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传统的观点中,人们认为数学是一种科学性很强的学科,包括一些算术知识和逻辑关系。然而在英美等西方国家大多认为数学是学生自己的数学,是学生在生活与活动中产生的数学,对于教师或学校而言,数学是一门学校课程,但就学生而言,数学是他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学生在日常活动中经常有数学运算的体验,如购物活动、游戏活动等。因此,学生生活中接触的某些物品、进行的某次活动都有可能成为一种很好的学习资源,那我们有该如何合理的开发和利用这些学习资源呢?特别作为我们教学条件和经济条件都相对落后的农村小学,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学习资源,显得尤为重要。
一、链接“生活型”资源,让课堂“动”起来
在新一轮课改的实施中“数学生活化”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和肯定。《数学课程标准》明确要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历数学过程。”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善于挖掘生活资源,走进生活学数学。下面我想从家庭资源的挖掘,校本资源的利用和社会资源的开发这几个方面,谈几点体会。
1.挖掘家庭资源
家庭生活是学生最为熟悉,最为喜欢的。家庭生活中蕴涵着丰富的数学知识,无论是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图形的认识还是一些统计活动等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初始的数学情境。我们要善于运用家庭生活中的数学情境,展开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如:在教学《图形的认识》这一课时,我课前布置学生搜集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物品,动手做一个长方体和正方体。上课时,学生拿出了各种各样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物品,像牙膏盒、火柴盒、魔方、化妆品包装盒等等。在学生汇报制作长方体或正方体时,有些学生就谈到了:制作长方体或正方体要有6个面,正方体的6个面要一样大等等。在这些准备的过程中,学生已经直观感知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一些特征,师只要稍加点拨就抽象出了它们的特征。
2.利用校本资源
校园环境是学生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他们在校园中学习、玩耍、快乐的成长。教师要特别关注他们的校园生活,要善于发现校园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如果能把校园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带入课堂,学生就会感到真实、亲切、有趣、同时也会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校园环境这一资源,使它成为活教材。如在数的方面:学完“1-10各数的认识”时,我先让学生找出教室里哪些东西能用数字表示,学生七嘴八舌:教室里有一位老师、有两扇门、有4个窗户、有4盏电灯等,接着我让学生走出教室,去校园中找一找“数在哪里”同学们争先恐后,就怕自己发现的比同学少。在计算方面:算一算班级一共有几个人,男生有几个,女生有几个?在几何方面:找一找教室里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的,哪些物体的形状是正方体的等。在统计方面:统计一下小组成员的成绩,统计一下同学的年龄等。当然每个领域的内容都可以扩展的学校。通过这样的设计,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体会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
3.开发社会资源
社会生活中的数学情境是极为丰富的。无论是日常生活,还是国内、国际的重要事件,无论是报纸、电视、广播还是互联网都能找到与学生学习内部条件相一致的,符合学生发展特点的内容来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发展需要。这需要我们教师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学会在生活中捕捉有用的各种信息。曾经在一次同学聚会上玩过这样一个游戏:一帮人围成一圈,然后按顺序报数,当报到个位上的数是3或这个数是3的倍数时,就喊“过”。在这个游戏里包含了很多的数学知识,我们完全可以把他引进我们的数学课堂,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二、链接“现身型”资源,让课堂“活”起来
学习资源不仅是物质层面的,人的因素也是其组成部分,学生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学习资源。
1. 关注学习起点
学生由于环境不同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也不完全相同。帮助学生把原有的生活经验作用于数学学习,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如:在教学“认识时间”时,师问:“你们上午什么时候上学”学生有的回答7点半,有的回答8点等,我便趁机问学生:“你是怎么知道时间的有的学生说看钟表,我便让他介绍看表的方法,在全班同学基本掌握好方法后,我再让家里没有钟表的同学说一说是这样知道时间的。这部分学生的方法很多,有的是妈妈叫的,有的是听广播的,有的是看太阳升的有多高等等,学生介绍完了之后,我告诉学生,生活中不可能每时每刻都带着钟表,利用周围的环境判断时间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这样对学生进行生活经验的开发和利用,极大地丰富了学生所学知识内容,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水平。
2.注重个体差异
学生间的差異也是一种可开发利用的资源。学生间的差异未必一定是坏事,只要处理好同伴间的合作意识和群体间的合作关系,利用学生之间的差异,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使各个层面的学生,尤其是学习有困难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优生帮助,得到更好的发展,优生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使自己穴道的知识进一步熟练化,各种能力得到培养。中等生也如鱼得水,在别人的启发下取得进步。
不同的课堂,不同的学生,都会有不同的数学思维,教师应充分的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抓住不同学生的课堂生成,捕捉瞬间,让课堂变的灵活多变。
3.引申错误资源
错误,不仅有用,而且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认知,它将激发学生的心理矛盾和问题意识,推动学生主动性的发展。这里不禁想起一次在教学“几加几”一课时,一位学生在计算8 7=?时错算成等于12,下面的同学马上有了强烈的反映,师先让这为同学再思考一下,得出了15。师抓住这个机会,马上接着问“那几加几会等于12呢?”学生积极发言4 8=12、5 7=12、6 6=12、9 3=12、10 2=12……学生的一次粗心的错误,可以开发出一些开放的题目,激起了学生思维的火花,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发展。在平时的教学中,像这样的错误时有发生,教师要善于挖掘并运用形形色色的错误,将会给课堂带来生机与活力。
