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思”教学法的启迪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ppyyou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是洋思中学成功的课改模式。笔者所在学校组织教师多次赴洋思中学实地考察学习后,在全校上下掀起了学习“洋思”的课改热潮,取得了明显成效。作为参与课改的一员,笔者受益匪浅。现就自己对这一模式谈几点粗浅的见解。

关键词:“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教师  学生  学校


  一、对“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理解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结构,即在课堂上,教师先展示课堂教学目标,指导学生自学,暴露问题后,引导学生研讨解决,教师只作评定、补充、更正,最后让学生当堂完成作业,经过严格训练,形成能力。比如,数学课上,教师先引导学生自己看例题、找规律,再让学生举一反三,做与例题类似的习题,然后教师引导学生研讨解决存在的疑难问题,最后让学生当堂完成作业。作文指导课上,先让学生独立审题、立意、选材、编写提纲,同时,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了作文中的主要倾向性问题,最后再让学生独立作文。复习课,也采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结构,有时一課时一个循环,有时几课时一个循环。如复习某一个单元,可这样安排:第一课时,让学生看书、复习、质疑问难;第二课时,让学生综合练习,力求达到本单元的训练要求;第三课时,引导学生更正训练中的问题,再针对问题当堂强化训练。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结构时,要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不同情况,灵活地进行。有时可集中学、集中教,最后练,有时可分散学、分散教、分散练,有时可学一点、教一点、练一点。
  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对教师的新要求
  洋思中学原校长蔡林森认为:一个孩子能学好,能成才,决不是教师教出来、逼出来的,而是靠他们自己学出来的;课堂教学怎么叫做是完成教学任务,也不是教师讲完了、讲清了就行,只有学生学会了,才算完成教学任务。因此在洋思中学,教师备课不能只备怎样教、怎样讲,而是要备学生怎样学习——把教师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作为备课的重点。按规定如果教师备课达不到这个要求,就是不合格,要推倒重来。洋思中学的教师在课堂上讲得这么少,也许是引起异议的焦点之一。殊不知这恰恰是洋思经验的精髓所在。现在有一种说法叫“该讲的还是要讲”。这话当然有道理,但该讲不该讲的依据和标准是什么?是教师的判断还是学生的需要?如果是教师的判断,教师认为得意的地方就放开讲,那还是“以教为本”,未必适合学生的需要。如果从学生的需要考虑,则可以作进一步讨论,学生遇到了困难,产生了疑问,是老师直接讲给他听好、还是让他自己动一番脑子好?洋思中学摒弃了“以教为本”的思想,就是在学生需要的时候,也启发学生自己动一番脑子,所以把教师讲的时间压缩到最低限度。
  许多教师片面认为,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下,学习任务大多有学生完成,教师的作用无关紧要。其实,在这种模式下,教师的主导作用才显得这关重要。一是体现在备课中,教师既要吃透教材又要了解学生,既要选准重点、难点,又要想到学生在自学中会提出哪些问题。二是体现在自学指导上,教师在课堂上要不断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随时引导自学,学生可以互相讨论,有些问题就能在"兵教兵"过程中解决。三是体现在对后进生的关注上,教师在巡视中要重点指导后进生的学习,平时多让他们回答问题或让他们到前面板演,这样便于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另外,在自学过程中后进生可在较短的时间里补上知识缺漏,经过一段时间,班上就没有后进生了。
  由此可见,要适应这一模式并让其发挥应有的作用,教师还需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教师自身应改进教学方式,学习运用先进的教学理论来指导课堂教学; 二是教师应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丰富自己的课外知识;三是教师应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四是教师应注意上课时的音量;五是应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三、"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对学生的要求
  任何课改,都应以学生的更好更快发展为目标,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学习时间内获取最大的收获,"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也不例外。要真正让这一模式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必须抓好对学生的培养。笔者认为,对学生的培养应抓好以下四个关键面:一是高效提问的应用,二是自学能力的培养,三是学习习惯的培养,四是对练习的操作。
  四、"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对学校的指导
  从笔者所在学校目前教育的现状来看,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学习的自觉性较差,学习方法更为落后,洋思的经验无疑给我们的教学改革带来了生机与活力。面对从没自学经验的学生,面对新课改的要求,如何用洋思经验彻底改变学校落后的教育教学现状,还需要付出辛勤的努力。但我相信,有洋思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模式做引导,经过大胆反复的实践,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会开创出一片新的天地。
其他文献
