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如何才能走出应试教育模式下学习方式,找到使学生成为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的学习方式呢?研究性学习不能说不是很好的一种方式之一。作为教育工作者,难道不应该掌握研究性学习的重要作用吗?我们应该在实践中有意识地恰当地应用这一学习方式,为我国教育的发展,为我国的崛起,作出那么一滴小小的奉献。这样才不愧于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不愧于拥有灿烂历史文化的中华民族,不愧于子孙后代。
关键词:研究; 创新; 能力; 人才
21世纪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中华民族要在今后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加强培养人才,必须加强培养年轻一代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研究性学习活动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最有效的途径。因此,初中地理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特别值得我们去探索。
所谓研究性学习,就是改变学生只习惯一味接受教师灌输的学习方式,而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实践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以个人或小组合作方式、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其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初中地理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是学生成长的需要,培养竞争型“合格人才”的需要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们要在国际竞争中拥有一席之地,就需要更多的创新型的、研究型的人才不断创造出更多的高新技术,而衡量人才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一个人研究问题的能力的高低。我国新的《地理课程标准》要求地理教学既要培养学生读图、识图等基本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又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科学态度,进而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这意味着我国已把研究性学习列入到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内容当中。
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下,由于受中考指挥棒的影响,学生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被“机械”地灌输进大量脱离社会生活实际的地理知识。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压抑了学生参与教育教学过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种教育既影响了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也影响了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传统教学模式是“应试教育”的产物,这种模式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没有引起足够的认识,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只能是高分低能,只能照步就班,在“创新”方面存在严重不足;这种“人才”不符合我国在新的国际形式下所需要的新型人才的标准,如果这种状况持续下去,必将对我国国力的进一步提高造成影响。
研究性学习则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体验性和探究性。学生的主动研究活动始终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研究内容的确定、资料的搜集、都由学生自主确定,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创造,教师在整个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只是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是学生的导师。初中地理研究性学习主要是:以发展探究思维为目标,以初中地理的基本结构为内容,以再发现为学习方法。它强调学生是“发现者”,激发学生对初中地理学科的兴趣,在教师指导下像科学家发现真理一样,通过学生自己探索和学习,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去发现规律,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学生经过了这个自主学习的环节之后,通过教师的点评、总结,便像科学家那样经历了一个提出问题(研究专题)——探索研讨——总结提高过程。这样学习,不但使新《地理课程标准》得到落实,又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二、初中地理研究性学习的需要培养的目标
初中地理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因此,初中地理研究性学习特别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社会性实践活动,其主要目标有:
1.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主要是围绕解决问题而展开的。要求学生从书本中,从社会实际生活中发现和提出许多实实在在而又复杂纷繁的各类现实问题,如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等,并通过主动探究去解决问题。这样,又有助于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大胆质疑的思维品质。
2.培养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
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包括信息的收集与处理的过程。学生围绕某个问题,通过观察事物、查阅图书、电话咨询、交谈、实验研究、上网、调查采访等方式搜集到许多信息,这些原始信息往往存在着繁杂、无序、分类不清等问题,需要分析、筛选、归类、概括、储存、表达等处理,以完成研究课题。研究性学习的这一过程能培养学生以下能力:收集资料的能力,分析资料和得出结论的能力,表述思想和交流成果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团结精神
