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台下看屈原

来源 :月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sbyqjkwk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秦皇求仙入海处是秦皇岛市的一处名胜风景区。据说秦始皇曾在此拜海,派方士入海为自己寻找长生不老之药,后人据此修建了秦皇求仙入海处景区。
  “战国风情”是景区内的一个重要景观,取战国时期的齐、楚、燕、韩、赵、魏、秦七雄在政治、军事、农业、商业、文化、民俗等方面的精华而建。代表燕国的是一座高高的阁楼,代表楚国的则是人人皆知的屈原像。燕国的这座阁楼可不是一般的阁楼,虽然从外形上看,它就是一個普通的阁楼,可它却有个特定的名字,叫“黄金台”。战国后期,齐强燕弱。燕昭王即位后,励精图治,为洗雪燕国曾被齐国攻破之耻,在易水河畔修建起一座十丈高的阁楼,上面堆放着黄金,作为资金广招天下贤才。天下人都知道燕昭王思贤若渴,于是,一些贤士能人争先恐后投奔而来。军事家乐毅、阴阳家邹衍、纵横家苏秦等都先后来到燕国。他们抵达燕国时,燕昭王亲自为他们清扫道路,表示对他们的尊敬。一时间,燕国人才荟萃,兴盛一时。这黄金台也就成了尊才敬贤的象征。黄金台下不远处是屈原的雕塑。诗人忠心耿耿,一心报国,却遭谗言诬陷而被流放,在得知楚都被秦攻破后,写下绝笔《怀沙》,即抱石投汨罗江自尽。眼前的诗人仰天而立,悲愤、苦闷、绝望,仿佛在一遍遍地发出他的“天问”,问天,问地,问万物!
  燕昭王揽人才而兴邦,楚怀王弃屈原而亡国。古往今来,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人才的重要性一般人都会明白,而为什么在许多时候、许多地方,人才却得不到任用或重用呢?从历史上看,人才得不到正常使用和重用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领导者昏聩,不辨人才。如楚怀王,把奸人当忠臣,把奴才当人才,把庸才当能人。奸人一般都能投其所好,让领导私欲和虚荣心得到最大的满足;庸才和奴才则听话,领导安排的事和说的话,不管对错,一揽子照办;而人才一般比较尊重事实,按客观规律办事。昏聩的领导者或因自己的认知原因,或因周围人的粉饰太平、混淆视听,看不到事物的真相,辨不清谁是真正的人才,谁才是肱股之臣。
  二是求全责备,不信任人才。人才一般都把心思用在工作上,不会去曲意奉承迎合领导的心思,甚至还会直言犯上,于是领导认为人才恃才傲物,或是“有智商,没情商”,不值得信任。需要的时候,就用一用,用过之后,即弃人才如敝履。
  三是掌权者把官位看作私有,不用人才。一如孔子所说的臧文仲。“臧文仲其窃位者与?知柳下惠之贤,而不与立也。”意思是臧文仲知道柳下惠是人才而不举荐,好比把官位视为私有,如同窃取了官位。一旦掌权者把官位看作了私有,则卖官鬻爵的现象也就出现了。
  四是嫉贤妒能,不容人才。有的人为了自身或本集团的利益,不让人才有所作为以免触动自身利益;有的人见人才有作为则妒火中烧,愤愤难平,或造谣、或诋毁,有一种见别人个人高,恨不得削别人一截的邪恶冲动;有的人对人才闲置、打击、压制,甚至摧残。于是,历史上有多少孙膑因才高反不能直立,有多少祖逖空击楫而叹息!
  以上这些原因说到底还是人的私心在作祟,为了一己之私或个人的好恶而置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于不顾。这在阶级社会里表现得尤为突出。几千年来,真正把私心减至最小、把公心扩至最大的只有共产党人。也正是共产党人的无私才凝聚了中华民族最优秀的人才,才有了新中国的诞生和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巨大成绩。难怪当年蒋介石感叹:怎么优秀的人都跑到共产党那边了呢?
