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

来源 :信息教研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jiawei3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教育已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引起广大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数学教学中愈来愈显得重要。本人在具体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注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本人就“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发展”谈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数学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首要条件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
  1.克服对创新认识上的偏差。
  一提到创新教育,往往想到的是脱离教材的活动,如小制作、小发明等,或者是借助问题,让学生任意去想去说,说得离奇,便是创新,走入了另一个极端。其实,每一个合乎情理的新发现,别出心裁的观察角度等都是创新。一个人对于某一问题的解决是否有创新性,不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方式是否别人提过,而关键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方式对于这个人来说是否新颖。学生也可以创新,也必须有创新的能力。教师完全能够通过挖掘教材,高效地驾驭教材,把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新知识、新问题引入课堂,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再去主动探究。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方法,了解更多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氛围、竞争合作的班风,营造创造性思维的环境。
  罗杰斯提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首先,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必须克服那些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学生是观众、听众的旧地教学模式。因为这种课堂教学往往过多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教师应以训练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保留学生自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到教和学中,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学生在轻松环境下,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敢于发表独立的见解,或修正他人的想法,或将几个想法组合为一个更佳的想法,从而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集体创新能力。值得注意的是,任何合作,都不要让有的学生处于明显的从属地位,都应细心把握,责任确定到每个学生,最大限度调动学生潜能。
  3.教师应当充分地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质疑、解疑,让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创新个性、创新能力。
  教师运用有深度的语言,创设情境,激励学生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从独特的角度提出疑问。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质疑。批判性质疑是创新思维的集中体现,科学的发明与创造,正是通过批判性质质疑开始。让学生敢于对教材上的内容质疑,敢于对教师的讲解质疑,特别是同学的观点,由于商榷余地较大,更要敢于质疑。能够打破常规,进行批判性质疑,并且勇于实践、验证,寻求解决的途径,是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必备的素质。
  培养学生对复杂问题的判断能力,在课堂教学中随时体现。设计一些复杂多变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判断加以解决,或用辩论形式训练学生的判断能力,使学生思维更具流畅性和敏捷性,发表具有个性的见解。
  二、学生的创新兴趣是培养和发展创新能力的关键
  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兴趣也是创新的重要动力。创新的过程需要兴趣来维持。
  1.利用“学生渴求未知的、力所能及的问题”的心理,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
  兴趣产生于思维,而思维又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在教学中恰如其分的提出问题,让学生“跳一跳,就摘到桃子”,高低适度,问题是学生想知道的,这样会吸引学生,可以激发学生的认知矛盾,引起认知冲突,引发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学生因兴趣而学,而思维,并提出新质疑,自觉的去解决,去创新。
  2.合理满足学生好胜的心理,培养创新的兴趣。
  学生都有强烈的好胜心理,如果在学习中屡屡失败,会对学习失去信心,教师创造合适的机会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对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是有必要的。比如:针对不同的群体开展几何图形设计大赛、数学笑话晚会、逻辑推理故事演说等,展开想像的翅膀,发挥它们不同的特长,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我,找到生活与数学的结合点,感受自己胜利的心理,体会数学给他们带来的成功和快乐,培养创新的兴趣。
