,以此提升教学的综合质量。文章主要描述了初中英语课堂提问的实际现状,探讨了课堂提问的主要作用,并对初中英語教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