地理研究性学习活动注重合作学习这种学习组织方式。合作既是学习的手段,也是学习的目的。在学生们共同参与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需要依靠学习伙伴的集体智慧与分工协作,需要互相了解他人的个性,需要相互的交流与合作。这种合作既含有合作精神的培养也含有合作能力的培养。通过活动,学生们学会了彼此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容忍;还学会了如何表达自己的意见,学会如何倾听和说服他人;更为重要的是学会了如何合作,才能顺利完成课题的研究,才能得到高质量的研究成果。这种合作精神、合作能力是社会的需求,是时代的需求。所以,研究性学习将培养学生合作团结精神作为重要目标之一。
4.培养创新意识,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根本动力,它是 “破旧立新”、是“标新立异”、是“独辟蹊径”。在研究性地理学习过程中,为了解决问题,学生通过多种途径主动获取课本及课本以外的知识,提出一个又一个的处理问题的方法或见解,其中会有许多有新意的建设性意见,从中会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新方法、新途径。学生经常参加这些活动,不仅可以扩大视野、启迪思维,而且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而课堂教学未触及和深入的问题去研究,培养起创新意识。
5.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联系社会实际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为学生的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的培养创造了有利条件。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但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创造性和认知能力,而且还要学会关心社会的进步、祖国的前途、人类的命运、经济的发展和环境的保护,使学生的精神境界得以升华。
三、初中地理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的主要步骤与方法
1.选择研究课题阶段
指导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教材内容和参考课题,并参考学生的成长的环境条件、兴趣爱好,组织学生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他们感兴趣的研究专题,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是教师提出的,也可以是学生自己选择和确定的;可以是课堂内教材内容的拓展延伸,也可以是对校外各种自然和社会现象的研究;可以是纯思辨性的,也可以是实践操作类的;可以是已经证明的结论,也可以是未知的知识领域。在这个阶段,学生的自选题目,教师要做好指导,以确保研究课题的正确性。这是因为课题的内容是否合情合理,影响到学生的积极性和探究的欲望。同时,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回所运用的知识,都是围绕“问题”展开的,所以课题应具有一定的综合性、现实性。例如在学习初中地理《黄土高原》一节的内容时提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形成的原因及如何治理”的问题等。
2.实施研究学习阶段
这是地理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如我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形成的原因及如何治理”这一课题提出之后,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爱好结队分成几个小组,然后分工合作,分别利用课外时间,通过报刊、书籍、网络等各种途径收集气候、植被、土壤、人类活动等方面的文字信息、图表信息,再经过小组讨论对信息进行筛选、归类、分析、整理、交流,最后讨论整理出结论。这整个过程都是学生亲身实践、体验生活的一个探索过程,他们获得了对社会的直接感受,了解可了科研的一般流程和方法。这个过程还融合了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两种形式,其中合作学习占有较重的地位。通过合作,将学生个人的智慧上升团体智慧,团体智慧的提升反过来又将促进学生个人的进步,从而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效果。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随时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咨询服务,帮助学生处理、取舍、分析资料,组织有用的第一手资料,协调化解学生们在合作中发生的不愉快的矛盾。指导学生根据获取的资料提出论点和论据,并应用相关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分析因果关系,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建议,最终以小论文、社会调查报告等形式结题。
3.评价阶段
研究性地理学习课题评价的内容概括起来包括三个方面,即:论点、论据和书面文字表述。①论点方面:要求观点明确,符合地理学科的科学性,具有实际利用或参考价值,具有一定的创新性。②论据方面:要求用多种方式收集地理资料(特别是第一手资料),很好地整理利用资料,使论据有充足的地理资料,且十分有力地说明论点,研究方法具有创造性。③书面文字表述方面:要求完全符合论文的格式和结构要求,条理清楚,文字流畅,无错别字。
我们在这个过程中比较重视“实践”和“创新”两个方面,是想通过评价内容的导向作用,把研究性学习的素质教育功能更加的显性化。
4.研究成果交流阶段
学生把最后的研究成果交给老师,教师评定成绩后,要选择合适时间,组织学生进行论文交流。先由小组代表介绍自己小组的研究成果,谈谈学习的一些体会。再由其他组的同学提问。最后由教师补充完善上升为理论,得出严谨的、正确的研究性学习报告。
在这个交流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创新方法的引导,对一些稚嫩可笑的见解或结果不能扼杀,关键是让学生去感受与体验,鼓励学生们发表意见,尤其是不同意见,要敢于“异想天开”,这说不定还是一项伟大的发明呢。同时还要注意学生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质疑能力、应变能力、合作能力等的培养,提高各方面的能力。
在初中地理研究性学习的整个过程中,要体现三个“重视”:一是要重“过程”;二是要重“合作”;三是要重“体验”。这意味着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没有了专业知识优势,失去了对学生学习内容的权威与垄断,学生吸取知识的途径变为多元化,教师重在指导学生参与研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让学生了解世界上的伟大发明或者发现都是从实践中来,从而体会科学研究的艰辛。教师要扮演好组织者、参与者、指导者的角色,认真设置开放性课堂的每一步,让学生拥有自主探究的空间,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总之,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团结合作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注入了新的活力。为此,研究性学习已成为当代主流教学策略之一,它正深刻地改变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但它还有不够完善的地方,这还需要我们去做更多的摸索与实践。
