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青少年的民族认同及发展研究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hlesl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研究采用问卷法,以宁夏回族自治区77名回族初、高中学生为调查对象,考察了回族青少年的少数民族认同、中华民族认同两个层面,认知、情感、评价及行为等四个维度。结果表明:(1)回族青少年民族认同维度中,认知维度存在年龄和性别的交互作用,高中男性比初中女性有更高的认知分数;民族认同的情感维度存在年龄的显著性差异,高中生比初中生的分数高;(2)回族青少年中华民族认同维度中,男性情感和评价维度分数显著高于女性。研究结果为回族青少年民族认同、中华民族认同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证基础。
  关键词:回族青少年;民族认同;中华民族认同
  中图分类号:C9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5-0144-02
  
   民族认同是指个体从本民族中获得成员身份的自我感觉,它包括对本民族的归属感和义务感。当前社会认同(social identity)的研究领域中,提出多元群体认同(multigroup identity)概念,即人们对群体的认同并非是单一群体,可以是多元的。在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中,个体对自己既作为单一民族的成员也同时作为单一民族的成员身份的自我确认,表现为对本少数民族的归属感和义务感,对其他少数民族的认同、欣赏和包容;同时对国家也有归属感和义务感。我国著名学者费孝通(1997)指出中国的民族认同可以划分为两个层次:中华民族认同和少数民族认同。中国境内的56个民族长久以来发展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共同实体——中华民族。56个民族群体并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相互依存,荣辱与共。每个个体对中华民族的共同内群体的认同并不排斥对本民族内群体的认同。民族认同的功能具有正向和负向两个方面。从正功能方面看,民族认同可以产生和加强民族内部的凝聚力,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促进民族的整体发展,获得精神和物质上的安全感;从负功能方面看,民族认同兼有对内自识和对外排他的性质,既可能含有公正客观的因素,又可能含有非理性和盲目的因素。因此,对民族认同的研究对了解民族间关系、促进民族和谐及减少民族间的冲突有着重要意义。个体的民族认同过程是从分化到融合的社会化的动态过程。个体从无民族差别意识到有民族差别意识,从对民族的不同认同到民族的自我认同,从对民族的部分认同到民族认同的最终形成(Smith Ethnic Identity Development Model)。国外学者们达成一个共识:个体能够承认并接受自己的民族身份,理解和欣赏其他民族,并能将自己的民族文化与主流文化融合,达成文化适应将是相对成熟的民族认同形式(Cross,1995;Phinny,2007)。Phinny(1992)认为民族认同发展的高峰期是在青少年后期,因为这一时期父母对子女的文化社会化的影响力减弱。回族在身份建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与本土文化进行交汇的环节。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共同的文化可以铸造出共同的心理和生活模式,从而使这个社会群体得以保持相对的稳定与统一。我国回族在其民族形成过程中兼蓄伊斯兰文化和中华传统文化,对于多年来回族的稳定、统一与发展,也产生了极为关键的作用。当今社会是一个空前的多元文化社会,身份认同变得比以往復杂。回族青少年民族认同现状是怎样的呢?回答这一问题,可以很好了解回族青少年民族认同的现状,并为少数民族教育政策的制定提供相关依据。
  一、方法
  1.被试。调查样本为中学生77人,来自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的部分中学。其中初中生47名(61%),30名(39%);男生39名(51%),女生38名(49%),共计77名。
  2.统计方法。采用SPSS16.0将本民族认同、中华民族认同量表测评所获得的有效数据(N=77)输入计算机进行统计分析。
  二、结果
  1.本民族认同不同维度的差异分析。以年龄(初中生vs.高中生)和性别(男vs.女)两个因素为自变量,本民族认同的认知、情感、评价以及行为四个维度分别为因变量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发现:认知维度,年龄和性别的交互作用达到边际显著,F(1,68)=2.60,P=0.10,如图1,年龄和性别的主效应均不显著。初中阶段,女性的认知分数高于男性(M=24.44,SD=3.05 VS.M=23.65,SD=3.18);高中阶段,女性的认知分数低于男性(M=23.67,SD=3.31 VS.M=25.37,SD=2.77)。
