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众所周知,网络时代是一个开放的时代,无论是作为单体的个人,还是作为管理代表的政府机构,在网络时代下的行为和意识都趋于明确和透明。对于政府来讲,在进入网络化的大潮中时,就要考虑到自身行政问题处理方式的有效转变。以政府公共危机治理为例,网络时代下的政府公共危机治理存在几大特点。比如更为开放的治理环境;更为多元,提倡更多合作的治理结构;混合性的资源治理方式;更强调长远利益和公共危机周期问题的治理等。通过观察我们看到,网络时代下的政府公共危机治理需要我们重新审视,了解其特点,结合实际,做出对策。
关键词:网络时代 政府公共危机治理 分析
21世纪,科技的大潮席卷而来。放眼我国的网络建设,可以说是突飞猛进。据相关资料表明,我国的网民数量已经突破六亿,其中手机网民接近四亿,宽带建设有了显著成绩,上网设备趋于多元化,网络社会已然到来。在这样的背景下,网络社会所体现出来的高透明,速度快,无死角对于现代政府公共危机治理提出了更为严峻的挑战。
一、政府公共危机治理的必然要求
1.社会稳定的需要。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阶段,诸多社会矛盾纠结在一起。在社会运行中,由于不可抗力的自然灾害,和突发的社会运行机制失效,往往会造成危害公共安全和影响正常秩序的事件。其对国家、社会和个人多方面均造成损害。因此,及时处理,妥善解决公共危机是政府职能部门对社会稳定所做的基本努力,要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生产生活需求,更要为国际交流与合作奠定良好的国内发展基础。
2.体现政府职能,树立政府形象的需要。政府职能的履行,不仅能够保证社会的稳定,同时在经济、军事、社会、外交等领域都要求政府能够第一时间保护人民利益,处理好影响人民人身、财产、影响国家外交环境的突发问题。政府依靠强大的资源汇聚和调集,在出现公共危机时及时处理,充分体现了其职能,树立了政府形象。
二、网络时代政府公共危机的特点
1.事件突然,时间紧急。既然被称为是危机,就说明在大多数情况下,危机的爆发是毫无预兆的,即使有,作为普通人员,也难以察觉。这也是我国对突发公共危机如此重视的原因,其自身存在的突发性和紧急性值得我们注意。
2.传播的快速性。由于网络时代的发展,一个事件发生后,在极短的时间内就足以传遍全国或全球。这是在全球一体化和网络化高速发展下造成的一种现象。网络化和全球化其实是一把双刃剑,为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为一些负面能量的传播打开了通道。在危机发生后,人们只注意它的突发性、好奇性而迅速传播,由此带来公共危机事件的传播速度异常之快。
3.成因的不确定性。政府在处理公共危机的过程中往往出现这样的现象,对于危机事件的起难以得到确切的结果,这是危机成因的不确定性造成的。中国社会情况复杂,每个地域都有其独特性,事件的发生可能是量变到质变的结果,也可能是瞬间的爆发。
三、政府公共关系对于危机治理方面的重要作用
首先,政府公共关系所具有的沟通职能,对于调动公众参与相关的危机治理以及提升治理效率的方面非常有利。目前,多数政府实际在推行政令的时候,尽管能够利用法律赋予的相关行政权力,但是却更加注重建立在自愿以及沒有强制力的有关基础上进行双向沟通,从而保证政令能够被大部分人所满意、所接受。对于政府公共关系来说,其是用来理解与掌握民众实际需求和民众利益的一种重要的方法以及手段。政府制定的具体方针政策只有切实得到公众的认同与支持,吸引公众主动积极的进行参与,才能够合理有效的执行。而公众实际的参与度又是建立在他们对于政府的信任以及理解的基础上。当处于危机情境之下时,合理的发挥政府在公共关系方面的沟通职能,能够有效的动员社会公众切实参与到对于公共危机的有关治理当中。不断提升政府方面的公关能力,准确、及时以及真实的和公众之间进行交流与沟通,保证公民自身的知情权,这不但是提升公共危机治理实际效率的要求,同时也是当代民主政府未来发展的要求。