一、链接“生活型”资源,让课堂“动”起来
在新一轮课改的实施中“数学生活化”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和肯定。《数学课程标准》明确要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历数学过程。”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善于挖掘生活资源,走进生活学数学。下面我想从家庭资源的挖掘,校本资源的利用和社会资源的开发这几个方面,谈几点体会。
1.挖掘家庭资源
家庭生活是学生最为熟悉,最为喜欢的。家庭生活中蕴涵着丰富的数学知识,无论是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图形的认识还是一些统计活动等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初始的数学情境。我们要善于运用家庭生活中的数学情境,展开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如:在教学《图形的认识》这一课时,我课前布置学生搜集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物品,动手做一个长方体和正方体。上课时,学生拿出了各种各样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物品,像牙膏盒、火柴盒、魔方、化妆品包装盒等等。在学生汇报制作长方体或正方体时,有些学生就谈到了:制作长方体或正方体要有6个面,正方体的6个面要一样大等等。在这些准备的过程中,学生已经直观感知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一些特征,师只要稍加点拨就抽象出了它们的特征。
2.利用校本资源
校园环境是学生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他们在校园中学习、玩耍、快乐的成长。教师要特别关注他们的校园生活,要善于发现校园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如果能把校园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带入课堂,学生就会感到真实、亲切、有趣、同时也会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校园环境这一资源,使它成为活教材。如在数的方面:学完“1-10各数的认识”时,我先让学生找出教室里哪些东西能用数字表示,学生七嘴八舌:教室里有一位老师、有两扇门、有4个窗户、有4盏电灯等,接着我让学生走出教室,去校园中找一找“数在哪里”同学们争先恐后,就怕自己发现的比同学少。在计算方面:算一算班级一共有几个人,男生有几个,女生有几个?在几何方面:找一找教室里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的,哪些物体的形状是正方体的等。在统计方面:统计一下小组成员的成绩,统计一下同学的年龄等。当然每个领域的内容都可以扩展的学校。通过这样的设计,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体会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
3.开发社会资源
社会生活中的数学情境是极为丰富的。无论是日常生活,还是国内、国际的重要事件,无论是报纸、电视、广播还是互联网都能找到与学生学习内部条件相一致的,符合学生发展特点的内容来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发展需要。这需要我们教师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学会在生活中捕捉有用的各种信息。曾经在一次同学聚会上玩过这样一个游戏:一帮人围成一圈,然后按顺序报数,当报到个位上的数是3或这个数是3的倍数时,就喊“过”。在这个游戏里包含了很多的数学知识,我们完全可以把他引进我们的数学课堂,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二、链接“现身型”资源,让课堂“活”起来
学习资源不仅是物质层面的,人的因素也是其组成部分,学生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学习资源。
1. 关注学习起点
学生由于环境不同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也不完全相同。帮助学生把原有的生活经验作用于数学学习,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如:在教学“认识时间”时,师问:“你们上午什么时候上学”学生有的回答7点半,有的回答8点等,我便趁机问学生:“你是怎么知道时间的有的学生说看钟表,我便让他介绍看表的方法,在全班同学基本掌握好方法后,我再让家里没有钟表的同学说一说是这样知道时间的。这部分学生的方法很多,有的是妈妈叫的,有的是听广播的,有的是看太阳升的有多高等等,学生介绍完了之后,我告诉学生,生活中不可能每时每刻都带着钟表,利用周围的环境判断时间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这样对学生进行生活经验的开发和利用,极大地丰富了学生所学知识内容,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水平。
2.注重个体差异
学生间的差異也是一种可开发利用的资源。学生间的差异未必一定是坏事,只要处理好同伴间的合作意识和群体间的合作关系,利用学生之间的差异,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使各个层面的学生,尤其是学习有困难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优生帮助,得到更好的发展,优生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使自己穴道的知识进一步熟练化,各种能力得到培养。中等生也如鱼得水,在别人的启发下取得进步。
不同的课堂,不同的学生,都会有不同的数学思维,教师应充分的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抓住不同学生的课堂生成,捕捉瞬间,让课堂变的灵活多变。
3.引申错误资源
错误,不仅有用,而且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认知,它将激发学生的心理矛盾和问题意识,推动学生主动性的发展。这里不禁想起一次在教学“几加几”一课时,一位学生在计算8 7=?时错算成等于12,下面的同学马上有了强烈的反映,师先让这为同学再思考一下,得出了15。师抓住这个机会,马上接着问“那几加几会等于12呢?”学生积极发言4 8=12、5 7=12、6 6=12、9 3=12、10 2=12……学生的一次粗心的错误,可以开发出一些开放的题目,激起了学生思维的火花,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发展。在平时的教学中,像这样的错误时有发生,教师要善于挖掘并运用形形色色的错误,将会给课堂带来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