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电教,优化语文教学

来源 :当代教育之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ykeaichen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语文课本中,有着小说、诗歌、散文、童话、寓言等不同体裁的作品,它们文质兼美,其中无处不闪烁着人性的光辉,无处不蕴含着美育的元素。因而如何利用好这些美育元素,引导学生学好语文,显得尤为重要。录像、录音等电教手段,能直观形象、生动充分地展现课文的思想意境美、艺术形象美、语言韵律美,从而使学生沉浸在美的享受之中,收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功效。
  【关键词】语文教学;电教手段;教学策略
  現代化的教育,离不开现代化的教育手段,而教育手段的现代化又有赖于电教手段、电教媒体的运用。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积极发挥电教媒体的作用,恰当地使用多媒体的电教手段,不仅能多渠道地刺激学生的感觉器官,而且能使教学内容化静为动,化难为易,突破学生对学习的时空限制,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从而内化学生的素质,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探索知识的内在动力。教师应充分运用电教媒体,采用直观形象,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产生一种渴望学习的冲动,激发求知的欲望。
  1.1 形象导入,激情引趣。上课开始,就给学生展现出一幅幅生动形象的画面,让学生观察欣赏,会引起学生莫大的兴趣。如教学《桂林山水》一文,先播放一段漓江两岸迷人风光的录像,再配上清新典雅的乐曲,让学生饱览桂林山水的“奇、秀、险”和“静、清、绿”,亲身感受一下“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奇妙感受。这样,无需多说,学生的身心自然会沉浸到课文描写的情景中去,学习兴趣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1.2 设置疑问,引人入胜。设疑置问,就是要促使学生急于探究其详的心情。在教学《月光曲》一文时,首先播放乐曲《月光曲》,让学生听一听,初步感受乐曲的优美迷人。然后教师适时提问:“你知道这首乐曲是怎样来的吗?是谁创作的呢?关于它,还有个美丽的传说呢!”此时此刻,无需多说,学生的注意力很自然地融入了情境之中,产生了“愿闻其详”的迫切愿望和急于探究课文的学习心理。
  2.营造情境,引导体会形象的情感美
  在电教媒体的辅助下,引导赏析到了语言的美,学生对美的形象有了一定的感受后,若教师能进一步营造情境,创设氛围,这时审美形象不仅会深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轻轻拨动学生的心弦,诱发他们丰富的联想,引起他们的思想共鸣,与审美形象发生强烈的情感共振,从而体会形象的情感美。在教学古诗时,我尤其喜欢运用音乐将古诗中的情感转化成可听的旋律,让学生入情入境地体会古诗的情感美。教学《泊船瓜洲》时,可放一段《春江花月夜》,让学生微微闭眼,凝神细听,遐想江南的青山绿水,这样学生很轻松地就进入了诗歌所描绘的情境中。古诗《赠汪伦》是一首送别诗,我选用了一首《送别》乐段,那轻悠舒缓的旋律很快唤起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将学生带到了诗人与好友汪伦依依话别的场景中。那深情的乐曲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了诗人与故友的离情别绪,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睹其神。
  3.直观演示,引导学生赏析文本的语言美
  古诗用词非常精炼,一字一词都经过作者的千锤百炼所至。它所表达的意境,因为学生缺乏生活体验和人生历练,通常难以理解到位。如果充分利用电教手段,以形、声、光、色等形式,克服时空限制,将较为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直观、具体、灵动的视听形象,这样非常有利于学生反复推敲中,去理解、感悟语言文字的美。如在学古诗《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时,其中“绿”字的美,恐怕是难以一言两句能说清楚的。我通过录像展示了江南的美景,那花红柳绿、草长莺飞的江南春色,深深地吸引住了学生,有了特定的语言环境,学生也从中细细赏析了语言的美,很快领悟到“绿”的精妙所在,它既能表现出“过、满、入”的意思,还进一步突出表现了春风势不可挡,春天绿意盎然。一个“绿”字便把春天写活了,很好表现了春天的动态美。课文《九寨沟》通过生动优美的语言给我们介绍了四川九寨沟的美景。那大小不一各式各样的水池、五彩缤纷色彩斑斓的池水,让作者不自觉地感叹到原来五彩的瑶池不在天上,就在人间。那动物活动区活跃着的伶俐可爱、富有灵性的珍稀动物,令人止步,让人流连。我利用电教媒体,将所有收集到的有关图片,制作成精美的课件,展示给学生,并配上适宜的乐曲,让图片与课文相互对照,形成了形神兼备、有声有色的灵动情境,让学生在视觉享受中感悟艺术形象美,在听觉享受中感悟语言韵律美,在想象再造中感悟思想意境美。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悟到语言的美,自然与作者产生了思想共鸣,深深爱上了五彩池,迷上了小动物,爱上了九寨沟。
  4.激发学生与教材文本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感情对人的认识和行动起着刺激作用。学生只有融入情境,与作品中的形象息息相通,产生共鸣,才能真正使教学成为学生的内部需要,达到读懂课文、养成能力、升华情感的目的。
  4.1 情境再现,以境激情。例如: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文时,课文第三段揭露了英法联军的罪行。而这些对于学生来说既遥远又陌生。在教学时成功地运用录像这一视听觉媒体,便能完成情感转折,并使之达到高潮。如老师过渡:“当年圆明园如此辉煌,多么令人自豪,但是……”陡然一转,通过大屏幕放映“火烧圆明园”的录像。直观、鲜明的图像,生动而精炼的语言,具体再现了当年那残酷的一幕。学生亲眼目睹了侵略军的强盗行径,亲耳听到了那一声声愤怒地谴责,愤怒之情油然而生。
  4.2 制造气氛,渲染氛围。浓郁的氛围是情感共鸣的基础。这方面,不乏优秀的案例,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的教学,教师一开始用幻灯机打出周总理的遗像并播放悲壮的哀乐,与此同时,教师用低沉哀痛的声音对学生说:“一九七六年一月八日早晨,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在北京不幸逝世,噩耗传来,亿万人民沉浸在万分悲痛之中。”学生凝视周总理的遗像,听着哀悼周总理的哀乐,和老师舒缓沉痛的话语,其悲痛之情油然而生。接着播放配乐朗诵录音,低沉悲壮的音乐,悲痛欲绝的朗诵,教师执着动情的教学,使孩子们全身心地融入了课文中,自然地产生了对总理的崇敬和怀念之情,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总之,抓住电教媒体最佳作用点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之关键。教师要依据学生认知水平、教材特点、教学目标,将教科书与电教手段有机结合,精心选择,设置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并注意随时调整、补充,以便电教媒体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发挥最佳的作用。
