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引活水助渠成

来源 :信息教研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qwm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要打造灵活而有效地课堂,就要学会巧妙提问,在既活跃课堂又活跃思维的同时,使学生的求知水到渠成。
  一、精心设问是基础。教师在讲课之前,首先应在吃透教材和学生两方面的基础上,精心设计要提问的问题。在设计提问时,选择最佳的切人点,如:知识的重难点、学生的困惑之处、事情的比较、规律的探索、思维的转折、知识的过渡等。这些问题,应紧密关联,由浅入深,有助于引导学生进入作品情境,体会其中妙处,使之有渐入佳境的喜悦感;要力求难度适中,改变课堂提问的随意性。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提问既要有计划性,又要有灵活性。既事先精心设计,又要根据课堂反馈的信息,做必要的调整,不能固执于自己的偏见。
  例如,在学习必修4《哲学生活》“人生价值”这一概念时,可以设问:“经济学中的‘价值’,日常生活中的‘价值’各指什么?”在学生回答旧知识的基础上进而设问:“哲学上‘人生价值’的‘价值’又是指什么呢?”这样通过设问便顺利完成了经济学中的“价值”、日常生活中的“价值”到哲学中“人生价值”的衔接,循序渐进。还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之时,又对旧知识的复习起到巩固作用。
  二、巧妙启发是关键。新课标的理念是教师的教学主要是为了让学生自己学会学习,着重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对学生提问时,应给每个学生一个广阔的思维天空,便于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达到“一石击起千层浪”的效果。像 “对不对?”“好不好?”这样的方式,用多了学生就会不动脑筋地信口回答,应该尽量避免。
  例如常见的启发式提问语有: “看到这个课题你想到什么?”、 “预习后,你了解了什么?有什么疑问?”、“你说的办法很好,还有其他办法吗?”等。以上这些启发性的提问用语,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每个学生因为生活背景、生活经验、基础、能力的不同,做出的反应也不一样,有的学生想到的知识多些,有的想到的内容少些,有的学生说的内容层次深些,有的可能肤浅些,上述教学用语顾及了不同层次的学生,有利于学生的创新也有利于学生的回忆和建构。
  三、因人施问是前提。 因材施教是一条重要的教学原则,应用于课堂提问中,则应该因人施问。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兼顾各种类型的学生。每一个问题对于答问的学生都属于跳一跳就能摘到的苹果,而每一个学生都有得到教师提问并获得肯定性评价的机会。对偶尔回答不好的学生,除应充分肯定其某些可取之处外,要注意在较短时间内再给他一次答问成功的机会。
  例如,在讲授高中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时,讲到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我对成绩一般的学生提的问题是“从课本上,你能学到哪些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对于成绩中等的学生则提问“据你所知,国家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和控制主要是采取哪两种手段?”,而“请你举一个简单的例子说明国家对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和调节作用”就留给成绩好一些的同学回答。实践证明,这样因人施问对培养各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对破除中差等生对提问的畏惧心理有很好的效果。
  四、鼓励赏识是必须。每个人都有一种被肯定、被赏识的需要。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该尊重孩子,赏识孩子。在学生对问题做出不同层次的回答后,运用赏识性语言,能使他们的心灵得到舒展,让他们变得越来越优秀,越来越有信心。既不肯定,也不否定,或反应平淡,学生不明白教师对学生的回答是否满意,让人摸不着头脑。以下是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反复使用的赏识性常用语:“很好!”、 “你头脑真灵活!”、“你接受力真强!”、“这位同学思维真敏捷、思路也很清晰!”、“真是巧思妙言!值得大家学习!”从内心深处赞赏、欣赏每一位学生,包括自己不喜欢的学生,有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孩子们在一种愉悦、宽松的气氛中学习,使他们敢于表现、敢于质疑,更好地接受知识,更好地成长。
  五、反思性提问是延伸。反思是创造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怎样合理运用反思性提问有效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活动呢?可以通过提问让学生对课堂知识谈谈感想,加深印象。“你觉得通过这节课,有什么收获?”、“通过研究,你有什么体会或启发?”;也可以让学生试着自己来做课堂小结。如:“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还可以通过提问延伸到课外或下一堂课,巩固所学知识。“请你课后到周围找一找,有哪些地方与今天学的知识有关?”、“这是个很有价值的问题,其中包含着许多丰富有趣的知识,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到图书馆或通过网络自己去寻找资料,看谁收获最多?”
