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英语新课程改革

来源 :甘肃教育督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fshi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明确英语课改目标
  我们在以往的英语教学中把“掌握语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放在教学目的的首位。而新制定的课程标准要求把“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英语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放在首位。同时,我们在教学中要以“口语交际”为主,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开口说英语,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和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创新和完善英语教学方法
  在我们过去的英语教学中总是老师讲,学生记。教师是课堂的主角,学生是听众,学生自由练习很少:口语、听力非常差。观在我们应该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把主动权还给学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份咨询报告将教育定义为:“教育就是学习,教育是主体性的学习,教育是终身性的学习,学习将由维持性学习变为创造性学习。”由此看出,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的重要作用,而任何系统只有开放,与外界进行丰富的信息交换和交流,才能向高级发展。否则,只能是封闭、落后。怎样使学生在课堂中处于主体地位,促进英语课改呢?我主要是从以下四方面入手的。
  1.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在我看来,宽松、愉快、民主、和谐的课堂学习气氛能使学生以愉快的心境进行学习、思考,从而调动其学习积极性,而调动积极性的关键是兴趣。初中学生爱动,善于模仿,记忆力强,有强烈的竞争意识,总喜欢尝试着把学到的语言知识随时用于对话、叙述和表演,甚至是平时他们与老师或同学之间的开玩笑、打闹之中。对此,我在授课时力求语言精炼、准确、流利、风趣,并不断穿插一些抑扬顿挫的语调、时快时慢的语速、忽高忽低的手势及喜怒哀乐的各种表情。努力创设各种交际情境,如利用实物、图片,听录音、猜谜、角色表演等方式来积极开展情境教学。努力使学生在一个比较真实的语言环境中进行丰富多彩的学习。
  2.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主要在于老师的调动。在学生消除心理障碍后,就需要老师精心设计教学的各个教学环节,设计模仿、会话、口、笔头操练、提问,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激起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英语教学活动中。要创设有趣的外语教学情境,初一的英语课本里大多是对话的形式,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把这些对话设计成真实的情境,适时、恰当地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虽然在我们农村的教学条件有限,但我们可以根据实际运用实物、自制教具来使课堂形象生动。
  3.要活化教材,学以致用。所谓活化教材就是动态地处理教材——既动态地分析教材、研究教材,从而借助教材这个载体及时地、科学地把新知识、新信息、新方法传授给学生。把教材的内容知识变成真实的情景去说、讲、演、唱等。让学生在真实的英语语境中学英语,说英语。
  4.要让课堂“活”起来,学生“动”起来。语言是人类交际工具,交际又是要有双向性或多向性的活动。什么叫“动”?那就是让学生动眼、动耳、动口、动手、动脑。通过“动”,使学生在精神、心理和身体活动诸方面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去,从而激发兴趣、培养创新能力。
  三、善于培养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代教育学家孔子说:知之者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好与乐准确地概括了兴趣在学习中重要作用。教师应用自己的热情、活泼、精力和认真细致的备课,使其课堂教学生动有趣,让学生始终保持主动积极、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更有效地掌握新教材内容,帮助他们达到乐的境地。怎样才能使学生对英语产生兴趣呢?我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实践活动是巩固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可以为学生创造更多练习英语的机会。学英语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交际。学生在课堂上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要想真正使学生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就应该把英语用于实际交际中,要求学生天天用学过的日常用语进行交流,这样更能激发他们的兴趣。
  要“时刻准备着激励学生”。学生刚刚从小学升入中学,而中学英语在小学基础上,要加大听、说、读、写、译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与培养。他们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以及学习方法和态度上难免存在一定的差异。对于不同学生,应采取不同的激励方式。特别是对那些中下游学生要倍加关注,要激励他们走出困境。如教学生一些动物名词时,我事先从网上下载很多相关照片,再利用power point和flash制作成教学课件在多媒体上播放。奇特的动画、美妙的音乐、五彩斑斓的画面使教学收到了意想不到效果。学生们在欢笑中掌握了知识,增进了乐趣,课堂教学变教师的“满堂灌”为学生的“满堂转”,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老师变主体为主导,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学生是非常乐意接受的。
