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中,以小组为单位,预习阅读文本产生问题,然后查阅资料,讨论研究,发现新问题,小组合作,全班交流,解决问题。最后老师重点讲解疑难问题,总结评比,彰显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以达到学生运用科学的语文学习方法,开启学生思考的大门,掌握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问题;兴趣
古人称读书就是做学问,学问就是有学必有问,就是要从没有疑问的地方发现问题,从有疑问的地方发现新问题,然后去探究解决。因此语文老师作为学生的成长的主要引路人,要着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创新能力,也就是培养学生的提出问题能力。那么语文老师怎样才能做得具体实在呢?怎样才能在语文学科中最大限度地提高小学生的质疑能力呢?经过长期的探索和实践,我真正体会到问题教学法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法宝之一。
一、独立阅读,探寻问题
事实上,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就一直学拼音,小学教材中的生字难词都是可以通过翻看课后生字表和查阅工具书找到答案的。所以语文课本中所有的课文字词问题都是少讲或通过触类旁通的方式来解决得到解决的。因此教学中可以先布置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找出生字词语,然后自己运用字典词典解决。如果是布置的课外作业,老师第二天就一定要检查完成情况。课内布置的自主阅读,就要要求学生比一比,评一评,看谁完成得又快又好,加以表扬和鼓励。在此基础上,布置每一个学生提出一个课文中的问题,组内成员讨论解决。比如有学生提出怎么区别“己”和“已”时,小组就马上查字典词典,找出两个字的不同义项进行比对。由此又有人找到了“巳”字,并查到读音和意思。从而还有人就课文中的几乎所有形近字逐一区别查证。
二、小组合作,深入质疑
小学语文学科是小学阶段向学生进行语言交际基础知识教育的一门主要课程。因此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合作意识、竞争意识、责任意识。因此本人在语文教学中,首先根据学生的个性及爱好,建立“语文课外活动小组”。每小组四名成员,一名小组长,小组成员一般固定,小组长确定小组名称,成员共同确定小组口号。如字词小组,口号是“字词学习我们棒!”专门负责课文中的生字生词;成语小组,口号是“成语,成语,成就我和你!”他们利用成语词典,尽可能地查阅课文成语并搜集适用于作文中的成语。故事小组的口号是“要讲故事我第一!”他们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在一起阅读故事书,天天有故事,故事天天讲。诗歌小组则是“诗歌诵读我最牛!”不同的小组有不同的目标,并提出不同的问题进行探讨,然后确立参考答案。更有小组同学还想挑战老师,比如成语小组曾经向我挑战,看谁说的数字成语多,结果我最后输给了他们,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成语兴趣,一时间班上成语学习蔚然成风。这样分组后,每个学生都成了问题的金刚钻,越钻越深,越钻兴趣越浓。一个学期后,小组转变问题方向,向另一个目标发起进攻。
在小组探究质疑的过程中去解决一些问题,并且再次发现某些新问题,或者是在实际的交流中遇到哪些难题,之后组内再次交流,各成员依次说出自己的想法、问题或结论。最后 想法去查找资料,通过学生自己找到的资料来分析处理一些简单的问题,剩余的问题,就由小组长根据大家的意见归纳、整理,形成一致的意见,由小组长确定的中心发言人在全班交流。
三、问题交流,互相促进
教育家裴斯泰洛齐说:“教学的主要任务不是积累知识,而是发展思维。”因此,老师要给学生自由思考的时间和自主探究的空间,让学生能在课堂上有充足的时间自学思考,提出有独到之处的问题。通过讨论,学生常常能想出比老师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更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而不是如同八股文一样的语言学习。
通过前面两个步骤的研习和探究,上课的时候,学生对课文兴趣浓厚,个个跃跃欲试,发言的积极性很高。老师要认真对待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寻求最佳解决途径,同时要肯定和赞扬小组所展示的成果。能打开学生思路的有创见的问题,教师要着重对提问的学生加以激励,并且把问题写在黑板上,让全班同学一起讨论,作为学习的重点。
四、疑难讲解,突出创新
小组在全班交流的过程中,尽管小组中心发言人非常投入,高度认真负责,也解决了不少问题,但我们的小学生毕竟生活阅历和知识面有一定的限度,总有一些他们一时难以解决的难题。这就需要老师集体讲解,解决这些难题,让他们知其然并且知其所以然。在这一教学环节中,老师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充分尊重学生的思想意见、情感体验、意志欲望乃至行为方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接受老师的讲解。这个时候老师要旁征博引,让学生心服口服。即使是学生提的问题,老师一时还解决不了或回答不起,也要对学生加以鼓励,并且激励他们继续发现新问题,表扬他们的创新思维,使他们对语言交际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如字词小组找与“绿油油”结构相国的词语,找到了二十几个。并在全班交流中称哪个再找得到一个,他们就认输,表演一个节目。结果还真没有人能再找到一个结构相同的词。
五、总结评比,表扬激励
这种“阅读预习课文,发掘问题,在合作中解决问题,又在交流中发现新问题,最后老师集中讲解,彻底解决问题,拓展思维空间”的教学方法,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总结评比,彰显学生所发现的问题,凸现了学生的语文学习成果。小组的每次活动,小组长都要有记录,并且要记录好每个组员提出的问题。以问题的多少来鼓励个人,以质量的高低来表扬小组。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评比问题的质量的标准就是小组的问题是否难倒老师。如果说老师一周内都解决不了的问题,就是最好成绩的问题,老师当堂被难住的问题,是第二好的问题。由此大大激发了学生对语文学科的信心,学生争相去探究寻求问题,都以当堂难住老师的问题为荣。
总而言之,用问题探究去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用问题评比去激发学生信心,用成果展示去开掘学生潜力的教学方法,让师生受益匪浅。问题教学法运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拥有了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又运用了实践寻疑的科学方法,既获得了语文学科的必备知识,也磨砺了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问题;兴趣
