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焦虑状态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cute ST- elevation mv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心内科住院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100例,按《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分为轻度焦虑组,中度焦虑组,重度焦虑组,每组随机抽取10名患者,检测患者发病后3天、7天、14天C反应蛋白、射血分数、肌钙蛋白的变化情况。结果:轻度焦虑组和中度焦虑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焦虑组与重度焦虑组治疗后比较有統计学意义,P<0.05。
【关键词】:焦虑 急性心肌梗死 干预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cute ST-elevationmvocardial infarclion.STEMI是冠心病中较严重的类型,是一种身心疾病,南于病情严重患者易产生焦虑情绪,对治疗造成负面影响,易诱发心源性猝死,且近10年来发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焦虑是人面对负面刺激产牛的消极情绪,常在面临潜在威胁时产牛,属于消极的心理应激反应,能引起个体的痛苦体验,借南一系列的牛物学机制影响个体的生理活动。研究显示,焦虑情绪的产生可引起交感神经功能亢进,继而血压升高,诱发严重的并发症,因此被视为引起住院AMI患者并发症的常见危险因素。本研究旨在分析焦虑状态对急性心梗患者预后的影响,为临床对AMI患者采及时心理干预提供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I.I研究对象
选取我院心血管内科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根据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及世界卫生组织临床命名标准化联合专题组1979年制定的有关STEMI的诊断标准,首次诊断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住院48h内的STEMI人共100例,签署知情同意书,经《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测评(第一次由最了解患者情况的家属在询问过病人后认真填写,第二次南患者本人独立完成),总分均超过7分,无智障现象,具备认知和语言沟通能力。
I.I.I 人选标准:1.55-65岁男性或非妊娠女性;2.首次诊断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
1.1.2排除标准:1.心梗伴有严重心律失常的患者;2.心梗伴有心力衰竭的患者;3.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4.呼吸衰竭的患者;5.脑出血、脑梗死的患者;6.糖尿病病情不稳定的患者;7.行为缺失、障碍的患者;8.不配合检查的患者。
1.2方法
1.2.1 Crowe J M等人报道病人焦虑水平在人院后呈现高峰,到第5天下降,以后保持相对稳定,故100患者人院后第三天、第五天两次填写《汉密尔顿焦虑量表》,两次得分均在14-21分者为轻度焦虑组、两次得分均在21-29分者为中度焦虑组、两次得分均在29分以上者为重度焦虑组,每组随机选取男性、女性各五人。
1.2.2 每组10名患者经静脉采血,检测第3天、7天、14天C反应蛋白(C -reactiveprotein,CRP)、肌钙蛋白(TnT)的变化情况。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对轻度焦虑组、中度焦虑组、重度焦虑组的CRP、TnT采用方差分析及双侧t检验,得到轻度焦虑组、中度焦虑组和重度焦虑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轻度焦虑组、中度焦虑组与重度焦虑组治疗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讨论
STEMI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疾病,并且对病人产生强烈的精神刺激。病人因剧烈疼痛产生的濒死感而感到绝望,发病初期产生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进而引发应激反应:丘脑一垂体一肾上腺皮质轴和交感神经系统功能亢进,有研究认为STAMI患者在恢复期(1周后)的情绪障碍为焦虑,且焦虑的发生与性别、年龄、梗死部位无关,而与心肌梗死并发症有关,严重的并发症有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进而引起患者的心肺功能减退,常加重患者焦虑、恐惧、担忧、失望、悲观等情绪,进而加重情感的压抑。
研究证实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常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且焦虑情绪是一项缺血性心血管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表现为与其处境不相称的心境低落状态,严重的影响着康复与预后,2003年Rumsfeld等指出,重性焦虑是ACS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如不及时予以纠正与干预,死亡率将增加3倍以上。
本实验结果显示焦虑情绪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有不良影响,焦虑常作为再发心梗的重要危险信号之一,有实验表明,焦虑情绪可引起QT离散度的增加,OT增加是心肌复极不稳定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心源性诱发猝死的重要危险因子之一。
