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的今天,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推动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就业模式的健康快速发展,提高工作效率,使就业工作走向信息化和网络化已成为高校就业工作有效管理的必要途径和重要任务。
【关键词】高校;就业;信息化建设
一、高校就业信息化的内涵
就业信息化是指充分利用信息技术, 实现面向信息的科学管理方法。就业信息化实现过程中需要广泛地应用各种机器设备, 但不能仅以技术论、机器论的思想来认识信息化, 就业信息化实际是以计算机代替就业指导教师的指导工作, 以计算机来存储就业信息, 并以便利性、替代性、省力性、效率性的尺度来评价就业信息化。就业信息化的目的是实现就业工作信息化。就业信息化的过程不仅仅是一种信息机器引入就业工作的过程, 更是一种就业思想、就业观念变革的过程, 是一种基于创新思想有效地使用信息技术, 促进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过程。
二、高校就业信息化的现状与发展
从20 世纪90 年代国家信息化建设发展至今,就业信息网络建设中“量”的积累已经达到了很高的程度,各省和90%的高校就业信息网都已建立。各商业性人才网站也开始关注高校毕业生市场,建立专门面向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校园招聘”频道,建立常年校园推广网络等激活了毕业就业市场。同时,就业指导网络学堂与和人机职业测评专业就业管理服务系统等也在高校中大量使用。
同时,高校在就业信息化普及过程中也出现了结构性不平衡和区域性不平衡的现象。结构性不平衡体现在:不同层次高校、不同类型的高校在就业信息化建设进度不一。重点高校较普通高校,理工类、应用型高校相对文史类高校,就业信息化程度高,信息化涉及内容广,学生接受就业信息化理念早,学校信息环境开放程度强。区域性不平衡体现在:高校所处地域的不同,信息化环境不同,就业信息化发展也就不平衡。经济发达地区高校相对中西部地区高校、省会城市高校相对地市州高校,在就业信息化建设程度上较高。
三、推动并完善就业工作信息化建设的措施
(一) 加强学习,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网络就业指导师资队伍
高校就业工作师资队伍信息化水平是衡量就业工作信息化建设成败的首要因素。因此,首先要帮助就业指导教师实现就业观念的信息化,使其具有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开展就业工作的思想意识;其次通过加强网络知识技能学习, 树立现代科技意识, 提高就业指导老师应用网络技术工作的能力。
(二)建立网上就业指导服务体系, 指导大学生就业顺利进行
进一步丰富网络功能,真正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发布、网上求职、远程面试、指导服务”五元一体的信息化就业模式。建立网络就业教育和就业指导系统,在网上进行就业指导。一些普遍性的就业技巧, 就业政策指导可定期发布到网上供所有同学查阅。另外,还可建立网上学生就业论坛,让同学们通过网络交流就业心得,消除时间和空间的隔阂,实现教育人才、就业工作的日常化交流、服务与合作。
(三)强化就业网站特色服务意识, 不断激活大学生无形的就业市场
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站的根本任务,即是为大学生求职和用人单位求才提供真实有效的信息, 为双方“双向选择”提供优质的服务。对于毕业生来说,通过就业信息网求职可以方便迅速地查询到大量符合自己求职要求的就业信息, 第一时间把握最好的机会,网上洽谈、远程面试等应聘新形式加快了与用人单位的双向沟通,减少了沟通环节,便于互相了解,也免去了双方的奔波之苦,同时毕业生通过网络查阅用人单位的运转状况和招聘情况, 使简历的投递有方向性而不再盲目;对用人单位而言, 通过高校就业信息网可以全面地向应聘大学生介绍本单位的具体情况,与传统的开宣讲会、座谈会、散发宣传资料等相比, 利用高校就业网, 用人单位可以做到有的放矢, 又节约了时间和金钱,此外, 用人单位可以利用高校就业网快速、便捷地获得符合自身要求的应聘者的第一手资料,可以直接向这些大学生的个人信息库发送面试通知, 极大地提高了招聘工作的效率, 实现了招聘工作的自动化。
(四)开发网上职业测试系统,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合理规划
在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引导同学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不仅要涉及到择业观、价值观、成才观问题,还要涉及对自我、对职业的科学认识,涉及求职的技能和职业素质以及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和能力。引入优秀的大学生职业测试系统,充分运用网络信息手段服务大学生的成长进步,致力于为大学生就业创业与综合职业素质提升给予实际帮助,为企业选用优秀青年人才提供有效支持。
【参考文献】
[1] 钱琨. 大学生就业信息化建设问题探析[J]. 南京审计学院学报, 2009,(03).
