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76年12月,被苍山县柳琴剧团招收为一名正式演员,成为我人生旅途中的一个转折点,至今在这艺术殿堂里度过了33个春秋。自踏进剧团大门那天起,从学、唱、念、做、打,到手、眼、身、步法,从练功到学戏,从学戏到演戏,经过了一个非常艰辛的历程。因为我天生一个清新明亮的嗓子,加之性格内向,不管传统古装戏,还是新编现代戏,那些正面的带有悲剧色彩的良家妇女的形象更适合我的本色。在老师的言传身教和同志们的帮助下,表演技巧由表及里,由浅及深,逐步完成了从闺门旦、青衣、彩旦行当角色的转换,成为剧团的一名主演。先后塑造了十几个不同类型的妇女形象。在我从事三十多年的舞台艺术生涯中,每扮演一个角色,都是对我一次难得的挑战。而深深的体会到,作为一名演员,重要的要用心去演戏,在追求“真”和“象”上下功夫。
戏剧是一门描写人生的艺术,“真”是戏剧的基础,是生命。观众看戏本身是一种娱乐,一种精神享受,但舞台表演明知是假的,观众为什么从心理上容易接受呢?这是因为舞台表演的“人”和“事”、“情”和“爱”,能使观众产生出自身经历的联想和情感上的共鸣,因此就获得虽假犹真的审美愉快。多年的实践证明,要达到以上效果,笔者认为在塑造柳琴戏旦角典型人物时要注重以下几点:
第一,把握好人物性格和环境的统一。我进入旦角人物角色表演是扮演《雷宝童投亲》中的桂梅(闺门旦)起步的,后扮演《回龙传》中的杨秀英转为青衣行当,也是我比较喜欢和塑造成功的一个角色。在我接受杨秀英这一角色时,遇到一个难题:一个深藏闺宫的千金小姐一下子跌落成平民少妇,后升为正宫娘娘,这大起大落、大悲大喜的人物性格是难以把握的。通过仔细揣摩,观察理解,终于完成了这一人物的性格转化。在“舍女”一场戏里,娇生惯养的小姐与父据理力争,被父赶出门外,嫁给要饭的花郎。表现了杨秀英性格倔强的一面。正是这种倔强的性格为她以后的逆来顺受奠定了思想基础。对憨厚诚实丈夫的快言快语总是嗔怪一笑,在公爹面前知书达理,毕恭毕敬;面对一贫如洗的困境,忍心卖子敬父,彰显了百善孝为先的人间美德。王华登基,杨秀英被封为正宫娘娘,酸辣苦甜涌上心头,与君臣同乐,还原了一个大家闺秀的风采。在长达四个多小时的演出中。我把一个鲜活真实的杨秀英形象展现与观众,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通过实践,我深深地体会到,艺术来自生活。大千世界,人生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无不和环境变化密切相关。舞台表演只有把人物性格和特定的环境融为一体,塑造一个真实的“我”,才能得到公众的认可。
第二,正确把握人物性格共性和个性的统一,用感情化的真实影响观众。一出戏所以吸引观众,是靠演员所体现的情感化的真实感化观众的。这个“情真”先有自身感受到了,并有所激动,才能感动观众。
首先做到的是心灵的贴近。我团移植上演的柳琴戏《姊妹易嫁》是一出正视现实具有浓郁讽刺意味情节的喜剧。也是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心态的范例。剧中的素花、素梅是亲姊妹,同在一个环境生活且面临招亲嫁人这是她们的共性。但是姊妹间的婚姻观和道德规范存有很大差异,使矛盾冲突在姊妹中逐步展开。我在该剧扮演素梅这一角色中。是分三个层次完成人物塑造的。一是帮姐忙嫁。二是劝姐回心转意,三是替姐出嫁。尤其在易嫁面前,素梅即有矛盾、惶惑、传统观念的一面,又有重情义、识大体、善良正直的一面。她易嫁的思想基础是不知毛娃“金榜高中”的情况下痛下决心的。“毛娃他人穷志不短,素梅我说话要算话,我不能再叫爹爹他为难。让姐姐一旁看笑话”,“只要毛娃他愿意,我和他回家故里过生涯……”这一系列细致入微的心理刻画。在自私卑劣的姐姐旁边塑造了一个心地善良、品德高尚的素梅形象。值得提及的是,正是作者赋予素梅强烈的思想内涵,深深地打动了我,每次演出怀着对素梅这一人物做人原则的敬佩和崇拜,用心地表演,才深深地打动了观众。