综合性心理干预能够改善MI患者伴发的情绪障碍,进而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预后,现代医学已南单纯的牛物医学(即单纯的治疗独立的脏器病变)转变为整体医学模式(即牛物一心理一社会统一)。疾病的发牛、进展、转门都不再单一的考虑独立的脏器病变,而是与患者身体的整体情况、心理情况及社会因素都有关。疾病的发展和转门过程中,不仅要治疗躯体疾病,更多的要给与患者关怀,安抚患者的焦虑情绪,通过沟通、宣教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认识,争取患者的主动配合,增强其对治疗疾病的信心,尽量使病人平稳度过心理矛盾冲突期,使急性心肌梗塞病人身心同时得到治疗,能更快地达到病人痊愈的目的。
【关键词】:焦虑 急性心肌梗死 干预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cute ST-elevationmvocardial infarclion.STEMI是冠心病中较严重的类型,是一种身心疾病,南于病情严重患者易产生焦虑情绪,对治疗造成负面影响,易诱发心源性猝死,且近10年来发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焦虑是人面对负面刺激产牛的消极情绪,常在面临潜在威胁时产牛,属于消极的心理应激反应,能引起个体的痛苦体验,借南一系列的牛物学机制影响个体的生理活动。研究显示,焦虑情绪的产生可引起交感神经功能亢进,继而血压升高,诱发严重的并发症,因此被视为引起住院AMI患者并发症的常见危险因素。本研究旨在分析焦虑状态对急性心梗患者预后的影响,为临床对AMI患者采及时心理干预提供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I.I研究对象
选取我院心血管内科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根据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及世界卫生组织临床命名标准化联合专题组1979年制定的有关STEMI的诊断标准,首次诊断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住院48h内的STEMI人共100例,签署知情同意书,经《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测评(第一次由最了解患者情况的家属在询问过病人后认真填写,第二次南患者本人独立完成),总分均超过7分,无智障现象,具备认知和语言沟通能力。
I.I.I 人选标准:1.55-65岁男性或非妊娠女性;2.首次诊断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
1.1.2排除标准:1.心梗伴有严重心律失常的患者;2.心梗伴有心力衰竭的患者;3.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4.呼吸衰竭的患者;5.脑出血、脑梗死的患者;6.糖尿病病情不稳定的患者;7.行为缺失、障碍的患者;8.不配合检查的患者。
1.2方法
1.2.1 Crowe J M等人报道病人焦虑水平在人院后呈现高峰,到第5天下降,以后保持相对稳定,故100患者人院后第三天、第五天两次填写《汉密尔顿焦虑量表》,两次得分均在14-21分者为轻度焦虑组、两次得分均在21-29分者为中度焦虑组、两次得分均在29分以上者为重度焦虑组,每组随机选取男性、女性各五人。
1.2.2 每组10名患者经静脉采血,检测第3天、7天、14天C反应蛋白(C -reactiveprotein,CRP)、肌钙蛋白(TnT)的变化情况。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对轻度焦虑组、中度焦虑组、重度焦虑组的CRP、TnT采用方差分析及双侧t检验,得到轻度焦虑组、中度焦虑组和重度焦虑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轻度焦虑组、中度焦虑组与重度焦虑组治疗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讨论
STEMI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疾病,并且对病人产生强烈的精神刺激。病人因剧烈疼痛产生的濒死感而感到绝望,发病初期产生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进而引发应激反应:丘脑一垂体一肾上腺皮质轴和交感神经系统功能亢进,有研究认为STAMI患者在恢复期(1周后)的情绪障碍为焦虑,且焦虑的发生与性别、年龄、梗死部位无关,而与心肌梗死并发症有关,严重的并发症有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进而引起患者的心肺功能减退,常加重患者焦虑、恐惧、担忧、失望、悲观等情绪,进而加重情感的压抑。
研究证实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常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且焦虑情绪是一项缺血性心血管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表现为与其处境不相称的心境低落状态,严重的影响着康复与预后,2003年Rumsfeld等指出,重性焦虑是ACS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如不及时予以纠正与干预,死亡率将增加3倍以上。
本实验结果显示焦虑情绪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有不良影响,焦虑常作为再发心梗的重要危险信号之一,有实验表明,焦虑情绪可引起QT离散度的增加,OT增加是心肌复极不稳定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心源性诱发猝死的重要危险因子之一。
综合性心理干预能够改善MI患者伴发的情绪障碍,进而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预后,现代医学已南单纯的牛物医学(即单纯的治疗独立的脏器病变)转变为整体医学模式(即牛物一心理一社会统一)。疾病的发牛、进展、转门都不再单一的考虑独立的脏器病变,而是与患者身体的整体情况、心理情况及社会因素都有关。疾病的发展和转门过程中,不仅要治疗躯体疾病,更多的要给与患者关怀,安抚患者的焦虑情绪,通过沟通、宣教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认识,争取患者的主动配合,增强其对治疗疾病的信心,尽量使病人平稳度过心理矛盾冲突期,使急性心肌梗塞病人身心同时得到治疗,能更快地达到病人痊愈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