其次,对于危机情况之下,政府身为整个公共事务方面的管理者,是否能够尽快的获取信息,并且获取信息实际的数量以及质量,将成为能否对危机进行有效处理的关键。
最后,政府公共关系能够促进公民对于政府的信任,更能缓解矛盾,从而顺利的对危机进行处理。就当前阶段来说,在相关的危机情况之下,政府有时会面临信任方面的危机。一方面是由于政府没有在第一时间将政府措施、政策以及工作具体情况等相关的政务信息传达到公众,并进行正确的说明以及解释,从而帮助公众认识到政府实际在做什么,将要做什么,而公众自身又能够得到什么并且怎样才能得到信息;另一方面是由于政府和自己的公众之间缺乏合理有效的有关公共关系方面的活动,公众心目当中没有一个良好的政府形象。而开展政府公共关系方面的活动能够利用各种公共关系相关手段,有计划有方案的协调和公众之间的关系,切实了解到公众的具体需求,体察公众的实际意愿。这样能够有效的调节社会矛盾以及冲突,使政府形象得到优化。
四、网络时代政府公共危机治理的途径
1.建立预案体系。预案其实就是应急计划,是基于对未发生事件的原则性判断而做出的应对计划方案。它的优点是成本低,步骤简明。如同体检一样,好的应急预案的建立,可以有效防止公共危机的突然发生,达到“花小钱治大病”的效果。但是应急预案的制定不能停留在一纸公文上,要结合实际,注重实效。
2.完善运行机制。由于我国幅员辽阔,机构设置等级详细。在处理突发公共危机事件时难免会出现执行链过长的情况。针对这样的问题,我们在制定预案的时候就应充分考虑到实际的运行机制,在危机现场做到简明扼要,权力透明,执行严格,快速高效。
3.强化信息透明公开。过去由于技术的不发达,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往往处于不对等状态。如今在网络时代下,政府对于各种信息的公开和传播会迅速的被人民群众接收再传播。因此,政府应充分发挥这项特有的职能,做好及时发布信息、及时更正事实、及时发布处理意见的“发言人”。 4.打造良好的网络传播环境。网络的迅速普及,让许多人涌入了网络的大潮,大部分网民都能做到严于律己,追求事实,但不排除有些网民由于个人及其他原因,对于网络信息的传播不能够负起法律和道德的责任。因此政府在积极处理公共危机的同时就要努力建设良好的网络舆论环境,让各种媒体和个人做到实事求是,依法依规传播信息,构建和谐社会。
5.强化危机事件处理问责机制。公共危机事件的处理对于减轻事件后果,挽回财产损失有着巨大的意义。对于一些对事件处理不当的责任人,应当及时采取控制措施,在事件结束后,进行严格的问责处罚机制。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可罚,有错必罚。同时还应总结问题,深入研究,不断优化现有奖惩机制。
6.健全公共危機事件保障机制。任何一个危机事件的发生,除了对国家造成损失外,更严重的是对事件中的当事人造成的巨大创伤。政府在处理公共危机事件中,除了挽回当时的损失,还要注意对当事人或受害者的慰问、抚恤和赔偿。这是现代文明政府对人民的尊重和责任。
7.增添和谐社会正能量。我们任何人都不希望危机事件发生,但是危机事件发生后我们也不能惧怕,要充分相信政府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团结一心共同应对,为和谐社会注入更多正能量。
五、网络社会政府公共危机治理的前景展望
1.建立网络政府。建立网络政府是当今时代的必然趋势。政府在回应社会改革,工作方式创新的同时,网络的发展为政府的工作方式、管理机制和对公共危机的处理办法注入了新的血液。公众要求政府工作高效透明,政府运作健康持久,更要求从传统的由上及下式向中心聚合平等式转变。网络的发展为政府及时处理公共危机提供了技术保障。因此,网络政府的建立是新时代公众对政府的要求。