______________
收稿日期:2009-06-23
关键词:研究; 创新; 能力; 人才
21世纪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中华民族要在今后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加强培养人才,必须加强培养年轻一代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研究性学习活动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最有效的途径。因此,初中地理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特别值得我们去探索。
所谓研究性学习,就是改变学生只习惯一味接受教师灌输的学习方式,而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实践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以个人或小组合作方式、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其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初中地理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是学生成长的需要,培养竞争型“合格人才”的需要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们要在国际竞争中拥有一席之地,就需要更多的创新型的、研究型的人才不断创造出更多的高新技术,而衡量人才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一个人研究问题的能力的高低。我国新的《地理课程标准》要求地理教学既要培养学生读图、识图等基本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又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科学态度,进而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这意味着我国已把研究性学习列入到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内容当中。
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下,由于受中考指挥棒的影响,学生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被“机械”地灌输进大量脱离社会生活实际的地理知识。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压抑了学生参与教育教学过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种教育既影响了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也影响了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传统教学模式是“应试教育”的产物,这种模式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没有引起足够的认识,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只能是高分低能,只能照步就班,在“创新”方面存在严重不足;这种“人才”不符合我国在新的国际形式下所需要的新型人才的标准,如果这种状况持续下去,必将对我国国力的进一步提高造成影响。
研究性学习则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体验性和探究性。学生的主动研究活动始终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研究内容的确定、资料的搜集、都由学生自主确定,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创造,教师在整个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只是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是学生的导师。初中地理研究性学习主要是:以发展探究思维为目标,以初中地理的基本结构为内容,以再发现为学习方法。它强调学生是“发现者”,激发学生对初中地理学科的兴趣,在教师指导下像科学家发现真理一样,通过学生自己探索和学习,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去发现规律,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学生经过了这个自主学习的环节之后,通过教师的点评、总结,便像科学家那样经历了一个提出问题(研究专题)——探索研讨——总结提高过程。这样学习,不但使新《地理课程标准》得到落实,又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二、初中地理研究性学习的需要培养的目标
初中地理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因此,初中地理研究性学习特别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社会性实践活动,其主要目标有:
1.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主要是围绕解决问题而展开的。要求学生从书本中,从社会实际生活中发现和提出许多实实在在而又复杂纷繁的各类现实问题,如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等,并通过主动探究去解决问题。这样,又有助于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大胆质疑的思维品质。
2.培养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
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包括信息的收集与处理的过程。学生围绕某个问题,通过观察事物、查阅图书、电话咨询、交谈、实验研究、上网、调查采访等方式搜集到许多信息,这些原始信息往往存在着繁杂、无序、分类不清等问题,需要分析、筛选、归类、概括、储存、表达等处理,以完成研究课题。研究性学习的这一过程能培养学生以下能力:收集资料的能力,分析资料和得出结论的能力,表述思想和交流成果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团结精神
地理研究性学习活动注重合作学习这种学习组织方式。合作既是学习的手段,也是学习的目的。在学生们共同参与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需要依靠学习伙伴的集体智慧与分工协作,需要互相了解他人的个性,需要相互的交流与合作。这种合作既含有合作精神的培养也含有合作能力的培养。通过活动,学生们学会了彼此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容忍;还学会了如何表达自己的意见,学会如何倾听和说服他人;更为重要的是学会了如何合作,才能顺利完成课题的研究,才能得到高质量的研究成果。这种合作精神、合作能力是社会的需求,是时代的需求。所以,研究性学习将培养学生合作团结精神作为重要目标之一。
