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家浜——我在尴尬中反思

来源 :商情·科学教育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kstudybitcc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教育学生,首先是从教育历史教师自己开始;人生的意义,也无疑开始于“认识自己、做好自己”。我们历史教师不仅要知道《沙家浜》,还要知道《白毛女》,要让我们广博起来;不仅要盯住“服务考试”,还要盯住不是考点但却闪耀人性光辉的东西,去实现我们历史教师的终极目标。我们的历史教师不只是盯着教材,做“经师”,或是做“能师”,而要做“人师”。
  【关键词】 沙家浜;历史教学;有效性
  
  沙家浜,位于秀丽明媚的阳澄湖畔,境内河港纵横,芦苇葱郁,绿野遍布,岸柳成行,尽现江南水乡田园风光。沙家浜,芦苇火种,名闻全国。抗日战争时期,在芦苇荡的绿色帐蔓里,新四军战士和沙家浜人民共同谱写了一首首壮丽的战斗诗篇,以此为素材创作的沪剧《芦荡火种》、京剧,《沙家浜》,家喻户晓,盛及中华,使沙家浜名闻名遐迩。
  但是,在我这次去常熟之前,我并不知道这些!此次上海学习期间,华东师大在学习中段安排了两个地点的考察学习:一个是风景秀丽的雁荡山;一个是常熟沙家浜。作为一个历史教师,知道沙家浜名闻天下,却不知究竟,只好放弃了心仪已久的雁荡山。在沙家浜,看水乡芦苇,听抗日故事,诵新四军光辉诗篇。我反反复复问自己:为什么以前我这个历史老师,我这个自认为还不错的历史老师,却不知道这段历史呢?!
  其实,原因也很简单:《沙家浜》在旧版本历史教材中只在小字中出现,大纲只要求了解它是八个样板戏之一就可以了,既不是重点,也不是难点,更不是考点,我们这个年龄的中学历史教师没有深入了解《沙家浜》或是沙家浜的,恐怕是大有人在。问题是我们历史教师只懂教材内容,行吗?过去历史教材上讲的东西,很多观点都被推翻了,我们能确保现在不会讲错吗?到底历史是什么?到底中学历史教育是什么?
  “历史”是什么? 大抵有三种用法:一是不可重演的过去的事情,包括人类、自然和两者关系史。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二是我们今天所知道和认识的过去,属于认识范畴,是随着认识的深入不断变化、进步的,其真理性在于对“一”的符合程度;三是史学,是今人与古人的对话及其沟通的过程,以求“二”能够更逼近“一”。这个过程取决于人们认识过去的智慧,也体现了情感、态度、价值观。
  中学历史教育是什么?是通过“二”和“三”,使学生头脑中的“过去”更逼近“一”;与此同时,发蒙和学习如何逼近“一”的智慧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然而,中学生的学习时间是个有限的定数,历史却包罗万象,博大精深,以至于大家常常引用马克思的话说,只有一门科学,那就是历史。这个矛盾决定了中学历史教育的内容和方式必然有所选择。既然是选择,就有一个选择的标准问题。抽象地说,就是学习成为时代之人的历史知识、能力,培育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
  所谓历史教学的“有效性”主要是历史教学追求的“下位”目标——即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功利说法叫“服务考试”,但必须从属于历史教学的“上位”目标——“服务人生”,亦即用“整体”历史观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做好自己。“上位”目标或者说历史教育的终极取向,这才是标准,才是衡量历史教学是否有效的尺度。甚至可以说,“上位”目标就是历史教学的“北斗星”,追着它走,准没错,教学越有效就“越有益”于人生。离开了这个“北斗星”,教学越有效就“越有害”于人生,可谓南辕北辙。
  历史教师怎样既服务考试,又服务人生呢?赵亚夫先生说历史教学的原动力来自历史学。历史教师不读书提高自己,你的课也不会有历史味,有思想、深度和广度。你的教学方法,只是停留在教教材,而不是力求——把学习还给学生,把历史还给历史。帮助学生借助历史来认识自己、做好自己——为学生“服务人生”,在现在高考历史试题情境性试题超过70%的今天,你既不可能服务考试,更不可能服务人生。如何拓展学生的视野和思维,如何帮助学生摆脱了死记硬背教科书的痛苦,让学生陷入你一己的角度和观点的僵化。谁都知道,我们如何看历史,也就会如何看生活,而历史与现实生活一样丰富多彩、复杂多变,有效的历史教学的角度和观点绝不可封闭、单一、僵化,而应该有更多的角度、更多的观点供学生学习、思考时做参照。
  作为历史教师必须改变自己的观念,改进自己的教学,彻底参透了新课程“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何以不可分割的真谛,建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三面一体”的整体历史观。历史的课堂上不啻是“历史老师”一个人的课堂上,要让它有旺盛的生命力,有丰富的多态性,自然就有了学生人生可以参照的意义。试想,当新课程的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理念转化为我们日后的一种生活信念、一种工作方式、一种人生态度,当学生从历史中形成的世界观(知道究竟是什么)、价值观(我们认为什么才是应该的)、人生观(怎样认识自己、做好自己),是丰富健全的而非片面歪曲的时候,我们的历史教学才堪称升华成了真正能够“服务人生”的历史教育。历史教育要有效“服务人生”,就得在实践上像聂幼犁先生所倡导的那样以人文、人权、人性之觉醒为己任,就得做足赵亚夫先生一直强调的历史教育的两大主题——公民教育和人格教育,就得如齐健先生所言历史课必须有生命(有思想、有情感、有生活),就得把人性的真、善、美作为历史教育终极追求的“北斗星”(终极取向),总体上设想在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共六年的时间里,让学生怎样逐步趋向它。这样的历史教育,应该既能“服务考试”,也能“服务人生”,二者浑然一体、密不可分,不仅对中学的学习和生活来说是有效的,而且对学生日后世界的生活也能发挥效用,受益终生,有效一辈子。
  教育学生,首先是从教育历史教师自己开始;人生的意义,也无疑开始于“认识自己、做好自己”。我们历史教师不仅要知道《沙家浜》,还要知道《白毛女》,要让我们广博起来;不仅要盯住“服务考试”,还要盯住不是考点但却闪耀人性光辉的东西,去“服务人生”,去实现我们历史教师的终极目标。我们的历史教师不只是盯着教材,做“经师”(教书匠),或是做“能师”(技能型教师),而要做“人师”(服务学生终身的人师)。
  愿珠海所有中学开足开齐、上足上齐历史课(美国21世纪确定的五大核心课程:英语、数学、科学、历史、地理);让我们的历史课堂既能服务考试,又能服务人生;让我们所有历史教师在专业化道路上完善自我,发展自我,实现人生价值;让我们面对“沙家浜”或是“白毛女”,不再尴尬!
