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马德拉岛遇上酒和历史

来源 :大视野iLOOK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rokenDoo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岛屿度假,多多少少都是一样,要有海景、要晒太阳,其余的就看每个人的兴趣了,有人想潜水,有人想爬山,有人想享受夜生活,有人想彻底远离喧嚣。
  因缘际会,我有幸到葡萄牙马德拉岛待了几天,却意外地充满发现之趣。说是葡萄牙,其实更近北非。这里相当于英国人的海南,是他们往南飞最容易到达的温暖海岛,到处充满英国人的气息。像岛上老牌的Reid’s酒店,就是丘吉尔、萧伯纳等住过的地方,现在还保持需着正式晚装的舞蹈晚宴、露台上的下午茶等。而酒店本身就是一个出来闯荡江湖、靠自己打出天下的苏格兰人建的,酒店里的老照片满是过往老欧洲的气息。不是老听说丘吉尔爱画画吗?他有很多幅画就是在这里度假时画的。
  我之前对马德拉的零星印象来源于三毛,说它就是一首“葡萄牙式的诗”,在马德拉每天的生活就是晒晒太阳,到小城去溜达一圈觅觅食,这里没什么时尚店,所以多数时间是消磨在卖酒的店里,几天下来,快成了马德拉酒的专家。
  这种酒的历史很有意思,它是15世纪大航海探索时代的产物。马德拉岛离非洲海岸更近,是葡萄牙航海时代占领的第一个地盘,也成了之后驶往非洲好望角这条航线的第一个歇脚点。为了保证长途航海的葡萄酒可以储存更长时间,人们往葡萄酒里加蔗糖和酒精。又经过一路热带的高温,航程结束,偶有没喝完的酒被带回马德拉,人们发现经过加工的酒有了别样的味道。结果当地人开始模仿,添加原料,并把酒放到一定温度的仓库储藏,这样生产出来的酒就是马德拉酒。马德拉酒开瓶后只要好好保存,可以保存很长时间,而没有开瓶的马德拉酒,保存越久越珍贵。现存最古老的马德拉酒更可追溯到18世纪。
  来自马德拉的葡萄酒是17世纪美国人最喜爱的饮品,但在1665年,英格兰查理二世国王,曾下令禁止欧洲货物出口到西印度和美洲殖民地,除非这些货物是由英国船只运载并经过英国的港口才可以,因为他们要控制税收。在反抗英国贵族的过程中,美洲殖民地进口了马德拉葡萄酒,这些酒被认为是来自非洲,因此不在英国控制之内。
  美国的几位开国元勋杰斐逊、亚当斯、富兰克林、华盛顿都是它的粉丝,他们留下了很多关于马德拉酒的记载。而这种酒在美国独立的历史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1768年,英国人逮捕了John Hancock的“Liberty”号,船上有25大箱(3150加仑)马德拉酒,殖民地人为此跟英国人关于进口税的争议加剧了,引起波士顿人民一场暴动。这是走向美国独立的一系列事件之一。所以你就会明白为什么签订《独立宣言》时,举杯用的就是马德拉酒!
  去过波尔多、勃艮第之后,我就已经明白,其实西方的葡萄酒文化,就跟中国的茶文化一样,无论外人听起来多么复杂,对于当地人只是生活的一部分而已。像我是不懂茶的,但作为生活在茶文化国度的一员,红茶、绿茶、普洱、白茶等的分别还是清楚地知道,了解金骏眉、碧螺春的味道也不是什么特别的事。对于葡萄酒来说,去几个酒庄,在当地风景中听主人讲讲此地风土人情,品尝几样不同年份的酒,也就了解了不少酒的区别。
  在马德拉随意地走进城里的一家小小的wine shop,跟笑容真挚的女店员聊得特别投缘,经过她的介绍,终于搞明白甜、半甜、半不甜、不甜几种葡萄的名字,海边和山上的酒的风味有区别,以及某种葡萄濒临绝种,所以该葡萄酒的价格比别的贵,还知道哪种甜配黑巧克力最佳,法国人爱买甜的葡萄酒配甜点喝,英国人爱买不甜的葡萄酒做餐前餐后酒喝等,最后女店员还顺口说了句,莎士比亚的诗里也提到过马德拉酒……可以去查一查。好吗?这酒还能不买吗?
