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生创造性阅读能力的培养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yypol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创造性阅读能力培养是培养学生形成创造性思维素质的基本要素。新一轮的课改要求,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以创造教育为理论基础,学生通过教师创设开放式的课堂情境、提高学习兴趣及课内外有效途径,达到培养学生创造性阅读能力,为社会培养具有时代要求的创造性素质人才打下基础。本文将论述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阅读能力。
  【关键词】创造性阅读 创新意识 创新思维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阅读能力呢?我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初步的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提倡问题争辩,唤醒创新意识
  创造心理学认为,学生间对不同见解的争辩,是创造力发展的激素。众所周知,语文教材内容丰富多彩,表现形式多种多样。语文的多义性、丰富性决定了语文教育是多样化、个性化的教育,为教师、学生提供了创造的动力和空间。因此,课堂上,学生对同一问题的认识有差异,这是必然的。有差异争辩,学生的主体意识就会大大增强,个体潜能就会得到尽情发挥。心理学研究表明,创造性一般与个体的智力、个性以及知识有关,有个性才能有创新。因此,我们坚持不搞一言堂、一刀切,而是为学生创建一个自由辩论的舞台,抓住疑点问题,让学生各抒己见,在问题争辩中明辨是非曲直,追求真知灼见。如:教学《司马光》一课,我在引导学生认识司马光这一人物形象时,抓住司马光搬石砸缸,抢救落水儿童这一“激趣”的关键性情节,启发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学生开动脑筋,设想了抢救落水儿童的另外三种方法:找绳子爬到假山上把他拉上来;丢进缸里一块木头,先让他浮上来,再跑到屋里去叫人;拿水桶把缸里的水舀干。我引导学生将这三种办法与司马光的办法作对比。最后学生得出:这三种办法固然都可以采用,但不是在千钧一发、救人于危险时的最佳选择——绳子、木头、水桶不可能很快找到,延误抢救时间,落水儿童就会淹死;还是司马光搬石砸缸来得快捷便当——就地取材(有假山),“哐当”一声,缸破水淌,落水儿童顷刻得救。这样,就挖掘了语文教材中的创造因素,激发学生进行求异思维,开发了学生智力,使学生在对比中体会到司马光的聪明、机智。
  这种教学,教师不把一个现成的结论塞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抓住一个焦点问题引导讨论,然后在不断肯定或否定的过程中明确认识,让学生在由发散到集中的认知过程中经历一个自悟自得的创新过程,创新思维火花在争辩中随时就会有所闪现。长此以往,创新意识必然萌生,创新能力必能发展。
  二、大胆质疑问难,培养创新思维
  古人云:“学贵有疑,学则须疑。”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疑是创新的开始,也是创新的动力。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个人思维活跃的表现,是勤于思考的表现。质疑是人类思维的精华,拥有创新能力的必然具备敢于质疑的思维品质,因为创造的起点是从问题开始的。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离不开对学生质疑精神和质疑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应注重启发学生小到对课题、遣词、造句的质疑,大到联系前后文探究篇章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与矛盾。挑战同学、挑战老师、挑战教材,是我的课堂“挑战三部曲”。挑战使同学们学会了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用自己的脑子思考,用自己的嘴巴说话。这点尤其表现为他们对教材的质疑。如:我在教《詹天佑》一文,谈到詹天佑设计的“人”字形线路时,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好处大,使火车上山容易多了。这时候几个学生站起来,大胆地提出了疑问,认为“人”字形线路使火车上山费时了,而且下山特别麻烦,提出了“改变线路,避开陡坡”、“架设引桥,让火车渐渐爬上陡坡”的意见,由此展开了一场小型的课堂辩论活动。经过一番面红耳赤的辩论后,大家终于达成了一个新的共识:架设引桥要花费很大的人力物力,改变线路虽然能避开这段陡坡,但会遇上另外的陡坡,“人”字形线路虽然不是完美无缺的方案,但结合当时当地的情况,它是一个最佳的选择,它充分体现了詹天佑杰出的创造才能。这堂课正是由于几个学生的大胆质疑,向权威挑战,探索新的设计方案,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在充分发散的基础上,又回到了“人”字形线路,集中体会它的好处。通过“发散”和“集中”,大大激发了创造热情,有力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总之,语文教学中渗透创造教育,贵在创设一种民主、和谐的氛围,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勇于探索、尽情体验,“换一双眼睛看问题,换一副脑子思考问题,换一种方法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教与学才会碰撞出创造的火花,使语文课堂教学充满创造的活力。
  【参考文献】
  申冬玲、林海宁:《对培养学生创造性阅读能力的探究》,《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2009年第9期
其他文献