  3.利用数学中的历史人物、典故、数学家的童年趣事、某个结论的产生等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学生一般喜欢听趣人趣事,教学中结合学习内容讲述数学发展的历史和历史上数学家的故事,像数学理论所经历的沧桑,数学家成长的事迹,数学家在科技进步中的贡献,数学中某些结论的来历,既可以了解数学的历史,丰富知识,又可以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学习其中的创新精神。
  总之,教学实践中,多给学生一些鼓励、支持,对学生的正确行为或好的成绩表示赞许。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多方位的,既需要教师的主导,也需要学生的主体,只有师生共同的配合下,才能教学相长。
其他文献
还记得我们小时候热衷的三维立体画吧?拿到眼前死盯,就在双眼酸胀渐渐模糊之时,忽然就豁然开朗,一幅三维立体画展示在眼前,看着旁边焦急万分怎么也看不到的童鞋,那份得意和成就感不可言说!今天我们就亲自来制作一张属于自己的三维立体画。
期刊
每到期中或是期末考试,老师们都要录入学生成绩,并且在录入完后还要根据成绩评定等第,虽然说利用Excel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但录入数据之后的等第评定不管用什么方法都得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常规的处理方法显然是比较麻烦的。那么,有没有在录入成绩的同时自动生成等第的方法呢?办法是有的。笔者就在Excel中设计了一种智能成绩录入模板,它就能实现上述要求(如图1所示)。     一、实现四大功能  我
期刊
一、课文教学“教什么”  这是针对教学内容而言的。“教什么”的问题是教学内容的最基本、最核心的问题,这个问题解决得好坏,直接影响到教学效率的高低。  在这个问题上,当前中学语文教学中最突出、最普遍的现象就是教学内容的空泛化和纯知识化。上述现象的存在,是因为相当数量的教师片面地认为课文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记住文中字、词等知识。应该说,这是课文教学的一个任务,但绝不是惟一的任务,更不是终
期刊
随着国家素质教育的逐步深入实施,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已成为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学校教育的全过程需要贯穿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体育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培养创新能力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体育教学的评价方面,其指导思想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以往片面的生物评价向完整体育转变,从“阶段性体育与终结体育”向“终身体育与终身健康”转变。体育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有创造力,身心健康的人才。所以教
期刊
高考考试测量目标是课程教学目标和考试大纲考核目标的结合。基于对课程目标和考核目标的认识,结合高考试题的特点,笔者就高考历史复习过程中如何看书、如何做题、如何提高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等提出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一、“纲目式”看书,并留心细节  1.看目录、标题和引言。从看目录宏观上把握历史发展的时序性,理清历史发展线索和脉络。从阅读章节标题和引言,整理、概括本单元的历史阶段特征。  2.看每节的目标题尝
期刊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20世纪中叶以来,数学自身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与计算机的结合,使得数学在研究领域、研究方式和应用范围等方面得到了空前的拓展。数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探求客观世界的规律,并对现代社会中大量纷繁复杂的信息作出恰当的选择与判断,同时为人们交流信息提供了一种有效、简捷的手段。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
期刊
用Excel完成一项相关的工作,我们常常习惯于把一批表格安排在同一个Excel文档中,比如一个业务员用一个Excel文件管理上百个同类客户。但是,位于屏幕下方的工作表标签栏能够显示的工作表名称受屏幕的限制一次只能显示几个,而且既不能排序又不能用查找的办法定位表格,这样表格一多,在标签栏中只能以翻页的办法按名称找工作表,很麻烦。下面的方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以Excel 2010为例说明。    
期刊
现代的教育是全面创新的教育,创新已成为时代的要求,所谓创新就是在原有基础上给予革新,或是创出前所未有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经成为这个时代对教师提出的要求。创新教育需要渗透到各科教学中,语文学科也毫不例外。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把创新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呢?在长期的教学中,我有这样几点体会:  一、启迪兴趣为创新打开大门  如果一个教师有能力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那他就成功了一半。兴趣对求知、对创新
期刊
新一轮教育改革的春风已吹遍祖国大地,各校已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新课堂景象,信息化教学已成为新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在此根据我校的一些实际情况,浅析我校在信息化教学过程中的一些体会和认识。  一、信息化教育资源的建设  万善小学是武胜县一所普通的农村小学,现有1200多名学生,共设19个教学班,教职工69人。多年来,我校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办学思路,努力贯
期刊
“写作文真难!”这是许多学生的烦恼。那么,怎样才能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呢?我认为指导学生写作文,最关键的是要做到真情与健康写作。真情实感是写好一篇作文的灵魂,学生不能只是用“笔”去写,而应当用“心”去写,要淋漓尽致地宣泄自己的情感,爱要爱得真挚、强烈,批要批得尖锐、深刻,保留住孩子的“生命本色”。  作文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两种能力(表达能力、思考能力)和一种态度(生活态度),其中生活态度实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