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建筑设计课程是建筑学专业本科阶段最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模式是否适用是关系到建筑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问题。文章针对以往“封闭式被动学习”的教学模式提出“开放式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以宁夏大学建筑学专业建筑设计I的教学为例,从内涵、特点及具体实施步骤对“开放式自主学习”教学模式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同时提出该模式在现阶段实施过程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以期为建筑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开放式自主学习;建筑设计;教学改革;多元互动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5-0029-02
建筑学专业,是研究建筑及其环境的学科,是一门横跨工程技术和人文艺术的学科。建筑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的人文与科技素养,具备综合分析与组织、判断与表达以及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层次建筑与规划设计、理论研究与管理人才。建筑设计作为建筑学专业最重要的核心课程之一,占该专业总学分的40%左右,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综合体,其教学方式也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建筑设计课程教学如何让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由课堂学习转向对工程实践和社会问题的体验与思考,从而体现高等建筑教育的宗旨?
一、建筑设计课程现状及问题
建筑设计I是建筑学专业主干课程之一,是建筑设计系列课程的入门和设计基础阶段。该课程注重专业基本功训练和设计构思训练,使学生树立功能意识、空间意识和环境意识,掌握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基本程序和基本方法,具备设计中小型建筑方案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形态构成理论进行建筑空间设计和环境设计的基本功,侧重于构思能力与表达能力的训练,学习和掌握小型建筑设计的一般步骤和基本方法,掌握正确的设计思维和设计方法。以往建筑设计I的教学模式是“封闭式被动学习”,即由教师分配设计任务书和选题,再按照设计任务书要求的步骤,进行调研、一草、二草、三草,最后是设计正图。教师十年如一日照本宣科,学生一届又一届机械地重复往届学生的设计过程,甚至有直接照搬前几届同学的设计成果的现象。这种教学模式最突出的表现是:教师自身没有创新的动力,学生则缺乏对课堂参与的积极性,更谈不上主动学习。
二、“开放式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内涵
自主是创新的前提。“开放式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是针对以往“封闭式被动学习”教学模式导致的教学缺乏创新与吸引力、学生学习主动性差,学校教育和社会实践的脱离,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几乎全部来自于课堂和书本,学生毕业后需要相当长的时间适应实际工作要求等等弊病而提出的。“教得开放”是指对学生和科研设计单位开放,“学得开放”是对工程实践和社会问题开放。“教”对学生开放,就是要使学生自主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潜能;而对科研设计单位的开发则体现在不定期邀请建筑学领域的高层次科研、设计人员为学生授课,将建筑设计的课堂从学校引向社会。“学”对工程实践或社会问题开放,就是使学生参与到真正的工程实践和社会问题的调查研究中,不但使学生巩固学到的知识,而且要在实践中体验、感悟、质疑,甚至创新。“开放式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强调教师与学生、设计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工程实践、学生与社会问题之间多元的互动与对话。
三、“开放式自主学习”建筑设计课程教学模式的特点
1.设计选题的开放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设计选题的开放是指:一个小组的学生(3~5人)在本阶段教学理论学习的基础上,针对自己感兴趣的城市、建筑及其周边环境进行现状调查,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所调研区域的现状问题进行分析汇总,形成现状调查报告,并提出自己的解决思路,然后按要求编制课程设计任务书,最后根据任务书完成设计成果。以我系今年07级建筑学及城市规划专业开设的建筑设计Ⅰ课程为例,设计教学中只提供给学生一个大的框架:单一空间的小型公共建筑设计。要求结合银川市城市文脉、地域文化、建筑风格、地方材料等环境背景,思考探求解决设计问题。3~5人为一组,以调查报告为基础,进行多角度选题。老师将本阶段课程的教学目的与要求下达,由学生自主进行设计任务、设计要求、技术指标、建筑基地、环境等多项任务书内容,同时安排教学进度与各阶段的教学要求,最终按自己制定的目标完成设计成果。对比往届照搬老师写好的任务书的内容的选题方式,设计选题的开放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创新的积极性,通过多角度、内容和形式多样的现状调研报告的产生,形成了多层次、多元化的选题内容和选题方式。由于是首次创新与尝试,因此在整个过程中困难重重,但所有的这些难题在老师的指导、引导和同学积极的努力配合下都得到了较为圆满的解决。这一点是设计教学模式之前没有预见到的,属于意外的收获,同学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了充分发挥团队力量、以大局为重,组织协作能力得到了较好的锻炼。