  情感维度,年龄的主效应达到显著水平F(1,66)=5.19,P=0.03。高中生的情感分数高于初中生(M=30.43,SD=3.87 VS.M=28.23,SD=4.87)年龄和性别的交互作用无。评价维度和行为维度,年龄和性别的交互作用及主效应都没有。
  2.中华民族认同不同维度的差异分析。以年龄(初中生vs.高中生)和性别(男vs.女)两个因素为自变量,中华民族认同的认知、情感、评价以及行为四个维度分别为因变量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发现:认知和行为维度 年龄和性别的主效应不显著,无交互作用。情感维度 性别的主效应显著,F(1,68)=4.16,P=0.045;男性的情感分数高于女性(M=24.87,SD=4.29 VS.M=23.11,SD=4.29)。没有年龄的主效应;没有年龄和性别的交互作用。评价维度 性别的主效应显著,F(1,68)=4.23,P=0.044;男性评价分数高于女性(M=30.86,SD=4.44 VS.M=33.56,SD=2.91)没有年龄的主效应;没有年龄和性别的交互作用。
  三、讨论
  1.本民族认同。从数据分析结果,可知回族青少年本民族认同的认知维度在年龄和性别上有交互作用,高中生比初中生在民族认同的情感维度上分数高,有年龄的显著差异,而评价和行为维度没有年龄和性别上的差异。民族认同中认知维度的内容包括:对本民族风俗习惯的了解、对本民族传说故事的了解、对本民族历史的了解等。在回族青少年成长过程中,伊斯兰教的宗教精神和宗教仪式都强调对男性的培养,在重大节日中男性会身着民族服装前往清真寺礼拜。在节日中男性表现出对自己民族文化的传承的责任感。因此,随着青少年年龄的增长,回族青少年男性较女性而言,对本民族的了解越来越多。高中阶段的学生自我意识增强,自我认同也在增强,强烈地意识到自己的身份归属。在身份认同的意义来看,民族认同是自我认同的一部分,自己对本民族身份归属也更加强烈,这种归属感带有情感,对本民族其他成员的认同,并愿意给予积极的帮助。
  2.中华民族认同。回族青少年对中华民族认同中,认知和行为维度在年龄和性别上没有差异,但是在情感维度和评价维度上有性别上的差异,男性的情感和评价分数高于女性。回族在民族形成过程中兼蓄伊斯兰文化和中华传统文化,所以回族青少年对中华民族的历史、传说及风俗习惯的了解和过节、饮食等行为上没有不同。男性比女性对中华民族认同情感归属更强,可能与中学生阶段男性比女性在自我喜欢的程度更高,对自己的评价更为积极,对自己属于中华民族成员中的一员也有着更为积极的认同。年龄段虽然是一种人为的分类方式,但它也是一种时间变量。随着年龄的增长,回族青少年对汉族文化、回族文化的接触时间越长,对这些文化更为了解,也能够更为全面地理解这些文化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事实上,在多元文化下的认同,并不是排他性的,并非认同一种文化就要排斥其他文化。在不同情景需要下,灵活转换自己的认同更有利于个体社会适应。
  四、结论
  1.回族青少年民族认同维度中,认知维度存在年龄和性别的交互作用,高中男性比初中女性有更高的认知分数。民族认同的情感维度存在年龄的显著性差异,高中生比初中生的分数高。
  2.回族青少年中华民族认同维度中,男性情感和评价维度分数显著高于女性。
  参考文献:
  [1]Phinney.J.The Multigroup Ethnic Identity Measure:A new scale for use with diverse groups. Journal of Adolescent Research[J].1992,7:156-176.
  [2]费孝通.跨文化的“席明纳”——人文价值思考之二[J].读书,1997,(10):12-14.
  [3]王沛,赵国军,喇维新.回族大学生的民族认同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西北师大学报,2006,43(5): 38-41.
  [4]马燕坤.试论国家认同的文化建构在回族社会中的作用-以滇东北鲁甸为例[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7,24(2):85-90.
  [5]余振贵.略论回族文化的内涵[J].回族研究,1992.
  [6]李伟,丁明俊.从文化认同到国家——论中华传统文化在回族形成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92(2):6-12.
  [7]Phinney.J.S,& Ong A.Conceptulization and Measurement of Ethnic Identity:Current status and future directions[J].Journal of Counselling Psyhchology,2007,57(2):271-281.
