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阅读教学是语文课程的“重头戏”,阅读课堂是培养学生感悟与理解能力的“主阵地”。教师要在《语文课程标准》理念及语文教学改革思想的指导下,优化阅读指导策略,引导学生满怀愉悦的心情徜徉于祖国的语言文字之中,去汲取营养,形成语文素养。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理解;欣赏;拓展
中图分类号:R361,I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21-0093-01
阅读教学是语文课程的“重头戏”,阅读课堂是培养学生感悟与理解能力的“主阵地”。为此,教师要在《语文课程标准》理念及语文教学改革思想的指导下,优化阅读指导策略,改进教学行为,引导学生满怀愉悦的心情徜徉于祖国的语言文字之中,去汲取营养,形成语文素养。
一、抓住关键语句,进行有效导入或过渡
“文似看山不喜平”,说的是写文章要讲究情节的曲折变化,而不能平铺直叙;否则,读起来没有味儿。阅读教学亦是如此,也要寻找一个合适的突破口,以导入新课或过渡到下一个语段的学习。而要寻找突破口或切入点,瞄准文本中的关键语句,不失为一个重要的方法。何谓“关键语句”?我认为课文中的总起句、过渡句、中心句及具有画龙点睛作用的总结句,都算得上是关键句。像《秦兵马俑》中的过渡句、《夹竹桃》最后一句、《莫高窟》第1自然段第1句,等等,这些关键句往往是展开阅读教学的一个切入点,抓住了这个切入点就能够发挥“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能够引领学生直奔课文中心或重点内容,而不至于从头到尾、平铺直叙。
例如,我在教学季羡林先生写的《夹竹桃》这篇课文时,就紧紧抓住了文末的一句话来引发学生阅读探究的期待——“‘这样的韧性’体现在哪里?‘许多的幻想’又体现在哪里?请你们回过头来用心阅读课文,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围绕课文最后这个画龙点睛的关键语句,我设计出了这样一个核心问题,并以此问题为牵手来引导学生去阅读优美的语言文字,了解夹竹桃与众不同的特点与个性。在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跟文本进行充分的接触并在字里行间留下自己的阅读感悟之后,我适时组织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分享,并形成了共识。
抓住关键句来设计与实施教学环节,可以有效地把握教学重点,给予学生一个正确的探究方向,而不至步入弯路,浪费精力,致使课堂教学大打折扣。
二、瞄准重点语段,培养学生理解与欣赏能力
阅读教学理论告诉我们,阅读其是一个“多元对话”的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还要开展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对话,交流彼此的阅读感受。其中,师生跟文本展开的对话是基础,师生之间展开的对话则是师本和生本对话的延续与发展。当然,对话活动所指向的文本内容不能面面俱到,“眉毛胡子一把抓”,而要具有鲜明的指向性。为此,教师要抓住重点语段,来引导学生阅读、欣赏、品味、概括、归纳、评价。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真正促进学生感悟能力的提高。
比如,六年级《郑成功》这篇课文涉及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收复台湾,二是建设台湾。在讲读收复台湾这部分内容时,我重点指导学生阅读课文4、5两个自然段,因为这两个自然段主要写“海上激战”,是描写最为精彩的部分,也是最能体现郑军官兵英勇善战的段落。解读与欣赏过程中,我要求学生从语段中找出关键词 语来领略郑军官兵的英勇善战和荷兰侵略者的不堪一击。同时,还让学生领悟到第5自然段运用了对比的写法,突出了敌我双方不同的表现。
上述教学活动,贯彻了对话教学理念,教师在学生跟文本对话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关注敌我双方的不同表现,这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又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的形式,领悟对比描写的好处。这样设计教学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感悟、欣赏能力和概括能力,符合《语文课程标准》中倡导的理念。
三、搞好适度拓展,促进文本解读走向深刻
拓展应该是阅读教学一个永恒的话题。拓展有助于促进学生对文本的感知和深入理解,因为每一个文本总是有它诞生的背景的,只有补充了相关的材料,才能使解读走向深刻。然而,阅读课堂上的拓展应做到有法、有度,而不能随意进行;否则,就会偏离文本,喧宾夺主,影响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就拓展的时机来划分,可以是课前拓展、课中拓展、课后拓展。课前拓展大多是关于作者或写作背景的拓展,课中拓展是针对重点语段或语句的解读,课后拓展的目的則是对文本内容的深化。
例如,教学完《郑成功》之后,我要求学生上网搜集更多的关于郑成功的图片或文字介绍,以进一步走近这位民族英雄。这是关于文本角色的拓展。当然,我也要求学生阅读《上下五千年》和《中国读本》等书籍,来进一步了解中国历史,这是针对文本题材进行的拓展阅读。再如,教学《最后的姿势》这篇描写汶川大地震中涌现出的英雄教师的文章之后,我给学生提供了相关的诗歌,指导学生诵读,让学生的心灵受到了感染与熏陶。这是就文本思想内容进行的拓展,有助于学生受到情感熏陶。