  总之,新课程改革既是一种挑战,又是一次难得的机遇。挑战与机遇并存,我会尽我所能,牢牢把握和抓住的,我愿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努力尝试,不断探索英语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
  
其他文献
去年,笔者有幸作为评委老师参加了平凉市化学教师讲赛活动,听取了静宁二中姚六六等13位老师的讲赛课。留自己之长,取他人之长,扩大自己的专业和理论视野,促成自身专业化发展和个人教学风格的形成,收益匪浅。以下是笔者对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方法的几点反思:  一、一个都不能少  班级授课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会有意无意地将视线一直关注成绩好的学生,从他们的表情判断一节课的成败,将学困生视为差生,
期刊
这是一些真实的故事,没有一处着过颜色。故事中没有曲折离奇的情节,却让我久久不能忘怀。  他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孩子,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问题孩子。  在他很小的时候,爸爸就抛弃了他和妈妈,生活的艰辛、感情的挫折,使一向善良温柔的妈妈变得喜怒无常,妈妈常常把愤怒无缘无辜的泼撒到他身上。后来妈妈再婚,继父容不下他,他被寄养在亲戚家,生活的磨难,亲情的缺失使他变得非常孤僻,他仇视一切,攻击性很强,常常为一点小
期刊
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爱学生是教师必须具备的美德,也是教师的天职。一个热爱学生,有着高度责任感的教师,不仅仅只关心学生的学习状况、考试分数,还应该从多方面关心学生,关心学生的成长,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以塑造灵魂的人格魅力唤醒学生、尊重学生、激励学生,使他们在爱的力量激励下不断走向成功。  一、让爱心感染每个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好老师意味
期刊
在农村,由于受教学条件的限制,作为一名农村中学的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多思考农村实际条件,做到因地制宜;根据学生特点切合实际的采取有效的教学步骤,巧妙、恰当地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教会学生自我锻炼的方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习惯。  当下,在片面追求升学的思潮下,学校体育教育得不到重视,特别是在农村中学,上至学校领导,下至每一个学生,都认为只要是语文数外等升学考试必考课成绩好,体育成绩好不好没关系。
期刊
语文科是一门最基础、最接近社会生活、内容丰富多彩、极具艺术审美情趣的学科,同时又是一门切实的陶冶性情、提升个人修养的学科。又由于语文学科具有极浓厚的德育色彩,承担着激浊扬清、传递社会正能量的任务,因此它又是素质教育的前沿阵地,无论是在教学工作还是社会生活中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然而,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僵化的教学模式,落后的教学观、应试教育的围栏使原本充满情趣与审美艺术活力的学科变得呆板、僵硬、
期刊
现在的社会是一个充满激烈竞争的社会,需要高素质的人才,而这所谓的高素质不但包括文化素质,而且包括身体素质和品德素质,在新的教育体系下,综合实践课被放在了素质教育中不可替代的地位,给我们教师的工作也带来了创造性的机遇——根据学校的实际,开展切合本校本土的教育活动课内容。综合实践课的开展,一方面增加学生对生活周围的了解,另一方面增加了学校和社会,教师和家长及学生之间的联系,有利于更好地开展素质教育,转
期刊
系统、科学、切实可行的教学评价具有导向、预测、激励和交流的功能,是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学评价受到了普遍关注。教学评价是在一定的教育观念指导下,运用一定的技术手段,对搜集到的教育信息进行系统的、科学的分析和处理,从而对教育的价值做出判断的过程。学科教学评价,就是根据学科教学目标和教学原则的要求,系统、科学地搜集、处理教学信息,对教学活动以及教学成果给予价值判断,
期刊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今社会,如何让在学校里学习的学生提前适应社会的发展,使他们能够顺利地成长,是学校、家庭和社会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就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现代高科技和人才的激烈竞争,归根结底就是创造性思维的竞争,而创造性思维的实质就是求新、求异、求变。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激发创造力是时代对我们提出的基本要求。就创造思维及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
期刊
一、思维创新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核心  创新思维是创新能力的核心,是学生在已有经验、知识的基础上,在某种事物中更深一步地找出新关系、寻求新答案的活动。学生的创新思维,要通过创新思维的三种主要思维形式去培养、去引导。1.发散性思维。发散性思维又称求异思维、辐射思维。它是创新思维过程中常用的一种思维形式。发散思维能产生众多的创新性设想,从某些信息和知识中得出众多的答案。2.逆向性思维。所谓逆向性思维,就是
期刊
多年来,我不断努力探索和实践数学课堂活动,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多元的课堂活动中动手、动口和动脑,在开放的空间中进行主动的探究尝试,使学生在课堂中真正动起来,使数学课堂真实地活起来。  一、巧设生活化情景,彰显活动魅力  在课堂活动设计中,创设熟悉的生活情境不仅能有效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乐于活动,而且也能引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的创新活动,并在活动中学习相关知识和道理。  例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