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初探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yanm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人们对于孩子教育重视程度的增强,小学教育尤其是培养小学生情感的语文教育成为家长们关注的焦点。小学生语文教育要坚持教育生活化的理念,具体体现在语文教育的资源材料生活化,传授语文教育的方法生活化,表现形式多样化。只有坚持和实践小学生语文教育的生活化,才能真正地构建小学生的语文思维。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生活化 初探
  语文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语文是人们在生活中广泛运用的工具,课本作为教学资源有其独特的价值。如果我们的语文教育不与实际生活贴近,注意力只限于课本,学生很难深刻地认识到语文的本质和学好语文的必要性,这样就很难产生学习语文的内驱力。所以要把生活作为学生学习的源泉,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让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更广泛的知识,并使情感得到真正的陶冶。
  一、深入实践,把语文学习放到生活中去。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语文学习问题的最佳情境就是生活,把语文学习放到生活实际中去,通过具体实践锻炼,促成语文学习的生活化,这不仅是大语文格局构建的需要,也是语文教学本质的体现,需要勉力为之。即使是课堂上新课文的学习,也都可以融入生活实际。
  1.引导学生回归生活、观察生活,实现生活“语文化”。
  如教学人教版《匆匆》一文,时间的悄然流逝对于学生而言可谓熟视无睹,而这篇课文文质兼美,语句含义深刻,学生一时半会并不能从课堂的40分钟得到如何深刻的体会,于是事先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观察任务,并精心指导学生变换方式去观察时间是如何流逝的,从而加深理解层次,在课堂中轻而易举地了解了“来的尽管来着,去的尽管去了,这来去的中间,又怎样的匆匆呢?”这样的语句,更别说这句了:“吃饭时,时间从饭碗旁边流过;洗手时,时间从水盆边流过……”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习课文时就能如鱼得水、得心应手。
  2.在教学中加强“说、演、练”,再现生活,实现语文“生活化”。
  有的课文内容距学生的生活较远,教学时应借助于情境的创设再现课文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使学生如临其境,激起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凡卡》后,抛出“凡卡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吗”这个话题,正反两方的同学各抒己见,在发展语言的同时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更深刻地认识到沙皇统治制度的黑暗,从而体会到社会主义国家的少年儿童是多么的幸福。
  二、精心设计,把语文教学形式生活化。
  学习是学生的主体活动,教师只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合作者、参与者、支持者。在课堂中教师也应该用生活的教学形式引导学生学习反映生活的语言与语文。
  1.尽情表现,再现生活。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大多数是贴近生活实际的。要理解、读懂它们并不难,难点在于如何通过文字体会其中的思想内涵。教学时,我们可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学习方式,创设一定的情境,如把课文编排成课本剧,让学生演一演,将抽象的文字变换成课文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使学生如临其境,愉快地、创造性地解读文本内容,真切地体会到作品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感受到学语文的乐趣。如教学北师大版《包公审驴》一课时,让学生表演“审驴,放驴”,揣摩体会包公的表情、语言、动作、心理,当学生把文中的人物表演得惟妙惟肖之时,学生的情感已得到了升华,心灵自然得到了净化,使语文课堂生活化。
  2.创设情境,体验生活。
  俗话说:“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应该去亲自尝一尝。”同样,对课文的感情也是如此。教学时,教师不但要有意识地创设情境,再现课文内容,让学生身临其境,还要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经验,去体验生活,去感悟生活,加深感受。如教学北师大版《跳水》时,创设情境:“一名小孩不慎从窗口摔出,情急之中抓住了窗沿。此时你就在现场,将怎样施救?”让学生出谋策划。此时,学生就会与船长的处境很好地交融在一起,对作品中船长机智的感悟也会像品茶那样,愈品愈香,愈品愈回味无穷。
  3.美文欣赏,感悟生活。
  语文教材是美的载体,它凭借语言文字,透露出物美、景美、事美、情美、人更美,由此巧妙运用,欣赏富有韵味的语句、段落,能唤起人们的美感,对事物的认识有个质的飞跃。学习北师大版《三月桃花水》一文,让学生在自读课文时找出重点句,用自己的口把作者的心表达出来。学生反复朗读,寻找感觉,体验“水声如音乐,水清如明镜”的意境。汇报时,学生边读课文,边配上音乐,让学生头脑中浮现画面,想象当时的情景,理解美的语言、美的意境、美的生活。
  总之,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也处处用到语文,注重语文教学生活化不仅可以克服传统语文教学中只重语言智能的弊端,而且优化了教学过程,使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真正落到了实处。
其他文献
生物是一门自然科学,它的学科特色决定了生物教学方法要不同于语文、英语等语言学科。同时由于课时相对较少,学生不够重视,这些都给教学增加了难度。怎样才能在有限的课时内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这是我一直以来思考的问题。下面我就谈谈我对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些看法。  一、以“纲”扣“本”,结合实际,设计高质量的教学方案。  教学大纲和课本是教师教学的依据。教师只有认真学习教学大纲和吃透教材,才能准确把握课
