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原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孩子的阅读开始越早,阅读时思维过程越复杂,对智力发展就越有益。七岁前学会阅读,就会练成一种很重要的技能——边读边思考边领会。”阅读能力是学习的基础,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为了使儿童能尽早大量阅读,就必须首先进行集中快速识字。关键词集中识字;兴趣;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14-0164-01
识字,是打开文化大门的钥匙,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的。“人生识字忧患始”。识字,是一切探求的起步和前提,是一种很重要的基本能力和基本素质,让孩子先识字,后读书的传统教学方式,教学效率很低,抑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识字的目的是让小学生尽快进入阅读阶段,可是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采用分散识字的教学原则,学生的生字零散地分散到每篇课文中,由于识字量少,学生不能进入自由阅读阶段,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的培养,严重滞后于口语能力的发展。目前小学识字教学也严重地违背了小学生认知规律。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的文化没有断层的国家,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唯一没有间断过的文字形式,它从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的演变,一直沿用至今,每个汉字都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个体。识字教学中应该采用整体识字的原则。心理学研究证明,人的知觉具有整体性,在感知事物时总是做为整体去认识,在头脑中不会将认知的对象分解成部分去知觉。可是教师的教学是将笔划做记忆单位,把汉字分解为许多部分,增加了汉字的记忆难度。目前,由于小学识字教学严重违背了汉字形成规律和心理认知规律,所以教学效率低下,不能很好完成课改规定的识字量。
因此,教师要建立合理的课堂结构,实行集中识字,及早增强阅读能力,使识字与阅读有机的结合起来,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创建较系统的快速识字方法,采用集中识字手段,让小学一年级的学生用一学年多一点时间尽快突破2500字的汉字关,將阅读的训练提前到一年级,快速进入自由阅读阶段,并运用汉语拼音辅助手段,让识字教学与阅读教学同时起步,用学生口语带动书面语的发展,充分利用学生的潜意识,在阅读中达到识字和固巩汉字的目的,推动小学语文教学。古人总结了一套切实可行的集中识字方法对幼儿进行启蒙教育,《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并称为传统蒙学三大读物,合称“三百千”,这些教育读本采用三字、四字句式、隔句押韵、平仄相对,琅琅上口,文辞通俗易懂,易于记忆,它们形成一个集中识字的完整体系,在千百年的实践中显示了其强盛的生命力。现代语言文字专家张志公先生认为,语文学习要过三关,第一关就是“字”关。汉字基本字只有300多个,其它字都是在基本字的基础上,通过变化结构,增加偏旁而产生的。如“青”繁衍出“请、清、睛、晴”等字。利用300个基本字,将汉字分类,使汉字系统化,形成不同的类别,用基本字拓展识字,使学生的识字系统化,提高学生的记忆效率。我国的古诗文许多都是优美的韵文,非常便于背诵与记忆,以古诗文为载体的识字教学,不仅增加学生的识字量,加强语言积累,陶冶学生情操。
常用汉字大约有几千字,而3000个常用汉字能覆盖约99%的书面资料,所以教师们利用一学年的时间让学生突破2500的汉字关以后,就能够尽早地实现广泛阅读,进入初步的阅读阶段,实现尽早阅读的目的。
进入阅读阶段之后,教师首先要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以阅读巩固生字,提高识字效率。《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学习的兴趣决定着他学习的态度、方法和效果。刚入学一年级的学生最渴望读书,可是由于识字不多,不能进入阅读阶段,读书的愿望不能实现,久而久之,这种阅读愿望就逐渐消逝了,突破汉字关,便可不受阻地进入自由阅读阶段。
之后,教师利用课堂内外,引导学生大量阅读,把“要他学”变为“他要学”,从而提高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能力,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小学低年级学生在实际的交际过程中,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口语交际能力和理解能力,完全奠定了广泛阅读的基础。通过识字与阅读同时起步的教学,通过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加小学生的知识量,提高口头作文和书面作文能力。
总之,通过建立合理的课堂结构,实行集中识字,及早增强阅读能力,使识字与阅读有机的结合起来,在一年半的时间就能达到小学五年级的识字水平,实现尽早阅读,从而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语文素质。
参考文献:
[1]黎传绪.集中识字是弥补随文识字不足的必要措施[J].江西教育科研,2005(11):56-58.