摘要:行为导向教学自20世纪80年代在德国产生后,在德国教育领域迅速得到推广,至今已被很多国家接受并推崇。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理念,它十分契合“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现代教学教育理念,受到教育理论界和学校师生的欢迎。行为导向教学最为公认的四种常见教学方法是:模拟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和角色扮演教学。行为导向教学已不仅作为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而存在,它所蕴含的创新的教学理念成为其风行职教界的精
期刊
摘要: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常发现学生情绪不安、少言寡语的:写起习作来三言两语,言不尽其意。而在现实生活中学生的语言是丰富生动的,说起话来,甚至滔滔不绝、头头是道。细究其因,除了畏惧作文的心理障碍没有彻底消除外,他们的写作潜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他们还不能把阅读课上学到的有关知识转化为能力并运用于写作。关键词:发掘 写作潜能 作文能力  一、读中学写,激发写作兴趣。  阅读教学中教师努力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
期刊
摘要: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在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过程中,已经发现有许多学生害怕写作文。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很多,针对这些原因开展策略探究才可以有效解决这个问题,真正做好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关键词:小学作文教学 现状 策略  写作水平和写作能力的高低,是一个人能否较好地运用语文知识及其语文素质的综合体现。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是对学生进行语文素质
期刊
摘要:多媒体技术具有图文并茂、音像和谐、直观形象、储存量大、动态性强和操作便捷等先进独特的优势功效,自在校园登堂入室以来逐步地脱颖而出,为各类课程活动提供了无可比拟的有效支撑。实践表明:在小学数学课程活动中,积极开展多媒体教学实践,既可有效地激发课程学习情趣,优化教学结构,又能创设良好学习情境,较好地实现化静态为动态、化复杂为简单、化抽象为形象等过程性追求,从中赢得寓教于乐和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这
期刊
摘要:数学学习过程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要获得必要的数学知识、数学技能和数学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与态度,同时还要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为今后的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因此指导学生运用好认知策略、后认知策略、动机策略对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培养自学能力,促进自身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关键词:初中数学 参与意识 成功与不足 机会  有效学习策略的内涵包括:
期刊
摘要:英语写作是学生英语综合能力中的重要组成。但是从现阶段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的开展情况来看,依然存在问题。本文结合初中英语课程相关标准,着重围绕初中英语写作有效教学的具体对策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和意见,希望对于提高初中英语教学水平,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全面发展,能够起到积极作用。关键词:初中英语写作 有效教学  随着时代的发展及信息爆炸时代的到来,英语综合能力已经成为当下人才竞争的重要考核标准。初中英语写作
期刊
摘要:教学过程是师生相互倾听与应答的过程,是他们之间平等交往、和谐交流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信息的传递是双向(甚至是多向)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做一个头脑清晰的讲授者,还要做一个反应敏捷的倾听者。本文拟从“倾听”听什么?“倾听”怎么听?等方面论述历史课堂中教师的 “倾听” 。关键词:新课程 历史教学 倾听  著名的构建主义教学理论实践家莱斯特说:“我倾听,我更好地理解学生已经知道的以及他们想知
期刊
摘要:创新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时代对教育提出的更高要求。每个学生都有创新的潜能。在教学中,老师要不断革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思维,不断改进教法,采取“激活思维、动手操作、巧设习题、捕捉火花”等措施,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关键词:小学数学 创新能力 培养 策略  创新,就是指“抛弃旧的,创造新的”。创新教育,是指通过对小学生施以教育和影响,使他们作为一个独立
期刊
摘要: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鼓励学生发表看法,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探究精神。关键词:质疑氛围 更新观念 分析地图 主体地位  在传统的教学课堂上,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传授、学生接受”的这种呆板局面的教学情景也许你我都非常的熟悉。在课堂学习中,老师指到哪,学生的思维就想到哪,乖乖跟着老师的教学思路,在一个个预设的问题中完成学习任务。自己做学生
期刊
摘要:英语教学作为一种语言教学,也是一种文化教学。在英语教学中加强学生人文素养培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对此,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分析了初中英语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育意义,并探讨了初中英语教学中人文素养培育路径。关键词:初中英语 人文素养 培育路径  人文素养,即反应一个人的知识、能力、观念、情感、意志等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内在品质。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英
期刊