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物理强调学生的探究活动,把科学探索的学习和科学内容的学习放到了同等重要的地位。从学生兴趣、认识规律和探索的方便出发设计教材的结构,不过分强调学科自身的逻辑体系和知识的严密性。书中包含许多开放性问题和实践性课题,注意人文精神的渗透。
如何在初中学生头脑中植入物理思维,提高学生对物理的兴趣,提升他们对科学的向往和对自然界探索的渴望,课堂教学中的引入显得尤为重要。针对初中生好奇心和求知欲都较强,自我控制能力较差,注意力容易分散的特点,我非常注重每一章节的章首引入、每一章的第一节课的授课以及每一堂课的课前五分钟的把握,这些对吸引学生上好这一堂课,启发学生对这一章节的兴趣和自发的对知识的探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在教学过程中作了如下的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课堂提问的设计技巧
设计处理好课堂提问,是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唤起学生注意的传统的教学手段之一。课堂提问,针对不同的目的,有不同的设计技巧。
1.联系学生的知识,层层深入提出问题,导入新课。例如在讲解串联电路的特点时,我设计了如下问题:亮度可调节的台灯的亮度(或收音机音量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答:与电流强度有关。)改变电流大小有哪些方法?(答:改变电压或电阻。)改变电阻有哪些方法?(答:改变导体的材料、截面积、长度以及温度。)我们学过的什么仪器可调节电流的大小?(答:滑动变阻器。)滑动变阻器如何连接在电路中?(答:串联。)进而提出滑动变阻器串联到电路中后,各部分电路中的电压、电流如何变化?自然导入了新课。这样设计的问题,结合学生熟悉的事物,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2.联系实际列举式提问。在单元或综合复习时,由学生联系所学的物理知识,列举日常生活中的实例,来说明物理现象或原理。例如:“举例说明生活中光的折射现象”,“运用学过的串、并联电路的特点,设计教室里的电灯的电路图”。这一类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努力搜寻记忆中的生活知识,在相互启发下,可举出更多的例子。我处理这一类问题的方式,一般是将学生举的例子简要记在黑板上,再由学生分辨哪些举例是对的,哪些错的,错在哪里,然后说明所举例子是反映的什么现象。
3.物理知识应用性提问。学生如果在教师的启发下,运用学过的物理知识成功地解释或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和问题,他们不但会感到一种学以致用获得成功的喜悦,而且能激发积极思考,培养运用所学的知识动手动脑解决实际问题的好习惯。教师可提出“如何根据声音判断陶瓷的好坏”、“如何设计简单的家庭电路的电路图”、“如何制作望远镜”等等,并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做出正确解答。如果有条件,针对课堂提出的问题,安排学生课后进行一些小实验、小修理、小制作,对加深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更有帮助。
4.引起争论,激发思考的提问。争论可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通过争论解决的问题,理解特别深刻,其效果是一般性讲解所无法达到的。容易引起争论的,往往是生活中碰到的现实与物理原理表面上相“矛盾”,或者平时形成的概念与严格定义的物理概念不一致的问题,设计一些问题,引起学生的争论,对澄清学生的错误认识大有好处。例如电学中“在教室里,一个开关能同时控制几盏灯炮的亮与灭,能否判断这个电路中的几盏灯是串联的?”解答时,可以叫一个学生取下一盏灯,看看其他的灯是否还亮,引导学生对照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辩论,收到的效果比较理想。
总之,课堂提问要针对初中学生的特点,尽量结合生活实际,设计能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的问题,并注意在提问中点拨启发学生分析问题。
二、物理课的实验导入法
实验导入的主要任务是在学习者和新的学习课题之间创设理想的诱发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愿望。
1.惊奇现象导入法。这是一种相当普遍的实验导入方法。利用学生意想不到的奇特现象,唤起学生的注意,引起学生思考,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而导入新课。
例1:大气压强——水的复沸实验导入。