[2] 杨婷婷,孙中华. 大学生就业工作信息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 辽宁教育研究, 2006,(03) .
【关键词】高校;就业;信息化建设
一、高校就业信息化的内涵
就业信息化是指充分利用信息技术, 实现面向信息的科学管理方法。就业信息化实现过程中需要广泛地应用各种机器设备, 但不能仅以技术论、机器论的思想来认识信息化, 就业信息化实际是以计算机代替就业指导教师的指导工作, 以计算机来存储就业信息, 并以便利性、替代性、省力性、效率性的尺度来评价就业信息化。就业信息化的目的是实现就业工作信息化。就业信息化的过程不仅仅是一种信息机器引入就业工作的过程, 更是一种就业思想、就业观念变革的过程, 是一种基于创新思想有效地使用信息技术, 促进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过程。
二、高校就业信息化的现状与发展
从20 世纪90 年代国家信息化建设发展至今,就业信息网络建设中“量”的积累已经达到了很高的程度,各省和90%的高校就业信息网都已建立。各商业性人才网站也开始关注高校毕业生市场,建立专门面向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校园招聘”频道,建立常年校园推广网络等激活了毕业就业市场。同时,就业指导网络学堂与和人机职业测评专业就业管理服务系统等也在高校中大量使用。
同时,高校在就业信息化普及过程中也出现了结构性不平衡和区域性不平衡的现象。结构性不平衡体现在:不同层次高校、不同类型的高校在就业信息化建设进度不一。重点高校较普通高校,理工类、应用型高校相对文史类高校,就业信息化程度高,信息化涉及内容广,学生接受就业信息化理念早,学校信息环境开放程度强。区域性不平衡体现在:高校所处地域的不同,信息化环境不同,就业信息化发展也就不平衡。经济发达地区高校相对中西部地区高校、省会城市高校相对地市州高校,在就业信息化建设程度上较高。
三、推动并完善就业工作信息化建设的措施
(一) 加强学习,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网络就业指导师资队伍
高校就业工作师资队伍信息化水平是衡量就业工作信息化建设成败的首要因素。因此,首先要帮助就业指导教师实现就业观念的信息化,使其具有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开展就业工作的思想意识;其次通过加强网络知识技能学习, 树立现代科技意识, 提高就业指导老师应用网络技术工作的能力。
(二)建立网上就业指导服务体系, 指导大学生就业顺利进行
进一步丰富网络功能,真正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发布、网上求职、远程面试、指导服务”五元一体的信息化就业模式。建立网络就业教育和就业指导系统,在网上进行就业指导。一些普遍性的就业技巧, 就业政策指导可定期发布到网上供所有同学查阅。另外,还可建立网上学生就业论坛,让同学们通过网络交流就业心得,消除时间和空间的隔阂,实现教育人才、就业工作的日常化交流、服务与合作。
(三)强化就业网站特色服务意识, 不断激活大学生无形的就业市场
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站的根本任务,即是为大学生求职和用人单位求才提供真实有效的信息, 为双方“双向选择”提供优质的服务。对于毕业生来说,通过就业信息网求职可以方便迅速地查询到大量符合自己求职要求的就业信息, 第一时间把握最好的机会,网上洽谈、远程面试等应聘新形式加快了与用人单位的双向沟通,减少了沟通环节,便于互相了解,也免去了双方的奔波之苦,同时毕业生通过网络查阅用人单位的运转状况和招聘情况, 使简历的投递有方向性而不再盲目;对用人单位而言, 通过高校就业信息网可以全面地向应聘大学生介绍本单位的具体情况,与传统的开宣讲会、座谈会、散发宣传资料等相比, 利用高校就业网, 用人单位可以做到有的放矢, 又节约了时间和金钱,此外, 用人单位可以利用高校就业网快速、便捷地获得符合自身要求的应聘者的第一手资料,可以直接向这些大学生的个人信息库发送面试通知, 极大地提高了招聘工作的效率, 实现了招聘工作的自动化。
(四)开发网上职业测试系统,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合理规划
在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引导同学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不仅要涉及到择业观、价值观、成才观问题,还要涉及对自我、对职业的科学认识,涉及求职的技能和职业素质以及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和能力。引入优秀的大学生职业测试系统,充分运用网络信息手段服务大学生的成长进步,致力于为大学生就业创业与综合职业素质提升给予实际帮助,为企业选用优秀青年人才提供有效支持。
【参考文献】
[1] 钱琨. 大学生就业信息化建设问题探析[J]. 南京审计学院学报, 2009,(03).
[2] 杨婷婷,孙中华. 大学生就业工作信息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 辽宁教育研究, 2006,(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