  收稿日期:2012-08-30
其他文献
【摘 要】数学的导入法很多,其关键就是要创造最佳的课堂气氛和环境,充分调动内在积极因素,激发求知欲,使学生处于精神振奋状态,注意力集中,为学生能顺利接受新知识创造有利的条件。  【关键词】导入法;凤头  教无定法,“导入”更无定法。老师善“导”,学生方能“入”,无论是那一种导入法,老师都需按照“引起注意——激起动机——组织指引——建立联系”的结构,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及数学实际,科学设计
期刊
【摘 要】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重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并通过各种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主动性,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另外,还要不断关注他们自主阅读的意识,鼓励他们养成课外阅读的好习惯。  【关键词】初中语文;主体地位  笔者在学生学习新课前,就通过课堂提问、课堂作业、个别谈话甚至是测验等多种方式,对学生学习某课的相关知识、技能、能力、学习态度、学习习惯以及学习方法有了一个大
期刊
【摘 要】要使学生掌握古诗文的背诵技巧,教师就必须引导学生在朗读、理解和抄写上大下功夫,采用灵活有效的方法,注意复习巩固背诵成果。这样就能顺利完成古诗文的背诵任务,而且能够达到长期记忆的效果。  【关键词】学习习惯;游戏形式;反复朗读  高中语文教学中有很多需要背诵的内容。显然,只靠学生简单地死记硬背是行不通的,教师必须指导得法,教给学生有效的背诵方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养成良好
期刊
【摘 要】小學语文“课堂主体教学”模式的环节可包括“乐学新知——自读质疑——细读研讨——自我回顾——练习运用——开拓延伸”六个步骤。另外根据学生认识事物和学习语文的基本规律,按照“整体——部分——整体”课堂教学的基本策略,结合实际教学过程,设计了基本模式,并提出运用具体授课情境的调节变通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主体教学模式  1.提出问题  小学语文是基础学科,也是人文学科,修订版小语
期刊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过说过:“真正的学校乃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可见,有效地利用多种途径和方法来启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智慧的发展是目前构成课堂教学技巧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点体会:  1.启发教学的原则与启发式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指导思想和总的教学方法,已为广大教学工作者所熟悉  由于许多教师没有真正领会启发式教学的实质,或者对启发式教学方法与技巧运用不当或运用不纯熟,在
期刊
【摘 要】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思维在课堂高速运转,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成为愿学、乐学、会学的主体,一直是广大数学教师为之努力研究的重大课题.下面就我的教学实践及教学经验,以几个方面来谈谈其在教学过程中激活学生数学课堂兴趣的重要作用,而与各位同仁交流,以达到自身提高之目的.  【关键词】激趣;数学;课堂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能通过恰当手段“激趣”,使学生对数学课堂产生兴趣,教学会起到
期刊
【摘 要】在初中英语教学实践中,根据学生间的个体差异进行分层教学,做到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大面积提高学习成绩。使学生能够真正的学到英语,掌握英语,运用英语,从而达到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  【关键词】初中英语;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因材施教的思想和方法始自孔子,虽然他并没有明确提出“因材施教”的概念,但却始终将之贯穿于教育
期刊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数学课程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的学习方式,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 对数学教师而言,应尽快地适应新旧课程的过渡,由传统型教师向新型教师转换,应充分考虑数学的学科特点,以及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探索、与人合作的良好品质,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1.新课程
期刊
【摘 要】心理学是一门运用十分广泛而又特别实用的科学,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适时,巧妙地在教学中运用心理学的知识,不仅能让老师与学生心灵相通更有利于教育学生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全面发展。  【关键词】心理学;语文;教学;发展;作用  心理学是语文教学的理论基础之一,它对语文教学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语文教师要搞好教学,就必须了解学生在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过程中的心理特点和规律。无论是组织编排教
期刊
【摘 要】修改文章是写作的重要环节。鲁迅先生在《我怎样写起小说来》这篇文章里又说:“我做完之后,总要看两遍,自己觉得拗口的,就增删几个字,一定要它读得顺口。”这是鲁迅先生修改文章的经验之谈。然而,学生写完作文,往往一遍也不检查,一字也不修改,就匆匆交给老师。这样马马虎虎,主要是写作态度不端正。但是,学生不会修改文章,也是个实际问题。  【关键词】初中学生;自批;作文  修改文章是写作的重要环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