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农村信用社正处在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没有现成的模式可遵循,如何确立各项工作的导向,促进科学发展是一个值得研究和借鉴的课题。本文就相关方面的问题做了初步探究。
关键词: 农村信用社 工作导向 科学发展
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使农村信用社面临着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支持“三农”工作和城乡经济发展任务的逐步落实,其自身承担的改革和经营的双重任务对农信社提出了诸多挑战。在这种背景下,农信社如何确立正确的工作导向,加快改革步伐,促进科学发展,更好地提升服务“三农”、服务城乡的工作水平,是农信社应当认真思考和探讨的课题,本文从多个工作导向出发,提出几点浅见,以资有利于农信社更好的发展,在支农工作和自身经营中取得新的业绩。
一、基于发展的目标,农信社应把握“发展”的主题导向,统筹谋划科学发展的路线图。
一是旗县联社应当在每年年初,对各项工作提前谋划,及早安排。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发展方向,制定发展目标,统一全员思想,坚定发展信心,为全年工作的有序开展和高效推进奠定基础。二是旗县联社党委和三权班子要严格按照分工履行职责,到位不越位,认真不推诿,为各项工作有序开展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三是要在深入调研、严格论证的基础上,编制《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年度业务发展规划》,概括和阐述发展愿景、经营方针、发展环境、战略目标和战略措施,确定经营目标和管理目标。倡导“合规文化”,为各项业务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四是加快产权制度改革步伐。根据《关于加快推进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股权改造的指导意见》要求,将股权改造工作向纵深推进,逐步向股份制企业迈进。
二、基于发展的需要,农信社应把握“联动”的格局导向,积极争取多方支持。
在充分认识金融安全关系着经济安全,关系着国家安全,关系着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在农村信用社更具有重要性、联动性的基础上,通过加大与地方政府、人民银行和银监部门的沟通协调力度,为农村信用社支持农牧民和企业信贷服务搭建信息沟通平台,有效发挥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
三、基于服务的需要,农信社应把握“创新”的机制导向,推进服务功能提升。
一是创新会议形式,促进业务发展。旗县联社应每年召开全辖信用社互检工作会议,联社领导、部室负责人及信用社主任等对全辖信用社的机关建设、业务经营、管理能力、文明服务等方面开展相互交流学习,发现亮点,查找不足。二是创新信贷产品。一方面做大做亮农户小额贷款品牌,另一方面做优小微企业授信品牌。三是创新服务方式。首先,大力发行便民卡业务。联社应与地方政府及财政部门协调沟通,依托省区联社网络平台,实现全辖金融机构与财政部门有效对接。在全辖推行“惠农一卡通”业务。其次,在全辖加大ATM机和POS机的布设力度,尤其是向农村牧区逐步拓展延伸。再次,深入推广银行卡助农取款业务。方便偏远地区群众办理取款业务,给客户提供高效、贴心和人性化的服务,使农牧民真正享受到“在家门口存取款”的便利服务。
四、基于防控风险的需要,农信社应把握“人员”的重点导向,重视总体风险防范。
在高度重视高管人员的决策风险、经营风险和品德风险防范的前提下,在特别注重绩效考核的同时加大对道德表现和文化素质的考核力度,强化合规意识,大力倡导员工合规文化建设,适时组织员工培训,构筑风险防范的“防火墙”。
五、基于降不良的需要,农信社应把握“风险”的重心导向,狠抓不良贷款“双降”。
一是把好贷款出口关。为全面防控信贷风险,在信贷资金的发放上,严格按照“三法一指引”的相关规定,本着“把握方向、守住底线、稳健经营”的原则,积极加强贷款管理。所谓把握方向:即发放贷款严格执行国家政策规定,坚决杜绝涉足房地产开发、小贷公司和民间借贷市场等高风险和非实体经济领域,为信贷资金发挥实际作用和确保信贷资金安全提供有力保证。守住底线:即严格按照监管要求,本着不放跨区贷款、不放关联贷款、不放超比例贷款的“三不放”原则,严格规范贷款的发放与管理,加强贷款风险控制,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实现各项业务的稳步发展。二是以抵债资产方式清收不良资产。三是依法清收。四是创建不良贷款“零余额”社。在全辖信用社中选取确定若干信用社作为本年度“不良贷款零余额社”,通过重点攻关力求效果显著,在规定时期内全部实现预期目标。
六、基于规范化要求,农信社应把握“内控”的目标导向,实现内部机制规范。
(一)强化制度建设。一是要进一步规范基础管理和操作行为,确保信用社稳健经营和长期发展。结合工作实际,旗县联社应组建巡视督查办公室,并制定《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巡视督查制度》和《农村信用社巡视督查管理办法》,从各个层面加大企业文化建设和制度执行的监督检查力度,二是按照银监部门“稳中求进”的工作要求,严格执行“七不准”、“四公开”规定,不仅在收费上严于律己,更要在贷款发放上严格把关。
(二)加强风险预警评估机制建设。一是充分利用银监会派出机构客户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对大额贷款进行及时监测,二是对重点领域可能存在的风险及时下发风险提示书,做到早防范、早控制。
(三)进一步强化监督检查。结合案件防控长效机制建设年,进一步做好案件防控治理工作,防患于未然。做到“七个到位”,即追究到位、处理到位、处罚到位、处置到位、教育到位、总结到位、跟踪到位,充分发挥违规查处机制在震慑不良、警示职工、惩前毖后等方面的作用,并使之成为一种长效机制。