2.网络问政。2009年,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中国政府网与网民在线交流近2小时,收集网友提问达30万个。这一举动,将网络问政带入了公众的视野。首先网络问政的出现有其孕育的时代背景——网络的普及。手机的大量普及为网络交流提供了设备支持;信息时代各种纸质媒体向网络媒体的延伸,如新华网、人民网、搜狐、新浪等一大批网络媒体的兴起为网络信息的传递提供了平台。这使得网络问政成为一种政府处理日常事务及公共危机事件的有效平台,也可以说,网络问政是网络时代下政府公共危机治理的必然要求。
3.塑造良好政府形象。考虑到网络时代信息的高速传播以及社会进程中公共危机治理中政府形象面临的挑战,政府部门必须考虑到实际工作,合理运用网络媒介,在加强自身行政执法能力的基础上,利用网络优势,更好的进行危机治理的实时发布,同时积极消除网络时代给政府造成的困扰和问题,为人民群众树立一个便民为民的政府形象。
4.放宽电子政务处理。公共危机的治理如同大禹治水,要采取疏浚和开源的措施,而不是一味阻挡。网络的发展,电子商务的兴起为政府部门解决公共危机提供了技术和借鉴。政府可以拓宽电子政务处理,及时疏导因人力不足造成的问题积压和矛盾升级。同时更为及时的接受社会反馈,将危机扼杀在摇篮中。
六、结语
通过梳理我们发现,较之于非网络时代,如今的政府公共危机治理有着新的特点,在治理坏境、治理结构和治理手段上都有许多新的挑战。公共危机已经不是一种事件,而是一种状态。处理好这种状态,需要我们认清政府公共危机的特点,实事求是,探寻更为合理的解决途径。完善危机发生前、发生时、发生后的预警、奖罚和保障机制。同时与时俱进,能够在危机事件发生后,认真总结,积累经验,合理规划,大胆实验。对于一些新方法、新要求及时回应和创新执行,为在网络时代下政府公共危机治理积累宝贵意见和经验。
参考文献:
[1]金太军.网络时代政府危机治理的特征分析[J].行政论坛,2014(05):42-47.
[2]王福明.网络时代公共治理事务新变革与网络政府建设[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4 ):38-42.
[3]宋一笑,阎耀军.网络时代公共危机管理中的政府形象塑造[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2):60-61.
关键词:网络时代 政府公共危机治理 分析
21世纪,科技的大潮席卷而来。放眼我国的网络建设,可以说是突飞猛进。据相关资料表明,我国的网民数量已经突破六亿,其中手机网民接近四亿,宽带建设有了显著成绩,上网设备趋于多元化,网络社会已然到来。在这样的背景下,网络社会所体现出来的高透明,速度快,无死角对于现代政府公共危机治理提出了更为严峻的挑战。
一、政府公共危机治理的必然要求
1.社会稳定的需要。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阶段,诸多社会矛盾纠结在一起。在社会运行中,由于不可抗力的自然灾害,和突发的社会运行机制失效,往往会造成危害公共安全和影响正常秩序的事件。其对国家、社会和个人多方面均造成损害。因此,及时处理,妥善解决公共危机是政府职能部门对社会稳定所做的基本努力,要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生产生活需求,更要为国际交流与合作奠定良好的国内发展基础。
2.体现政府职能,树立政府形象的需要。政府职能的履行,不仅能够保证社会的稳定,同时在经济、军事、社会、外交等领域都要求政府能够第一时间保护人民利益,处理好影响人民人身、财产、影响国家外交环境的突发问题。政府依靠强大的资源汇聚和调集,在出现公共危机时及时处理,充分体现了其职能,树立了政府形象。
二、网络时代政府公共危机的特点
1.事件突然,时间紧急。既然被称为是危机,就说明在大多数情况下,危机的爆发是毫无预兆的,即使有,作为普通人员,也难以察觉。这也是我国对突发公共危机如此重视的原因,其自身存在的突发性和紧急性值得我们注意。
