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一股清新的春风吹进了农村中学课堂——那就是农村中小学现代现代信息技术工程的实施。丰富多彩的现代信息技术,给资源匮乏农村中学历史课堂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使渴求知识的学生们兴奋不已,使辛苦执教的教师们信心倍增。在历史教学中,充分合理利用现代教学资源,就能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动机,培养其求知兴趣,教师也能生动活泼地组织教学,增强教学效果。
一、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历史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历史知识最大的特点就是过去性,学历史的都知道一句话叫“历史没有假如”。利用多媒体技术虽不可重复历史,但可以“再现”历史。利用影视资料、电脑动画、文物图片、地图等,创造历史情境,再现历史场面,从而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学生只有对历史学科有了兴趣,才能品味历史,把握历史。例如在教学《难忘“九一八”》时,我就播放插入PPT课件的视频片段:电视剧《长征》的片头,字幕显示的歌词,以红军跋山涉水画面,导入新课,引起学生注意,激发他们的情感。接下来课堂的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设置历史情境,再现历史事实,播放“九一八”视频资料,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资料中了解“九一八”事件,获得感性认识。学生在感性资料的冲击下很快都参与到问题的解答中,不由自主地相互讨论,争抢回答。这节课就在学生积极参与中进行了。接下来讲授的“西安事变”也进行得非常积极,在讨论中共主张和平解决,不杀蒋介石的原因时,有的同学还结合背景长篇大论,令人折服。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达到大容量、高密度、快节奏,提高历史课堂效率。
在课堂教学中,对基本史实和一些比较难表达的历史知识、历史事件、基本概念、地图地貌等,可以在网站上收集相关资料,然后制作成多媒体课件来讲授。以《红军不怕远征难》教学为例,在讲红军长征的原因、过程时,多媒体投影显示“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教师提问:“长征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在问:“请大家看屏幕,红军突破了敌人设下的几道封锁线?”学生回答后,教师根据FLASH讲解红军长征的过程,由教师演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示意图”,点击鼠标,分段出现长征的路线,着重学习中央红军的长征路线。点击遵义时,链接“遵义会议”旧址及与会人员照片,思考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中共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巧妙地将FLASH动画游戏引入教学,充分挖掘信息技术形象化的优势,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种多媒体课件不仅能将大量的资料呈现给学生,大大拓宽学生的视野,而且在说明历史事件、概念、史实时材料集中,简明准确,省时省力,从而达到大容量、高密度、快节奏的现代课堂教学要求,大大地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学习历史的目的不在于单纯地记忆一些历史知识,知道一些表面现象,而在于通过资料、证据和推理、形成综合、分析、运用史料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和批判意识,真正使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去分析、解释各种历史现象。在教学“难忘九一八”讲到“西安事变”时,教师放影片《西安事变》捉蒋片断,同学们看到蒋介石被捉时无不拍手称快。教师引导学生利用课前搜集的资料,大屏幕显示的西安事变发生时的复杂形势,对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如何解决事变,展开激烈的讨论。到底是“杀蒋”还是“放蒋”?将全班分成两大阵营几个学习小组,进行讨论,老师进行适时点拨,最后,各小组选代表阐明观点。这样,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兄弟阋墙而御外侮”来帮助学生理解中国共产党在民族矛盾上升为国内主要矛盾时,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从而突破教学难点。我认为解决这样的问题,仅靠薄薄的一本教材是远远做不到的,而现代信息技术为我们提供了丰厚的资源,通过多媒体可以为学生提供众多的信息,能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扩展思维空间,为学生的比较辨别、思维的发展插上了想象的翅膀。
四、在历史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明确运用信息技术目的。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我们要明确如何围绕教学的整体目标,怎样为整体目标的实现服务。特别是要考虑到运用信息技术对学生的学习有什么功效,对他们掌握知识、发展问题、学会学习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提高会起到怎样的作用。值得提醒的是信息技术的运用,更有利于教师的教授和学生的学习。
(二)要进行合理设计并突出教学重点难点。无论是课件的设计,还是教案的设计,都要做好事先的准备,把设计工作做得科学而合理。在设计时,我们要考虑到实用性原则,还要考虑到实际操作时所用的时间,争取在最短的时间里呈现有效的信息。另外,重点难点要突出。我们应该紧扣学习主题和研究课题,围绕教学的重点难点进行多媒体教学活动,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信息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实效性。
(三)综合运用多种方法,促进课堂师生互动。我们要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和技术。如果只是一味地使用某种电教手段,如一节课的大部分时间都播放影视,那对学生实际上也是一种被动灌输。所以,信息技术的运用要与常规的、传统的教学方法结合,如与讲述法、讨论法、比较法、图表法、朗读法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发挥各自的优势,从而体现出整体的功效。另外,教师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课堂师生互动质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使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得到真正的体现。
(四)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不能因信息技术的运用而削弱,更不能被取代。其实,技术越是先进,手段越是新颖,教师在教学中的指导作用就越是重要。因为教师不仅要驾驭教材,还要能够驾驭这些技术手段,引导学生在新技术条件下进行学习。就教学理论而言,在教学关系中学生、教材、教具、教师等因素中,教师是关键性的因素。所以,在历史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更要注重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
