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发现美是一种能力,欣赏美是一种素养。这种能力、这种素养需要长期系统的阅读训练方能形成。当下国内许多高中生在阅读中发现美、赏析美的能力较差,再加上教师在教学中缺乏对学生美的引领,以致于学生无法洞悉文本中的人文美、景物美及意境美,审美能力不足。所以,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如何采用科学的教学手段优化阅读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领悟能力,引发学生对文本中美的思考,已成为高中语文教师面临的主要问题。基于此,本文就高中语文阅读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展开讨论。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审美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审美能力是学生认识美、赏析美、创造美的前提,是“四育”的重要组成,更是引导学生向着美好不断前行的明灯。因而,当代高中语文教师要深刻意识到开展审美阅读教学的重要性,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从课文的形象性、情感性等展开教学,让学生深度挖掘文本蕴含的美感,从而把握文本的情感和内涵,让学生学会发现美、认识美和创造美,无形中实现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一、高中语文阅读审美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分析
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强调“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为四个基本关键点,要求让学生具备语言构建、思维发展、审美鑒赏及文化理解等核心能力。因而,审美能力作为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是引导学生认识美和感知美的主要手段。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普遍语言含蓄、凝练、优美,既能给予学生文字上的享受,又给学生留下无穷的遐想空间,通过审美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感知文本的情感、内涵,在感悟美的过程中受到思想层面的熏陶,构建出自身对于美的理解价值观念,从而达到陶冶学生情操,发挥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感知力的目的。
二、高中语文阅读审美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利用信息手段,强化学生的审美体验
信息技术这一新型科技和语文阅读课程的整合,是一种面向现代教育的巨大变革,其具备丰富的教学资源、直观的画面展示,让语文知识更加可视化,让学生直观感受阅读文本中的美,进而有效实现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因此,高中语文教师要积极运用信息技术,让教学内容多元化,让语文课堂更加充满时代感召力,有效强化学生的审美体验,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力。比如沈从文先生的小说《边城》中,凭山远眺的小城、街上各式各样的吊脚楼、解系远行的渡船以及幽篁中的鸟雀清鸣等这些自然绝胜风光,在以往中,都只能让学生通过想象力自行想象,但是利用多媒体再现的方式,就能让学生清晰的感受到沈从文先生这副浪漫的山水画以及富有地域色彩的风俗人情,让学生在这样的田园牧歌中,深切领域到博大的人文风景。此外,还可以在课堂上播放音乐烘托氛围,“音乐是人类的万能语言,人们通过心灵对话就能表达含义,音乐更是人类感情的自然流露”,例如同样在《荷塘月色》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中播放一段和课程主题契合的旋律,如“荷塘月色”,让学生跟随丝丝入扣的音乐,沉浸于优美的荷塘夜景当中,让学生从听觉和视觉上感知文本的美感。
(二)注重诵读,增强学生的审美感知
高中语文教材中的阅读内容众多,既包含了散文,也包含了诗歌、记叙文等,对于不同文本类型,只有通过有效的诵读才能够展现出来。好文章是作者用心血凝结成的,寄托了作者的情思,在话里话外暗含着一些不足为外人道的隐秘心事。因此,只有反复诵读,才能透过表层,深挖内涵,才能体悟文章的美感,把握作者最初的创作动机。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诵读为中心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各个感官,让他们饱含深情地将文章读出来,进而激发学生自身内心的情感,升华其审美感知。比如在学习《赤壁赋》时,通过反复诵读,学生就会抓住作者的思绪,随着他的脚步,想着波涛汹涌的大江,想着羽扇纶巾、谈笑自若的周瑜,想着随大江滚滚而去的英雄豪杰...学生在诵读中暂且不用管作者要借助本篇文章表达什么,只是单纯地欣赏语言美就已经足够。
(三)注重想象,培养学生发现美的能力
想象是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点,让学生通过对故事内容的想象,发挥其创造性天赋,让学生思维多元化,在无形中实现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这种教学策略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较为广泛,在诗歌、小说当中都可以加以应用。比如在学习《故都的秋》时,学生可以通过细读文章中每一处事物,感受到作者笔下北京冬日的萧条景象,就几处萧条的秋日景象,就可以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想象,让他们也能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深度体会到作者蕴含的深情,培养学生对于美的感知能力。
结语
审美能力培养是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一环,是引导学生发现美、感知美的前提。因此,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摒弃功利化的阅读教学方法,让阅读教学回归本质,让学生通过文字感知到作者所表达的意境美、景物美及人文美,从而在生活中也能保持一颗善于发现美的心,对生活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诠释,让其迈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刘芳芳.高中语文阅读审美能力培养策略初探[J].新课程,2021(23):197.