2.授课方式的开放与师生多元互动的展开。在“开放式自主学习”教学模式中,针对学生设计选题的多层次和多元化,教师授课时间、空间和方式都要有所变化。学生在经历了自主选题、撰写任务书的过程锻炼之后,主观能动性被最大化的调动,他们开始主动地安排自己课程设计的进度,每一阶段的成果要求等等,这时,教师的主导开始地位减弱,因此,必须抛开以往“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只起辅助作用。①师生交流时间的灵活性和师生互动空间的多样性。由于学生设计选题的开放,各小组设计选题存在较大的差异性,教师在授课时间就必须较为灵活,针对学生的多样性选题,课堂时间和空间必定会有不同程度地延长、分解和转换。通常在课堂时间内解决不完的问题,教师必须抽时间集中对个别小组的学生进行专门的辅导,和学生一起探讨设计过程中面临的各方面问题;或者通过互联网(例如QQ群)展开网上、即时的交流指导。通过这种多样性、多渠道的师生互动与交流,克服了以往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分离和脱节,随时随地展开课堂,逐步让学生的思维习惯从被动调动为主动,从中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②学生设计成果和考评方式的开放。建筑设计课程的成果包括很多,从选题确定、任务书下达开始,学生便进入第一个成果环节--概念设计;接着是一草、二草、三草;第三阶段是模型;最后是设计正图。以往选题、教学任务书的唯一性,导致了学生各个阶段成果的类似,缺乏创新性等。按照以往的教学模式是整个教学过程全部完成之后由老师最终按照设计正图和模型的质量来进行课程的最终考评,学生在成果考评这个阶段是没有任何话语权的。因此,常常导致的结果是有些同学在整个过程中都不努力,甚至不参与,浑水摸鱼,到了交正图的时候抄袭拼凑,熬上几个通宵,就得到了较高的成绩;而另一些同学整个过程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最终成绩却不见得比抄袭的同學高。实施“开放式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就是以小组为单位将学生各个阶段的成果都要在设计课上进行交流、展示,同时由老师和其他各组同学对他们的成果给予意见和建议,同时给他们的成果评分。这样同学们从选题、任务书阶段各个小组在交流的比较中开始将自己的各项内容个性化、多样化、特色化。这样分阶段交流、展示、评价的方式不但大大调动了学生各个阶段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而且有助于学生总结经验教训为下一阶段的设计改进找到更好的方式。
四、建筑设计课程“开放式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实施步骤
在此教学模式的实施中,教师和学生都同时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首先是选题的问题,每位学生各抒己见,很难形成一个统一的选题,需要讨论、交流、协调的时间比较多;第二,选题实施过程中教师必须针对差异性的选题进行备课指导,无形中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第三,由于建筑学专业的学科交叉性特点,设计中总是存在着单个教师专业方面的欠缺不能给予充分指导的问题。这就需要在建筑设计课程中能够引入其他专业教师的参与和指导,才能真正实现建筑设计课程的“开放式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完全构建。
参考文献:
[1]刘伟毅.构建“开放型”建筑设计课程教学的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08,(01):81-84.
[2]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教育评估委员会.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本科(五年制)教育评估标准[Z],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教育评估文件,2006-10-16.
关键词:开放式自主学习;建筑设计;教学改革;多元互动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5-0029-02
建筑学专业,是研究建筑及其环境的学科,是一门横跨工程技术和人文艺术的学科。建筑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的人文与科技素养,具备综合分析与组织、判断与表达以及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层次建筑与规划设计、理论研究与管理人才。建筑设计作为建筑学专业最重要的核心课程之一,占该专业总学分的40%左右,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综合体,其教学方式也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建筑设计课程教学如何让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由课堂学习转向对工程实践和社会问题的体验与思考,从而体现高等建筑教育的宗旨?
一、建筑设计课程现状及问题
建筑设计I是建筑学专业主干课程之一,是建筑设计系列课程的入门和设计基础阶段。该课程注重专业基本功训练和设计构思训练,使学生树立功能意识、空间意识和环境意识,掌握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基本程序和基本方法,具备设计中小型建筑方案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形态构成理论进行建筑空间设计和环境设计的基本功,侧重于构思能力与表达能力的训练,学习和掌握小型建筑设计的一般步骤和基本方法,掌握正确的设计思维和设计方法。以往建筑设计I的教学模式是“封闭式被动学习”,即由教师分配设计任务书和选题,再按照设计任务书要求的步骤,进行调研、一草、二草、三草,最后是设计正图。教师十年如一日照本宣科,学生一届又一届机械地重复往届学生的设计过程,甚至有直接照搬前几届同学的设计成果的现象。这种教学模式最突出的表现是:教师自身没有创新的动力,学生则缺乏对课堂参与的积极性,更谈不上主动学习。
二、“开放式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内涵
