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发展。因此,我们要注意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从实际出发,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教师应发扬教学民主,成为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师要改变演讲者的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激励者、引导者、协调者和合作者。学生能自己做的事教师绝不代劳。教师的主要任务应是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在适当的时候给予恰当的引导与帮助。要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来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例如在学习“方位角”时,我让学生通过做游戏的方式来感知、体验各种方位角的大小和方向,具体做法是这样的:先把全班同学分成红、蓝两队,分别坐于教室两边,在教室中间画上十字形(交叉点为原点),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标出方向。然后由红、蓝两队分别派代表向对方提问并指定对方某一人作答,作答人要站到与所提问题相对应的位置上才能得分。如:红方要求蓝方的张明表示出“北偏东45°,距离原点100厘米”的位置,则张明就应站到表示该点的位置上。如此轮流提问,大家一齐评判,累计得分,决定双方的胜负。
二、教师应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探索。
学生的数学知识和能力是学生自己悟出来的、做出来的,而不是老师教出来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挖掘学生的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要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使他们觉得每项知识都是自己通过实践创造出来的,而不是教师强加给他们的。
例如在“绝对值”一节的教学中,我按四人一组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通过合作学习,学生不难得出:(1)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2)零的绝对值是零;(3)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在此基础上,我继续提问:(l)绝对值等于本身的数有哪些?(2)任何一个数的绝对值都是正数吗?(3)若a>0,则a=___________;若a=0,则a=___________;若a<0,则a=___________。(4)你还能得出其他结论吗?通过思考探索,学生自己总结出绝对值的重要性质。
三、教师应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观念。
某些学生不想学习或讨厌学习,是因为他们觉得学习枯燥无味,认为学习数学就是把那些公式、定理、法则和解题规律记熟,然后反反复复地做题。新教材的内容编排切实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思想,通过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或我们身边的数学事例阐明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好教材列举的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学素材和形象的图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尊重学生,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经常给予学生鼓勵和帮助。学习上要及时总结表彰,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学习是一件愉快的事情。教师要通过自己的教学,使学生乐学、愿学、想学,感受到学习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值得为学习而勤奋,不会觉得苦。
例如,在学习“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时,我提前两天布置学生收集有关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的一些图片、实物,用硬纸片制作柱体、锥体等模型。教学中,让每个学生都先展示自己收集到的图片、实物和制作好的各种各样的立体模型,然后按每两人一组把这些实物或模型进行归类并说出它们各自的特点,最后选派一些代表作总结发言,老师点评,对做得较好的同学进行表扬。通过这样教学,学生愉快地学到了知识,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另外,教师也可利用教材中编排的有关内容,如“地砖的铺设”、“银行的利率”、“股市走势图”、“图标的收集”、“打折销售”等,让学生走出课堂去学习,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教育要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既要为所有学生打好共同基础,又要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由于各种不同的因素,学生在数学知识、技能、能力方面和志趣上存在差异,教师在教学中要承认这种差异,因材施教,因势利导。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兼顾学习有困难和学有余力的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
新教材设计了不少如“思考”、“探索”、“试一试”、“想一想”、“议一议”等问题,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选用。对于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教师可另外选择一些较灵活的问题让他们思考、探究,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数学成绩。
五、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恰当地运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提供更丰富的数学学习资源。
例如对“图案没计”的教学,我要求学生利用计算机完成以下问题:(1)我喜欢的数学图形;(2)收集一些公司或企业的标志图案;(3)为我们班设计班徽。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在网上找到了相当丰富的素材。上课前我把每个学生搜集到的材料加以整理,在课上进行分类展示。这样做可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学到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提高教学效率。
一、教师应发扬教学民主,成为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师要改变演讲者的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激励者、引导者、协调者和合作者。学生能自己做的事教师绝不代劳。教师的主要任务应是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在适当的时候给予恰当的引导与帮助。要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来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例如在学习“方位角”时,我让学生通过做游戏的方式来感知、体验各种方位角的大小和方向,具体做法是这样的:先把全班同学分成红、蓝两队,分别坐于教室两边,在教室中间画上十字形(交叉点为原点),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标出方向。然后由红、蓝两队分别派代表向对方提问并指定对方某一人作答,作答人要站到与所提问题相对应的位置上才能得分。如:红方要求蓝方的张明表示出“北偏东45°,距离原点100厘米”的位置,则张明就应站到表示该点的位置上。如此轮流提问,大家一齐评判,累计得分,决定双方的胜负。
二、教师应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探索。
学生的数学知识和能力是学生自己悟出来的、做出来的,而不是老师教出来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挖掘学生的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要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使他们觉得每项知识都是自己通过实践创造出来的,而不是教师强加给他们的。
例如在“绝对值”一节的教学中,我按四人一组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通过合作学习,学生不难得出:(1)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2)零的绝对值是零;(3)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在此基础上,我继续提问:(l)绝对值等于本身的数有哪些?(2)任何一个数的绝对值都是正数吗?(3)若a>0,则a=___________;若a=0,则a=___________;若a<0,则a=___________。(4)你还能得出其他结论吗?通过思考探索,学生自己总结出绝对值的重要性质。
三、教师应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观念。
某些学生不想学习或讨厌学习,是因为他们觉得学习枯燥无味,认为学习数学就是把那些公式、定理、法则和解题规律记熟,然后反反复复地做题。新教材的内容编排切实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思想,通过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或我们身边的数学事例阐明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好教材列举的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学素材和形象的图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尊重学生,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经常给予学生鼓勵和帮助。学习上要及时总结表彰,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学习是一件愉快的事情。教师要通过自己的教学,使学生乐学、愿学、想学,感受到学习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值得为学习而勤奋,不会觉得苦。
例如,在学习“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时,我提前两天布置学生收集有关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的一些图片、实物,用硬纸片制作柱体、锥体等模型。教学中,让每个学生都先展示自己收集到的图片、实物和制作好的各种各样的立体模型,然后按每两人一组把这些实物或模型进行归类并说出它们各自的特点,最后选派一些代表作总结发言,老师点评,对做得较好的同学进行表扬。通过这样教学,学生愉快地学到了知识,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另外,教师也可利用教材中编排的有关内容,如“地砖的铺设”、“银行的利率”、“股市走势图”、“图标的收集”、“打折销售”等,让学生走出课堂去学习,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教育要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既要为所有学生打好共同基础,又要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由于各种不同的因素,学生在数学知识、技能、能力方面和志趣上存在差异,教师在教学中要承认这种差异,因材施教,因势利导。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兼顾学习有困难和学有余力的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
新教材设计了不少如“思考”、“探索”、“试一试”、“想一想”、“议一议”等问题,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选用。对于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教师可另外选择一些较灵活的问题让他们思考、探究,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数学成绩。
五、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恰当地运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提供更丰富的数学学习资源。
例如对“图案没计”的教学,我要求学生利用计算机完成以下问题:(1)我喜欢的数学图形;(2)收集一些公司或企业的标志图案;(3)为我们班设计班徽。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在网上找到了相当丰富的素材。上课前我把每个学生搜集到的材料加以整理,在课上进行分类展示。这样做可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学到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提高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