其次是生活上的体验。表演艺术是源于生活,体验生活的。人物性格的揭示,复杂的心理逻辑,连贯的情感涌动都是以演员深入角色、体验为基础的。因此在特定的环境中,淡化表演意识,强化生活意识,不仅体现观众在理性上有所反应,而且会引起情感上的反应。在众多的情感戏中,描写亲人离别的情景,作者常用“望眼欲穿”、“肝肠欲断”等字眼来形容,我在《回龙传》“卖子”这场戏里,这种情感表露得到了充分体现。面临骨肉分离,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我就是用身心的体验,投入地表演完成了“母子话别”的一段唱腔,达到催人泪下的效果。毫不夸张的说,每次演出,台上哀婉悲切,泪如泉涌;台下观众无不动容,泪流满面,成为该剧震撼人心的光彩之处,倍受观众欢迎,使该剧成为剧团的看家戏。
第三,拓宽戏路,不断创造崭新的人物形象。柳琴戏早期被艺人称为“小生、小旦、小丑”三小戏。以后吸收姊妹戏剧艺术的特色,现已发展为行当齐全、独树一帜的地方剧种。它演的是农民戏。说的是家乡话。以浓郁的乡土气息被群众誉为“拴老婆撅子”戏。三十年来,我随剧团辗转鲁南苏北一带,走过千条路,吃过百家饭,深知这一地方剧种的独特魅力和社会影响。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民欣赏水平的提高,在表演艺术一味地走老路,吃别人嚼过的馍是没有生命力的。因此,随着年龄的增长,为满足广大观众的需求,本人尝试改演以往的戏路角色,分别扮演了《秦香莲》中的“公主”和《墙头记》中“二乖媳妇”角色。通过努力实践,对这两个人物的形态、神情、气质有了较好的把握。使盛气凌人的“公主”形象和尖刻吝啬的“二乖媳妇”形象得到恰如其分的展现。通过以上两个角色的尝试,完成了与自己性格相反角色的转换。在舞台艺术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近年来。为贯彻落实各级政府文化下乡精神,剧团恢复上演了一批传统和现代剧目,本人随剧团晋京录制了《秦香莲》、《莲花庵》、《姊妹易嫁》、《小姑贤》、《花园题诗》等剧目。相继参加了临沂首届柳琴戏“润通杯”优秀唱段电视大赛,山东省鲁东南民间剧团展演,临沂第八届广场艺术节暨临沂市首届“雪地陶杯”戏剧小品大赛,中国戏曲“拉魂腔”演唱大赛生活等活动。通过学习交流和锻炼,使我的舞台表演艺术逐步走向成熟。
寒梅傲雪花千枝,春风吹拂香万里。当前,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的实施开展。为地方戏的繁荣发展带来了希望,也为新一代的戏剧工作者增添了信心和勇气。在新世纪的征途上,我决心努力强化自己的专业知识学习,加强柳琴戏艺术的挖掘和研究,不断丰富提高表演艺术水平,为社会主义戏曲舞台创造出更多的鲜明感人的艺术形象。使自己的戏曲人生更加精彩。
戏剧是一门描写人生的艺术,“真”是戏剧的基础,是生命。观众看戏本身是一种娱乐,一种精神享受,但舞台表演明知是假的,观众为什么从心理上容易接受呢?这是因为舞台表演的“人”和“事”、“情”和“爱”,能使观众产生出自身经历的联想和情感上的共鸣,因此就获得虽假犹真的审美愉快。多年的实践证明,要达到以上效果,笔者认为在塑造柳琴戏旦角典型人物时要注重以下几点:
第一,把握好人物性格和环境的统一。我进入旦角人物角色表演是扮演《雷宝童投亲》中的桂梅(闺门旦)起步的,后扮演《回龙传》中的杨秀英转为青衣行当,也是我比较喜欢和塑造成功的一个角色。在我接受杨秀英这一角色时,遇到一个难题:一个深藏闺宫的千金小姐一下子跌落成平民少妇,后升为正宫娘娘,这大起大落、大悲大喜的人物性格是难以把握的。通过仔细揣摩,观察理解,终于完成了这一人物的性格转化。在“舍女”一场戏里,娇生惯养的小姐与父据理力争,被父赶出门外,嫁给要饭的花郎。表现了杨秀英性格倔强的一面。正是这种倔强的性格为她以后的逆来顺受奠定了思想基础。对憨厚诚实丈夫的快言快语总是嗔怪一笑,在公爹面前知书达理,毕恭毕敬;面对一贫如洗的困境,忍心卖子敬父,彰显了百善孝为先的人间美德。王华登基,杨秀英被封为正宫娘娘,酸辣苦甜涌上心头,与君臣同乐,还原了一个大家闺秀的风采。在长达四个多小时的演出中。我把一个鲜活真实的杨秀英形象展现与观众,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通过实践,我深深地体会到,艺术来自生活。大千世界,人生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无不和环境变化密切相关。舞台表演只有把人物性格和特定的环境融为一体,塑造一个真实的“我”,才能得到公众的认可。