自主是创新的前提。“开放式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是针对以往“封闭式被动学习”教学模式导致的教学缺乏创新与吸引力、学生学习主动性差,学校教育和社会实践的脱离,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几乎全部来自于课堂和书本,学生毕业后需要相当长的时间适应实际工作要求等等弊病而提出的。“教得开放”是指对学生和科研设计单位开放,“学得开放”是对工程实践和社会问题开放。“教”对学生开放,就是要使学生自主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潜能;而对科研设计单位的开发则体现在不定期邀请建筑学领域的高层次科研、设计人员为学生授课,将建筑设计的课堂从学校引向社会。“学”对工程实践或社会问题开放,就是使学生参与到真正的工程实践和社会问题的调查研究中,不但使学生巩固学到的知识,而且要在实践中体验、感悟、质疑,甚至创新。“开放式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强调教师与学生、设计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工程实践、学生与社会问题之间多元的互动与对话。
三、“开放式自主学习”建筑设计课程教学模式的特点
1.设计选题的开放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设计选题的开放是指:一个小组的学生(3~5人)在本阶段教学理论学习的基础上,针对自己感兴趣的城市、建筑及其周边环境进行现状调查,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所调研区域的现状问题进行分析汇总,形成现状调查报告,并提出自己的解决思路,然后按要求编制课程设计任务书,最后根据任务书完成设计成果。以我系今年07级建筑学及城市规划专业开设的建筑设计Ⅰ课程为例,设计教学中只提供给学生一个大的框架:单一空间的小型公共建筑设计。要求结合银川市城市文脉、地域文化、建筑风格、地方材料等环境背景,思考探求解决设计问题。3~5人为一组,以调查报告为基础,进行多角度选题。老师将本阶段课程的教学目的与要求下达,由学生自主进行设计任务、设计要求、技术指标、建筑基地、环境等多项任务书内容,同时安排教学进度与各阶段的教学要求,最终按自己制定的目标完成设计成果。对比往届照搬老师写好的任务书的内容的选题方式,设计选题的开放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创新的积极性,通过多角度、内容和形式多样的现状调研报告的产生,形成了多层次、多元化的选题内容和选题方式。由于是首次创新与尝试,因此在整个过程中困难重重,但所有的这些难题在老师的指导、引导和同学积极的努力配合下都得到了较为圆满的解决。这一点是设计教学模式之前没有预见到的,属于意外的收获,同学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了充分发挥团队力量、以大局为重,组织协作能力得到了较好的锻炼。
2.授课方式的开放与师生多元互动的展开。在“开放式自主学习”教学模式中,针对学生设计选题的多层次和多元化,教师授课时间、空间和方式都要有所变化。学生在经历了自主选题、撰写任务书的过程锻炼之后,主观能动性被最大化的调动,他们开始主动地安排自己课程设计的进度,每一阶段的成果要求等等,这时,教师的主导开始地位减弱,因此,必须抛开以往“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只起辅助作用。①师生交流时间的灵活性和师生互动空间的多样性。由于学生设计选题的开放,各小组设计选题存在较大的差异性,教师在授课时间就必须较为灵活,针对学生的多样性选题,课堂时间和空间必定会有不同程度地延长、分解和转换。通常在课堂时间内解决不完的问题,教师必须抽时间集中对个别小组的学生进行专门的辅导,和学生一起探讨设计过程中面临的各方面问题;或者通过互联网(例如QQ群)展开网上、即时的交流指导。通过这种多样性、多渠道的师生互动与交流,克服了以往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分离和脱节,随时随地展开课堂,逐步让学生的思维习惯从被动调动为主动,从中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②学生设计成果和考评方式的开放。建筑设计课程的成果包括很多,从选题确定、任务书下达开始,学生便进入第一个成果环节--概念设计;接着是一草、二草、三草;第三阶段是模型;最后是设计正图。以往选题、教学任务书的唯一性,导致了学生各个阶段成果的类似,缺乏创新性等。按照以往的教学模式是整个教学过程全部完成之后由老师最终按照设计正图和模型的质量来进行课程的最终考评,学生在成果考评这个阶段是没有任何话语权的。因此,常常导致的结果是有些同学在整个过程中都不努力,甚至不参与,浑水摸鱼,到了交正图的时候抄袭拼凑,熬上几个通宵,就得到了较高的成绩;而另一些同学整个过程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最终成绩却不见得比抄袭的同學高。实施“开放式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就是以小组为单位将学生各个阶段的成果都要在设计课上进行交流、展示,同时由老师和其他各组同学对他们的成果给予意见和建议,同时给他们的成果评分。这样同学们从选题、任务书阶段各个小组在交流的比较中开始将自己的各项内容个性化、多样化、特色化。这样分阶段交流、展示、评价的方式不但大大调动了学生各个阶段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而且有助于学生总结经验教训为下一阶段的设计改进找到更好的方式。
四、建筑设计课程“开放式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实施步骤
在此教学模式的实施中,教师和学生都同时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首先是选题的问题,每位学生各抒己见,很难形成一个统一的选题,需要讨论、交流、协调的时间比较多;第二,选题实施过程中教师必须针对差异性的选题进行备课指导,无形中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第三,由于建筑学专业的学科交叉性特点,设计中总是存在着单个教师专业方面的欠缺不能给予充分指导的问题。这就需要在建筑设计课程中能够引入其他专业教师的参与和指导,才能真正实现建筑设计课程的“开放式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完全构建。
参考文献:
[1]刘伟毅.构建“开放型”建筑设计课程教学的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08,(01):81-84.
[2]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教育评估委员会.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本科(五年制)教育评估标准[Z],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教育评估文件,2006-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