  [8]秦向荣.中国11至20岁青少年的民族认同及其发展[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心理系,2005.
  
  基金项目:本文受到“宁夏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项目”资助项目 2011年度宁夏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青年课题资助
其他文献
摘要:只奖不罚是一种很好的学生评价方式。不管在班级管理中还是在英语课堂中,作用之大,效果之好,有目共睹,因此是值得借鉴的。  关键词:只奖不罚;奖励性评价;兴趣;自信心  中图分类号:G4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7-0279-02  只奖不罚是一种有效的学生评价模式,是一种教育的艺术。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仅在于传授本领,而更
期刊
摘要:本文从中职班主任工作的实际出发,从班风建设、学风建设和思想教育三个方面对班级管理工作进行了初步探讨,通过实践总结出班主任工作的具体思路,提出作为班主任应该具有爱心、耐心和信心,用心去引领和教育学生,使其形成良好的个人品质和专业素养,让他们的人生之路绽放出幸福之花。  关键词:中职班主任工作;班风建设;学风建设;思想教育;用心  中图分类号:G71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期刊
摘要:农村现代化是城市现代化的基础。农村现代化的实现事关整个社会发展的全局。改革开放以来,一部部反映农村题材的电视剧搬上荧屏,向观众展示了农村日新月异的变化,然而,在我们歌叹农村现代化的进程之时,这些电视剧所反映的现代化给农村带来的诸多不利影响也将深深引发我们的思考。本文通过以改革开放以来影响轰动的几部电视剧为线路,展示了农村现代化的历程,同时希望引发我们对农村现代化道路健康发展的更多探索。  关
期刊
摘要:浙江警官职业学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为打造有别于其他同类专业的特色品牌,为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对14家IT企业进行了调研。根据调研结果,分别提出了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调整、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意见和建议。研究认为:只有与知名企业深入合作进行宽口径2+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才能使人才培养具有就业竞争力,同时让专业具有自己的特色。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
期刊
摘要:建筑设计课程是建筑学专业本科阶段最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模式是否适用是关系到建筑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问题。文章针对以往“封闭式被动学习”的教学模式提出“开放式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以宁夏大学建筑学专业建筑设计I的教学为例,从内涵、特点及具体实施步骤对“开放式自主学习”教学模式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同时提出该模式在现阶段实施过程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以期为建筑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与借鉴。
期刊
摘要:目前“隐性逃课”现象在大学生中广泛存在,如果时间过多,次数过于频繁,将会严重影响教育教学质量,浪费学生上课学习知识的机会成本。本文将从行为学角度对大学生“隐性逃课”进行分析,探究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隐性逃课;行为学;群体行为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5-0012-02     现在很多高校老师和
期刊
摘要:二级学院的教学管理是学校教学工作的直接执行者,是学校教学管理的基础,关系到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本文结合作者的工作实际,对如何做好大学二级学院的教学管理工作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二级学院;教学管理;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7?摇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5-0038-02     高校的人才培养是通过教学活动来实现的,所
期刊
摘要:音乐欣赏教学中审美素质的培养,一直是音乐教学的重中之重。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经验,根据音乐欣赏的心理分析学理论阐述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音乐欣赏;审美素质;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5-0072-02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欣赏教学中,要充分发挥音乐的声情意的感染力,以学生为审美的主体,
期刊
摘要:“一切为了孩子”是现今家庭教育的主流观念。这种狭隘的爱把孩子与他人、集体、社会割裂,置身于孤岛,成为德育问题的根源。只有实行大爱教育,培养孩子大爱精神,才能让孩子形成良好品格。  关键词:狭隘的爱;割裂;孤岛;大爱  中图分类号:G459 文献标识码:B?摇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5-0127-03     “现代教育之父”赫尔巴特说:“道德普遍地被认为
期刊
摘要:“介入式”是医学领域中一种将药物通过某种手段直接送达病变处进行治疗的一种方法,其突出特点是针对性强、疗效好,因而成为现代医学的一种创新型方法。本文借用该名称探索社会工作专业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新模式,就是强调和尝试学生实践过程的纵深度、针对性和实际效果,以弥补以往大学生社会实践环节普遍存在的重形式、轻效果,表演性、走过场的问题,探索一种能切实培养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方法。本文是宁夏大学教学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