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引言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是其在《人类激励理论》一书中提出来的。需求层次理论提出,人有一系列复杂的需求,按优先次序排成梯式层次,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在此理论中有四点基本假设:一是已经满足的需求,不再是激励因素。人们总是在力图满足某种需求。一旦一种需求得到满足,就会有另一种需求取而代之。二是大多数人的需求结构很复杂,无论何时都有许多需求影响行为。三是一般来说,只有在较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之后,较高层次的需求才会有足够的活力驱动行为。四、满足较高层次需求的途径多于满足较低层次需求的途径。而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两大主体:教师和学生,他们都有相应的需求,尤其是尊重和自我实现需求。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两大主体需求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
一是高中历史教师传统性、个体自主性教学泛滥。在传统教育的影响下,历史教师实行个体自主性教学,课堂成为“教师的独立王国”,教学内容与方法完全依据教师个人。但随着学生需求多元化,教学内容丰富化以及教学手段现代化,使得历史课堂都变得异常复杂。
二是高中历史教师被边缘化。高中历史学科,在当前高考制度下,相对于语数外三科来说,属于副科,且现今“重理轻文”教育体制下,学科地位不高,再加上近几年历史高考难度不断提高,使得学生对于历史学习失去信心,“一纲多本”的历史教科书,又增加了历史教学的难度,使得高中历史在基础教育中逐渐被边缘化,教师不被“尊重”而似乎可有可无。
(二)学生
1.归属与爱的需求得不到满足
在现行教育体制下,学校多注重升学率,教师则把心思放在“培优”与“辅中”方面,对“差生”的关爱相对较少,导致相当部分的“差生”产生自卑心理,思想不平衡,从而产生逆反心理。由于父母的要求过高,“代沟”的存在以及父母工作的繁忙导致沟通不畅等原因,又导致他们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与理解,从而慢慢产生厌烦家长的情绪。由于心理补偿机制起作用,他们往往把注意力投向社会,寻求朋友或者陌生人的理解或接纳,有些甚至出现“早恋”或“网恋”等问题。
2.受尊重的需求得不到满足
在学校,部分老师瞧不起“差生”,动辄冷语相讥,缺乏对“差生”的耐心教育。对“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的学生,多次教育之后丧失信心,终于不闻不问,放任自流,更有甚者对学生进行体罚或变相体罚、侮辱学生人格,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导致学生与学校或老师对立,对学习产生厌恶甚至抵抗情绪。
3.自我实现的需求得不到满足
现今独生子女类型的学生较多,在家中备受宠爱,娇生惯养,缺乏自我实现的欲望甚至怀疑自己的能力。部分学生在低年级时成绩较差,表现平平,家长与老师过早的对其否定,打击其自信心、上进心。在遭受老师、同学的冷眼之下,他们自暴自弃,又为了体现自我存在的价值,遂产生报复情绪,故意捣乱课堂,破坏公物,无视校纪校规,或沉溺网络游戏,在虚拟的空间里发泄烦闷与不满,寻找成功感。
三、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对高中历史教学的启示
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顾及和满足学生各个方面的需求。
(一)就生理层次的需求而言,教师必须顾及学生的饮食和睡眠的需求
上课时间过久易导致疲劳、困累或饥饿等问题以致影响教学成效。就安全需求而言,教师不仅要注意教学的物理环境方面的安全,还要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产生的恐惧、过度焦虑和急躁不安的心理。社会性需求方面,教师必须注意到教学的社会心理环境。学生之间的友谊、忠诚、关心、接纳和隶属感都是属于社会性的需求,教师要为满足学生这类需求,引导建立一个和谐、团结、温暖的班级集体。在自尊的需求方面,教师必须使学生获得尊重,体会到自己在班级里的重要性。学生的荣誉、成就、信心、自由、独立自主等都是教师要特别注意的自尊的需求。在自我实现方面,教师必须使学生感到自己有才干,有潜力,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功。每个人的自我实现方式不同,如有的学生爱寻求挑战,有的学生追求学业上的成就,有的学生则寻求尽一己之力去服务社会,因此教师必须以个别方式满足学生的需求。此外,孩子的天性就是争强好胜,是孩子就会犯错误,作为老师,对待犯错误的学生,既要理解宽容,更要尊重信任,尊重为先,信任为贵。
(二)针对学生的心理需求,激发他们高层次的学习动机
