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成就精彩

来源 :江西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yaomam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细节就是在特定的语文教学情境中所形成的、具有独立质量意义和价值的教学行为的最小单位。它具有外现性,是教师和学生和谐的行为组合。因此,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对课堂教学细节的分析和欣赏,对语文课的质量做出判断和评价。
  【细节一】适度引领,平等对话(《扬州慢》)
  师:王国维是现代国学大师,他在《人间词话》中这样评价姜夔(展示课件):“南宋词人,白石有格而无情。”“古今词人格调之高,无如白石。惜不于意境上用力,故觉无言外之味,弦外之响。”“虽格韵高绝,然如雾里看花,终隔一层。”就这首词而言,你同意他的看法吗?(生沉思)
  师:好,我们先来看看,这首词是不是如王国维老先生所说那样,就真的是无情吗?
  生1:我不同意王国维的说法。因为这首词中虽然词人并没有直接表达他的感情,但是词人在描写景物时已经融入了他的感情。
  师:能不能说具体些,比如能不能结合具体的词句来说说?
  生1:比如,“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这里描写的景物如二十四桥、河水,还有月亮,给人一种伤感的感觉,有几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味道。
  师:好,分析得不错。特别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很有味道。还有没有其他同学来说说?
  生2:我也不同意王国维的说法。我觉得,比如“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就很有“言外之味,弦外之响”。诗人只说桥、河水和冷月,看起来似乎很平常,但细细品味,会让人油然而生黍离之悲。
  师:是的,这里颇有几分“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之感。能不能分析得再具体些?
  生2:这里只有景物,却没有人物,而且“冷月无声”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更能表现扬州荒凉的景象。也就是说诗人虽然没有明说,但却能让人产生无尽联想,我觉得这便是言外之味、弦外之响。
  师:分析得很好。刚才两个同学都可以说是姜夔的粉丝,如果姜夔泉下有知的话一定会称你们为知己。有没有王国维先生的知音?
  生3:我同意王国维先生的观点。我认为这首词读起来确实如雾里看花,终隔一层。比如他写景似乎只是点到为止,我觉得这就是姜夔诗词的特点和风格。
  【赏析】这一教学细节是一段非常精彩的师生对话。第一,教师将王国维对姜夔的评价作为引子,引发学生深入品味这首词的精妙之处。这在师生对话中属于“垂直性的互动”,师生属于平等的地位。在这里,教师先把自己的阅读知识和阅读经验告诉学生,即王国维对姜词的评价,接着发问让学生思考,这样教师就成为平等对话中的首席。教师发问构成了这一教学细节中的主问题,让学生思考的重点不是评价王国维,而是由此引导他们将注意力放在对文本的阅读和赏析之上。第二,生1和生2在课堂上都对王氏的观点提出了不同看法,分别说明了自己思考的结果,语言表达不同,但情感的指向是一样的。他们对文本的理解在范围和程度上存在着差异,但可以相互启发,这种对话交往可以“彼此拥有他人的片段的信息,从而引起同样的情感与经验,产生知识,是‘彼此共振’”(钟启泉)。这种学生之间的对话叫做“水平性互动”,可以使课堂的交流信息、交流状态呈现向度多的特点。第三,学生的对话还体现了批判性。生1和生2都对王氏观点持反对意见,有理有据。生3对王氏观点持赞同意见,又与生1、生2持不同看法。这种对话互动形成了开放、丰富的学习环境,使多种观点得到集聚和碰撞,得到转化和提升。
  【细节二】品味语言,方法多样(《纪念刘和珍君》)
  师:刚才有同学提到第二部分的“幸福者”不好理解,在读的时候还要联系上下文来品读,先请男同学读第一句话。(生读)
  师: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他们清醒地看到民族的苦难、人民的痛苦,他们必然是悲痛者。那么后文作者又写了哪一类人呢?请女同学读后面的一段文字。(女生读)
  生:后文还写了庸人。
  师:这类人是什么生活态度?
  生:他们苟且偷生,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
  师:这样的人是“幸福者”吗?
  生(顿悟):他们不是幸福者。只有真的猛士能真正看到淋漓的鲜血,正视惨淡的人生,他们虽然是悲痛者,但正是因为这份清醒,也是幸福者。
  师:是啊,他们为国家、民族的前途,为人民的悲惨命运而哀痛,以勇往直前、奋斗牺牲为最大的幸福啊!