古人称读书就是做学问,学问就是有学必有问,就是要从没有疑问的地方发现问题,从有疑问的地方发现新问题,然后去探究解决。因此语文老师作为学生的成长的主要引路人,要着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创新能力,也就是培养学生的提出问题能力。那么语文老师怎样才能做得具体实在呢?怎样才能在语文学科中最大限度地提高小学生的质疑能力呢?经过长期的探索和实践,我真正体会到问题教学法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法宝之一。
一、独立阅读,探寻问题
事实上,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就一直学拼音,小学教材中的生字难词都是可以通过翻看课后生字表和查阅工具书找到答案的。所以语文课本中所有的课文字词问题都是少讲或通过触类旁通的方式来解决得到解决的。因此教学中可以先布置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找出生字词语,然后自己运用字典词典解决。如果是布置的课外作业,老师第二天就一定要检查完成情况。课内布置的自主阅读,就要要求学生比一比,评一评,看谁完成得又快又好,加以表扬和鼓励。在此基础上,布置每一个学生提出一个课文中的问题,组内成员讨论解决。比如有学生提出怎么区别“己”和“已”时,小组就马上查字典词典,找出两个字的不同义项进行比对。由此又有人找到了“巳”字,并查到读音和意思。从而还有人就课文中的几乎所有形近字逐一区别查证。
二、小组合作,深入质疑
小学语文学科是小学阶段向学生进行语言交际基础知识教育的一门主要课程。因此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合作意识、竞争意识、责任意识。因此本人在语文教学中,首先根据学生的个性及爱好,建立“语文课外活动小组”。每小组四名成员,一名小组长,小组成员一般固定,小组长确定小组名称,成员共同确定小组口号。如字词小组,口号是“字词学习我们棒!”专门负责课文中的生字生词;成语小组,口号是“成语,成语,成就我和你!”他们利用成语词典,尽可能地查阅课文成语并搜集适用于作文中的成语。故事小组的口号是“要讲故事我第一!”他们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在一起阅读故事书,天天有故事,故事天天讲。诗歌小组则是“诗歌诵读我最牛!”不同的小组有不同的目标,并提出不同的问题进行探讨,然后确立参考答案。更有小组同学还想挑战老师,比如成语小组曾经向我挑战,看谁说的数字成语多,结果我最后输给了他们,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成语兴趣,一时间班上成语学习蔚然成风。这样分组后,每个学生都成了问题的金刚钻,越钻越深,越钻兴趣越浓。一个学期后,小组转变问题方向,向另一个目标发起进攻。
在小组探究质疑的过程中去解决一些问题,并且再次发现某些新问题,或者是在实际的交流中遇到哪些难题,之后组内再次交流,各成员依次说出自己的想法、问题或结论。最后 想法去查找资料,通过学生自己找到的资料来分析处理一些简单的问题,剩余的问题,就由小组长根据大家的意见归纳、整理,形成一致的意见,由小组长确定的中心发言人在全班交流。
三、问题交流,互相促进
教育家裴斯泰洛齐说:“教学的主要任务不是积累知识,而是发展思维。”因此,老师要给学生自由思考的时间和自主探究的空间,让学生能在课堂上有充足的时间自学思考,提出有独到之处的问题。通过讨论,学生常常能想出比老师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更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而不是如同八股文一样的语言学习。
通过前面两个步骤的研习和探究,上课的时候,学生对课文兴趣浓厚,个个跃跃欲试,发言的积极性很高。老师要认真对待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寻求最佳解决途径,同时要肯定和赞扬小组所展示的成果。能打开学生思路的有创见的问题,教师要着重对提问的学生加以激励,并且把问题写在黑板上,让全班同学一起讨论,作为学习的重点。
四、疑难讲解,突出创新
小组在全班交流的过程中,尽管小组中心发言人非常投入,高度认真负责,也解决了不少问题,但我们的小学生毕竟生活阅历和知识面有一定的限度,总有一些他们一时难以解决的难题。这就需要老师集体讲解,解决这些难题,让他们知其然并且知其所以然。在这一教学环节中,老师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充分尊重学生的思想意见、情感体验、意志欲望乃至行为方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接受老师的讲解。这个时候老师要旁征博引,让学生心服口服。即使是学生提的问题,老师一时还解决不了或回答不起,也要对学生加以鼓励,并且激励他们继续发现新问题,表扬他们的创新思维,使他们对语言交际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如字词小组找与“绿油油”结构相国的词语,找到了二十几个。并在全班交流中称哪个再找得到一个,他们就认输,表演一个节目。结果还真没有人能再找到一个结构相同的词。
五、总结评比,表扬激励
这种“阅读预习课文,发掘问题,在合作中解决问题,又在交流中发现新问题,最后老师集中讲解,彻底解决问题,拓展思维空间”的教学方法,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总结评比,彰显学生所发现的问题,凸现了学生的语文学习成果。小组的每次活动,小组长都要有记录,并且要记录好每个组员提出的问题。以问题的多少来鼓励个人,以质量的高低来表扬小组。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评比问题的质量的标准就是小组的问题是否难倒老师。如果说老师一周内都解决不了的问题,就是最好成绩的问题,老师当堂被难住的问题,是第二好的问题。由此大大激发了学生对语文学科的信心,学生争相去探究寻求问题,都以当堂难住老师的问题为荣。
总而言之,用问题探究去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用问题评比去激发学生信心,用成果展示去开掘学生潜力的教学方法,让师生受益匪浅。问题教学法运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拥有了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又运用了实践寻疑的科学方法,既获得了语文学科的必备知识,也磨砺了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