第二,正确把握人物性格共性和个性的统一,用感情化的真实影响观众。一出戏所以吸引观众,是靠演员所体现的情感化的真实感化观众的。这个“情真”先有自身感受到了,并有所激动,才能感动观众。
首先做到的是心灵的贴近。我团移植上演的柳琴戏《姊妹易嫁》是一出正视现实具有浓郁讽刺意味情节的喜剧。也是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心态的范例。剧中的素花、素梅是亲姊妹,同在一个环境生活且面临招亲嫁人这是她们的共性。但是姊妹间的婚姻观和道德规范存有很大差异,使矛盾冲突在姊妹中逐步展开。我在该剧扮演素梅这一角色中。是分三个层次完成人物塑造的。一是帮姐忙嫁。二是劝姐回心转意,三是替姐出嫁。尤其在易嫁面前,素梅即有矛盾、惶惑、传统观念的一面,又有重情义、识大体、善良正直的一面。她易嫁的思想基础是不知毛娃“金榜高中”的情况下痛下决心的。“毛娃他人穷志不短,素梅我说话要算话,我不能再叫爹爹他为难。让姐姐一旁看笑话”,“只要毛娃他愿意,我和他回家故里过生涯……”这一系列细致入微的心理刻画。在自私卑劣的姐姐旁边塑造了一个心地善良、品德高尚的素梅形象。值得提及的是,正是作者赋予素梅强烈的思想内涵,深深地打动了我,每次演出怀着对素梅这一人物做人原则的敬佩和崇拜,用心地表演,才深深地打动了观众。
其次是生活上的体验。表演艺术是源于生活,体验生活的。人物性格的揭示,复杂的心理逻辑,连贯的情感涌动都是以演员深入角色、体验为基础的。因此在特定的环境中,淡化表演意识,强化生活意识,不仅体现观众在理性上有所反应,而且会引起情感上的反应。在众多的情感戏中,描写亲人离别的情景,作者常用“望眼欲穿”、“肝肠欲断”等字眼来形容,我在《回龙传》“卖子”这场戏里,这种情感表露得到了充分体现。面临骨肉分离,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我就是用身心的体验,投入地表演完成了“母子话别”的一段唱腔,达到催人泪下的效果。毫不夸张的说,每次演出,台上哀婉悲切,泪如泉涌;台下观众无不动容,泪流满面,成为该剧震撼人心的光彩之处,倍受观众欢迎,使该剧成为剧团的看家戏。
第三,拓宽戏路,不断创造崭新的人物形象。柳琴戏早期被艺人称为“小生、小旦、小丑”三小戏。以后吸收姊妹戏剧艺术的特色,现已发展为行当齐全、独树一帜的地方剧种。它演的是农民戏。说的是家乡话。以浓郁的乡土气息被群众誉为“拴老婆撅子”戏。三十年来,我随剧团辗转鲁南苏北一带,走过千条路,吃过百家饭,深知这一地方剧种的独特魅力和社会影响。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民欣赏水平的提高,在表演艺术一味地走老路,吃别人嚼过的馍是没有生命力的。因此,随着年龄的增长,为满足广大观众的需求,本人尝试改演以往的戏路角色,分别扮演了《秦香莲》中的“公主”和《墙头记》中“二乖媳妇”角色。通过努力实践,对这两个人物的形态、神情、气质有了较好的把握。使盛气凌人的“公主”形象和尖刻吝啬的“二乖媳妇”形象得到恰如其分的展现。通过以上两个角色的尝试,完成了与自己性格相反角色的转换。在舞台艺术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近年来。为贯彻落实各级政府文化下乡精神,剧团恢复上演了一批传统和现代剧目,本人随剧团晋京录制了《秦香莲》、《莲花庵》、《姊妹易嫁》、《小姑贤》、《花园题诗》等剧目。相继参加了临沂首届柳琴戏“润通杯”优秀唱段电视大赛,山东省鲁东南民间剧团展演,临沂第八届广场艺术节暨临沂市首届“雪地陶杯”戏剧小品大赛,中国戏曲“拉魂腔”演唱大赛生活等活动。通过学习交流和锻炼,使我的舞台表演艺术逐步走向成熟。
寒梅傲雪花千枝,春风吹拂香万里。当前,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的实施开展。为地方戏的繁荣发展带来了希望,也为新一代的戏剧工作者增添了信心和勇气。在新世纪的征途上,我决心努力强化自己的专业知识学习,加强柳琴戏艺术的挖掘和研究,不断丰富提高表演艺术水平,为社会主义戏曲舞台创造出更多的鲜明感人的艺术形象。使自己的戏曲人生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