2.传播的快速性。由于网络时代的发展,一个事件发生后,在极短的时间内就足以传遍全国或全球。这是在全球一体化和网络化高速发展下造成的一种现象。网络化和全球化其实是一把双刃剑,为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为一些负面能量的传播打开了通道。在危机发生后,人们只注意它的突发性、好奇性而迅速传播,由此带来公共危机事件的传播速度异常之快。
3.成因的不确定性。政府在处理公共危机的过程中往往出现这样的现象,对于危机事件的起难以得到确切的结果,这是危机成因的不确定性造成的。中国社会情况复杂,每个地域都有其独特性,事件的发生可能是量变到质变的结果,也可能是瞬间的爆发。
三、政府公共关系对于危机治理方面的重要作用
首先,政府公共关系所具有的沟通职能,对于调动公众参与相关的危机治理以及提升治理效率的方面非常有利。目前,多数政府实际在推行政令的时候,尽管能够利用法律赋予的相关行政权力,但是却更加注重建立在自愿以及沒有强制力的有关基础上进行双向沟通,从而保证政令能够被大部分人所满意、所接受。对于政府公共关系来说,其是用来理解与掌握民众实际需求和民众利益的一种重要的方法以及手段。政府制定的具体方针政策只有切实得到公众的认同与支持,吸引公众主动积极的进行参与,才能够合理有效的执行。而公众实际的参与度又是建立在他们对于政府的信任以及理解的基础上。当处于危机情境之下时,合理的发挥政府在公共关系方面的沟通职能,能够有效的动员社会公众切实参与到对于公共危机的有关治理当中。不断提升政府方面的公关能力,准确、及时以及真实的和公众之间进行交流与沟通,保证公民自身的知情权,这不但是提升公共危机治理实际效率的要求,同时也是当代民主政府未来发展的要求。
其次,对于危机情况之下,政府身为整个公共事务方面的管理者,是否能够尽快的获取信息,并且获取信息实际的数量以及质量,将成为能否对危机进行有效处理的关键。
最后,政府公共关系能够促进公民对于政府的信任,更能缓解矛盾,从而顺利的对危机进行处理。就当前阶段来说,在相关的危机情况之下,政府有时会面临信任方面的危机。一方面是由于政府没有在第一时间将政府措施、政策以及工作具体情况等相关的政务信息传达到公众,并进行正确的说明以及解释,从而帮助公众认识到政府实际在做什么,将要做什么,而公众自身又能够得到什么并且怎样才能得到信息;另一方面是由于政府和自己的公众之间缺乏合理有效的有关公共关系方面的活动,公众心目当中没有一个良好的政府形象。而开展政府公共关系方面的活动能够利用各种公共关系相关手段,有计划有方案的协调和公众之间的关系,切实了解到公众的具体需求,体察公众的实际意愿。这样能够有效的调节社会矛盾以及冲突,使政府形象得到优化。
四、网络时代政府公共危机治理的途径
1.建立预案体系。预案其实就是应急计划,是基于对未发生事件的原则性判断而做出的应对计划方案。它的优点是成本低,步骤简明。如同体检一样,好的应急预案的建立,可以有效防止公共危机的突然发生,达到“花小钱治大病”的效果。但是应急预案的制定不能停留在一纸公文上,要结合实际,注重实效。
2.完善运行机制。由于我国幅员辽阔,机构设置等级详细。在处理突发公共危机事件时难免会出现执行链过长的情况。针对这样的问题,我们在制定预案的时候就应充分考虑到实际的运行机制,在危机现场做到简明扼要,权力透明,执行严格,快速高效。
3.强化信息透明公开。过去由于技术的不发达,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往往处于不对等状态。如今在网络时代下,政府对于各种信息的公开和传播会迅速的被人民群众接收再传播。因此,政府应充分发挥这项特有的职能,做好及时发布信息、及时更正事实、及时发布处理意见的“发言人”。 4.打造良好的网络传播环境。网络的迅速普及,让许多人涌入了网络的大潮,大部分网民都能做到严于律己,追求事实,但不排除有些网民由于个人及其他原因,对于网络信息的传播不能够负起法律和道德的责任。因此政府在积极处理公共危机的同时就要努力建设良好的网络舆论环境,让各种媒体和个人做到实事求是,依法依规传播信息,构建和谐社会。