[2]]张二妮. 核心素养下高中生阅读审美能力的培育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9.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审美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审美能力是学生认识美、赏析美、创造美的前提,是“四育”的重要组成,更是引导学生向着美好不断前行的明灯。因而,当代高中语文教师要深刻意识到开展审美阅读教学的重要性,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从课文的形象性、情感性等展开教学,让学生深度挖掘文本蕴含的美感,从而把握文本的情感和内涵,让学生学会发现美、认识美和创造美,无形中实现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一、高中语文阅读审美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分析
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强调“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为四个基本关键点,要求让学生具备语言构建、思维发展、审美鑒赏及文化理解等核心能力。因而,审美能力作为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是引导学生认识美和感知美的主要手段。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普遍语言含蓄、凝练、优美,既能给予学生文字上的享受,又给学生留下无穷的遐想空间,通过审美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感知文本的情感、内涵,在感悟美的过程中受到思想层面的熏陶,构建出自身对于美的理解价值观念,从而达到陶冶学生情操,发挥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感知力的目的。
二、高中语文阅读审美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利用信息手段,强化学生的审美体验
信息技术这一新型科技和语文阅读课程的整合,是一种面向现代教育的巨大变革,其具备丰富的教学资源、直观的画面展示,让语文知识更加可视化,让学生直观感受阅读文本中的美,进而有效实现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因此,高中语文教师要积极运用信息技术,让教学内容多元化,让语文课堂更加充满时代感召力,有效强化学生的审美体验,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力。比如沈从文先生的小说《边城》中,凭山远眺的小城、街上各式各样的吊脚楼、解系远行的渡船以及幽篁中的鸟雀清鸣等这些自然绝胜风光,在以往中,都只能让学生通过想象力自行想象,但是利用多媒体再现的方式,就能让学生清晰的感受到沈从文先生这副浪漫的山水画以及富有地域色彩的风俗人情,让学生在这样的田园牧歌中,深切领域到博大的人文风景。此外,还可以在课堂上播放音乐烘托氛围,“音乐是人类的万能语言,人们通过心灵对话就能表达含义,音乐更是人类感情的自然流露”,例如同样在《荷塘月色》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中播放一段和课程主题契合的旋律,如“荷塘月色”,让学生跟随丝丝入扣的音乐,沉浸于优美的荷塘夜景当中,让学生从听觉和视觉上感知文本的美感。
(二)注重诵读,增强学生的审美感知
高中语文教材中的阅读内容众多,既包含了散文,也包含了诗歌、记叙文等,对于不同文本类型,只有通过有效的诵读才能够展现出来。好文章是作者用心血凝结成的,寄托了作者的情思,在话里话外暗含着一些不足为外人道的隐秘心事。因此,只有反复诵读,才能透过表层,深挖内涵,才能体悟文章的美感,把握作者最初的创作动机。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诵读为中心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各个感官,让他们饱含深情地将文章读出来,进而激发学生自身内心的情感,升华其审美感知。比如在学习《赤壁赋》时,通过反复诵读,学生就会抓住作者的思绪,随着他的脚步,想着波涛汹涌的大江,想着羽扇纶巾、谈笑自若的周瑜,想着随大江滚滚而去的英雄豪杰...学生在诵读中暂且不用管作者要借助本篇文章表达什么,只是单纯地欣赏语言美就已经足够。
(三)注重想象,培养学生发现美的能力
想象是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点,让学生通过对故事内容的想象,发挥其创造性天赋,让学生思维多元化,在无形中实现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这种教学策略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较为广泛,在诗歌、小说当中都可以加以应用。比如在学习《故都的秋》时,学生可以通过细读文章中每一处事物,感受到作者笔下北京冬日的萧条景象,就几处萧条的秋日景象,就可以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想象,让他们也能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深度体会到作者蕴含的深情,培养学生对于美的感知能力。
结语
审美能力培养是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一环,是引导学生发现美、感知美的前提。因此,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摒弃功利化的阅读教学方法,让阅读教学回归本质,让学生通过文字感知到作者所表达的意境美、景物美及人文美,从而在生活中也能保持一颗善于发现美的心,对生活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诠释,让其迈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刘芳芳.高中语文阅读审美能力培养策略初探[J].新课程,2021(23):197.
[2]]张二妮. 核心素养下高中生阅读审美能力的培育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