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心理学是一门运用十分广泛而又特别实用的科学,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适时,巧妙地在教学中运用心理学的知识,不仅能让老师与学生心灵相通更有利于教育学生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全面发展。
【关键词】心理学;语文;教学;发展;作用
心理学是语文教学的理论基础之一,它对语文教学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语文教师要搞好教学,就必须了解学生在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过程中的心理特点和规律。无论是组织编排教材,还是选择教学方法,都必须遵循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心理学正是研究心理活动 规律的,它为语文教学提供了一定的心理依据。教师掌握心理学知识,就能更好地进行语文教学,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人的心理活动是极其复杂多样的,它是每个人在正常状态下头脑中所进行的反映活动。这一反映活动是一种统一的、有系统的、不断变化的活动。
人的最基本的心理活动是认识。一定的认识不但产生一定的情感,而且指导人们的行动。人们根据事物的认识而确定行动的目的,并且为了实现目的而克服各种困难。
人有各种心理过程,还有不同的个性心理特征。它集中地表现在一个人的气质、能力、性格和比较稳定的动机与兴趣等方面。比如:有的人喜欢数学,有的人喜欢语文;有的人能歌善舞,有的人能写会画;有的人活泼好动,有的人孤独爱静;有的人勇敢,有的人懦弱。研究人的个性心理特征的形成与发展的规律,也是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内容之一。
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每个人的心理过程都带有个性特征,个人的心理特征又都是通过心理过程表现出来的。由此可见,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的科学,具体地说,就是研究人的心理过程发生、发展的规律和个性心理特征形成与发展的规律的科学。
2.心理过程发展的规律性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小语教学的核心问题,就是在学生已有的听、说能力的基础上引导他们掌握书面语言,学生通过识字、写字、阅读、写作来培养言语能力,涉及到整个心理过程的发展,包括从感知、记忆、想象到思维诸环节。其中特别是思维与语言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儿童在学前阶段,已经基本掌握了日常交际的口头言语。虽然儿童这时掌握的常用词汇还很不够,表达方式还不完备,但他们已基本上具备了为书面言语的形成和发展所必须的基础。入学后,他们开始接触到词,即学习书面言语。从识字过度到阅读。在朗读过程中,要求学生把看到的词句读出来,在进行理解地、流利地、有表情地朗读时,儿童还必须在较短的时间内连字成词,连词成句,连贯地读出声来。在进行有效的默讀时,要求学生在阅读文字的基础上,理解内容,能够分析和综合、抽象和概括、判断和推理、比较和辨别,并能识记。同时又要求有一定的阅读速度等等。因此,默读对学生的知觉和记忆,特别是思维和内部言语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文是学生把过去的知识经验中所储存的东西用书面的形式表达出来,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度。要写成一篇思想明确,语句通顺,前后连贯的文章,学生必须以比较完善的内部言语在头脑中分析出所要表达的内容,然后围绕一定的中心进行综合安排,同时又要选择适当的词语表达这些内容。这样,学生的思维活动和言语机构的组合更加复杂化了,要求更高了。
当学生掌握书面语言后,他们接受知识的范围扩大了,视野开阔了。不仅丰富了心理内容,提高了认识能力,而且也有利于陶冶感情,培养品德,发展个性,给促进儿童心理各方面的发展带来积极的影响。
3.心理学对教育的理论和实践都有重要的意义
语文教师是语文知识的传播者,学生读写能力的培养者和思想品质的塑造者,这就要求每个教师只有了解自己的工作和工作对象,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为基础,科学地选择教学方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学习心理学知识,遵循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教师要搞好教学,就必须很好地分析语文教学的心理因素。这是我们进行语文教学的重要依据之一。例如,怎样组织学生感知,以增强感知的效果,怎样进行直观教学,实物直观、模拟直观和言语,如何针对教学实际灵活运用,怎样引导学生观察,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如何提高观察效果等等,这就要掌握学生感知活动的规律;怎样活跃学生的想象,怎样运用想象,深入理解教材,扩大知识领域,怎样丰富学生的想象,怎样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等等,这就要掌握学生感知活动的规律;怎样进行启发式教学,怎样发挥提问的积极作用,怎样进行思维训练,学生的思维活动如何依存于教学方法和教材的组织等等,这就要掌握思维活动的规律。怎样增强文章的感染力,以唤起学生相应的感染力,使之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深刻的教育,怎样欣赏作品的艺术美,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等等,这就要掌握情感的特点和规律。以上这些,是搞好语文教学的重要的心理因素,语文教师是必须掌握的。
学习和掌握心理学知识,对新教师来说尤其必要。他们懂得了语文教学心理学知识,就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并掌握进行教育和教学的方式方法,分析和解决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种种心理学问题,按照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施教,从而较快地熟悉自己的工作,更好地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和水平。
学习心理学,对老教师来讲,也同样是必要的。老教师在工作中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更有必要运用语文教学心理学知识,将自己局部的、零散的、不系统的感性经验上升为理性认识,再用以指导实践。这样,教学工作就会更加自觉,更有创造性。
总之,语文教学心理学是每个语文教师必须掌握的武器,可以运用来解决语文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开展语文教学科学研究,探索语文教学规律,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马向真 道德心理研究[M]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7
[2] 蔡艳妮 《心理学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荆州 2012