  回去查了以后果然发现,莎士比亚在他的“亨利五世”中描述了一个叫Falstaff的人愿意用自己的灵魂同魔鬼交换一杯马德拉酒和一只鸡腿,意喻一倍马德拉酒高贵过一个人的灵魂。
  虽说海岛度假只是想晒晒太阳,能遇到美食美酒和有意思的历史故事,肯定加分!马德拉岛除了这些,还可以去爬山徒步、开车越野,碰巧还遇到了老爷车游行——这岛上有500多辆老爷车,每年五月会有一次游街大展,我离开的5月9日星期六正值今年的大展,只在路上瞥了几眼就已让人心之向往。
  除了研究马德拉酒,我在岛上就是溜达,或在泳池边躺着。Reid’s酒店的泳池真的是我遇到过最喜欢的,作为一个建在悬崖边的酒店,它充分利用悬崖景观,沿着悬崖开辟出好几层的露台。而最顶层是两个泳池,一个天然温度,一个恒温加热。泳池四周都是躺椅,沿着悬崖走下去,有不同的露台可以晒太阳,走到最下面就是惊涛拍岸,可以找到自己的小角落静静看海听海。这里还有个与海水衔接的泳池,通过台阶让你直接跳进海里游泳。加上酒店附有一个热带植物园,在酒店里待两天根本不必出门。
  来葡萄牙前,听朋友讲这里吃东西多么便宜,讲这里的人温和娴静,讲这里有种凄美的味道,在机场买了本一个长居葡萄牙的英国记者写的书,也印证了这些说法。朋友所说的“凄美”,指的是那种兴盛过又衰败后的一种“世家子”的味道,这里的人都没什么脾气,也没什么野心,好像been there,done that,完全与世无争。国家不算富,可是人们过得依然悠闲,特别讲究吃,好馆子无数,价格也不贵。在南欧旅行,常常感慨地中海真是得天独厚的好地方,那些勤奋的北方worker bee,整天喝着难喝的咖啡,吃着难吃的三明治,勤奋工作,不就是为了一年到南方度度假、吃点好的喝点好的、晒晒太阳、过过慢生活吗?这里的人已经这样了,他们是没钱到别的地方度假,可是他们为什么要去别的地方度假呢?
  写这些文字的时候,我已坐上了飞回北京的飞机,开始了为下一个阳光假期奔波忙碌的生活。马德拉像马德拉酒一样,是一个甜蜜的梦,只能期待下一次重返。
其他文献
Timothy d’Offay是和艺术长大的,父亲的画廊曾是英国当代艺术市场中的佼佼者。然而这个老牌画廊的少东家接手父业后,却卖掉了安迪·沃霍给自己画的生日画像,改弦更张卖起了茶叶和陶瓷。年轻时在东亚的游历让缇姆着迷于茶文化,创立自己的茶叶品牌Postcard Teas,缇姆也通过一系列大胆的举动,挑战国际茶市场体制,建立自己的新秩序。  无论卖的是艺术还是茶,缇姆与他的父亲都不满足于获取表面的利
期刊
TRB Bites是一家不需要用地图搜索也可以轻易找到的秘密餐厅。从故宫博物院东华出发,向南池子大街方向步行20米,也就是刚走过那条护城河,你的左手边会有一丛竹林。竹林里闪烁着一个灯箱,一面是“Love Bites Here”,另一面是别致的中文翻译“邀、摇、咬、要”,汉字给人的想象力比“喜欢小口吃”要丰富多了,你可以从字面读出来,这里可能是一个适合邀请朋友、尽情摇摆、咬出美味、还要再来的地方。 
期刊
在古老的日本京都,一个热爱欧美文化的潇洒公子哥回到百年家族作坊,传承技艺的同时寻求变革,带领传统手工艺与世界对话,为老店的下一个百年增添更多新意。伦敦深秋的午后,我与开化堂第六代传人八木隆裕先生相约在闹中取静的Postcard Teas进行采访。推开店铺的黑色木门,他已等候在此,招牌式的笑容和恰到好处的寒暄打破了初见时的陌生。眼前的八木隆裕身着最新一季Margaret Howell男装,一口流利的