[2]刘迎坤.浅谈“随文识字”教学对提高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性[J].当代家庭教育,2019(24):50.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14-0164-01
识字,是打开文化大门的钥匙,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的。“人生识字忧患始”。识字,是一切探求的起步和前提,是一种很重要的基本能力和基本素质,让孩子先识字,后读书的传统教学方式,教学效率很低,抑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识字的目的是让小学生尽快进入阅读阶段,可是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采用分散识字的教学原则,学生的生字零散地分散到每篇课文中,由于识字量少,学生不能进入自由阅读阶段,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的培养,严重滞后于口语能力的发展。目前小学识字教学也严重地违背了小学生认知规律。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的文化没有断层的国家,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唯一没有间断过的文字形式,它从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的演变,一直沿用至今,每个汉字都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个体。识字教学中应该采用整体识字的原则。心理学研究证明,人的知觉具有整体性,在感知事物时总是做为整体去认识,在头脑中不会将认知的对象分解成部分去知觉。可是教师的教学是将笔划做记忆单位,把汉字分解为许多部分,增加了汉字的记忆难度。目前,由于小学识字教学严重违背了汉字形成规律和心理认知规律,所以教学效率低下,不能很好完成课改规定的识字量。
因此,教师要建立合理的课堂结构,实行集中识字,及早增强阅读能力,使识字与阅读有机的结合起来,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创建较系统的快速识字方法,采用集中识字手段,让小学一年级的学生用一学年多一点时间尽快突破2500字的汉字关,將阅读的训练提前到一年级,快速进入自由阅读阶段,并运用汉语拼音辅助手段,让识字教学与阅读教学同时起步,用学生口语带动书面语的发展,充分利用学生的潜意识,在阅读中达到识字和固巩汉字的目的,推动小学语文教学。古人总结了一套切实可行的集中识字方法对幼儿进行启蒙教育,《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并称为传统蒙学三大读物,合称“三百千”,这些教育读本采用三字、四字句式、隔句押韵、平仄相对,琅琅上口,文辞通俗易懂,易于记忆,它们形成一个集中识字的完整体系,在千百年的实践中显示了其强盛的生命力。现代语言文字专家张志公先生认为,语文学习要过三关,第一关就是“字”关。汉字基本字只有300多个,其它字都是在基本字的基础上,通过变化结构,增加偏旁而产生的。如“青”繁衍出“请、清、睛、晴”等字。利用300个基本字,将汉字分类,使汉字系统化,形成不同的类别,用基本字拓展识字,使学生的识字系统化,提高学生的记忆效率。我国的古诗文许多都是优美的韵文,非常便于背诵与记忆,以古诗文为载体的识字教学,不仅增加学生的识字量,加强语言积累,陶冶学生情操。
常用汉字大约有几千字,而3000个常用汉字能覆盖约99%的书面资料,所以教师们利用一学年的时间让学生突破2500的汉字关以后,就能够尽早地实现广泛阅读,进入初步的阅读阶段,实现尽早阅读的目的。
进入阅读阶段之后,教师首先要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以阅读巩固生字,提高识字效率。《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学习的兴趣决定着他学习的态度、方法和效果。刚入学一年级的学生最渴望读书,可是由于识字不多,不能进入阅读阶段,读书的愿望不能实现,久而久之,这种阅读愿望就逐渐消逝了,突破汉字关,便可不受阻地进入自由阅读阶段。
之后,教师利用课堂内外,引导学生大量阅读,把“要他学”变为“他要学”,从而提高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能力,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小学低年级学生在实际的交际过程中,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口语交际能力和理解能力,完全奠定了广泛阅读的基础。通过识字与阅读同时起步的教学,通过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加小学生的知识量,提高口头作文和书面作文能力。
总之,通过建立合理的课堂结构,实行集中识字,及早增强阅读能力,使识字与阅读有机的结合起来,在一年半的时间就能达到小学五年级的识字水平,实现尽早阅读,从而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语文素质。
参考文献:
[1]黎传绪.集中识字是弥补随文识字不足的必要措施[J].江西教育科研,2005(11):56-58.
[2]刘迎坤.浅谈“随文识字”教学对提高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性[J].当代家庭教育,2019(2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