综上所述,抓住关键语句、重点语段指导学生感悟、欣赏,结合文本内容进行适度拓展,是优化阅读教学策略的三条途径。教师应在这三方面下功夫,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增强课堂实效。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理解;欣赏;拓展
中图分类号:R361,I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21-0093-01
阅读教学是语文课程的“重头戏”,阅读课堂是培养学生感悟与理解能力的“主阵地”。为此,教师要在《语文课程标准》理念及语文教学改革思想的指导下,优化阅读指导策略,改进教学行为,引导学生满怀愉悦的心情徜徉于祖国的语言文字之中,去汲取营养,形成语文素养。
一、抓住关键语句,进行有效导入或过渡
“文似看山不喜平”,说的是写文章要讲究情节的曲折变化,而不能平铺直叙;否则,读起来没有味儿。阅读教学亦是如此,也要寻找一个合适的突破口,以导入新课或过渡到下一个语段的学习。而要寻找突破口或切入点,瞄准文本中的关键语句,不失为一个重要的方法。何谓“关键语句”?我认为课文中的总起句、过渡句、中心句及具有画龙点睛作用的总结句,都算得上是关键句。像《秦兵马俑》中的过渡句、《夹竹桃》最后一句、《莫高窟》第1自然段第1句,等等,这些关键句往往是展开阅读教学的一个切入点,抓住了这个切入点就能够发挥“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能够引领学生直奔课文中心或重点内容,而不至于从头到尾、平铺直叙。
例如,我在教学季羡林先生写的《夹竹桃》这篇课文时,就紧紧抓住了文末的一句话来引发学生阅读探究的期待——“‘这样的韧性’体现在哪里?‘许多的幻想’又体现在哪里?请你们回过头来用心阅读课文,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围绕课文最后这个画龙点睛的关键语句,我设计出了这样一个核心问题,并以此问题为牵手来引导学生去阅读优美的语言文字,了解夹竹桃与众不同的特点与个性。在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跟文本进行充分的接触并在字里行间留下自己的阅读感悟之后,我适时组织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分享,并形成了共识。
抓住关键句来设计与实施教学环节,可以有效地把握教学重点,给予学生一个正确的探究方向,而不至步入弯路,浪费精力,致使课堂教学大打折扣。
二、瞄准重点语段,培养学生理解与欣赏能力
阅读教学理论告诉我们,阅读其是一个“多元对话”的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还要开展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对话,交流彼此的阅读感受。其中,师生跟文本展开的对话是基础,师生之间展开的对话则是师本和生本对话的延续与发展。当然,对话活动所指向的文本内容不能面面俱到,“眉毛胡子一把抓”,而要具有鲜明的指向性。为此,教师要抓住重点语段,来引导学生阅读、欣赏、品味、概括、归纳、评价。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真正促进学生感悟能力的提高。
比如,六年级《郑成功》这篇课文涉及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收复台湾,二是建设台湾。在讲读收复台湾这部分内容时,我重点指导学生阅读课文4、5两个自然段,因为这两个自然段主要写“海上激战”,是描写最为精彩的部分,也是最能体现郑军官兵英勇善战的段落。解读与欣赏过程中,我要求学生从语段中找出关键词 语来领略郑军官兵的英勇善战和荷兰侵略者的不堪一击。同时,还让学生领悟到第5自然段运用了对比的写法,突出了敌我双方不同的表现。
上述教学活动,贯彻了对话教学理念,教师在学生跟文本对话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关注敌我双方的不同表现,这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又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的形式,领悟对比描写的好处。这样设计教学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感悟、欣赏能力和概括能力,符合《语文课程标准》中倡导的理念。
三、搞好适度拓展,促进文本解读走向深刻
拓展应该是阅读教学一个永恒的话题。拓展有助于促进学生对文本的感知和深入理解,因为每一个文本总是有它诞生的背景的,只有补充了相关的材料,才能使解读走向深刻。然而,阅读课堂上的拓展应做到有法、有度,而不能随意进行;否则,就会偏离文本,喧宾夺主,影响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就拓展的时机来划分,可以是课前拓展、课中拓展、课后拓展。课前拓展大多是关于作者或写作背景的拓展,课中拓展是针对重点语段或语句的解读,课后拓展的目的則是对文本内容的深化。
例如,教学完《郑成功》之后,我要求学生上网搜集更多的关于郑成功的图片或文字介绍,以进一步走近这位民族英雄。这是关于文本角色的拓展。当然,我也要求学生阅读《上下五千年》和《中国读本》等书籍,来进一步了解中国历史,这是针对文本题材进行的拓展阅读。再如,教学《最后的姿势》这篇描写汶川大地震中涌现出的英雄教师的文章之后,我给学生提供了相关的诗歌,指导学生诵读,让学生的心灵受到了感染与熏陶。这是就文本思想内容进行的拓展,有助于学生受到情感熏陶。
综上所述,抓住关键语句、重点语段指导学生感悟、欣赏,结合文本内容进行适度拓展,是优化阅读教学策略的三条途径。教师应在这三方面下功夫,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增强课堂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