5.强化危机事件处理问责机制。公共危机事件的处理对于减轻事件后果,挽回财产损失有着巨大的意义。对于一些对事件处理不当的责任人,应当及时采取控制措施,在事件结束后,进行严格的问责处罚机制。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可罚,有错必罚。同时还应总结问题,深入研究,不断优化现有奖惩机制。
6.健全公共危機事件保障机制。任何一个危机事件的发生,除了对国家造成损失外,更严重的是对事件中的当事人造成的巨大创伤。政府在处理公共危机事件中,除了挽回当时的损失,还要注意对当事人或受害者的慰问、抚恤和赔偿。这是现代文明政府对人民的尊重和责任。
7.增添和谐社会正能量。我们任何人都不希望危机事件发生,但是危机事件发生后我们也不能惧怕,要充分相信政府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团结一心共同应对,为和谐社会注入更多正能量。
五、网络社会政府公共危机治理的前景展望
1.建立网络政府。建立网络政府是当今时代的必然趋势。政府在回应社会改革,工作方式创新的同时,网络的发展为政府的工作方式、管理机制和对公共危机的处理办法注入了新的血液。公众要求政府工作高效透明,政府运作健康持久,更要求从传统的由上及下式向中心聚合平等式转变。网络的发展为政府及时处理公共危机提供了技术保障。因此,网络政府的建立是新时代公众对政府的要求。
2.网络问政。2009年,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中国政府网与网民在线交流近2小时,收集网友提问达30万个。这一举动,将网络问政带入了公众的视野。首先网络问政的出现有其孕育的时代背景——网络的普及。手机的大量普及为网络交流提供了设备支持;信息时代各种纸质媒体向网络媒体的延伸,如新华网、人民网、搜狐、新浪等一大批网络媒体的兴起为网络信息的传递提供了平台。这使得网络问政成为一种政府处理日常事务及公共危机事件的有效平台,也可以说,网络问政是网络时代下政府公共危机治理的必然要求。
3.塑造良好政府形象。考虑到网络时代信息的高速传播以及社会进程中公共危机治理中政府形象面临的挑战,政府部门必须考虑到实际工作,合理运用网络媒介,在加强自身行政执法能力的基础上,利用网络优势,更好的进行危机治理的实时发布,同时积极消除网络时代给政府造成的困扰和问题,为人民群众树立一个便民为民的政府形象。
4.放宽电子政务处理。公共危机的治理如同大禹治水,要采取疏浚和开源的措施,而不是一味阻挡。网络的发展,电子商务的兴起为政府部门解决公共危机提供了技术和借鉴。政府可以拓宽电子政务处理,及时疏导因人力不足造成的问题积压和矛盾升级。同时更为及时的接受社会反馈,将危机扼杀在摇篮中。
六、结语
通过梳理我们发现,较之于非网络时代,如今的政府公共危机治理有着新的特点,在治理坏境、治理结构和治理手段上都有许多新的挑战。公共危机已经不是一种事件,而是一种状态。处理好这种状态,需要我们认清政府公共危机的特点,实事求是,探寻更为合理的解决途径。完善危机发生前、发生时、发生后的预警、奖罚和保障机制。同时与时俱进,能够在危机事件发生后,认真总结,积累经验,合理规划,大胆实验。对于一些新方法、新要求及时回应和创新执行,为在网络时代下政府公共危机治理积累宝贵意见和经验。
参考文献:
[1]金太军.网络时代政府危机治理的特征分析[J].行政论坛,2014(05):42-47.
[2]王福明.网络时代公共治理事务新变革与网络政府建设[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4 ):38-42.
[3]宋一笑,阎耀军.网络时代公共危机管理中的政府形象塑造[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2):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