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课堂中的“自找麻烦”

来源 :江西教育B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ni9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开课,我们总会精心打磨,充分预设,就是怕上课时会出现这样那样的意外,影响课堂的正常进行。即便如此,意外也还是会发生,课堂或因此黯然失色,当然有时也会动人心弦。无论如何,我们都不太希望意外发生,更别说故意寻找意外。“数学王子”张齐华往往会在课堂中给人以惊喜——绝妙的教学設计,幽默的教学语言,其实还有故意的“自找麻烦”。
  【片段一】故意挑起事端
  一位女生回答完问题后,全班掌声雷动,不过,张老师似乎听到了一点不同的声音。
  师:这位同学似乎还有话要说。
  生:她是盗用我的话!
  师:你们是一个小组对吗?
  生:是的。
  师:我该怎么评价你们这个小组呢?我倒不认为她是盗用,我认为这就是真正的学习团队,学习团队就是要认真倾听同伴的意思,并转化为自己的想法。我来采访一下这位女生,这个观点是你原创的,还是听完以后得来的?
  生:听完以后得来的。
  师:听完以后你是觉得这个答案很有道理,是不是?
  生:我觉得很有道理,就决定也这样去表达。
  师:我再来采访一下这位男生,现在你还觉得她是盗用吗?
  生:不觉得了,她表达了我的想法,我应该为她感到高兴才对。
  师:掌声送给他们团队。这不是盗用。在学习团队里面,每个人的想法都是共享的,这位男生也应感到骄傲,你的想法居然被她轻易地听明白了,很厉害。说明两点:这位男生,超强的表达力;这位女生,超高的领悟力。再次把掌声送给这个团队。
  【赏析】提出问题后,这个男生也在举手,但是张老师没有叫到他,于是男生来了一句简单的抱怨。此时张老师正站在他的边上给后面的女生递话筒,听得一清二楚。原本张老师可以装作没听到,因为男生一没站着说,二来声音不大,而我们也怕孩子上课时说些挑刺儿的话,但他却放大了这句话。清晰的表达,认真的倾听,就这样悄无声息地渗透在孩子们的脑海。
  【片段二】故意打断发言
  学生上台展示并说明自己的作品。
  生:老师,我是这样认为的……
  师:能不能不要喊老师?
  生:我是这样认为的……
  师:稍微暂停一下。知不知道我为什么不让你喊老师?
  生:因为还有很多人。我是这样认为的……
  师:听懂了吗?
  生:没有。
  师:不好意思,你还得再说一遍。
  生:老师,我是这样认为的……
  师:不要喊老师。
  生:我是这样认为的……(说完后,看着老师)
  师:我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说之前喊老师,说完之后立马转过来看着老师,而且是训练有素,为什么?
  生:想看看说得对不对。
  师:这对不对只有我说的算是吗?你们觉得他说得有没有道理?
  生:有。
  师:为什么还要看我?有就给他掌声啊!你的大脑是属于你自己,只要你觉得他说得有道理,你就可以认可他,给予掌声,点赞,而不是看老师的脸色。
  【赏析】或许这是我们习以为常的回答,或许我们压根儿就没有在意。原本学生的回答没有毛病,但张老师故意打断了孩子。我们经常说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站在课堂的正中央,但很多时候仅仅是停留于形式,很少去关注细节。回答问题喊老师,回答完转向老师,这一细节恰恰反映了依然是“以老师为中心”。短暂的打断或许改变不了什么,但互相尊重,彼此鼓励,收获自信却悄然发生着。
  【片段三】故意寻找不会
  在同桌合作交流之后。
  师:有想法了吗?
  生1:有。
  生2:有。
  教师故意走向了一位不举手的同学。
  生3:没有。
  师:我特别欣赏这位男孩,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这是课堂中真实的你。我来问同桌,你有想法了吗?
  生:有。
  师:你当时有没有说给你的同伴听?
  生:有。
  师:他有没有认真听?
  生:不知道。
  师:所以,在刚才过去的2分钟里头,这个小组的同桌交流,有可能是一段无效的交流。我来采访一下,在刚才同桌交流的时候,你确认你的同伴真的很专注地在听你的想法,并且用眼神跟你回应的,请举一下手。大约占到一半的样子。我想说,学习,不要光等着老师告诉你,同伴之间的交流有可能是最好的学习渠道。增加1分钟,如果刚才说得很好了,进一步去练习,完善。如果刚才彼此没有认真倾听的,或者听了没有眼神交流的,再次交流一下。
  【赏析】交流过后,原本都是齐答,有了,会了,到底真有假有,真会假会,我们不得而知。课堂之中,举手的同学我们都怕说得不好,哪敢再去招惹不举手的同学。但张老师故意找了一个没有举手的同学。小组合作早已风靡全国,但是否真的产生了有效的合作交流,我们却很少去验证,甚至根本不去触碰。与其无效,不如像张老师一样,花一点点时间,去提醒,去鼓励,去练习。
  寻找刺头儿,打断发言,不会也请,张老师的确是在自找麻烦,但更是在创造教育契机,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重新认识合作,重新学会表达,重新理解倾听,重新收获自信。我们还怕“麻烦”吗?