采用多媒体技术而进行课堂教学只是一种辅助手段,利用得好,对课堂教学无疑是锦上添花。苹果公司总裁史密斯先生曾说过:“如果不尝试着活在明天,我们就会永远呆在昨天。如果我们还完全用昨天的方法教育今天的孩子,就等于剥夺了他们的明天!”我们历史教师应当充分利用网络所提供的优越条件,不遗余力地去研究、去探索、总结新经验,构建新模式,推进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
一、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历史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历史知识最大的特点就是过去性,学历史的都知道一句话叫“历史没有假如”。利用多媒体技术虽不可重复历史,但可以“再现”历史。利用影视资料、电脑动画、文物图片、地图等,创造历史情境,再现历史场面,从而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学生只有对历史学科有了兴趣,才能品味历史,把握历史。例如在教学《难忘“九一八”》时,我就播放插入PPT课件的视频片段:电视剧《长征》的片头,字幕显示的歌词,以红军跋山涉水画面,导入新课,引起学生注意,激发他们的情感。接下来课堂的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设置历史情境,再现历史事实,播放“九一八”视频资料,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资料中了解“九一八”事件,获得感性认识。学生在感性资料的冲击下很快都参与到问题的解答中,不由自主地相互讨论,争抢回答。这节课就在学生积极参与中进行了。接下来讲授的“西安事变”也进行得非常积极,在讨论中共主张和平解决,不杀蒋介石的原因时,有的同学还结合背景长篇大论,令人折服。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达到大容量、高密度、快节奏,提高历史课堂效率。
在课堂教学中,对基本史实和一些比较难表达的历史知识、历史事件、基本概念、地图地貌等,可以在网站上收集相关资料,然后制作成多媒体课件来讲授。以《红军不怕远征难》教学为例,在讲红军长征的原因、过程时,多媒体投影显示“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教师提问:“长征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在问:“请大家看屏幕,红军突破了敌人设下的几道封锁线?”学生回答后,教师根据FLASH讲解红军长征的过程,由教师演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示意图”,点击鼠标,分段出现长征的路线,着重学习中央红军的长征路线。点击遵义时,链接“遵义会议”旧址及与会人员照片,思考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中共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巧妙地将FLASH动画游戏引入教学,充分挖掘信息技术形象化的优势,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种多媒体课件不仅能将大量的资料呈现给学生,大大拓宽学生的视野,而且在说明历史事件、概念、史实时材料集中,简明准确,省时省力,从而达到大容量、高密度、快节奏的现代课堂教学要求,大大地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学习历史的目的不在于单纯地记忆一些历史知识,知道一些表面现象,而在于通过资料、证据和推理、形成综合、分析、运用史料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和批判意识,真正使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去分析、解释各种历史现象。在教学“难忘九一八”讲到“西安事变”时,教师放影片《西安事变》捉蒋片断,同学们看到蒋介石被捉时无不拍手称快。教师引导学生利用课前搜集的资料,大屏幕显示的西安事变发生时的复杂形势,对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如何解决事变,展开激烈的讨论。到底是“杀蒋”还是“放蒋”?将全班分成两大阵营几个学习小组,进行讨论,老师进行适时点拨,最后,各小组选代表阐明观点。这样,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兄弟阋墙而御外侮”来帮助学生理解中国共产党在民族矛盾上升为国内主要矛盾时,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从而突破教学难点。我认为解决这样的问题,仅靠薄薄的一本教材是远远做不到的,而现代信息技术为我们提供了丰厚的资源,通过多媒体可以为学生提供众多的信息,能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扩展思维空间,为学生的比较辨别、思维的发展插上了想象的翅膀。
四、在历史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明确运用信息技术目的。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我们要明确如何围绕教学的整体目标,怎样为整体目标的实现服务。特别是要考虑到运用信息技术对学生的学习有什么功效,对他们掌握知识、发展问题、学会学习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提高会起到怎样的作用。值得提醒的是信息技术的运用,更有利于教师的教授和学生的学习。
(二)要进行合理设计并突出教学重点难点。无论是课件的设计,还是教案的设计,都要做好事先的准备,把设计工作做得科学而合理。在设计时,我们要考虑到实用性原则,还要考虑到实际操作时所用的时间,争取在最短的时间里呈现有效的信息。另外,重点难点要突出。我们应该紧扣学习主题和研究课题,围绕教学的重点难点进行多媒体教学活动,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信息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实效性。
(三)综合运用多种方法,促进课堂师生互动。我们要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和技术。如果只是一味地使用某种电教手段,如一节课的大部分时间都播放影视,那对学生实际上也是一种被动灌输。所以,信息技术的运用要与常规的、传统的教学方法结合,如与讲述法、讨论法、比较法、图表法、朗读法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发挥各自的优势,从而体现出整体的功效。另外,教师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课堂师生互动质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使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得到真正的体现。
(四)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不能因信息技术的运用而削弱,更不能被取代。其实,技术越是先进,手段越是新颖,教师在教学中的指导作用就越是重要。因为教师不仅要驾驭教材,还要能够驾驭这些技术手段,引导学生在新技术条件下进行学习。就教学理论而言,在教学关系中学生、教材、教具、教师等因素中,教师是关键性的因素。所以,在历史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更要注重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
采用多媒体技术而进行课堂教学只是一种辅助手段,利用得好,对课堂教学无疑是锦上添花。苹果公司总裁史密斯先生曾说过:“如果不尝试着活在明天,我们就会永远呆在昨天。如果我们还完全用昨天的方法教育今天的孩子,就等于剥夺了他们的明天!”我们历史教师应当充分利用网络所提供的优越条件,不遗余力地去研究、去探索、总结新经验,构建新模式,推进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