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更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其中培养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是凸显教學目标,对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本文中笔者结合新课标对小学数学教学的要求,探索了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有效策略,希望能够为进一步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策略
引言:教育教学在新课改的深入发展下发生了巨大变化,教师的思想意识、对学生发展的关注度也随之改善,越来越重视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手段的提升。但是在具体教学应用过程中效果并不显著,这就要求教师需要彻底从传统教学模式中摆脱出来,创新教学策略,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
一、联系生活实际 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解决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同时他也是数学学习过程中主要的任务。在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问题情境与实际生活相连,要注意问题情境与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相符,同时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兴趣特点,从而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到课堂探索过程中,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同时也需要根据实际生活问题的重点,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在传统教学中,教师缺乏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主观意识,由此导致在问题情境开展过程中,学生会出现对问题的恐惧感,逐渐丧失解决问题的动力。所以在问题解决教学中,要注重情景导入,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奠定良好的基础。
例如,在教学重量的知识时,教师要充分利用身边的事物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很多物品在外包装上都会有重量标识,在课堂上,可以准备两袋食盐,分别是500克,再准备大小相等的数个硬币,它们没有重量标识。对比观察之后,学生可以对重量有个初步的认识。这时,老师提出问题“如何利用现有的食盐和硬币得知一个硬币的重量呢?”这时,学生需要用无数个硬币与食盐进行衡量,从而得出硬币重量。通过生活中的问题情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探究意識被充分激发,与实际相结合也增强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敢于提问
和谐、平等的学习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深挖学生的学习潜能,学生在一种轻松、自由的状态下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过程中。但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心智、学习经验都存在很大的不足,在学习探索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问题,出现各种错误,所以教师要不断鼓励、激励学生,给予学生正确的评价,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能够理性的面对困难。此外教师还要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相应的肯定,使学生产生愉悦感,感受到自身的价值,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当学生受到教师认可时,会产生强大的自信心理,并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探索,敢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三、鼓励学生在解决问题时,采用多样化手段
每个学生对数学的认识是不同的,在数学上所获得。知识发展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在进行考察与评价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结合不同的角度去分析问题,利用不同的方法与数学知识去解决问题,进而使学生能够得到良好的发展。每一个数学问题的解决方式并不是单一的,它可以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解答,其中有较为常见的解题方法,还有一些解题方法非常的巧妙,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多多鼓励学生,对一些不常见的解题方法进行大胆尝试,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例如,当解决比例分配问题时,其具体内容如下:在一个桌子上有笔和书两种东西,两者比例为4:3,此时又有人拿过来两本书,此时笔与书的比例变成了6:5,那么桌子上原有笔和书的总数是多少?一般学生在解决该问题时使用的方法是书前后比例作差,然后再用多余的数除以比例差,则解答出原有总数。但是有些同学却没有采用这一方法,根据题意能够了解到,笔是4与6的公倍数,经过试能够得出笔的总数,最后得到桌子笔与书的总数。虽然该学生在解答问题时没有按照出题者的意愿解答问题,但是此种解法却有着自己独到的地方,所以切勿扼杀此想法,应当对其进行鼓励,这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四、组织实践运用,锻炼解题能力。
数学知识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所以其具有强大的实践性。新课改强调了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为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所以,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将生活中所遇到的抽象性的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以此强化学生对数学的认识以及对数学问题的理解,进而提升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教师要充分利用数学在生活中的实践性特点,为学生创设更多实践、探索的机会,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及重要性,以此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
例如在《多边形的面积》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充绒量、讨论、分析等过程,培养学生图形转化的意识,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首先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让学生结合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来求出三角形和平行面积公式,通过剪裁、等制作长方形和三角形的模型,以此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对知识的运用能力,进而培养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
结束语:总而言之,数学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而培养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不仅是实现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同时也是培养学生敢于面对困难、树立自信、迎接挑战的一种有效训练方式。因此,教师要采用科学的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王钦厚.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策略实施初探[J].学周刊,2019(06):15-16.
[2]乔自源.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策略实施初探[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3):152.
