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综合实践活动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它的产生既适应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又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求,其总目标是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回顾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经历,让我感触最大的是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可以一举数得地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一、小组合作,培养了合作交流能力
小组合作是综合实践活动课最基本的组织形式。在学习中,每个学生的认识往往是有差异的、不确定的,通过小组成员共同操作、交流讨论,把个人的见解告诉别的同学,同时也倾听其他同学的意见,澄清个人思想上的一些模糊认识,取人之长,补已之短。同时,还会发现一些新知识、新见解,形成创造性的建议,达到优势互补、互相促进的教学目的。因此,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操作活动要体现合作意识,既能体现集体的智慧,又能培养学生与个人合作的习惯,这就要求教师在指导操作活动时,积极创设有利于合作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合作能力的提高。在教学《中秋节》时,教师首先用“同学们都喜欢做手工,今天老师与你们一起做手工”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然后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开始用准备好的材料,设计制作一个中秋花灯,展开竞赛。在活动中同学们积极献策,互相切磋,配合得相当默契。
二、亲自实践,培养了动手操作能力
新的教学理念认为,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学科学,而不是让学生用眼看科学,用耳听科学。要让学生直接体验。综合实践活动能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协调发展。要让他们觉得所学的东西是摸得着看得见的实际活动。如综合实践活动课《设计校徽》,课前老师布置学生准备材料,要求尽量采用环保材料,尽量废物利用,尽量把你所用的材料带齐。在设计校徽的活动中,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四个人一组,按照自己设计的校徽进行创作。有的学生用硬塑料,有的学生用橡皮泥,有的学生用瓶盖,还有的学生用金属等进行制作,在作品展示中,有个同学的设计特别引人注目,他利用酒瓶的盖,在盖中挖了一个小圆洞,洞中安装上了一个小灯,盖内侧是电池,开关,控制下面小灯的亮、灭。这个设计外精内巧,赋有时代气息,很有创意。其他学生制作的校徽个个精美,漂亮,各有各的新意,学生在制作过程中既尝到了乐趣,又培养了动手操作能力。
三、激发兴趣,培养了想象能力
实践操作活动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活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创设情境,依托情境,让学生在情境发生、发展的过程中快快乐乐的学习,体现出学习的趣味性。但往往会发现学生活动之后仍不能发现规律或解释内涵,这就是没有很好地把实践操作与思维结合起来。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靠大脑的思维活动来支配的,只有具备了创造性的思维,才有可能支配创造性的活动,进而培养人独立创造的能力。想象力是思维能力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的羽翼。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在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有利时机,因势利导,教育学生敢于想象,甚至“异想天开”。
四、张扬个性,培养了创造能力
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都具有独特性、具体性,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需要、兴趣和特长,都有自己的认知方式和学习方式,综合实践活动为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创造了空间,具体表现在活动内容学生自主选择,活动小组学生自由组合,活动方式学生讨论确定,成果展示学生自行设计。例如在“未来之桥”综合实践活动中,我班开展了一次桥的模型制作大赛,同学们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华,制作出的桥极具个性,有的桥是五彩缤纷的,有的桥是会唱歌的,有的桥模样很独特的,有的桥是伸缩自如的,让老师和同学们大开眼界,不得不为他们的创造才能而惊叹。
五、融入社会,培养了社会服务能力
学生始终要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建设者。综合实践活动通过参观、访问、实际参与、合作探究等活动了解社会现象,了解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和定位,体会自己与社会、与他人的关系,养成关注社会、服务社会的意识,发展服务社会的能力。在“家乡特产”的综合实践,同学们分成几个小组,有的参观了特产店,有的访问了各村的村民,有的欣赏了果园里的各种水果,有的走进了特产制作厂,不仅了解了家乡特产的种类、味道、制作等知识,还接触了社会不同层次人们的生活,对社会有了更深层的认识,由班级小社会走进了校外大社会,形成了健康、进取的生活态度,为将来走向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实践出真知”。综合实践这门课程让学生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充分体现了“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理念,而且增长了知识,提高了各种能力。当然,在实践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困扰和难题,这有待我们一边实践,一边总结,一边完善,一边提高。只要我们在教学时想方设法,就一定能让综合实践活动更有实效,让学生的各种能力得到更大的提高。