期刊
在以科学思维为核心的教育改革中,小学语文教学和其他学科一样,要根据创造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教育学与语言学,采用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一、模仿创造法  模仿是“以他为主”,创造是“以我为主”。创造离不开模仿,克鲁普斯卡娅曾说过:“模仿对于儿童正如独立创造那样的同等必要。”要引导孩子从模仿开始,然后再进入独创。  如教学《詹天佑》(十册),学生在理解描述“人”字形线路设计的一段文字后,可要
期刊
九年级是初级中学的最高年级,面临的一个主要任务是毕业、升学。所以,九年级历史教学不仅是一个知识综合过程,也是由基础到能力提升的综合过程。学习的效果直接关系到历史教学的最后效果和质量。所以,如何将中外历史进行纵横联系,有机结合,在比较中学习、复习,将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下面将我在世界史教学中的几点思考与大家交流。  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人类文明,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人类社会
期刊
中学物理课程标准要求,在学习物理知识时要注重各学科之间的渗透与整合。而数学和物理是紧密联系且各具特色的两门学科,许多物理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数学知识。由此可见,重视数学方法,数学知识在初中物理学习中的应用,做好数学与物理学科的衔接,对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提高教学效果有事半而功倍之效。  一、结合相似三角形透视光学问题  例:在竖直的墙壁上挂着一个长30厘米的平面镜,人站在离平面镜2米远的地方,从镜子里
期刊
课堂气氛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公共情绪状态,它是课堂教学能否顺利进行的一个重要因素。良好的数学课堂气氛,对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开发智力、陶冶情操、优化教学效果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创造良好的数学课堂气氛呢?  一、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研究表明,制约课堂气氛的要素很多,有教师、学生、教材、教法等,但是其中最关键的还是教师。构建良好课堂气氛的各种要
期刊
“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的前“三”为该模式的三个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所谓立体式就是:教学目标、任务是新课程要求的三维立体式,将学习任务分配给每个同学、每个小组来完成,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主体性,发挥每个小组的集体智慧,展示模块就会有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的思考与交流。所谓大容量就是:以教材为基础,拓展、演绎、提升,通过各种课堂活动形式展现。所谓快节奏就是:在单位时间内,紧扣学习目标和任务,通过周
期刊
摘 要:要构建课堂情境,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动脑的良好习惯,并适时抓住时机,实施“开放式”教学,以游戏、故事的方式激励学生,让学生去讲解、去展示自己,逐步呈现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中要进行师生互动方式、师生角色重新定位的变革,实现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的课堂效率得到提高。  关键词:以生为本 寓教于乐 敏捷 激励评价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
期刊
摘 要:应用信息迁移法可进行化学概念、化学理论、物理量、化学方程式计算等内容的教学,引导学生从旧的知识推导出新的知识,培养和提高学生解答信息迁移题的能力。  关键词:信息迁移法 应用 化学教学  信息迁移法,是通过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的迁移,从旧知识推导出新知识。  一、信息迁移教学法应用于化学概念的教学  在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过程中,以氢气与氧化铜反应为例,从氧的得失逐步引出化合价
期刊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课外阅读是思想之船的船帆和鼓满船帆的劲风,有了它才能破浪前进。”《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初中生要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可见,课外阅读举足轻重。  如何有效地开展课外阅读呢?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  1.强化课堂延伸。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还是应该从课内的阅读教学着手,让学生享受阅读中的心灵体验、激情燃烧
期刊
高中生物内容多,知识碎,教师只需重点分析教材的重难点内容即可。然而传统教学教师放不开手,剥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面面俱到,满堂灌,老师疲惫,学生乏味,效果欠佳。为了提高课堂效率,我们尝试了“问题导学课”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效率,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以下就问题导学教学的问题设置谈两点浅见:  一、设计问题的需要增强科学有效性  1.设计问题要“准”  教师要充分钻研教材、吃透教材,把教学重点揣摩透彻,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