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隆兴北伐

来源 :月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xluo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萧思话一溃①,而刘宋日削;吴明彻一奔②,而陈氏族亡;契丹之送死于女直,女直之舆尸于蒙古③,皆是也。宋之不亡,其能几乎?人言和而我言战,义足以相胜,名足以相压。而强敌窥见其无成谋,则气益振;异己者坐待其无成绩,而互相摇;天下亦共望其有成功,而终不可得。史浩曰④:“一失之后,恐陛下不得复望中原。”未必非深识之言也。孝宗在位二十七年,德远虽没⑤,未尝不可有嗣以图功者,惜哉其一仆而终不能兴矣。情愈迫者,从事愈舒;志愈专者,咨谋愈广;名愈正者,愈尽其实;断愈坚者,愈周其虑。大有为之君相,务此而已矣。(选自《宋论·孝宗》)
  注释:
  ① 萧思话(400-455):南北朝时期南朝宋官员,善骑射。在与北魏的战争中攻城不下,最终无功而返。“萧思话一溃”当指这件事。
  ② 吴明彻(512―578):南北朝时期南朝陈的将领,多次率兵击败北齐。北周灭北齐后,他又率军北伐,终因孤军深入,战败被俘。不久,忧愤而死。
  ③ 女直:即女真,因为金朝的统治民族为女真族,所以此处代指金朝。 舆尸:以车运尸,此处指被灭亡。
  ④ 史浩(1106—1194):南宋著名政治家,时任参知政事,即副
  宰相。
  ⑤ 孝宗(1127—1194):南宋孝宗赵眘,宋高宗的养子,受高宗禅位而登基,在位27年,是南宋较有作为的皇帝。 德远(1097—1164):即张浚,字德远,南宋抗金将领,晚年率军北伐金朝,最终以失败告终。 没(mò):死去。
  大意:
  萧思话溃败之后,南朝的刘宋政权就开始衰落;吴明彻撤退之后,陈朝很快就亡国了;后来,契丹被女真灭亡,女真被蒙古吞并,都是一样的道理。那么宋朝有可能不灭亡吗?当时,有人主张议和,有人主张抗战,主战方在道义上完全处于上风,在名誉上也占压倒性优势。但强大的敌人却已看出,宋朝对于如何作战并没有明确的谋划,于是敌人的气势就越发振作;宋朝内部的异己势力则坐等着主战派无功而返,相互动摇着信念;天下人都盼望着南宋能够取得胜利,最后却归于战败。史浩对宋孝宗说:“这一次失败之后,恐怕皇帝您就再也不要指望能恢复中原了。”这句话真是远见卓识啊!孝宗在位二十七年,可谓时间长久。这期间,张浚虽然去世了,仍可以让其他人来谋划北伐,可惜他在一次失败之后,竟未能振作起来。心情越是急迫,做事就越该沉着;志向越是坚定,就越该广泛咨询筹划;名义越是正当,就越该做到实处;决断越是果断,就越该考虑周密。大有作为的帝王将相,都必须致力于此啊!
  【解读】
  王夫之(1619—1692)是明末清初著名学者,因其晚年居于衡阳湘西石船山,又称船山先生,与黄宗羲、顾炎武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鉴于明朝亡国的切肤之痛,王夫之结合宋朝兴衰荣辱的历史事实,阐发了自己经世济国的政治思想,而成《宋论》一书,它不仅体现了王氏的史论思想,而且反映了清初思想界以史为鉴的风气。
  这篇选文是针对南宋孝宗时期“隆兴北伐”这一事件的评论。孝宗是南宋历史上鲜有的有为之君,早在做太子时,他就意图恢复中原。即位后先将岳飞冤案昭雪,再起用主战派老臣张浚,表现出抗金的决心。隆兴元年(1163)正月,孝宗让张浚全权主持北伐事宜。四月,张浚令李显忠、邵宏渊两路出兵攻金。进军之初,连连得胜。但张浚这人志大才疏,虽有一腔北伐的热情,却没有接续的谋略。邵宏渊则心胸狭隘,不服主将李显忠的节制,使宋军无法统一作战。而李显忠自己也产生了轻敌心理,造成军心浮动。金军见此很快组织反攻,最终在苻离击溃李显忠军,历时二十天的北伐遂告失败。
  针对这一事件,王夫之总结了四条从政处事经验:“情愈迫者,从事愈舒;志愈专者,咨谋愈广;名愈正者,愈尽其实;断愈坚者,愈周其虑。”用今天的话来理解:一是任务紧迫也要处事从容。“先把自己的心态摆顺了,内在有激情,外在还是要从容不迫”。二是志向坚定也要广纳良言。在有坚定理想信念的同时,充分征求各方面的意见是制定合理政策、顺利开展工作的前提。三是名正言顺也要务实执行。比如“一带一路”合作发展理念,从倡议提出,到中央外事工作会议部署,再到工作领导小组成立,既有历史经验又有理论依托和组织保障,可谓名正言顺。如今这个理念要进入全面实施阶段,成功与否的关键就在于务实的态度和执行力。四是决策果断也要思虑周全。遇事不犹豫,当机立断、雷厉风行,这是值得肯定的工作态度。但在果断的同时也要思虑周详、权衡协调、统筹兼顾,从而避免因果断带来的草率和疏
  忽。(高希)
其他文献
天津利顺德饭店诞生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那正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1860年英法联军打到北京,咸丰皇帝逃亡承德,被迫与英、法分别签订不平等的《北京条约》。皇帝好面子,不肯回京,次年死在避暑山庄。那时的清朝统治者仍在虚妄中生活,自以为是天朝上国,不敢承认“西夷”的力量,实际上又包含惧怕对方的成分。虚骄心理下不会处理好国际事务,更严重的是不可能去奋发图强。《北京条约》规定天津为通商口岸。天津本来就是进京