一般地说,动机源于需求。需求的层次越高,个性活动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也就越高。现在高中教育,存在着严重的应试教育倾向,教师引导学生追求的往往是分数。这会导致学生的需求层次不高——可能是躲避教师和家长指责的安全需求,或是追求教师表扬的尊重需求,或是要求家长奖励的生理需求。而要使学生产生强有力的学习动机,就必须激发他们较高层次的社会性需求,如交往需求、认知需求、审美需求和取得成就的需求。
对高中历史教师而言,顾及学生多方面需求,激发学生高层次需求,“亲其师,信其道”,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既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也满足自身的高层次需求,则更好地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和唯物主义历史思辨能力。
四、结束语
教育实践证明,一个饥饿、不安全、得不到爱、缺乏自信心的学生不可能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对后进生的研究也表明,一旦解除了受歧视、孤独、焦虑的情绪,对他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以树立自信心,可以逐步激发起他们的上进心。但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也存在一些问题,我们在运用时一定不能把学生各种需求割裂开来,不能把学生某些需求静止的联系在一起或强加联系,然后再死板的套用需求出现和满足的“等级理论”,而是要考虑到学生需求的多层次、多方位,综合思考和利用。这些都是需求我们在今后的高中历史教学中加以学习、实践、改进的。高中历史教学,亟需改变传统方式,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充分满足教师与学生的需求,进而使其双方共同进步,真正做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在历史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培养其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让其在幸福教育中,满足需求的同时,成为真正的人,真正热爱自己的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事业,从而减少不完善的人格,减少对社会的抱怨,但这条路依旧任重道远,我们必须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慢慢实践、修正、反思。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是其在《人类激励理论》一书中提出来的。需求层次理论提出,人有一系列复杂的需求,按优先次序排成梯式层次,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在此理论中有四点基本假设:一是已经满足的需求,不再是激励因素。人们总是在力图满足某种需求。一旦一种需求得到满足,就会有另一种需求取而代之。二是大多数人的需求结构很复杂,无论何时都有许多需求影响行为。三是一般来说,只有在较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之后,较高层次的需求才会有足够的活力驱动行为。四、满足较高层次需求的途径多于满足较低层次需求的途径。而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两大主体:教师和学生,他们都有相应的需求,尤其是尊重和自我实现需求。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两大主体需求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
一是高中历史教师传统性、个体自主性教学泛滥。在传统教育的影响下,历史教师实行个体自主性教学,课堂成为“教师的独立王国”,教学内容与方法完全依据教师个人。但随着学生需求多元化,教学内容丰富化以及教学手段现代化,使得历史课堂都变得异常复杂。
二是高中历史教师被边缘化。高中历史学科,在当前高考制度下,相对于语数外三科来说,属于副科,且现今“重理轻文”教育体制下,学科地位不高,再加上近几年历史高考难度不断提高,使得学生对于历史学习失去信心,“一纲多本”的历史教科书,又增加了历史教学的难度,使得高中历史在基础教育中逐渐被边缘化,教师不被“尊重”而似乎可有可无。
(二)学生
1.归属与爱的需求得不到满足
在现行教育体制下,学校多注重升学率,教师则把心思放在“培优”与“辅中”方面,对“差生”的关爱相对较少,导致相当部分的“差生”产生自卑心理,思想不平衡,从而产生逆反心理。由于父母的要求过高,“代沟”的存在以及父母工作的繁忙导致沟通不畅等原因,又导致他们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与理解,从而慢慢产生厌烦家长的情绪。由于心理补偿机制起作用,他们往往把注意力投向社会,寻求朋友或者陌生人的理解或接纳,有些甚至出现“早恋”或“网恋”等问题。
2.受尊重的需求得不到满足