4.培养创新意识,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根本动力,它是 “破旧立新”、是“标新立异”、是“独辟蹊径”。在研究性地理学习过程中,为了解决问题,学生通过多种途径主动获取课本及课本以外的知识,提出一个又一个的处理问题的方法或见解,其中会有许多有新意的建设性意见,从中会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新方法、新途径。学生经常参加这些活动,不仅可以扩大视野、启迪思维,而且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而课堂教学未触及和深入的问题去研究,培养起创新意识。
5.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联系社会实际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为学生的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的培养创造了有利条件。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但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创造性和认知能力,而且还要学会关心社会的进步、祖国的前途、人类的命运、经济的发展和环境的保护,使学生的精神境界得以升华。
三、初中地理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的主要步骤与方法
1.选择研究课题阶段
指导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教材内容和参考课题,并参考学生的成长的环境条件、兴趣爱好,组织学生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他们感兴趣的研究专题,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是教师提出的,也可以是学生自己选择和确定的;可以是课堂内教材内容的拓展延伸,也可以是对校外各种自然和社会现象的研究;可以是纯思辨性的,也可以是实践操作类的;可以是已经证明的结论,也可以是未知的知识领域。在这个阶段,学生的自选题目,教师要做好指导,以确保研究课题的正确性。这是因为课题的内容是否合情合理,影响到学生的积极性和探究的欲望。同时,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回所运用的知识,都是围绕“问题”展开的,所以课题应具有一定的综合性、现实性。例如在学习初中地理《黄土高原》一节的内容时提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形成的原因及如何治理”的问题等。
2.实施研究学习阶段
这是地理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如我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形成的原因及如何治理”这一课题提出之后,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爱好结队分成几个小组,然后分工合作,分别利用课外时间,通过报刊、书籍、网络等各种途径收集气候、植被、土壤、人类活动等方面的文字信息、图表信息,再经过小组讨论对信息进行筛选、归类、分析、整理、交流,最后讨论整理出结论。这整个过程都是学生亲身实践、体验生活的一个探索过程,他们获得了对社会的直接感受,了解可了科研的一般流程和方法。这个过程还融合了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两种形式,其中合作学习占有较重的地位。通过合作,将学生个人的智慧上升团体智慧,团体智慧的提升反过来又将促进学生个人的进步,从而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效果。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随时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咨询服务,帮助学生处理、取舍、分析资料,组织有用的第一手资料,协调化解学生们在合作中发生的不愉快的矛盾。指导学生根据获取的资料提出论点和论据,并应用相关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分析因果关系,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建议,最终以小论文、社会调查报告等形式结题。
3.评价阶段
研究性地理学习课题评价的内容概括起来包括三个方面,即:论点、论据和书面文字表述。①论点方面:要求观点明确,符合地理学科的科学性,具有实际利用或参考价值,具有一定的创新性。②论据方面:要求用多种方式收集地理资料(特别是第一手资料),很好地整理利用资料,使论据有充足的地理资料,且十分有力地说明论点,研究方法具有创造性。③书面文字表述方面:要求完全符合论文的格式和结构要求,条理清楚,文字流畅,无错别字。
我们在这个过程中比较重视“实践”和“创新”两个方面,是想通过评价内容的导向作用,把研究性学习的素质教育功能更加的显性化。
4.研究成果交流阶段
学生把最后的研究成果交给老师,教师评定成绩后,要选择合适时间,组织学生进行论文交流。先由小组代表介绍自己小组的研究成果,谈谈学习的一些体会。再由其他组的同学提问。最后由教师补充完善上升为理论,得出严谨的、正确的研究性学习报告。
在这个交流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创新方法的引导,对一些稚嫩可笑的见解或结果不能扼杀,关键是让学生去感受与体验,鼓励学生们发表意见,尤其是不同意见,要敢于“异想天开”,这说不定还是一项伟大的发明呢。同时还要注意学生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质疑能力、应变能力、合作能力等的培养,提高各方面的能力。
在初中地理研究性学习的整个过程中,要体现三个“重视”:一是要重“过程”;二是要重“合作”;三是要重“体验”。这意味着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没有了专业知识优势,失去了对学生学习内容的权威与垄断,学生吸取知识的途径变为多元化,教师重在指导学生参与研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让学生了解世界上的伟大发明或者发现都是从实践中来,从而体会科学研究的艰辛。教师要扮演好组织者、参与者、指导者的角色,认真设置开放性课堂的每一步,让学生拥有自主探究的空间,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总之,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团结合作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注入了新的活力。为此,研究性学习已成为当代主流教学策略之一,它正深刻地改变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但它还有不够完善的地方,这还需要我们去做更多的摸索与实践。
______________
收稿日期:2009-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