关键词: 农村信用社 工作导向 科学发展
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使农村信用社面临着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支持“三农”工作和城乡经济发展任务的逐步落实,其自身承担的改革和经营的双重任务对农信社提出了诸多挑战。在这种背景下,农信社如何确立正确的工作导向,加快改革步伐,促进科学发展,更好地提升服务“三农”、服务城乡的工作水平,是农信社应当认真思考和探讨的课题,本文从多个工作导向出发,提出几点浅见,以资有利于农信社更好的发展,在支农工作和自身经营中取得新的业绩。
一、基于发展的目标,农信社应把握“发展”的主题导向,统筹谋划科学发展的路线图。
一是旗县联社应当在每年年初,对各项工作提前谋划,及早安排。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发展方向,制定发展目标,统一全员思想,坚定发展信心,为全年工作的有序开展和高效推进奠定基础。二是旗县联社党委和三权班子要严格按照分工履行职责,到位不越位,认真不推诿,为各项工作有序开展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三是要在深入调研、严格论证的基础上,编制《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年度业务发展规划》,概括和阐述发展愿景、经营方针、发展环境、战略目标和战略措施,确定经营目标和管理目标。倡导“合规文化”,为各项业务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四是加快产权制度改革步伐。根据《关于加快推进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股权改造的指导意见》要求,将股权改造工作向纵深推进,逐步向股份制企业迈进。
二、基于发展的需要,农信社应把握“联动”的格局导向,积极争取多方支持。
在充分认识金融安全关系着经济安全,关系着国家安全,关系着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在农村信用社更具有重要性、联动性的基础上,通过加大与地方政府、人民银行和银监部门的沟通协调力度,为农村信用社支持农牧民和企业信贷服务搭建信息沟通平台,有效发挥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
三、基于服务的需要,农信社应把握“创新”的机制导向,推进服务功能提升。
一是创新会议形式,促进业务发展。旗县联社应每年召开全辖信用社互检工作会议,联社领导、部室负责人及信用社主任等对全辖信用社的机关建设、业务经营、管理能力、文明服务等方面开展相互交流学习,发现亮点,查找不足。二是创新信贷产品。一方面做大做亮农户小额贷款品牌,另一方面做优小微企业授信品牌。三是创新服务方式。首先,大力发行便民卡业务。联社应与地方政府及财政部门协调沟通,依托省区联社网络平台,实现全辖金融机构与财政部门有效对接。在全辖推行“惠农一卡通”业务。其次,在全辖加大ATM机和POS机的布设力度,尤其是向农村牧区逐步拓展延伸。再次,深入推广银行卡助农取款业务。方便偏远地区群众办理取款业务,给客户提供高效、贴心和人性化的服务,使农牧民真正享受到“在家门口存取款”的便利服务。
四、基于防控风险的需要,农信社应把握“人员”的重点导向,重视总体风险防范。
在高度重视高管人员的决策风险、经营风险和品德风险防范的前提下,在特别注重绩效考核的同时加大对道德表现和文化素质的考核力度,强化合规意识,大力倡导员工合规文化建设,适时组织员工培训,构筑风险防范的“防火墙”。
五、基于降不良的需要,农信社应把握“风险”的重心导向,狠抓不良贷款“双降”。
一是把好贷款出口关。为全面防控信贷风险,在信贷资金的发放上,严格按照“三法一指引”的相关规定,本着“把握方向、守住底线、稳健经营”的原则,积极加强贷款管理。所谓把握方向:即发放贷款严格执行国家政策规定,坚决杜绝涉足房地产开发、小贷公司和民间借贷市场等高风险和非实体经济领域,为信贷资金发挥实际作用和确保信贷资金安全提供有力保证。守住底线:即严格按照监管要求,本着不放跨区贷款、不放关联贷款、不放超比例贷款的“三不放”原则,严格规范贷款的发放与管理,加强贷款风险控制,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实现各项业务的稳步发展。二是以抵债资产方式清收不良资产。三是依法清收。四是创建不良贷款“零余额”社。在全辖信用社中选取确定若干信用社作为本年度“不良贷款零余额社”,通过重点攻关力求效果显著,在规定时期内全部实现预期目标。
六、基于规范化要求,农信社应把握“内控”的目标导向,实现内部机制规范。
(一)强化制度建设。一是要进一步规范基础管理和操作行为,确保信用社稳健经营和长期发展。结合工作实际,旗县联社应组建巡视督查办公室,并制定《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巡视督查制度》和《农村信用社巡视督查管理办法》,从各个层面加大企业文化建设和制度执行的监督检查力度,二是按照银监部门“稳中求进”的工作要求,严格执行“七不准”、“四公开”规定,不仅在收费上严于律己,更要在贷款发放上严格把关。
(二)加强风险预警评估机制建设。一是充分利用银监会派出机构客户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对大额贷款进行及时监测,二是对重点领域可能存在的风险及时下发风险提示书,做到早防范、早控制。
(三)进一步强化监督检查。结合案件防控长效机制建设年,进一步做好案件防控治理工作,防患于未然。做到“七个到位”,即追究到位、处理到位、处罚到位、处置到位、教育到位、总结到位、跟踪到位,充分发挥违规查处机制在震慑不良、警示职工、惩前毖后等方面的作用,并使之成为一种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