在学校,部分老师瞧不起“差生”,动辄冷语相讥,缺乏对“差生”的耐心教育。对“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的学生,多次教育之后丧失信心,终于不闻不问,放任自流,更有甚者对学生进行体罚或变相体罚、侮辱学生人格,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导致学生与学校或老师对立,对学习产生厌恶甚至抵抗情绪。
3.自我实现的需求得不到满足
现今独生子女类型的学生较多,在家中备受宠爱,娇生惯养,缺乏自我实现的欲望甚至怀疑自己的能力。部分学生在低年级时成绩较差,表现平平,家长与老师过早的对其否定,打击其自信心、上进心。在遭受老师、同学的冷眼之下,他们自暴自弃,又为了体现自我存在的价值,遂产生报复情绪,故意捣乱课堂,破坏公物,无视校纪校规,或沉溺网络游戏,在虚拟的空间里发泄烦闷与不满,寻找成功感。
三、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对高中历史教学的启示
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顾及和满足学生各个方面的需求。
(一)就生理层次的需求而言,教师必须顾及学生的饮食和睡眠的需求
上课时间过久易导致疲劳、困累或饥饿等问题以致影响教学成效。就安全需求而言,教师不仅要注意教学的物理环境方面的安全,还要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产生的恐惧、过度焦虑和急躁不安的心理。社会性需求方面,教师必须注意到教学的社会心理环境。学生之间的友谊、忠诚、关心、接纳和隶属感都是属于社会性的需求,教师要为满足学生这类需求,引导建立一个和谐、团结、温暖的班级集体。在自尊的需求方面,教师必须使学生获得尊重,体会到自己在班级里的重要性。学生的荣誉、成就、信心、自由、独立自主等都是教师要特别注意的自尊的需求。在自我实现方面,教师必须使学生感到自己有才干,有潜力,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功。每个人的自我实现方式不同,如有的学生爱寻求挑战,有的学生追求学业上的成就,有的学生则寻求尽一己之力去服务社会,因此教师必须以个别方式满足学生的需求。此外,孩子的天性就是争强好胜,是孩子就会犯错误,作为老师,对待犯错误的学生,既要理解宽容,更要尊重信任,尊重为先,信任为贵。
(二)针对学生的心理需求,激发他们高层次的学习动机
一般地说,动机源于需求。需求的层次越高,个性活动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也就越高。现在高中教育,存在着严重的应试教育倾向,教师引导学生追求的往往是分数。这会导致学生的需求层次不高——可能是躲避教师和家长指责的安全需求,或是追求教师表扬的尊重需求,或是要求家长奖励的生理需求。而要使学生产生强有力的学习动机,就必须激发他们较高层次的社会性需求,如交往需求、认知需求、审美需求和取得成就的需求。
对高中历史教师而言,顾及学生多方面需求,激发学生高层次需求,“亲其师,信其道”,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既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也满足自身的高层次需求,则更好地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和唯物主义历史思辨能力。
四、结束语
教育实践证明,一个饥饿、不安全、得不到爱、缺乏自信心的学生不可能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对后进生的研究也表明,一旦解除了受歧视、孤独、焦虑的情绪,对他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以树立自信心,可以逐步激发起他们的上进心。但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也存在一些问题,我们在运用时一定不能把学生各种需求割裂开来,不能把学生某些需求静止的联系在一起或强加联系,然后再死板的套用需求出现和满足的“等级理论”,而是要考虑到学生需求的多层次、多方位,综合思考和利用。这些都是需求我们在今后的高中历史教学中加以学习、实践、改进的。高中历史教学,亟需改变传统方式,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充分满足教师与学生的需求,进而使其双方共同进步,真正做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在历史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培养其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让其在幸福教育中,满足需求的同时,成为真正的人,真正热爱自己的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事业,从而减少不完善的人格,减少对社会的抱怨,但这条路依旧任重道远,我们必须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慢慢实践、修正、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