  这些反思性的语言不仅能巩固课堂知识,提炼出学法,也能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丰富、全面,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我分析、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整的认知能力。
  总之,面对新世纪的挑战,新课标下的中学教师要紧跟时代步伐,认真学习新课程,活用新教材,转变教学观念,根据教学内容设置合适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巧妙提问中活学知识,使课堂真正成为“育人”的摇篮。
其他文献
一、课文教学“教什么”  这是针对教学内容而言的。“教什么”的问题是教学内容的最基本、最核心的问题,这个问题解决得好坏,直接影响到教学效率的高低。  在这个问题上,当前中学语文教学中最突出、最普遍的现象就是教学内容的空泛化和纯知识化。上述现象的存在,是因为相当数量的教师片面地认为课文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记住文中字、词等知识。应该说,这是课文教学的一个任务,但绝不是惟一的任务,更不是终
期刊
随着国家素质教育的逐步深入实施,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已成为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学校教育的全过程需要贯穿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体育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培养创新能力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体育教学的评价方面,其指导思想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以往片面的生物评价向完整体育转变,从“阶段性体育与终结体育”向“终身体育与终身健康”转变。体育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有创造力,身心健康的人才。所以教
期刊
高考考试测量目标是课程教学目标和考试大纲考核目标的结合。基于对课程目标和考核目标的认识,结合高考试题的特点,笔者就高考历史复习过程中如何看书、如何做题、如何提高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等提出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一、“纲目式”看书,并留心细节  1.看目录、标题和引言。从看目录宏观上把握历史发展的时序性,理清历史发展线索和脉络。从阅读章节标题和引言,整理、概括本单元的历史阶段特征。  2.看每节的目标题尝
期刊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20世纪中叶以来,数学自身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与计算机的结合,使得数学在研究领域、研究方式和应用范围等方面得到了空前的拓展。数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探求客观世界的规律,并对现代社会中大量纷繁复杂的信息作出恰当的选择与判断,同时为人们交流信息提供了一种有效、简捷的手段。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
期刊
用Excel完成一项相关的工作,我们常常习惯于把一批表格安排在同一个Excel文档中,比如一个业务员用一个Excel文件管理上百个同类客户。但是,位于屏幕下方的工作表标签栏能够显示的工作表名称受屏幕的限制一次只能显示几个,而且既不能排序又不能用查找的办法定位表格,这样表格一多,在标签栏中只能以翻页的办法按名称找工作表,很麻烦。下面的方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以Excel 2010为例说明。    
期刊
现代的教育是全面创新的教育,创新已成为时代的要求,所谓创新就是在原有基础上给予革新,或是创出前所未有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经成为这个时代对教师提出的要求。创新教育需要渗透到各科教学中,语文学科也毫不例外。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把创新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呢?在长期的教学中,我有这样几点体会:  一、启迪兴趣为创新打开大门  如果一个教师有能力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那他就成功了一半。兴趣对求知、对创新
期刊
新一轮教育改革的春风已吹遍祖国大地,各校已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新课堂景象,信息化教学已成为新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在此根据我校的一些实际情况,浅析我校在信息化教学过程中的一些体会和认识。  一、信息化教育资源的建设  万善小学是武胜县一所普通的农村小学,现有1200多名学生,共设19个教学班,教职工69人。多年来,我校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办学思路,努力贯
期刊
“写作文真难!”这是许多学生的烦恼。那么,怎样才能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呢?我认为指导学生写作文,最关键的是要做到真情与健康写作。真情实感是写好一篇作文的灵魂,学生不能只是用“笔”去写,而应当用“心”去写,要淋漓尽致地宣泄自己的情感,爱要爱得真挚、强烈,批要批得尖锐、深刻,保留住孩子的“生命本色”。  作文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两种能力(表达能力、思考能力)和一种态度(生活态度),其中生活态度实际
期刊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教育已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引起广大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数学教学中愈来愈显得重要。本人在具体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注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本人就“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发展”谈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数学教师的创新意识
期刊
少儿美术教育的目的,不是把所有的学生都造就成艺术家,而是着眼于素质和品位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品位和艺术敏感。对于儿童来说,只要学会正确的执笔方法,初步了解水墨的浓淡变化和水分的控制,具有简单的造型能力,就完全可以像用其他媒材一样,在宣纸上自由挥洒,表现出色彩的绚丽多彩、水墨的干湿浓淡变化,在水、墨、色的交融中抒发自己的所思所感。  儿童国画教学是本人多年探索的课题。在教学中,我注重运用现代教育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