  收稿日期:2008-4-21
其他文献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艺术是一门较复杂、难于把握的综合艺术。英语教学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因此英语教师除了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还必须懂得艺术,必须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这样他才能创设艺术的教学环境、使用艺术的教学手段和采取艺术的教学态度。本文试图通过对教学艺术的形成及其本质特征、教学艺术在教师成长中的作用、英语课堂教学艺术的实践及其效果等三个方面阐述,总结出自己在近十年的教学生涯中逐渐形成的以“激趣
期刊
【摘要】 实践证明,只要我们遵循学生的心理规律,认真研究,设计有效的学习活动,在教学过程的各环节中恰到好处的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就会大大增加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主动性,提高教学活动的实效性,就能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发展,使学生乐学、会学,为其终身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 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语文教学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标倡导的适合时代要求和语文教
期刊
在平索的写作教学中,我们常苦恼于学生面对作文时的那份无助:抓耳挠腮有之,作文内容空洞无物有之,语言平淡无奇有之,内容同一、千篇一律更甚之。如:本学期我在指导学生如何写“互相关心互相帮助”这类文章时,学生的思路老打不开来,素材无非是“某某生病,前去照料、探望”“生病掉课,帮助补课”,更让我哭笑不得的是一个同学在全班交流时提及“一次不小心把脚伸进车轮后发生的事……”而后,全班竟有十个同学写的是同一题材
期刊
“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我国九年制义务教育数学教学大纲规定的初中数学教学目的之一。同时。近年应用题在中考命题中的考查力度逐年加大,增强了对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的应用性问题的考查力度。因此,中学应用问题的教学就更加成为中学数学教学中的热点。但是由于学生抽象思维的不足,应用题教学恰恰成为中学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一、关于数学应用题教学现状的调查    茫然的眼神、无奈的摇头、自嘲的苦笑,
期刊
高中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提到,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发挥自身优势,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培养语文应用,审美能力,要有语言交流的基本能力与审美意识情趣,那么,如何把这理念具体的应用起来呢?我个人认为这还是要体现在语文课的教法上,在课堂上如何教。教什么等问题上,这才是真正的理念所体现的载体。下面就针对几个课例来谈谈我个人新课标环境下的关于语文课的教法的看法:    课例一:小说阅读探究题之探究    课堂
期刊
【摘要】 大学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长期以来落后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主要表现在教学方式、手段和理念的落后。因此,我们必须认清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的现状,力主开放式、研究性的教学方式。不为教学而教学,而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达到塑造学生高尚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并在此基础上培养适应知识经济时代挑战的创新型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 开放式;研究性;人文精神;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现状;
期刊
【摘要】 辅导员整体素质的形成和提高,是以心理素质的发展为基础和核心的。加强高校辅导员心理素质的培养,不仅是维持辅导员自身精神生活质量的必要保证,也是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的必要前提。如今,“80后”的学生辅导员已占到整个辅导员队伍的三分之二以上,他们有着与老一代人不同的、特有的生存体验。面对如此高比例的新生力量,他们的心理状况理应引起特别的关注。  【关键词】 :“80后”青年辅导员;心理素质;成因;
期刊
朱光潜在《悲剧心理学》中说:“假如一位商人,一位植物学家和一位诗人同时看一朵樱花,商人会谋划能卖多少钱,植物学家会数一数花瓣和花柱。而诗人则会从这朵花中看到整个世界,全神贯注在这朵花上而忘记了一切,转瞬问这朵小花变成一个有生命的活物,对他微笑,引起他同情,在美的享受达到极度狂喜的一刻,诗人把自己也化成了花,分享着花的生命和感情,所谓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三者对花的态度分别是实用的、科学的、审美
期刊
【摘要】 在知识经济化时代、信息化社会,一个国家、民族的创新能力,决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兴衰成败.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成为新课程改革的主旋律,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更新教育理念,真正实施创新教育。  【关键词】 导入新课;创新教育;具体做法    所谓创新教育,就是根据创新原理,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价值取向的教育与方法,学生的创新思维主要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与发展,主要
期刊
高一的学生接触非议论性文章(尤其是记叙文)的机会较大,但并不因此意味着学生对这一类文章的驾驭能力是游刃有余的。以笔者本次实习的学校湛江二中的一重点班(高一(19)班,使用教材为人教版教材)为例,学生的基础较好,语言表达较为流畅,但对非议论性文章的阅读感知与写作训练大都处于一种概念化、印象化的状态。受以往学科学习模式的影响,学生在学习时习惯例行公事地划分段落,找出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上的“三座大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