期刊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陶冶和他的“陶身体剧场”,在中国的当代艺术圈里,是独特的存在。2008年,23岁的陶冶从北京现代舞蹈团出走,成立了“陶身体剧场”。此后的7年,“陶身体剧场”共创作演出了7部作品,在国际市场赢得了傲人的赞誉。他们是美国林肯艺术节、美国舞蹈节、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的座上宾,和各国一流的艺术机构合作,巡演的脚步已遍及世界五大洲四十多个国家,亦曾四次登上《纽约时报》。在
期刊
关于电影:海面上的冰山与冰山下的悲喜交缠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盛夏蝉鸣声里,黑色银幕上缓缓映出北宋周邦彦这阙《苏幕遮·燎沉香》,然后整个银幕渐渐亮起来,是一大片含苞待放的荷花,在拂晓天光里随风轻摇,果然是“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这便是电影《别浦》(英文版
期刊
Kyle到了印度—— 一个古老而又充满复杂的现代化色彩的国家,他在那里的遭遇,有痛苦有惊喜,一言难尽。接着是巴基斯坦。Kyle在巴基斯坦的故事刚刚开头,它将越来越精彩??  在我的全部行程中,印度之旅是最有挑战性的一段。八月末的印度,烈日之下的气温超过了40℃。走在街上,汽车尾气、咖喱、尿骚等各种气味混在一起,考验着我的嗅觉的承受力;人力车、牛、汽车也混在一起,当我躲闪它们的时候,街边小贩们争先恐
期刊
“双11”全国狂欢过后的第二天,北京北四环边上的一栋小红楼,灯火通透。这里连续48小时没有灭过灯了。  这栋楼门口的标志只有简单二字——造作。这是一家衔接国际顶级设计师和本土一线工厂的原创家居设计公司,融资了1500万美元,成为业界神话。但造作的办公室没有字面上那么“造作”,也没有官网卖的设计产品那么炫丽诱人。低调得很。  里外两层楼坐着75名员工,他们眼睛直勾勾地盯着电脑屏幕工作,客人来了也没太
期刊
“每一口的喜悦,从亚历山达开始。”  这是Alexander’s(亚历山达)—全国首个O2O高端雪糕品牌的广告语,简单,直抵人心。  它是中国的,2014年3月15日出生于深圳,它的创办者Alex(王海达)说,Alexander’s会成为世界级的品牌。  说这话的时候,他眼神里的坚定与自信,让我深信不疑。  他是老字号雪糕厂的少东家,父母做了二十多年雪糕,旗下的雪糕产品卖两三块钱,而他的亚历山达才
期刊
一个华人青年学生竟能如此深入地进到亚洲最大红灯区——东京新宿歌舞伎町的最底层,一混就是20年。如今该轮到他来告诉别人在这里的生存法则了。面对当地的黑白两道他可以泰然自若,甚至搞得警察和黑道都甘愿为他所用。他敢肆无忌惮地在各大媒体上披露歌舞伎町色情业的内幕。连日本黑势力只敢说不敢做或只敢做不敢说的,他都敢说敢做,而且做得头头是道,说得条条有理。李小牧俨然已经成了当今歌舞伎町的代名词和代言人。他说,人
期刊
彩色的世界太缭乱,黑白的单纯显得格外可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