  黄金台下看屈原,楚国的人才悲歌令人扼腕。如今,历史的车轮已经驶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人才的作用也得到了空前的发挥。但是,不可否认,在这个价值多元,各种思潮激荡,党风政风、社会风气还存在诸多问题的社会转型时期,影响和制约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问题仍然不少,人才闲置、人才浪费的现象仍然存在,用人理念、用人机制创新的空间仍然有待拓宽。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指出: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各级党委及组织部门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努力做到选贤任能、用当其时,知人善任、人尽其才,把好干部及时发现出来、合理使用起来。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寻觅人才求贤若渴,发现人才如获至宝,举荐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尽其能。这就要求各级党组织和组织部门要出于公心选用人才,不以个人好恶衡量人才,不以完美标准苛求人才,不以才华过己妒忌人才,不以风言风语嫌弃人才。在不期而遇的思想碰撞中,在近距离接触的感知中,在平凡岗位的实践中,在急难险苦的锻炼中,在处理复杂问题的过程中发现人才,并为人才提供一个干事创业的平台和有利于其发挥作用的和谐环境。从实际需求出发,使人才在最佳时机、最佳时效期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作者单位:中共安徽省颍上县委组织部)
其他文献
明朝开国元勋刘基,被朱元璋视为“吾之子房(西汉刘邦的谋士张良,字子房)”,世人谓之“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在襄助朱元璋灭元兴明和明朝建立后的稳定发展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刘基博通经史、洞晓天文、精通兵法,是元末明初著名军事家、政治家和文学家,尤以足智多谋、神机妙算著称  于世。  刘基原是元朝官员,仕途坎坷,仕元二十余年间,为官刚直,政声颇佳,然而屡遭打击排挤,三度辞官归隐。至正二十年(
期刊
古之人目短于自見,故以镜观面;智短于自知,故以道正己。故镜无见疵之罪,道无明过之怨。目失镜,则无以正须眉;身失道,则无以知迷惑。西门豹之性急a,故佩韦以缓己b;董安于之心缓c,故佩弦以自急。故以有余补不足、以长续短之谓明主。(《韩非子·  观行》)  注释:  a西门豹:战国时魏国政治家。  b韦:熟牛皮,这里指柔韧的皮带。  c董安于:春秋时晋国赵简子家臣。  大意:  古人因为眼睛看不到自己的
期刊
〔宋〕司马光  臣光曰:夫信者,人君之大宝也。国保于民,民保于信;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是故古之王者不欺四海,霸者不欺四邻,善为国者不欺其民,善为家者不欺其亲。不善者反之,欺其邻国,欺其百姓,甚者欺其兄弟,欺其父子。上不信下,下不信上,上下离心,以至于败。所利不能药其所伤,所获不能补其所亡,岂不哀哉!昔齐桓公不背曹沫之盟a,晋文公不贪伐原之利b,魏文侯不弃虞人之期c,秦孝公不废徙木之赏d。此
期刊
〔宋〕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范文正公集》)  【解读】  在宋朝,人们对范仲淹的评价就已经非常高了。王安石说他是“一世之师”,苏轼说他“轶后空前”。他智谋过人,文武兼备,一生因批评朝政和推行庆历新政等原因多次被贬,但仍然坚持以天下为己任,从不因个人荣辱改变为国为民的志向。晚年他家无余资,居无定所,临终上书却仍不言私事,死后百姓為之恸哭举哀。  松江鲈
期刊
天津利顺德饭店诞生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那正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1860年英法联军打到北京,咸丰皇帝逃亡承德,被迫与英、法分别签订不平等的《北京条约》。皇帝好面子,不肯回京,次年死在避暑山庄。那时的清朝统治者仍在虚妄中生活,自以为是天朝上国,不敢承认“西夷”的力量,实际上又包含惧怕对方的成分。虚骄心理下不会处理好国际事务,更严重的是不可能去奋发图强。《北京条约》规定天津为通商口岸。天津本来就是进京
期刊
旻天疾威a,敷于下土。谋犹回遹b,何日斯沮?谋臧不从c,不臧覆用。我视谋犹,亦孔之邛d。  潝潝訿訿e,亦孔之哀。谋之其臧,则具是违。谋之不臧,则具是依。我视谋犹,伊于胡厎f。  我龟既厌g,不我告犹。谋夫孔多,是用不集。发言盈庭,谁敢执其咎?如匪行迈谋,是用不得于道。  哀哉为犹,匪先民是程h,匪大犹是经i。维迩言是听j,维迩言是争。如彼筑室于道谋k,是用不溃于成。  国虽靡止,或圣或否l。民虽
期刊
光武中兴:刘秀柔道治国  《资治通鉴》讲座  ◎  西汉开国皇帝刘邦(前256—前195)、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前6—57)、蜀汉开国皇帝刘备(161—223),号称“三刘”。他们各自成就了一番功业,年寿也大体相当—— 都在虚岁63岁左右。刘邦、刘备可谓家喻户晓,而了解刘秀事迹的人似乎不多。  刘邦打天下,有西楚霸王项羽衬托,显得波澜壮阔;刘备的事业,有对手曹操,有军师诸葛亮,猛将关羽、张飞、赵云,
期刊
中国文化的精神包括很多内容,但是最根本、最源头、最具特色的是《周易》中所讲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1914年,梁启超在清华大学演讲,特别强调了这种精神。后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被清华大学定为校训。而最早论及民族精神问题的国学大师张岱年先生则对其进行多次强调,指出它“在铸造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上,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个一贯的文化精神”,是“中国文
期刊
著名哲学家李泽厚先生利用当代的语言观念,对《论语》的原文及精神做了申述、评论和阐释,并结合中西方哲学、文化、思想上的比较与分析,写成《论语今读》一书。中华书局版《论语今读》堪称目前所出各版中的佼佼者,主要體现在:对《论语》多章进行新译,力求更符合孔子原意;重新校订、统改了以前各版多处引文中的文字错误;增录《孔子再评价》一文;将《论语索引》作为附录;对书中比较重要的观点或解读采用黑体字。
期刊
公元200年的官渡之战,不仅是袁绍与曹操的对决,也是三国局面开始明朗、逐渐成型的第一仗。  这场对决,以袁绍的失败而告终。然而,许多人的预测,包括曹营人士的预测,袁绍取胜的可能性是完全存在的,否则,许下都城,就不会有那么多人写信给袁绍,为自己谋划后路了。  《资治通鉴》和《后汉书》《三国志》所有诸家评论,都肯定袁绍具有政治优势。  袁绍是标准的官N代。高祖袁安以下,四世皆为三公,门生故吏众多,“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