学校少先队小干部在学校学生队伍里面具有领头羊、排头兵的作用,拥有一定知名度,是班上的精英,并且在班上具有一定的威信,他们的想法和意见具有一定的科学代表性。基于这点,少先队辅导员要善于培养好学校少先队干部。一个学校工作的首要任务就是德育工作,胡锦涛同志就作出指示,学校教育要按照“德育为先、立德育人”的办学方针和思想进行工作。教育的本质就是要教育培养学生首先文明做人,成功做事,享受幸福人生。因而,我们
期刊
我在多年的数学教学中深刻体会到,学困生是提高整体教学水平的一大难题。学困生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有智力方面的原因,也有非智力方面的原因,有先天性的原因,也有后天性的原因。大部分学困生是后天形成的。下面就对后天形成的学困生问题浅谈自己的看法。  初中学困生主要表现如下:  1、基本概念、定理模糊不清:不能用数学语言再现概念、公式、定理。不看课本,不能说明概念的体系,概念与概念之间联系不起米。例如:对于轴
期刊
常言道:“微笑,是冬天里的太阳;微笑,是酷暑中的清泉;微笑,是春天里的细雨;微笑,是秋天里的硕果……”对于教育而言,微笑胜过一顿拳脚。这儿有两个教师面对同样事件采用不同方法得到同样结果的事例:自习课上,有三四个男同学不听班长的劝告,在教室里追跑打闹。A教师急匆匆地走进教室,脸色铁青、怒目圆睁,揪起一个同学的耳朵“啪啪”几个耳光,嘴里忿忿有词:“你咋这么可憎,让你做作业,谁让你乱跑!我看三句好话还不
期刊
由于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任何班级都或多或少地存在后进生,教育和转化这些后进生是学校特别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后进生转化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细致的工作。有些教师对教育一两次仍不见效的学生就失去了信心,叹曰“朽木不可雕也”,因而放任不管或采取粗暴手段强管,结果是越放越差、越管越“斥”。  高年级学生具有较强的自尊心,特别是学习差、表现差的后进生,由于他们所处的地位和环境,更希望别人尤其是教师尊
期刊
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往往是一个教学技巧而已,而提出一个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看旧的问题,都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标志着科学的进步。”  新课程标准中对学生过程与方法的要求如下:1、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2、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敢于质疑,勤于思索
期刊
当前全国出版使用的几种普通高级中学课程标准语文教科书,入选教科书的范文偏重于人文习性的养成和道德品质的熏陶,张扬了人文性而忽略了工具性,过分注重选文的文化份量,而忽视甚至掩盖了选文的形式、结构、表现、文采、语言等因素,语文课程的本质属性在逐渐淡化甚至消除。有鉴于此,新课程语感教学应该紧紧围绕语文的本质属性和语文教学和特点,将工具性和人文性融会贯通,合而为一,遵循语感教学的规律,注重和加强语感教学,
期刊
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我认为:在低年级,语文课堂上最主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    一、课堂语言富有趣味性,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识字、写字是低年级教学重点。我在识字、写字教学中。恰当运用趣味性的语言,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融洽了师生关系,还促进了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让每位学生都喜欢学习汉字。笔顺规则是低年级识字、写字教学中的一大难点。
期刊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是非智力因素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数学教师通过各种途径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当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的前提。    作为数学教师,应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呢?    一、巧设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我觉得课堂教学中应提倡六个“允许”,即:答错了允许重答;答得不完整的允许补充:没有想好的允许再想:不清
期刊
在学习高中数学的过程中,我们经常听到学生反映:上课听老师讲课,听得很“明白”,但到自己解题时却总是感到困难重重、无从下手。事实上,学生产生数学学习方面的困难,并不是因为某些问题的解答太难以致学生无法解决,而是学生的数学思维存在着障碍。  1、在高中数学起始教学中,教师必须着重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基础知识状况。尤其在讲解新知识时,教师要严格遵循学生认知发展的阶段性特点,照顾到学生认知水平的个性差异,强调
期刊
随着语文新课程的不断推进,教学方式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等新的教学方式已经取代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如何实施适度的课堂教学控制,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是很有必要的。下面就谈谈我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的一点体会:  一、以教材为出发点,注重贴近学生实际  新课程标准凸显“以人为本”的价值观,着眼于“开放创新”。教材是许多专家学者及一线富有教学经验的教师编写的,选材经典。课堂教学从教材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