一、小组合作,培养了合作交流能力
小组合作是综合实践活动课最基本的组织形式。在学习中,每个学生的认识往往是有差异的、不确定的,通过小组成员共同操作、交流讨论,把个人的见解告诉别的同学,同时也倾听其他同学的意见,澄清个人思想上的一些模糊认识,取人之长,补已之短。同时,还会发现一些新知识、新见解,形成创造性的建议,达到优势互补、互相促进的教学目的。因此,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操作活动要体现合作意识,既能体现集体的智慧,又能培养学生与个人合作的习惯,这就要求教师在指导操作活动时,积极创设有利于合作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合作能力的提高。在教学《中秋节》时,教师首先用“同学们都喜欢做手工,今天老师与你们一起做手工”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然后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开始用准备好的材料,设计制作一个中秋花灯,展开竞赛。在活动中同学们积极献策,互相切磋,配合得相当默契。
二、亲自实践,培养了动手操作能力
新的教学理念认为,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学科学,而不是让学生用眼看科学,用耳听科学。要让学生直接体验。综合实践活动能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协调发展。要让他们觉得所学的东西是摸得着看得见的实际活动。如综合实践活动课《设计校徽》,课前老师布置学生准备材料,要求尽量采用环保材料,尽量废物利用,尽量把你所用的材料带齐。在设计校徽的活动中,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四个人一组,按照自己设计的校徽进行创作。有的学生用硬塑料,有的学生用橡皮泥,有的学生用瓶盖,还有的学生用金属等进行制作,在作品展示中,有个同学的设计特别引人注目,他利用酒瓶的盖,在盖中挖了一个小圆洞,洞中安装上了一个小灯,盖内侧是电池,开关,控制下面小灯的亮、灭。这个设计外精内巧,赋有时代气息,很有创意。其他学生制作的校徽个个精美,漂亮,各有各的新意,学生在制作过程中既尝到了乐趣,又培养了动手操作能力。
三、激发兴趣,培养了想象能力
实践操作活动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活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创设情境,依托情境,让学生在情境发生、发展的过程中快快乐乐的学习,体现出学习的趣味性。但往往会发现学生活动之后仍不能发现规律或解释内涵,这就是没有很好地把实践操作与思维结合起来。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靠大脑的思维活动来支配的,只有具备了创造性的思维,才有可能支配创造性的活动,进而培养人独立创造的能力。想象力是思维能力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的羽翼。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在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有利时机,因势利导,教育学生敢于想象,甚至“异想天开”。
四、张扬个性,培养了创造能力
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都具有独特性、具体性,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需要、兴趣和特长,都有自己的认知方式和学习方式,综合实践活动为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创造了空间,具体表现在活动内容学生自主选择,活动小组学生自由组合,活动方式学生讨论确定,成果展示学生自行设计。例如在“未来之桥”综合实践活动中,我班开展了一次桥的模型制作大赛,同学们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华,制作出的桥极具个性,有的桥是五彩缤纷的,有的桥是会唱歌的,有的桥模样很独特的,有的桥是伸缩自如的,让老师和同学们大开眼界,不得不为他们的创造才能而惊叹。
五、融入社会,培养了社会服务能力
学生始终要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建设者。综合实践活动通过参观、访问、实际参与、合作探究等活动了解社会现象,了解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和定位,体会自己与社会、与他人的关系,养成关注社会、服务社会的意识,发展服务社会的能力。在“家乡特产”的综合实践,同学们分成几个小组,有的参观了特产店,有的访问了各村的村民,有的欣赏了果园里的各种水果,有的走进了特产制作厂,不仅了解了家乡特产的种类、味道、制作等知识,还接触了社会不同层次人们的生活,对社会有了更深层的认识,由班级小社会走进了校外大社会,形成了健康、进取的生活态度,为将来走向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实践出真知”。综合实践这门课程让学生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充分体现了“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理念,而且增长了知识,提高了各种能力。当然,在实践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困扰和难题,这有待我们一边实践,一边总结,一边完善,一边提高。只要我们在教学时想方设法,就一定能让综合实践活动更有实效,让学生的各种能力得到更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