把装有沸水的烧瓶从铁架台上拿开后,水停止沸腾。但是,把冷水浇到烧瓶上,水又会重新沸腾。这个现象让学生惊讶不已,从而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2.配合故事导入法。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有着许许多多妙趣横生的故事和传说,如果在课堂教学中选用一些故事片断,并做一些模拟演示,就会创设出非常活跃的学习情境,亦可采用多媒体辅助模拟试验。
3.解决实际问题和实验竞赛导入法。创设一种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或者以双方竞赛来解决某一实际问题的形式导入新课,往往也能产生很好的效果。
例2:两力的合成——拉健身弹簧导入。
黑板前挂了一只健身拉力器,请一位学生上来拉弹簧的下端把手,要求拉到黑板上划线的位置(请一位力气小的女生,没能拉到位)。这位同学费了很大的力气,但没能完成任务。谁能来帮她一把?(实验:两位学生共同用力把弹簧拉到了线下)。哪位同学能独立地把弹簧拉到线下?(上来一位学生完成)。这位同学的力气不小,一个人就顶上了两个同学的力气。换句话说,把弹簧拉到线下,他所施的力与两个同学共同施力的效果相同。当一个力的作用效果和两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时,物理学上就把这个力叫做另两个力的合力。由于实际问题中一个物体往往受多个力的作用,从效果上用一个力来代替几个力,就会使问题得到简化,因此求合力是很有意义的。本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种最简单的情况——求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的合力。
4.实验复习导入法。利用实验复习,既可以创造一种直观的环境,又可以较好地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实验导入的类型很多,同一个课题可以有许多不同的导入方法。选择的依据主要是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情况。一般在学习单元开始或课题比较平直时,可以考虑选择趣味性较强的演示法和故事法;如果学生存在着较顽固的错误概念,就需要选择能激起强烈思维冲突的方法;如果课题与前面所学知识的联系性较强,而学生的准备知识又不足,则选择复习导入的方法;应用性较强的课题,多引用联系实际的方法;对年龄较小的学生,可多用竞赛的方法。
实验导入的基本结构大体是:创设实验情境─激发思维冲突─明确学习目标─铺设达标阶梯。
如何在初中学生头脑中植入物理思维,提高学生对物理的兴趣,提升他们对科学的向往和对自然界探索的渴望,课堂教学中的引入显得尤为重要。针对初中生好奇心和求知欲都较强,自我控制能力较差,注意力容易分散的特点,我非常注重每一章节的章首引入、每一章的第一节课的授课以及每一堂课的课前五分钟的把握,这些对吸引学生上好这一堂课,启发学生对这一章节的兴趣和自发的对知识的探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在教学过程中作了如下的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课堂提问的设计技巧
设计处理好课堂提问,是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唤起学生注意的传统的教学手段之一。课堂提问,针对不同的目的,有不同的设计技巧。
1.联系学生的知识,层层深入提出问题,导入新课。例如在讲解串联电路的特点时,我设计了如下问题:亮度可调节的台灯的亮度(或收音机音量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答:与电流强度有关。)改变电流大小有哪些方法?(答:改变电压或电阻。)改变电阻有哪些方法?(答:改变导体的材料、截面积、长度以及温度。)我们学过的什么仪器可调节电流的大小?(答:滑动变阻器。)滑动变阻器如何连接在电路中?(答:串联。)进而提出滑动变阻器串联到电路中后,各部分电路中的电压、电流如何变化?自然导入了新课。这样设计的问题,结合学生熟悉的事物,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2.联系实际列举式提问。在单元或综合复习时,由学生联系所学的物理知识,列举日常生活中的实例,来说明物理现象或原理。例如:“举例说明生活中光的折射现象”,“运用学过的串、并联电路的特点,设计教室里的电灯的电路图”。这一类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努力搜寻记忆中的生活知识,在相互启发下,可举出更多的例子。我处理这一类问题的方式,一般是将学生举的例子简要记在黑板上,再由学生分辨哪些举例是对的,哪些错的,错在哪里,然后说明所举例子是反映的什么现象。