四川凉山西昌市安宁镇中心小学 王梅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策略
引言:教育教学在新课改的深入发展下发生了巨大变化,教师的思想意识、对学生发展的关注度也随之改善,越来越重视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手段的提升。但是在具体教学应用过程中效果并不显著,这就要求教师需要彻底从传统教学模式中摆脱出来,创新教学策略,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
一、联系生活实际 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解决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同时他也是数学学习过程中主要的任务。在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问题情境与实际生活相连,要注意问题情境与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相符,同时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兴趣特点,从而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到课堂探索过程中,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同时也需要根据实际生活问题的重点,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在传统教学中,教师缺乏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主观意识,由此导致在问题情境开展过程中,学生会出现对问题的恐惧感,逐渐丧失解决问题的动力。所以在问题解决教学中,要注重情景导入,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奠定良好的基础。
例如,在教学重量的知识时,教师要充分利用身边的事物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很多物品在外包装上都会有重量标识,在课堂上,可以准备两袋食盐,分别是500克,再准备大小相等的数个硬币,它们没有重量标识。对比观察之后,学生可以对重量有个初步的认识。这时,老师提出问题“如何利用现有的食盐和硬币得知一个硬币的重量呢?”这时,学生需要用无数个硬币与食盐进行衡量,从而得出硬币重量。通过生活中的问题情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探究意識被充分激发,与实际相结合也增强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敢于提问
和谐、平等的学习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深挖学生的学习潜能,学生在一种轻松、自由的状态下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过程中。但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心智、学习经验都存在很大的不足,在学习探索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问题,出现各种错误,所以教师要不断鼓励、激励学生,给予学生正确的评价,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能够理性的面对困难。此外教师还要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相应的肯定,使学生产生愉悦感,感受到自身的价值,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当学生受到教师认可时,会产生强大的自信心理,并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探索,敢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三、鼓励学生在解决问题时,采用多样化手段
每个学生对数学的认识是不同的,在数学上所获得。知识发展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在进行考察与评价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结合不同的角度去分析问题,利用不同的方法与数学知识去解决问题,进而使学生能够得到良好的发展。每一个数学问题的解决方式并不是单一的,它可以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解答,其中有较为常见的解题方法,还有一些解题方法非常的巧妙,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多多鼓励学生,对一些不常见的解题方法进行大胆尝试,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例如,当解决比例分配问题时,其具体内容如下:在一个桌子上有笔和书两种东西,两者比例为4:3,此时又有人拿过来两本书,此时笔与书的比例变成了6:5,那么桌子上原有笔和书的总数是多少?一般学生在解决该问题时使用的方法是书前后比例作差,然后再用多余的数除以比例差,则解答出原有总数。但是有些同学却没有采用这一方法,根据题意能够了解到,笔是4与6的公倍数,经过试能够得出笔的总数,最后得到桌子笔与书的总数。虽然该学生在解答问题时没有按照出题者的意愿解答问题,但是此种解法却有着自己独到的地方,所以切勿扼杀此想法,应当对其进行鼓励,这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四、组织实践运用,锻炼解题能力。
数学知识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所以其具有强大的实践性。新课改强调了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为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所以,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将生活中所遇到的抽象性的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以此强化学生对数学的认识以及对数学问题的理解,进而提升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教师要充分利用数学在生活中的实践性特点,为学生创设更多实践、探索的机会,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及重要性,以此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
例如在《多边形的面积》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充绒量、讨论、分析等过程,培养学生图形转化的意识,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首先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让学生结合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来求出三角形和平行面积公式,通过剪裁、等制作长方形和三角形的模型,以此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对知识的运用能力,进而培养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
结束语:总而言之,数学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而培养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不仅是实现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同时也是培养学生敢于面对困难、树立自信、迎接挑战的一种有效训练方式。因此,教师要采用科学的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王钦厚.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策略实施初探[J].学周刊,2019(06):15-16.
[2]乔自源.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策略实施初探[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3):152.
四川凉山西昌市安宁镇中心小学 王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