  【赏析】在上述教学片段中,教师指导学生品味语言的方法多样。当学生对“幸福者”的内涵理解不透时,教师引导得法:一是读,以读解意;二是联系上下文,把词放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去解读;三是作比较,拿庸人与猛士作比较。这样的设计显示出教学的深度,达到了教学目的。
  精彩的细节设计必然成就一堂好课。在细节设计中能体现语言点的捕捉,体现语言意识的萌发,体现语言文化底蕴的结合,体现语言美善相谐的熏陶,体现语言素养的提升。让师生的“思想之舟”在语言文字的风波里航行,正像范仲淹在《江上渔者》一诗中所说:“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这正是我们的期待。
  (作者单位:江西省信丰县第二中学)
  责任编辑 徐纯军
其他文献
“静影沉璧”一词出自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教材《二泉映月》,学生在阅读时较难理解。王文丽、王崧舟、薛法根三位名师依据学情,运用多种方式解词,使“静影沉璧”成为学生心中诗意、醇美的独特风景。  【片段一】(王文丽)  师:对于“静影沉璧”,你是怎样理解的呢?  生:某个人的影子投射在墙壁上了。  师:他认为是影子投在了墙壁上。请你仔细看一看,是哪个“bì”?  生:带有玉字底的璧。  师:这个“璧
期刊
各市、县(区)教育局:  为了全面贯彻全国和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国家和我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激发中小学生(幼儿)对优秀课外读物的阅读兴趣,强化广大教师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推动读刊用刊活动的广泛深入开展,充分发挥优秀教育期刊的育人功能,经研究,决定举办2012年“新蕾杯”全省中小学(幼儿园)师生优秀教育期刊读刊用刊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读刊用刊活动
期刊
元代文人乔梦符谈到写“乐府”的章法时提出“凤头、猪肚、豹尾”之喻。它要求写文章时,开头像凤头那样美丽、精彩;主体像猪肚子那样充实,有丰富的内容;结尾像豹尾一样有力。其实,语文课堂何尝不是如此。两位特级教师孙双金和孙建锋,在“同课异构”《只拣儿童多处行》一文的教学时,诠释着这一语文阅读教学新主张。  一、凤头——不一样的导入形式,引入相同的教学内容  1.孙双金执教。  师:上课之前,请同学们听一支
期刊
特级教师郑大明通过创设数学情境,借助 “○”与“□”的拼摆活动,让学生自主经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有效建构数学模型,帮助学生形成独特的数学体验,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  片段一 有形的游戏活动,无声数学思想的渗透  师:我们来做个抢凳子的游戏,请4位同学上台来。我先给大家编个号,不然一会儿谁赢了都不知道。  (教师在学生胸前贴号牌。学生第一轮抢凳子……)  师:如果我们还要继续做游戏,这次游戏的
期刊
有幸聆听了四川省特级教师郑大明执教的“○与□玩数学”一课,很受启发。他大胆地对教材资源与学生经验资源重新整合,利用○和□学具,带领三年级学生将第一学段已学过“比差”与“比倍”关系的知识,进行系统化构建并符号化陈述,有效诠释符号化思想的渗透方法。听后让笔者感受到:数学的抽象符号,原来也妙而可“言”。纵观此节课,体现了前瞻性、系统性、延续性。  片段一 玩中感知对应,言之有“实”  课前,组织学生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在学习时,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可以在获取感性知识的同时,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操作中积累经验。  1.
期刊
张庆老师在《倡简、务本、求实、有度》一文中说:“阅读感悟忌琐碎,要提倡整体感悟,做到‘提领而顿,百毛皆顺’,抓住关键词语来切入。”文本中那些精彩、传神的关键词语,如同一颗颗美丽的珍珠,特级教师薛法根十分精当、巧妙地“串珠成线”,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启发。  【片段一】提炼主线,整体感知课文(《雾凇》)  师:课文中出现了水汽、雾气、霜花这几种事物。根据课前预习,你能说说“雾气”
期刊
走过百年办学历程的余江县第一小学秉持“追求教育解放、增值教育幸福”的教育理念,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深化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工作来抓,通过创建“温馨的休闲小屋”、打造“追梦的精神家园”和拥有“闲适的日常生活”等举措强化师德建设、细化教育管理、深化教育科研、优化生活质量,促进教师在学习、实践、反思中全面提高专业水平,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教师专业成长之路。学校教师们常常自诩是“自奋蹄”的学习人
期刊
教师是教育的脊梁,是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重要保障。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到国家、社会,小至学校、家长,对教师都寄予了很高的期望。这些,对教师都形成不小的压力。当然,不可能人人都能成为名师大家,但怎样扮演好教师的角色应该是为师者的追求。本期我们聚焦这一话题,看了以下几位作者的文章,您认为,怎样才能扮演好教师的角色呢?  该出手时要“露一手”  乐军  为人师者,大概总希望能给所教学生留下一个无所不知、无所
期刊
如果说,真正的教育是一场师生精神的相融,那么,这相融的前提该是教师真诚倾听的姿态与真诚对话的态度,特级教师窦桂梅执教的《林冲棒打洪教头》就很好地诠释了这一点。  【片段一】走进人物,触摸人性  师:读了“只见来人挺着胸脯,歪戴着头巾”,抓住“挺”“歪”,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洪教头?  生:自以为是。  生:看不起别人。  师:概括为如此这般狂妄。(板书)  师:萍水相逢,按理说应该客气,可这洪教头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