3.物理知识应用性提问。学生如果在教师的启发下,运用学过的物理知识成功地解释或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和问题,他们不但会感到一种学以致用获得成功的喜悦,而且能激发积极思考,培养运用所学的知识动手动脑解决实际问题的好习惯。教师可提出“如何根据声音判断陶瓷的好坏”、“如何设计简单的家庭电路的电路图”、“如何制作望远镜”等等,并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做出正确解答。如果有条件,针对课堂提出的问题,安排学生课后进行一些小实验、小修理、小制作,对加深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更有帮助。
4.引起争论,激发思考的提问。争论可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通过争论解决的问题,理解特别深刻,其效果是一般性讲解所无法达到的。容易引起争论的,往往是生活中碰到的现实与物理原理表面上相“矛盾”,或者平时形成的概念与严格定义的物理概念不一致的问题,设计一些问题,引起学生的争论,对澄清学生的错误认识大有好处。例如电学中“在教室里,一个开关能同时控制几盏灯炮的亮与灭,能否判断这个电路中的几盏灯是串联的?”解答时,可以叫一个学生取下一盏灯,看看其他的灯是否还亮,引导学生对照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辩论,收到的效果比较理想。
总之,课堂提问要针对初中学生的特点,尽量结合生活实际,设计能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的问题,并注意在提问中点拨启发学生分析问题。
二、物理课的实验导入法
实验导入的主要任务是在学习者和新的学习课题之间创设理想的诱发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愿望。
1.惊奇现象导入法。这是一种相当普遍的实验导入方法。利用学生意想不到的奇特现象,唤起学生的注意,引起学生思考,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而导入新课。
例1:大气压强——水的复沸实验导入。
把装有沸水的烧瓶从铁架台上拿开后,水停止沸腾。但是,把冷水浇到烧瓶上,水又会重新沸腾。这个现象让学生惊讶不已,从而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2.配合故事导入法。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有着许许多多妙趣横生的故事和传说,如果在课堂教学中选用一些故事片断,并做一些模拟演示,就会创设出非常活跃的学习情境,亦可采用多媒体辅助模拟试验。
3.解决实际问题和实验竞赛导入法。创设一种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或者以双方竞赛来解决某一实际问题的形式导入新课,往往也能产生很好的效果。
例2:两力的合成——拉健身弹簧导入。
黑板前挂了一只健身拉力器,请一位学生上来拉弹簧的下端把手,要求拉到黑板上划线的位置(请一位力气小的女生,没能拉到位)。这位同学费了很大的力气,但没能完成任务。谁能来帮她一把?(实验:两位学生共同用力把弹簧拉到了线下)。哪位同学能独立地把弹簧拉到线下?(上来一位学生完成)。这位同学的力气不小,一个人就顶上了两个同学的力气。换句话说,把弹簧拉到线下,他所施的力与两个同学共同施力的效果相同。当一个力的作用效果和两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时,物理学上就把这个力叫做另两个力的合力。由于实际问题中一个物体往往受多个力的作用,从效果上用一个力来代替几个力,就会使问题得到简化,因此求合力是很有意义的。本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种最简单的情况——求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的合力。
4.实验复习导入法。利用实验复习,既可以创造一种直观的环境,又可以较好地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实验导入的类型很多,同一个课题可以有许多不同的导入方法。选择的依据主要是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情况。一般在学习单元开始或课题比较平直时,可以考虑选择趣味性较强的演示法和故事法;如果学生存在着较顽固的错误概念,就需要选择能激起强烈思维冲突的方法;如果课题与前面所学知识的联系性较强,而学生的准备知识又不足,则选择复习导入的方法;应用性较强的课题,多引用联系实际的方法;对年龄较小的学生,可多用竞赛的方法。
实验导入的基本结构大体是:创设实验情境─激发思维冲突─明确学习目标─铺设达标阶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