期刊
旻天疾威a,敷于下土。谋犹回遹b,何日斯沮?谋臧不从c,不臧覆用。我视谋犹,亦孔之邛d。  潝潝訿訿e,亦孔之哀。谋之其臧,则具是违。谋之不臧,则具是依。我视谋犹,伊于胡厎f。  我龟既厌g,不我告犹。谋夫孔多,是用不集。发言盈庭,谁敢执其咎?如匪行迈谋,是用不得于道。  哀哉为犹,匪先民是程h,匪大犹是经i。维迩言是听j,维迩言是争。如彼筑室于道谋k,是用不溃于成。  国虽靡止,或圣或否l。民虽
期刊
光武中兴:刘秀柔道治国  《资治通鉴》讲座  ◎  西汉开国皇帝刘邦(前256—前195)、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前6—57)、蜀汉开国皇帝刘备(161—223),号称“三刘”。他们各自成就了一番功业,年寿也大体相当—— 都在虚岁63岁左右。刘邦、刘备可谓家喻户晓,而了解刘秀事迹的人似乎不多。  刘邦打天下,有西楚霸王项羽衬托,显得波澜壮阔;刘备的事业,有对手曹操,有军师诸葛亮,猛将关羽、张飞、赵云,
期刊
中国文化的精神包括很多内容,但是最根本、最源头、最具特色的是《周易》中所讲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1914年,梁启超在清华大学演讲,特别强调了这种精神。后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被清华大学定为校训。而最早论及民族精神问题的国学大师张岱年先生则对其进行多次强调,指出它“在铸造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上,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个一贯的文化精神”,是“中国文
期刊
著名哲学家李泽厚先生利用当代的语言观念,对《论语》的原文及精神做了申述、评论和阐释,并结合中西方哲学、文化、思想上的比较与分析,写成《论语今读》一书。中华书局版《论语今读》堪称目前所出各版中的佼佼者,主要體现在:对《论语》多章进行新译,力求更符合孔子原意;重新校订、统改了以前各版多处引文中的文字错误;增录《孔子再评价》一文;将《论语索引》作为附录;对书中比较重要的观点或解读采用黑体字。
期刊
公元200年的官渡之战,不仅是袁绍与曹操的对决,也是三国局面开始明朗、逐渐成型的第一仗。  这场对决,以袁绍的失败而告终。然而,许多人的预测,包括曹营人士的预测,袁绍取胜的可能性是完全存在的,否则,许下都城,就不会有那么多人写信给袁绍,为自己谋划后路了。  《资治通鉴》和《后汉书》《三国志》所有诸家评论,都肯定袁绍具有政治优势。  袁绍是标准的官N代。高祖袁安以下,四世皆为三公,门生故吏众多,“势
期刊
秦皇求仙入海处是秦皇岛市的一处名胜风景区。据说秦始皇曾在此拜海,派方士入海为自己寻找长生不老之药,后人据此修建了秦皇求仙入海处景区。  “战国风情”是景区内的一个重要景观,取战国时期的齐、楚、燕、韩、赵、魏、秦七雄在政治、军事、农业、商业、文化、民俗等方面的精华而建。代表燕国的是一座高高的阁楼,代表楚国的则是人人皆知的屈原像。燕国的这座阁楼可不是一般的阁楼,虽然从外形上看,它就是一個普通的阁楼,可
期刊
本书根据作者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所作“探秘清代帝陵”系列讲座的讲稿整理润色而成。全书分14个部分,详细解读了清代12位皇帝及部分后妃陵寝的选址、修建、历史风雨变化以及相关的逸闻趣事。作者现为清东陵博物馆副馆长,为清帝陵及相關领域研究专家。本书是一本适合大众阅读的有关清代帝后陵及相关历史逸闻趣事的普及类  图书。
期刊
“经济学”这一概念,是现代社会的产物,很多经济学原理,也都是现代人总结出来的,古人不会运用这些概念性的东西来表述问题,但这不意味着古人不懂经济学。  宋神宗时期,江浙一带发生大饥荒,很多百姓流离失所、到处逃荒。当时,江浙地区的行政长官是范仲淹。按理说,他应该多方筹集钱粮、加大救济力度才对,可是,范仲淹在大灾当前之际,竟然组织起了各种形式的划船比赛。在他的组织、提倡下,划船比赛搞得热火朝天。  很多
期刊
1945年7月,黄炎培等5名国民政府参议员应邀访问延安。访问结束后,毛泽东询问黄炎培之感想,黄炎培回答:“我生六十余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见到的,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单位都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力。……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中共诸君从过去到现在,我略略地了解了,就是希望找出一条新路,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