  (作者单位:山东省德州市北园小学)
  责任编辑 李杰杰
  E-mail:[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政治认同是《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提出的学科核心素养,彰显了高中思想政治课在立德树人理念中的学科定位和责任担当。政治认同素养主要表现为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展现出学生坚定的政治立场和爱国情怀。培育学生的政治认同素养是思想政治课的首要任务。  一、情境素材贴近生活,培育政治情感  建构主义指出,情境是激发学生价值认知的基础,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就是
期刊
物型课程的学校有哪些特征与行动路径,如何才能科学地评价一所典型意义的物型课程好学校?这就需要制订《物型课程建设发展水平指标体系》(下称《指标体系》)。  物型课程发挥“物”的课程意象,以环境建模、物型建构与课程开发为内核,实现“文化塑形”,它是具有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的校本化隐性课程。解析一下核心概念的界定,浓缩的一句话就是:发挥“物”的课程意象实现“文化塑形”。《指标体系》就要围绕“物型意象”与“
期刊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36~37页。  【教材分析】  三年级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方法,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了单式统计表。本节课就是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同时认识复式统计表。认识复式统计表主要从形式和内容两个角度入手。  从形式的角度去认识复式统计表时,复式统计表与单式统计表最明显的区分就是单式统计表里只有
期刊
设计理念:  尊重《望洞庭》这首诗的个性特征,正确、适度地解读文本。带领学生在文字和画面的转换中,发展想象力;引领学生在品味用词之精妙中,提升思辨力;引导学生诵读不同诗人笔下的洞庭湖,对比感悟刘禹锡《望洞庭》之柔美,提高朗读力;学习抓住诗眼“和”字,体会山水和谐之美、人的心境和大自然和谐之美,提升学习力。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学会本课2个生字,认识
期刊
导 读:  罗伯特·斯滕伯格在《思维教学》一书中说:“教育的最重要目标就是引导学生思维,这也是教育最令人欢欣的目标。”于漪老师认为:“教师应从学生思想感情、知识能力的实际出发,运用文章精要之处,开启学生思维的窍门。” [1]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促进儿童思维的发展?笔者将《薛法根教学思想与经典课堂》中收录的《九色鹿课堂实录》(以下称“其一”)与薛法根老师在杭州“千课万人”观摩活动中执教的《九色鹿》(
期刊
物型课程是以学习资源及文化系统的有效支持与人的主体性发展及创造性实践为基本特征的课程形态,是国家新课程秉持的“整体教育”观统领下的一种创新实践,其课程目标与国家新课程目标具有一致性:使学生发展成为“整体的人”。“整体的人”的发展意味着“人的存在的完整性和人的生成的完整性”。[1]从人的存在的完整性来看,要求教学摆脱学科中心、知识中心、人类中心的价值观和功利主义态度,引导学生在探寻个体、自然、社会关
期刊
吉安市永丰县恩江第二小学有序推进、扎实开展一系列内容多元、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形成师生、家长愿意读书、主动读书的引导机制,阅读成为全校师生的一种生活方式和精神特质,让师生、家长共享“悦读人生”,校园浸润浓郁书香。  一、读书蓄满教师教育源泉  教师不仅是施教者,还应该是读书人,更要为学生做表率。老师只有多读书、读好书,才能让自己有教育活水,始终拥有教育源泉。每学期,学校出资,为每个老师购一本教育专
期刊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要求根据学生的成长规律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把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要求落实到各学科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探索核心素养培养的途径和方法,使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能取得实效,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好基础。  著名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认为“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因此,小学生学习数学概念的过程就是学习数学语言的过程。数学语言包括图形语言、符号语言和文
期刊
【教学内容】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安塞腰鼓》,“语文主题学习”丛书八年级下册第一卷《安塞听鼓声》。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基调,感受安塞腰鼓的恢宏气势。  2.品读课文,感受民俗、品味语言。  【教学过程】  一、串联课文,导入新课(3分钟)  1.课堂导入  师:同学们,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到赵庄看了社戏,在鲁镇吃了罗汉豆,还回延安见了亲人,今天我
期刊
数学学习的过程是学生理解知识发生、发展、慢慢长出来的动态过程,是一个自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数学学习的效果与教师提供的学习材料也有着密切的关系。数学学习材料不单是现成的教材,更是教师站在学生的视角,通过研读理解教材,剖析数学知识间的内在关联,对数学知识进行整合的适合小学生数学学习的材料,它是实现数学学科本质与学习方式深度融合的载体。  一、研读理解:看见思维的生长  认真研读理解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