[3] 陆国强 《 心理学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江苏教育 2005
收稿日期:2012-09-11
【关键词】心理学;语文;教学;发展;作用
心理学是语文教学的理论基础之一,它对语文教学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语文教师要搞好教学,就必须了解学生在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过程中的心理特点和规律。无论是组织编排教材,还是选择教学方法,都必须遵循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心理学正是研究心理活动 规律的,它为语文教学提供了一定的心理依据。教师掌握心理学知识,就能更好地进行语文教学,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人的心理活动是极其复杂多样的,它是每个人在正常状态下头脑中所进行的反映活动。这一反映活动是一种统一的、有系统的、不断变化的活动。
人的最基本的心理活动是认识。一定的认识不但产生一定的情感,而且指导人们的行动。人们根据事物的认识而确定行动的目的,并且为了实现目的而克服各种困难。
人有各种心理过程,还有不同的个性心理特征。它集中地表现在一个人的气质、能力、性格和比较稳定的动机与兴趣等方面。比如:有的人喜欢数学,有的人喜欢语文;有的人能歌善舞,有的人能写会画;有的人活泼好动,有的人孤独爱静;有的人勇敢,有的人懦弱。研究人的个性心理特征的形成与发展的规律,也是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内容之一。
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每个人的心理过程都带有个性特征,个人的心理特征又都是通过心理过程表现出来的。由此可见,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的科学,具体地说,就是研究人的心理过程发生、发展的规律和个性心理特征形成与发展的规律的科学。
2.心理过程发展的规律性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小语教学的核心问题,就是在学生已有的听、说能力的基础上引导他们掌握书面语言,学生通过识字、写字、阅读、写作来培养言语能力,涉及到整个心理过程的发展,包括从感知、记忆、想象到思维诸环节。其中特别是思维与语言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儿童在学前阶段,已经基本掌握了日常交际的口头言语。虽然儿童这时掌握的常用词汇还很不够,表达方式还不完备,但他们已基本上具备了为书面言语的形成和发展所必须的基础。入学后,他们开始接触到词,即学习书面言语。从识字过度到阅读。在朗读过程中,要求学生把看到的词句读出来,在进行理解地、流利地、有表情地朗读时,儿童还必须在较短的时间内连字成词,连词成句,连贯地读出声来。在进行有效的默讀时,要求学生在阅读文字的基础上,理解内容,能够分析和综合、抽象和概括、判断和推理、比较和辨别,并能识记。同时又要求有一定的阅读速度等等。因此,默读对学生的知觉和记忆,特别是思维和内部言语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文是学生把过去的知识经验中所储存的东西用书面的形式表达出来,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度。要写成一篇思想明确,语句通顺,前后连贯的文章,学生必须以比较完善的内部言语在头脑中分析出所要表达的内容,然后围绕一定的中心进行综合安排,同时又要选择适当的词语表达这些内容。这样,学生的思维活动和言语机构的组合更加复杂化了,要求更高了。
当学生掌握书面语言后,他们接受知识的范围扩大了,视野开阔了。不仅丰富了心理内容,提高了认识能力,而且也有利于陶冶感情,培养品德,发展个性,给促进儿童心理各方面的发展带来积极的影响。
3.心理学对教育的理论和实践都有重要的意义
语文教师是语文知识的传播者,学生读写能力的培养者和思想品质的塑造者,这就要求每个教师只有了解自己的工作和工作对象,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为基础,科学地选择教学方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学习心理学知识,遵循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教师要搞好教学,就必须很好地分析语文教学的心理因素。这是我们进行语文教学的重要依据之一。例如,怎样组织学生感知,以增强感知的效果,怎样进行直观教学,实物直观、模拟直观和言语,如何针对教学实际灵活运用,怎样引导学生观察,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如何提高观察效果等等,这就要掌握学生感知活动的规律;怎样活跃学生的想象,怎样运用想象,深入理解教材,扩大知识领域,怎样丰富学生的想象,怎样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等等,这就要掌握学生感知活动的规律;怎样进行启发式教学,怎样发挥提问的积极作用,怎样进行思维训练,学生的思维活动如何依存于教学方法和教材的组织等等,这就要掌握思维活动的规律。怎样增强文章的感染力,以唤起学生相应的感染力,使之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深刻的教育,怎样欣赏作品的艺术美,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等等,这就要掌握情感的特点和规律。以上这些,是搞好语文教学的重要的心理因素,语文教师是必须掌握的。
学习和掌握心理学知识,对新教师来说尤其必要。他们懂得了语文教学心理学知识,就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并掌握进行教育和教学的方式方法,分析和解决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种种心理学问题,按照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施教,从而较快地熟悉自己的工作,更好地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和水平。
学习心理学,对老教师来讲,也同样是必要的。老教师在工作中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更有必要运用语文教学心理学知识,将自己局部的、零散的、不系统的感性经验上升为理性认识,再用以指导实践。这样,教学工作就会更加自觉,更有创造性。
总之,语文教学心理学是每个语文教师必须掌握的武器,可以运用来解决语文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开展语文教学科学研究,探索语文教学规律,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马向真 道德心理研究[M]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7
[2] 蔡艳妮 《心理学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荆州 2012
[3] 陆国强 《 心理学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江苏教育 2005
收稿日期:2012-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